禁再次厉声喝问道。
“回大兄,这…这其实有…有近半都是它人投献而来……”
面对自家这位愤怒的首辅大兄,这位张家老三也是怕了,很快便竹筒倒豆子般的将这些年来张家‘购买’和接受投献的事全都倒了出来。
“陛下,臣愧对陛下啊!”
得知自家老爹这么多年来的胡作非为,张居正扑通一声便面北跪倒在地,痛哭不已!
……
“应明,老夫在此多谢了!此番若非应明提醒及时,老夫险被蒙在鼓里而不自知,不知道将来他们还会犯下多少错事来!”
几日之后,江陵张家大宅正厅大堂,身着素服的张居正,此时却是对着一名年约四十,身着?鶒补服的七品知县长揖了一礼。
“不敢当大人如此大礼!大人离家十九载,整日忙于国事,疏忽了家中之事实属情有可原,只要大人不怪罪下官不通人情就好!”
这名中年知县虽说避让着张居正这名帝国首辅的大礼,但口中的话却是并未有半点儿巴结奉承之意。
“应明这是哪里话?有应明的提醒,老夫感谢尚且来不及,又怎么会责怪于你。若是朝廷官员都能如应明一般,不畏强权,秉公执法,那又何愁天下不靖?何愁盛世不临!”
原来,这名七品县令便是张居正一回乡便送来‘大礼’的江陵知县,朱正色。
这朱正色乃是万历二年进士,初为河南偃师知县。正如他科考时所说的那样,以国事为重,以民瘼为先的他一上任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通过清钱粮、核军实,审学霸和剪土豪的手段,很快朱正色便将当时乌烟瘴气的偃师治理得井井有条。被州府两院称赞为‘治称一时之最,才堪九省之冲’!
很快,朱正色在偃师出色的政绩便引起了朝廷的关注,更是被首辅大臣张居正相中,亲自点名出任了江陵知县。
要知道,虽说这江陵是张居正的故乡,但对于自己家乡官场的龌龊,张居正却是十分清楚。所以他才希望借这年轻有冲劲儿的朱正色好好把江陵的官场治一治。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朱正色刚上任没多久,查到的第一个‘大老虎’便是自己这个大明首辅!
“下官定不负大人期许,必会将秉公执法坚持到底!”面对张居正的夸赞,朱正色这位七品知县随即一脸正色的开口答道。
“正该如此!有你这句话,老夫也就放心了。除了老夫家中原本的一千亩田地外,这些多出来的田地就交给应明你处理了。该补交的欠税补交,该清退的田地清退,总之,一切秉公处理!”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避权贵,秉公处理!”
当着张居正这位当朝最大的‘权贵’说到不避权贵的时候,这位从进门来就一直保持着严肃面孔的朱正色,此时也是不由得轻笑了出来。
“哈哈哈哈,原来应明也是会笑的,老夫还以为你天生冷脸呢!”看着这位终露笑容的江陵父母官,张居正也是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下官原本还准备做一次‘强项令’呢,没想到大人却是没给下官这个机会,哈哈!”
看到张居正所说的确是出自真心,朱正色也是不禁洒脱的大笑起来。
“应明啊,老夫还有个私心,希望应明能够在这江陵任上多呆上几年,还江陵官场一处清朗,保张家一份清名,不知应明意下如何?”末了,张居正却是一脸期待的看向朱正色。
“固所愿,不敢请尔!”
“老夫多谢应明成全!”
……
就这样,在这场全国田亩大清丈中,荆州府的土地清丈,却是以张居正自家的田地清丈为开端拉开了序幕!
第九十章 令人生疑的大捷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没想到老夫竟然成了江陵侵占民田最多的人,倒是让国舅爷见笑了!”
亲自将朱正色送出大门后,张居正不禁一脸无奈的冲王冰苦笑道。
“张大人常年在外,为国操劳,对家人的管束有所疏漏也在所难免,更何况……”对于张居正家这多出来和两万多亩田地,王冰也是不禁有些无语。
没办法,谁叫张居正有个坑儿子的老爹呢!这些侵占良田和其它违法之事,基本上都是他那个‘好老爹’给干出来的。
“老夫倒是羡慕国舅爷啊,永年伯……”
“禀报大人,有皇上从京城转来的捷报!”
