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舅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国舅爷-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大人,草民,草民没有姓!”

    “没有姓?”

    听到这人的回答,正准备落笔的刘孔当顿时一惊,赶紧将手中的毛笔搁了下来。

    要知道,大明对黄册的编造那可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填写黄册时,有百姓弄虚作假,隐瞒作弊,被发现后那可是要处以死刑的大罪,甚至还要牵连全家。

    而若是经办的官员帮人作弊或是渎职,一经发现,那更是没得说,一律处死!

    所以,差点儿不经意间就犯下死罪的刘孔当,此刻却是不禁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

    “刘大人,他们这些人其实全都没有姓的。别说姓氏了,就连他们的名也是任其主人随意乱起的。就比如这个‘介石’,其实他说的是‘介屎’,也就是‘狗屎’的意思。你要是在他们一群人中叫一声‘介屎’,估计能跳出来一大堆……”

    就在刘孔当吓得冷汗直冒的时候,一名羽林卫却是嘻笑着跟他介绍起这些李朝奴婢的名字特点来。

    原来,如同倭国普通平民没有姓氏一样,这些李朝的奴婢也同样是不拥有姓氏的。只不过,倭国的普通民众虽然没有姓氏,但起码名字还是自已起的。

    但这些李朝的奴婢,却是连名字都是被其主人随意乱叫起出来的。而且还基本上都是些侮辱意味十分明显的用语。

    “诸位同年,先别填了,先暂时停下来!”

    听到这名羽林卫的介绍后,惊觉到事情严重性的刘孔当,赶紧下令一众自发前来帮忙的同科进士们停手。

    而事实上,就算他不下令,这黄册登记也记录不下去了。因为就这十几人当中,同名的就有好几个了,全是什么‘介屎’、‘龟奴’‘野生’之类的。

    ……

    “刘兄,这事儿有些棘手了啊!这些人既没有姓氏,同名之人又多,再加上籍贯也基本相同。如此一来,这黄册和户贴可是根本就没法填写啊?”

    被刘孔当暂时叫停这黄册登记后,几名自发前来帮忙的壬辰科进士也是向刘孔当围了过来,准备商量出一个可行之法。

    “要不让他们自已给自已起一个姓氏吧?到时候再让他们把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名字也改个同音或是相近的字……”

    想到这些人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姓名,让他们临时给自已起个姓名,倒也算是个不错的主意了。

    “吴兄这法子倒也不错,此次殿下让他们脱离奴籍,也算是一次新生了。既是新生,这起个新姓名也算是理所当然之事……”

    听到吴默这位在科举排中只比自已低了一位的同年所出的主意,刘孔当也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不过,如此一来,为防再出纰漏,咱们也换个方法,让他们把家人都带上。‘一户一录’,免得到时候出现一家人还生出了几个姓的荒唐事来。”

    ……

    “诸位,因为你们的名字想同的太多,又没有姓氏加以区别,本官和一众同年倒是给你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不过为防到时候再出现其它差错,影响到日后官府为你们分配田地,你们还是把家人都一同带上,本官再给你们一家一户的造册……”

    就在这一众‘京居奴’以为这脱离奴籍之事有变而沮丧忐忑之时,商量出了办法的刘孔当却是再次站了出来,宣布了让他们带上家人,以‘户’为单位造册的消息。

    “多谢大人指点!只是,只是草民等担心,若是,若是主人不放我等家人……!”

    听到刘孔当这么一说,一众‘京居奴’们惊喜不已的同时,又不禁有些忐忑起来。

    “尔等放心大胆的去接家人!太子都已经下令释去尔等奴籍,若是有人胆敢不遵,回来报本官,本官替尔等作主!”

    听到这些人的担心,刘孔当这位差点儿一上任就犯下死罪的知府老爷,此刻顿时面色一肃,满面杀气的冷声哼道。



    第四百九十章 大明王‘介甫’

    

“咦?你为何不去叫你的家人?莫非你也担心你的主家不放人?放心,本官说到做到,不管他是何人,若是胆敢违抗太子教令,本官都替你做主!”

