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大人,正是此物!”
“此祥瑞果真如你所说,能够亩产数千斤,能够顶替主粮?”再次仔细瞧了瞧手中的‘土疙瘩’,这名短须清瘦的老者仍是一脸的不敢相信。
没办法,这玩意儿看起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让人实在没办法将他和瑞气四射的‘祥瑞’联系到一起。
“这位老大人,此物能不能亩产数千斤,只要大人去地里一验不就清楚了吗?至于能不能顶替主粮,嘿嘿,大人您尝尝就知道了。”没等便宜老爹开口,王冰便抢先开口说道。
“呵呵,你这小家伙说得倒是没错,却是本官性急了。”赞赏的看了王冰一眼,这位清瘦的短须老者倒是十分洒脱的开口笑道。
“这祥瑞如何食用?”笑过之后,老进这才拿起手中的‘土疙瘩’再次开口问道。
“回禀大人,此物生熟皆可食用。不过老大人年事已高,生食太过费牙……”
“你们把这‘祥瑞’煮来吃了?”片刻之后,看着王冰亲自端来的一盘蒸熟的红薯,这名清瘦的短须老者不禁脸皮直抽抽。
好嘛,说是献给朝廷、献给皇帝的‘祥瑞’,结果朝廷和皇帝还没见着此物呢,这家人居然自己先吃上了。
“这位老大人,此物本来就是食物!不吃做什么?再说了,什么是祥瑞,小子以为能让百姓不受饥馑所苦之物就是国家最大的祥瑞!”看到这脸皮直抽抽的短须老者,王冰却是毫不在意的开口说道。
“好好好,没想到老夫痴活了几十年,直到今日方才明白何为祥瑞。不错,不错,小友你很不错!”
从王冰口中听到这从未听过的祥瑞说法,这名清瘦的老者不禁抚着自己的短须畅笑不已!
第九章 验收
“吴副使,这祥瑞现在何处,为何本官未曾瞧见?”
望着眼前一片略带枯黄的藤叶,先前出现在王冰家里的那名清瘦短须老者满脸疑惑的问道。
“回禀阁老,祥瑞就在眼前,只不过不在地面,而是在地下!”指了指眼前略带枯黄的藤叶,便宜老爹王伟干脆直接用手刨了起来。
原来,这名清瘦的短须老者竟然是内阁次辅吕调阳。为了这亩产高达数千斤的‘祥瑞’,一国堂堂次辅竟然迂尊降贵亲自下地验证来了。
“阁老请看!”片刻之后,便宜老爹便刨出五六枚大小不一的‘祥瑞’摆在了吕调阳身前。
“这一株的产量怕是就有五六斤吧?”。CoM
蹲下身子拿起眼前那枚约摸两斤重的新鲜‘祥瑞’,次辅吕调阳不禁一脸的惊讶。
“回禀阁老,先前下官丈量了一亩的田地,一共挖掘出了四千六百多斤!”说到这产量之时,哪怕已经经历过一次了,但便宜老爹到现在仍然是激动得语音发颤。
“四千六百斤!吴副使,你此话可是当真?”听到便宜老爹报出来的数字,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次辅大人却是如同年轻人一样激动得面红耳赤,丝毫不亚于当初便宜老爹当初那打了鸡血般的兴奋表情。
没办法,在这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杂交品种的大明朝,北方小麦的产量每亩折合到后世不过两百到三百斤。而南方水稻种植两季也不过亩产五百至六百斤而已。而现在突然冒出了一个亩产四千多斤的农作物来,其产量之大,怎能不让人为之激动?