就在张居正想感叹一句王冰有个好老爹的时候,却是突然被小胖子从京城派来的信使给打断了。
原来,自从张居正离京之后,小胖子虽然不像原历史上那样,每天都以快马将朝中之事送来给张居正处理,但朝廷若有重大事件,他也还是会照样派人通报张居正的。。c0m
“捷报?又是哪里来传来的捷报?”听到有捷报传来,张居正不禁一脸笑意的从信使手中接过了小皇帝转来的捿报。
没办法,正月的时候辽东总兵李成梁才刚刚打了一个劈山大捷,这才过了多久就又有捷报传来了,能不让人高兴嘛!
“同是辽东兵马,劈山大捷动用了多少兵马才斩首四百多?这陶成喾莫非是冠军候附体不成?阵斩敌首四百七十名,还无一伤亡。呵呵,什么时候鞑子的骑兵变得如此羸弱了?”
片刻之后,原本还一脸笑意的张居正,在看过手中的捷报之后,却是不由得笑容一敛,冷笑不已。
“国舅爷,你也看看这份捷报吧!”片刻之后,一脸冷笑的张居正却是把这封捷报递向了王冰。
“怎么样,国舅爷以为此事真假如何?”
“这样的战绩若是换成戚将军指挥的戚家军,末将自然不会有丝毫怀疑。但这陶成喾嘛,呵呵,不是末将小看他,他若是真有那个本事,朝廷也不会对院东区区几部女真野人采取守势了!”
几眼扫过手中的捷报,王冰却是不禁在心中轻蔑的一笑,对这份捷报的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原来,就在三月初,也就是张居正刚刚离开京城没多久,辽东副总兵陶成喾便向朝廷发来了一封捷报。说他率将士浴血奋战,在长定堡外斩杀了来犯的鞑靼骑兵四百七十余人。这还不算,关键是此役明军还无一伤亡。所以此捷报一送到朝廷,朝野上下顿时为之兴奋不已。
特别是小胖子,自己才刚刚大婚,边关就送来了如此难得的全功大捷,这让他更是激动非常。认为这是上天和祖宗护佑的他,甚至还特意沐浴斋戒,率领群臣去太庙祭祀了一番。
“唉,陛下还是有些着急了啊!”看到王冰也是和自己持相同的看法,张居正不禁捋着胡须长叹了一声。
“张大人,此事其实倒也不能怪陛下。要怪只怪这封捷报来得太‘及时’了。试想,陛下刚刚大婚,边关便送来了如此大捷,陛下能不高兴吗?再加上有兵部和内阁的核实,陛下自然不会有所怀疑了!”
面对张居正的感叹,王冰却是不得不开口为小胖子辩解起来。
原来,就在这封捷报转到江陵之时,小胖子不光已经率群臣祭祀了太庙,内阁更是已经连赏赐名单都拟好了,只等着小胖子论功行赏。
所以张居正此时即便已经肯定了此次捷报有问题,但除非他能够立马飞回京城,否则却是根本阻止不了这场不该有的赏赐。
“唉,此例若开,以后边将虚报战功不说,甚至为了升迁赏赐杀良冒功也不是不可能啊!”深知事情严重性的张居正,此时却是只能一脸无奈的叹息道。
“张大人,这封捷报就算是末将也都能一眼看出其中的蹊跷,朝中诸位大人难道就没有一人怀疑过?”看到张居正一脸焦急的样子,王冰却是不禁疑惑的开口问道。
要知道,自宪宗成化年间犁庭扫穴后,明军的战力便不断退化削弱。在与蒙古各部的冲突中,很少能占到上风。而这个时候陶成喾竟然能够在不损一人的情况下,在野战中一举歼敌四百七十余人,这要说没人怀疑,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唉,如同国舅爷所说,陛下刚刚大婚,正是需要这样一个大捷的时候,这陶成喾倒是挑了个好时机啊!”
再次说到这陶成喾之时,张居正不禁面色一寒,眉宇间却是随即迸发出了一股杀意来。
“但现在陛下封赏圣旨已下,那张大人是准备……?”