    眼看在自已的保证下,除了那名先前差点儿让他犯下死罪的‘介屎’外,其它人都激动的离开了,刘孔当顿时不禁一脸的疑惑。

    “回大人话,草民,草民的家人都已经死了,现在早已经没有了家人!”

    听到刘孔当的询问,这名叫‘介屎’的‘京居奴’,却是忍不住一脸悲凉的开口答道。

    “呃,倒是本官冒昧了!既如此,那本官就先给你把这黄册造了吧!”

    得知这人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儿,刘孔当随即便又坐了下来,再次翻开了黄册,准备给他登记‘户口’了。

    “对了,你可想好了你的新姓氏?”

    提起笔来,刘孔当再次望向了眼前的‘介屎’。

    “回大人,不知草民可否,可否随冠军侯的‘王’姓?”

    说话间,这名叫‘介屎’的‘京居奴’还忐忑的伸手凌空划出了三横一竖。

    “哦?不知你为何要选这个‘王’姓?”

    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见对方特意提到了王冰这个冠军侯,刘孔当倒是不禁有些好奇了起来。

    “草民乃是奴生子,父母都因为小小过错死在了原主人手里。倭寇来袭时,唯一的小妹,也被原主人送去讨好倭寇,被倭寇凌辱而死。草民原以为这辈子都无法报仇,幸好去年冠军侯班师回朝时,下令清查‘通倭’之人……”

    听到刘孔当的询问,这个‘介屎’却是随即将自已的悲惨身世一股脑的托了出来。

    原来,这个‘介屎’之所以想要姓‘王’,原因就是王冰班师回朝前下达的那个清理‘通倭’之人的命令,让他找到机会借机报了仇。

    “原来如此,难怪你要随冠军侯姓王呢,呵呵。说起来你这倒也算是知恩图报了!”

    得知此人想要姓王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这,刘孔当也是不禁感慨不已。

    “大人,那不知……”

    “呵呵,你就放心吧,我大明可没有不许人拥有姓氏以及跟别人同姓的陋习!不过你这‘介屎’两个字,确实有些上不得台面,不如改为‘介甫’如何?”

    扯过一张白纸,刘孔当抬手便在上面写下了‘介甫’二字。

    “大人说的可是昔日大宋宰相王介甫?草民多谢大人赐名!”

    看到刘孔当写下的‘介甫’二子,这个‘介屎’顿时不禁双眼一亮,赶紧躬身向其行了一礼。

    “哈哈哈哈,原以为你只是粗通汉字,没想到居然还知道大宋的王介甫,倒是十分难得啊!”

    虽然知道这被称为‘小中华’的地方汉学兴盛,但见一个奴婢出身的年轻人,居然还知道这大宋昔日的宰相,倒确实是让刘孔当没想到的。

    “大人谬赞了,草民也只是年少时听父亲讲过几句而已,实在是当不得真……”

    对于刘孔当的夸赞,这位刚刚改名的‘介甫’兄赶紧谦逊的摆起手来。

    “既然你通文墨,那本官再给你取个字,就叫‘安石’如何?刚好与你原名的那个字同音,也算是一个提醒吧”

    也不知道这刘孔当是如何想的,居然把这王安石头的字和名给换了个位置给这位兄台了。就在这位‘介甫’兄摆手谦逊之时,刘孔当却是又给他取了个‘安石’的字。

    只不过这一次,没等这个位新鲜出炉的‘介甫’兄开口道谢,一道熟悉的戏谑调侃声却是突然传了过来。

    “刘大人,你起这名字就不怕王宰相夜里来找你麻烦吗,哈哈哈哈”

    不用说,这声音主人,除了王冰还有谁?

    “呃,宰相肚里能撑船,想必王枢密应该不会来找下官吧,哈哈……呃,下官见过太子殿下!”

    刚刚‘嚣张’的笑了没几声,发现朱常洛这位太子爷也跟了过来,刘孔当赶紧起身和一众同年跟朱常洛这位太子爷见礼。

    “太……太子殿下?”

    看到刘孔当和一众官员的举动,刚刚更命的‘介甫’兄下意识的便跪了下去,深深的把头埋在了地上。

    开玩笑,别说大明太子殿下了,就是从前李昖这个只相当于大明郡王的国王,他一个奴隶也不敢抬头偷看啊。

    ……

    “哈哈,刘大人这名字起得不错啊!昔日大宋的王介甫乃是一国宰相,就是不知道今日我朝的‘王介甫’日后是否也有宰相之材?”

