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他看来,作为皇帝,特别是这些承平年代的皇帝,肯定也是同那些文官一样在心里提防着武将的。毕竟自古以来,文人造反成功的,除了一个王莽之外,再无它人。所以对于文人,历代统治者们其实还是比较放心的。
但他却没料到,小胖子这个皇帝对文官集团防范武将的真实心思其实却是清楚得很。
“英明吗?历代先皇都清楚的事实而已,呵呵!”说到这,小胖子却是不禁自嘲又无奈的笑了笑。
其实王冰不知道的是,哪怕就是明初太祖对武将和勋戚们大加打压的时期,对于文官集团的的防范那也是从未放松过的。比如空印案、胡惟庸案就是最好的明证。
只不过土木保之变后,由于勋戚武将的势力损失太重,这才让文官集团们捡了漏趁机崛起。从而让朝中文武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形成了现在文贵武轻的局面。
“那陛下准备?”
“历代先皇们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朕一个还没亲政的皇帝又能如何?只能试试跟他们磨呗!”看到王冰一脸期待的样子,小胖子却是只能再次无奈的笑了笑。
“陛下,那些文官们防范武将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吧?不然把这事摆到明面上来说,那不是太……”看到小胖子一脸无奈的样子,王冰却是不禁心中一动。
“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外乎武将们粗莽不堪,不通文墨,不通圣人文章的理由而已!听说父皇当初也曾想想让武将们来经筵上讲讲兵事的,结果他们就是以这些理由给否决掉了。”听到王冰这么一问,小胖子不禁一脸嘲讽的开口说道。
“陛下,既然如此,那咱们找个既通文墨,又战功卓著的将军来跟他辩一辩不就行了?”听到小胖子这个和自己所预料差不多的理由,王冰却是不禁一脸坏笑的开口说道。
“哦?我朝还有这样的将领吗,朕为何不知道?老三你快说说!”看到王冰一脸坏笑的样子,小胖子哪会不知道王冰心中肯定早已经想好有了人选。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转头指了指正经挥羽林卫操练的戚盘宗,王冰一脸自信的开口说道。
“戚盘宗?老三你开玩笑吧?”
“陛下,不是戚兄,而是戚大将军!”看到小胖子一脸怀疑的样子,王冰了是无语了。
好歹戚继光也是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止止堂集》的一代军事家和诗人,小胖子居然连这都不知道。
“呃,《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朕倒是略知一二,至于什么《止止堂集》却是没听说过。只不过这些真是戚继光自己所写,而不是别人代笔的吗?”
“陛下,那什么《止止堂集》就不说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可是兵书,这岂是别人可以代笔的?”看到小胖子居然怀疑这戚继光兵书的真实性,王冰不由得一阵无语。
别的诗文啥的你找人捉刀代笔还可以,兵书这玩意儿若是没有真正统兵经验,谁人能写得出来的?
“老三,看来你对戚大将军很是推崇嘛,哈哈!”看到王冰那一脸无奈的模样,小胖子却是不禁哈哈笑道。
“陛下,像戚大将军这种百战百胜、文武双全又一心为国的将军不推崇还推崇谁?”面对小胖子的询问,王冰却是丝毫未曾隐藏自己对戚继光的崇敬,一脸正色的冲小胖子开口说道。
要知道在戚继光的率领下,戚家军不管是与南边的倭寇,还是调任蓟镇后与那些和倭寇作战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北虏,戚家军可是从无败绩的。
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眼下将领普遍靠吃空饷,养家丁的情况下,戚继光却愣是一个家丁没养,所有军饷全都用在了军士身上。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将与其并称的‘北李’给完全比下去了。
“那就这么定了,朕就先让戚大将军来给朕的羽林们上上课!”在听到戚继光身为一方镇守大将,手下居然一个家丁都没养时,小胖子也是不由得动容了。
“陛下,蓟州还需要戚大将军镇守,最重要的是陛下若是直接提出让戚大将军前来授课,那些文官们肯定也会竭力反对的。倒不如陛下你先不提戚大将军,只说要武将来给羽林卫上课,等那些文官们用‘不通文墨,不习圣人文章’的理由来反对时,再把戚大将军这个‘杀手锏’祭出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倒是个不错的办法,等他们以为朕无计可施之时,朕再跳出来将他们一军,那样他们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等有了戚大将军这个先例一开,嘿嘿,到时候……”听到王冰这么一说,小胖子也是不由得一脸的坏笑。
第四十九章 张居正的算计
“诸位,昨日陛下跟老夫说想要召一些军中将领去羽林卫授课,此事你们以为如何?”