“来人,与本官丈量这剩下的田亩数量,再立马搜集人手开挖,本官要亲自坐镇验收!”片刻之后,次辅吕调阳便一脸激动的大声招呼着随他而来的锦衣卫丈量剩下未开挖的‘祥瑞’。
“阁老大人,您只管派人丈量田亩就成,犬子已经召集了庄子里的所有佃户,他们先前都学习过如何挖掘这‘祥瑞’,随时可供大人差遣。”面对吕调阳的激动,便宜老爹一脸自信的开口说
原来,在领着吕调阳一行人刚刚进入庄子的时候,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幕的王冰便已经让负责庄子经营的仆人马叔去召集了整个庄子的佃户随时待命。
“不错不错,你们父子二人倒是个做实事的人!”对于便宜老爹的表现,吕调阳不禁赞许的挼了挼自己的短须。
“贺六,拿本官的贴子,去户部调取十名帐房过来。本官要亲自称量这祥瑞的产量到底如何!”末了,为防万一,吕调阳还是决定从户部抽调帐房来称量统计。
“吕副使,非是本官不信任你,实在是此事事关重大,不能出半点差错!”吩咐完那名叫贺六的锦衣卫后,吕调阳略带歉意的冲便宜老爹解释了一番。
“不敢不敢,阁老言重了,此乃理所当然之事。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下官能够理解。”见堂堂一次辅竟然跟自己一末流小官致歉,便宜老爹连忙躬身直呼不敢。
第十章 兴奋的吕调阳
所谓人多力量大,一个时辰之后,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之下,一众佃户终于战战惊惊的将这剩余的两亩上田给挖掘完毕。所有的‘祥瑞’全都在吕调阳的眼皮子底下过称、记录。
“启禀阁老,这是户部帐房称量统计出来的帐目,一共核对了三骗,请阁老查看!”片刻之后,那名被称为贺六的锦衣卫百户便恭恭敬敬的将一本册子递到了吕调阳眼前。
“嘶~!”
转眼间,接过帐册的次辅吕调阳便禁不住咧着嘴直抽凉气!
“九千八百五十六斤!”
看着帐册上的数字,堂堂一国次辅的吕调阳此刻也是顾不得体面了,捧着册子便兴奋的大呼起来。
没办法,两亩地挖出来了近万斤的‘粮食’,比起北方普遍种植的小麦亩产两三百斤来说,这可是差不多相差了二十倍的产量啊!
“启禀阁老,这三亩地乃是精心耕种的良田,收成确实高一些。那边还有另外三亩刀耕火种的薄地也有种植,不知阁老是否还要验看一番?”片刻之后,待这吕调阳稍微平静下来后,便宜老爹这才再次开口说道。
有了当初父子间对于良田和薄地的讨论,其实那块薄地才是王冰父子真正的‘撒手锏’。毕竟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良田的数量可是远远比不上那些薄地的。
“哦?不错不错,是个做实事的好官儿!本官记得你奏折上曾说此物不挑良田,贫瘠之地亦能种植,今日老夫倒是要在你这庄子上好好的开开眼界了,哈哈哈哈!”
通过之前的验收,对于王伟之前所上的奏折早已没了怀疑的吕调阳,在听到王伟还另外特意种植了三亩薄地以作对比之后,不禁再次给了他一个做事实的好评,甚至连自称都从‘本官’变成了‘老夫’。
“大人谬赞了!其实,其实此法乃是犬子所出。为的便是让朝廷对此‘祥瑞’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知,以便于将来朝廷推广!”末了,王伟终究还是不忍‘夺’了王伟的全部功劳,于是便将这分地种植的‘成绩’还给了王冰。
“哦?王副使所言当真?令郎看样子也不过十四五岁,没想到做事却已经想得如此周全,不错不错!”有着先前王冰的‘祥瑞’之论,对于王伟所言,吕调阳倒是没有什么怀疑。
“回禀阁老,犬子只是身高体壮了些,其实上个月才刚刚年满十二!”对于吕调阳对王冰的夸赞,便宜老爹显然是十分受用的。因此在说到王冰的年龄之时,语言中那抑制不住的自豪却是怎么了藏不住的。
“令郎才十二?老夫还以为已经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了呢,看来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呐!”
……
“启禀阁老,这三亩薄地一共收获八千四百余斤!”
又是一个多时辰之后,三亩粗放种植的薄地产量也已经称量统计出来,还是由那名叫贺六的锦衣卫百户呈给了吕调阳。
“没想到啊,如此粗放种植的薄地居然也能有如此产量,若是我大明能够在全国推广种植,那以后岂会再有饥荒之事发生?千百年来,又有哪朝哪代能够作到?”得到这薄地的产量统计后,吕调阳不禁感慨不已!
读书人的终极目标,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为一国次辅的他也同样有着这个目标。只是在他看来,若连国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治的又是什么国,还平个什么天下?
“王副使,你这功劳若是依老夫看,哪怕就是封公封侯也是绰绰有余啊,哈哈哈哈!”片刻之后,吕调阳却是冲着王伟哈哈大笑道。
第十一章 封赏
“叔大,如此大功,就这么封赏是否显得朝廷太过小家子气了?”