看到张居正这位帝国首辅突然迸发出来的杀意,王冰却是不禁有此凝重的开口问道。
“国舅爷的意思老夫明白,但此例断不可开。否则日后若是人人效仿,那就悔之晚矣!陛下金口玉言,不好更改,但老夫只是一个臣子,这个恶人就由老夫来当吧!大不了再背负一个‘藐视皇帝’的权臣之名而已。”
面对王冰那有些担忧的眼神,张居正坚定的回答中却是透着一股风轻云淡,大明第一首辅的风范此时尽显无遗。
“末将佩服!”
面对此刻的张居正,王冰却是只能用区区一句‘佩服’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呵呵,国舅爷不是想带羽林卫去见识见识真正的边镇吗,不知有没有兴趣往辽东一行?”
就在王冰还在为这大明第一首辅风范感慨之时,耳边却是忽然又传来了张居正问他是否愿意去辽东的声音。
“大人莫非是想让末将……”
“国舅爷想差了,区区一个陶成喾哪用得着劳动陛下的羽林卫去调查。老夫只是觉得这些边军也该好好震慑震慑了而已,哈哈哈哈!”
见王冰以为自己要派他去调查陶成喾虚报战功的事情,张居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震慑边军么?呵呵,就凭羽林卫现在这身‘干净’的明黄战袍?还是算了吧,不被别人震慑就不错了!’
听到张居正居然准备让羽林卫去震慑边军,王冰却是不由得在心里自嘲不已。
第九十一章 有事老师背黑锅
“应明,老夫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时才能返回了,这江陵就托付给你了,你得给老夫治理好了!”
在向朱正色这个江陵县父母官一番叮嘱后,张居正随后便坐进了回乡时所乘的那顶四人小轿。
这一次,张居正没有如同原历史上那样,在家乡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在朝廷从中央到地方一应官员的参与下,四月十六为自己父亲举行完正式的下葬仪式后,第二天张居正便在羽林卫的护送下匆匆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之所以如此着急,为的自然还是‘长定堡大捷’之事。
原来,在接到小胖子转来的捷报后,张居立马便借锦衣卫的飞鸽传书给兵部尚书和辽东巡按御史送去了自己的亲笔信,让他们仔细调查长定堡‘大捷’的详细过程。
结果也不知道这陶成喾做事太过粗心大意呢,还是以为朝廷太过好骗,根本就没做好‘手尾’的他,很快便被辽东巡案御史把这事儿给查了个底儿朝天。
原来,在三月份的时候,一支七八百人的蒙古骑兵因为得罪了图门汗,害怕图门汗加害他们,于是这些人便赶着牛羊牲畜向着辽东长定堡而来,想要投降大明,求得庇护。
本来为种事情倒也不算新鲜,毕竟大明的体量摆在这儿的呢。所以哪怕在与蒙古各部的冲突中多数时候都落在下风,但大明依然是那些被打压欺凌的蒙古人首要的投靠对象。
但这次,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受了李成梁‘劈山大捷’的刺激,立功心切的的辽东副总兵陶成喾却硬说这些人是来诈降,直接便率军向这些毫无准备和斗志的鞑靼骑兵杀了出去。于是也就有了杀敌四百七十余人,而自身却无一伤亡的‘骄人’战绩!
因此,在得到辽东巡案御史的这份调查结果后,愤怒之下的张居正直接便放弃了在家休养一段时间的计划,提前回京了。
……
“老三,怎么样,张先生对羽林卫扩充的事情怎么说?”
刚刚回到京城,小胖子便迫不及待的询问起王冰张居正对扩充羽林卫的态度来。
“陛下放心吧,张大人对扩充羽林的事倒是比较支持的!”看到小胖子一脸急迫的样子,王冰也没有啰嗦,直接便将张居正的态度告诉了小胖子。
“好啊,朕可是期望着哪天羽林卫也给朕打一场大胜仗一雪前耻呢!”
出乎王冰意料的是,在得知张居正对羽林扩充的态度后,小胖子并没有王冰预料中的欣喜,有的只是一脸的感慨。
“呵呵,想要打出长定堡那种‘零伤亡’的大胜仗,末将可是没那个信心。”听到小胖子提起打仗的事,王冰却是刻意提起了长定堡,还刻意把零伤亡几个字加重了语气,想要以此来提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