    看着眼前这个刚刚更名起姓的‘王介甫’,朱常洛不禁一脸调侃的望向了刘孔当这个好给人取名的知府老爷来。

    “回太子殿下,臣也只是根据他原本名字的谐音所起而已。倒是此子虽然出身奴仆,但也算得上稍有学识了……”

    “呵呵,王介甫,既然你通晓汉语汉字,可愿在衙门做个吏员?”

    没有理会刘孔当的解释,朱常洛却是望向了一旁战战兢兢的王介甫。

    “草民……草民谢太子隆恩!”

    听到朱常洛这位太子殿下的询问,刚刚才站起来的王介甫,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激动。

    没办法,一日之间,由一个连‘人’都算不上的‘大牲口’变成官府吏员,换成谁谁不激动?

    “好了,先起来把你自已的皇册跟户贴录了,然后帮着诸位大人给他们继续录皇册户贴吧!”

    指了指远处再次出现的报备‘大军’,朱常洛却是挥手让这王介甫起身去录自已的皇册了。

    ……

    “呵呵,王介甫,从现在开始,你就再不是什么贱籍奴婢,而是我大明有户籍的子民了!”

    很快,在看到这王介甫接过一纸户贴后,朱常洛这个太子爷也是不禁在一旁恭喜道。

    “草民替所有奴婢谢过太子殿下大恩大德!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捧着代表自已从此以后是个‘人’的那纸薄薄户贴,王介甫再次一脸虔诚的跪了下去,冲朱常洛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随后,有了王介甫这个例子,接下来的黄册登记却是十分顺利。一众原本根本没有姓氏的‘大牲口’们,不管男女全都拥有了自已的姓名,得到了那张代表从此为‘人’的户贴。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因为王介甫的例子,这些人中,选了‘王’、‘朱’为姓的却是占了绝大多数。以至于在后来整个半岛四府之地,王、朱二姓居然占了总人口的六成以上,妥妥的半岛最火姓氏!

    “呵呵,你们手中的户贴可都收好了,日后官府给你们分田,可都是依据这户贴上的人口而来的!”

    看着眼前这些一个个捧着户贴激动不已的新国人,刘孔当这位知府老爷却是趁此机会再次重申了朝廷的分田政策。



    第四百九十一章 民心尽收

    

“大人,草民等没听错吧?按户贴上的人数分田,那不是说女人……女人也能分田?”

    听到刘孔当这位知府老爷再次重申的分田政策后,一众刚刚拿到户贴的‘新国人’们顿时露出了以置信的表情。要知道,给女子授田,这可是大明内地都没有过的事情。

    “呵呵,尔等没有听错!只要届已成年,不论男女,均可分得一份田地!”

    当着这些面带怀疑与希翼之色的新国人,刘孔当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当然,这些田地虽然分给了你们耕种,但却仍属官府公田,尔等不可买卖,随家中人口增减由官府重新授田。不过太子有令,这官田尔等只需要和民田一般交田赋即可,无须另交田租……”

    给了这些新国人男女皆可分得田地的答复后,刘孔当随即又仔细给这些人解释起这田地分配的细则来。

    事实上,在决定给这些释奴分田之后,就要不要给女子分田一事,王冰也是同这些太子宫的属臣们争论了很久。

    毕竟自唐以后,女子就没有了授田。大明哪怕就是开国之初,为了恢复生产,给每户授田颇多,但也没有给女子授田的先例。

    更何况这半岛四府总共也就那么点儿地方,就算是再开垦荒地,那也增加不了多少土地。而这人口却是会不断增加,时间一长也就无地可授了。

    不过最后争论的结果,自然还是王冰获胜。而对于众人提出的人口会增加,但田地却不会大幅度增长的问题,王冰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土地国有制,也就是官田制。

    只不过王冰提出的这个官田制,与大明内地的普遍实行的官田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普通的官田就是将田地租出去,招人耕种。租地之人每年先给租地的地方官府交一定的粮食,就是田租;然后再向朝廷交税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