文渊阁中,抚着一把长须的首辅张居正不露声色的看向几位内阁成员开口问道。
“叔大,照我说当日你就不该同意陛下禁中演武的事情。现在好了,有了羽林卫还不够,还要召军中将领前去授课,这若是让那些武人得了势,日后恐非国家之福啊!”
随着张居正将小胖子欲召军中将领去羽林授课之事一提出,身为次辅的吕调阳却是有些抱怨的开口说道。
“次辅大人,堵不如疏,陛下现在正值年少好动之时,有些好武之心倒也正常。这只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等过了这个新鲜劲儿,陛下哪受得了军中的辛苦,到时候自然也就好了,咱们倒是不必过于担心。”
在吕调阳表示出自己的担忧之后,内阁中那名最为年轻的阁臣申时行却是一脸轻松的笑道。
“子维你认为呢?”看向唯一未曾表态的张四维,张居正却是再开口问道。
“下官倒是觉得汝默说得不错,原本这事儿也不算什么,毕竟军营生活辛苦,等皇上的这股玩儿性过了,自然也就好了。只是下官担心的是,若是召集军中宿将为陛下授课,恐怕朝中百官不答应啊!到时候若是闹将起来,影响了新政的推进那可就……”
抬头看了眼主位之上的张居正,张四维却是拿张居正最为关心的新政说起了事儿。
“那就将此事通知朝中六部百官,先让他们讨论讨论吧。”出乎意料的是,片刻之后,张居正却是下令将此事通知朝中官员讨论,而不是直接回绝小皇帝。
“叔大,这事儿要不还是先回拒了陛下吧!不然若是那些官员闹将起来,影响了新政推进就不妙了!”见张居正不但没想将此事消弥下去,反而让百官去讨论,即便吕调阳这个反对者也是不禁有些担心起来。
“呵呵,和卿兄不必担心,如实通知百官就是!”对于吕调阳的担心,张居正却是并不怎么在意。
对于小胖子要调军中将领前去羽林授课之事,张居正自己其实却是并不怎么在意的。在他看来,现在的所谓羽林卫也就百八十人,不过是陪皇帝闹着玩儿的过家家而已,根本起不了什么大用!
在他眼中,新政的推进才是重中之重。比如眼下即将开始的两京十三省田亩清丈之事。
只不过自从万历元年新政的开始,哪怕他以考成法清退打压了大批的新政反对者,但其实到现在,朝中反对新政的官员却是并不鲜见。所以为了确保即将开始的田亩清丈顺利进行,他却是准备在朝廷中再开展一次‘大扫除!’
因此,在得到小胖子想要召军中将领去羽林授课后,张居正却是不由心中一动,打算干脆以此事为契机,借机将朝中那些反对新政的官员再次清扫一遍,提前将那些有可能影响田亩清丈的‘脓疮’给挤了!
而他之所以能够下此决心,则是因为在他同意小胖子组建羽林、禁中演武之后,如同之前王冰所说,他和皇帝这对师徒君臣之间的关系却是再次变得融洽了起来。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皇帝对新政的支持态度也是比以往更加的明确与强力起来,从而让他有了把新政步子迈得更大更快一些的把握。
……
“成何体统,一群粗野武夫,有何资格与陛下授课?”
“若是这些匹夫也能充当经筵讲官,我等脸面何存……”
果然,当小皇帝欲召军中将领于禁中为羽林授课之事一经传出,整个官场之中顿时便如同被丢进了一枚炮仗一般,顿时变得喧嚣不已。而首先跳出来反对的,自然就是那些平日充当小胖子经筵讲师的文官们。
“皇上英明啊,我等武人的机会终于是来了!”