仍是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清瘦的次辅吕调阳看着手中关于王伟的‘封赏清单’,不禁一脸的惊愕与愤然!
虽说之前他跟王伟说的封公封侯确实是夸大了些,但他却是怎么也没想到,面对如此大功,张居正这个帝国首辅给定下来的封赏居然如此的‘寒酸’,仅仅只是五品的锦衣卫千户外加一些并不怎么‘实际’的赏赐。
“和卿兄,眼下朝廷整顿吏治,淘汰冗官正是关键时期,若是在这个时候给予王伟过高的官爵赏赐,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朝廷的吏治整顿还怎么进行?接下来的新政还怎么进行?”对于吕调阳的反应,张居正似乎早有准备,所以言语间倒是十分的从容。
“首辅大人,整顿吏治、淘汰冗官与此事并无冲突。若是有功不赏,岂不是叫天下人寒心?以后谁人还会为朝廷尽心尽力?须知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啊!”
面对张居正给出的理由,身为次辅的吕调阳却是并不认同。倒不是为了他先前对王伟的‘许诺’,而是纯粹的为了朝廷的公信力着想。
“那和卿兄又认为该如何封为好?”面对吕调阳这个老伙计的极力反对,张居正抚了抚自己的一把长须,略一沉吟后这才开口问道。
“既然首辅大人也说了现在是吏治整顿的关键时期,那也确实不宜封赏过滥。下官认为,授予王伟锦衣卫从三品指挥同知,专司负责推广‘洪薯’在两京十三省的种植事宜,如此也算是人尽其材!另外其余赏赐不变,不知首辅大人认为如何?”略一思索,吕调阳这个帝国次辅便拿出了自己的封赏方案。
巧合的是,王冰父子进献的‘祥瑞’因其红色的外皮,被朝廷从红薯改为了‘洪薯’。红者,朱也!朱为洪,所以这出现在大明朝的‘祥瑞’也就有了这么一个与后世同音不同字的新名字。
“嗯,那就按和卿兄说的办吧!”片刻之后,或许是知道自己定下来的封赏也确实是有些‘寒酸’了些,于是看在自己这老伙计的‘面子’上,张居正抚着自己的长须终于是同意了吕调阳的封赏方案。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文思院副使王伟,敬献祥瑞洪薯以解天下生民饥馑……功照千秋,今特封王伟锦衣卫指挥同知,专司洪薯推行天下之事……荫二子入国子监。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臣领旨谢恩!”
一张供奉着袅袅青烟的香案后面,一脸激动与兴奋之色的的便宜老爹王伟在听完封赏圣旨后,连忙叩首谢恩不已!
“一点儿土特产,还望诸位不要嫌弃,拿去尝尝鲜儿!”
接过圣旨之后,传旨的小太监和几名随从锦衣卫,每人都被便宜老爹十分‘大方’的赠送了一大一小两袋子的谢仪。小袋子不用说,那大口袋里装着的全都是个大饱满的新晋‘祥瑞’,洪薯!
“王大人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话虽如此,但几人还是十分迅速的接过了便宜老爹奉上的谢仪。
“呃,好重!”
只不过比较尴尬的是,当那传旨小太监学着几名护送他来的锦衣卫去提那大口袋之时,那大口袋却是纹丝未动!没办法,面对这百多斤的大口袋,哪是他一个身板单薄的小太监能拎得动的。
“老宋,快去雇辆车来,送送天使!”看到小太监尴尬的模样,便宜老爹赶紧招呼仆人老宋去雇车。
“多谢王大人了,不必如此麻烦,就让我们兄弟帮小公公扛回去就是了。”说话间,两名负责护送小太监传旨的锦衣卫伸手便帮着小太监提起了那装满洪薯的大口袋。
就这样,来时轻松的几人,临走时却是像扛大包的苦力一样,每人费劲无比的扛了一麻袋的洪薯回去了。这让之前躲在屋里的王冰看了不由得暗笑无比。
“恭喜老爷,荣升锦衣卫指挥同知!”
待传旨的小太监和锦衣卫走了之后,看着便宜老爹一身威风凛凛的大红飞鱼服,老娘不禁一脸的欣喜。
这么大的功劳才封一个锦衣卫同知,这老朱家还真是扣门儿到家了!
与老爹老娘的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