“切,算了吧,你斗大的字都认不了一筐,还想去给羽林卫授课?不知道人羽林卫都是陛下从国子监挑选出来的监生吗……”
“那又如何,陛下要咱们教的是统兵作战的经验,又不是教吟诗作对,诗词歌赋那些酸溜溜的东西!”
与文官们的反应不同,在得知小胖子要召集军中将领前去给羽林卫授课后,不管是三大营还是五军都督府,整个京中只要稍有‘上进心’的武将们顿时便沸腾了。不少武将那都是暗中磨拳擦掌,兴奋不已。
没办法,文官对武将的打压实在太久了,好不容易有了这这么一个机会,自然得搏上一搏!
而与此同时,张居正那与他首辅身份十分不符的简朴府邸中,不少属于新政革派的官员也是纷纷登门。不用说,自然也是想要让张居正劝皇帝收回成命的。
“首辅大人,不能让陛下这么做啊!若是让那些粗野武人登堂入室,那以后我等颜面何存……”
“你们没事也跟着瞎胡闹什么?不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吗?陛下不过是想了解一下兵事而已,尔等就担心成这个样子了?究竟是尔等的颜面重要,还是国家社稷更重要?”
“再说了,武人怎么了?没有武人,尔等能够提刀舞枪去守卫疆土还是征伐不臣?都把心思给我收一收,好好想想怎么把下一步清丈田亩的大事做好才是正理,别的事情跟你们没关系,别没头没脑的跟着那帮腐儒瞎起哄!”。c0m
面对这群来劝自己让皇帝收回成命的新政派官员,张居正这个首辅却是毫不留情,直接劈头盖脸的便是一通训斥,而后气冲冲的将这些人通通赶出了府去。
“首辅大人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发如此大脾气?”
“听首辅大人的没错,这事儿咱们别参与,静观其变!等着吧,有好戏看了,嘿嘿!”
这些新政派的官员之中不乏有头脑转得快的,从张居正一而再,再而三对清丈田亩之事的强调中,却是闻出了朝堂即将又迎来一次大变的气味。
第五十章 朔望大朝会
万历五年九月,初一
天刚蒙蒙亮,紫禁城午门外,不少以往都是哈欠连天的朝臣们,今天却是一个个斗志昂扬,笏板紧握,精神不已!
“大伴,我们也走吧!”
而与此同时,乾清宫中,一身正式玄色冕服的小胖子也是同样充满了斗志的踏出殿门,向着黄罗伞盖下的步辇坐了上去。
“啪啪啪!”
“嗷!吼!”
“起驾!”
随着几声净鞭响过,伴随着仪仗队伍里打头的两头虎豹嘶吼声,端坐步辇上的小胖子,在一队锦衣卫大汉将军的引导下,缓缓向着举行大朝会及朔望朝会的皇极殿而去!
……
“吾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在山呼的万岁声中,看着宝座之下从殿内一直延伸至殿外广场,跪拜而下的一众朝臣,小胖子不禁嘴角微微一翘。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听闻陛下欲召集军中武将为陛下授课,臣以为万万不可……祖宗成法,不可废!”不用说,这位喊着‘祖宗成法不可废’官员,一看就知道其不可能是支持新政的。
“皇上应习道德文章,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治。如陛下轻文而重武,私离皇宫,沉迷于演武小技,实非明君所为……”
“臣以为,武人粗鄙,不通文墨,不懂圣人教化,只会舞刀弄枪,若是因此恃宠而骄,恐非国家社稷之福……”
……
礼仪过后,随着督察院、六科给事中等御史言官的奏折递上,一些翰林清流和六部官员也开始纷纷附和。原本只是礼仪性的朔望大朝会,此时俨然已经转变成了平日的常朝议事。
“若说祖宗成法?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太祖年间,就连入朝之序,也是诸将先行吧?什么时候重视武事便成了违反祖宗成例了?”连明朝初年朝会时大臣入班顺序都给翻了出来的小胖子,在悄悄看了一眼朝班中微微闭目不语的张居正后,顿时便放下了心来。
说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