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苦笑,就知道是这样。
“既然如此,回府吧。”
“是,张有在外面给大爷备了车。”张有就是素锦的丈夫,李衍在江南的时候,李纨在家书上说了这回事。
李衍打量着张有,是个白面老实人,安柱太过小聪明,这人若是得力,或许能够和安柱互补。
一路无事。
李衍回了李府,两年多过去,李府还是和以前一样。
侍仆侍女各守岗位,显然管家和大姐姐将府里打理得极好。
当初下江南时,李衍也没想到他会在江南呆上两年之久,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李衍经此一事,能够保持一种寻常心。
“大姐姐呢?”李衍用了一盏茶还未见李纨出来,不禁有些奇怪。
“赖大家的刚过来,在和姑奶奶说话。”
李衍目光一闪,当即笑道:“既然如此,舟车劳顿,我便不打扰了。”
安伯笑着点点头。
洗漱沐浴,李衍躺在浴池放松。
门开了,从门外走进一窈窕侍女端着干净的袍服进来。
在她要绕过屏风前,李衍道:“东西放在外面,出去吧。”
侍女咬了咬嘴唇,颇为不甘的放下了。
她叫品芙。
品芙和她妹妹品容正是两年前贾母所赠送的美姬,李衍当初将她们收进府,因为下江南的缘故,两位美姬一直以来做着闲差。
这次李衍归京,前途远大,贾母早就派人知会过这两人。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还是贾母的命令,两位美姬都会有所行动。
李衍没有听见门再次开启的声响,反而从水面上看见一个人影慢慢朝他靠近。
李衍手上动作不停,品芙还未靠近,李衍就一掌拍了过去。
品芙胸口遭到重击,人被打倒在地,晕迷下来。
李衍看到倒下的人皱起眉。这是在江南警惕下来的本能,为了保住自己,李衍是百般小心,连着自己的武艺也有很大的增长。
这是谁?为何他没有丝毫印象。
“来人。”
卫归竟然迅速从屋顶边沿奔下进入房内。
“查查她。”
卫归扫了一眼,不仅笑道:“大人,你也太不怜香惜玉了。”
李衍皱眉:“怎么,你认识?”
卫归笑道:“这是你府里的姬妾,两年前可在京城闹出点名声……”见李衍还是没有记忆,卫归干脆道:“贾老太君送给你的美姬啊,若是真有问题,属下也不会让她接近大人了。”
李衍这才想起,不过看到卫归偷笑的模样,李衍有些不爽。
“既然如此,将人抬下去,好好警告她一番,将另外一个也给看好了。”
卫归挑了挑眉,若是在江南大人不占女色,他很理解,毕竟江南危险,美人儿是毒不占最好。
可是现在到了京城,名正言顺的姬妾也不占,卫归有些好奇了。
李衍将卫归的表情看在眼里,这招揽过来的护卫是什么德行,李衍最清楚不过,他要猜就由着他猜去。
等到卫归将人带下去,李衍想到那桩秘闻,心中十分不安。
甄家人不是按捺得住的,这拉拢了江南那么多势力,定然想要做第一外戚了。
算算时间,若是没有他李衍,林如海和秦可卿此时应当病重,再过上几日,两人就会去了。
贾家此次不知情,可是秦可卿嫁入贾家是事实,李衍想着,求道修仙的贾敬应当知晓此事,否则也不会让自己的继承人娶一个五品官的养女。
原本是给太子妃偷偷做人情,没想到成了最大的把柄。贾敬就是怕自己不小心泄露,所以才强迫自己修仙忘却一切。
事情已经坐下,贾府必然逃脱不了家散的结局。
而他,此时也身在这一局中,一个不好,也有满门之忧。
这样一想,李衍只觉头疼。
这次政变事情后,他若是还有命在,应该问问大姐姐的想法。是离还是留恋,一切还要她自己拿主意。
说起来,要不是贾家先前对李纨的作贱,李衍也用不着这么费心。
至于以后,他若平安。贾家的富贵他管不着,但是贾家某些人的生存,在李衍利用他们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他能伸一把手。
想清楚未来,李衍重新燃起了斗志。
此时他来到京城,是否能够浑水摸鱼让太子登上那位置,还需要小心计划。
太上皇的警告(上)
翌日。
宫廷太监过来传旨,李衍觐见两皇。
接任的巡盐御史十分顺利;这其中;李衍功不可没。
太上皇很高兴,对李衍很是亲和。
皇帝;一如往常,看不清喜怒。
正如刘璘所说;李衍成了吏部郎中总管;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衍拜谢之时,用余光注意着皇帝的表情。
僵硬。是的;是僵硬。
以前的皇帝会有不喜,却从不会是僵硬。因为,皇帝知道他是太子的人。那时候,太子的人就是他的人。
如今僵硬;那就是皇帝没有将太子的人当做自己人。
皇家亲情就这么脆弱?
退出正殿,李衍神思不属。
“李大人。”
李衍抬起头,施礼道:“赵大人。”
来人正是赵自畴。
赵自畴道:“李大人想事情到出神,没得撞上老夫。”
李衍连忙道:“赵大人恕罪。”
赵自畴一甩袖子,冷哼一声离去。
李衍一怔,那动作好熟悉。灵光一闪,李衍眼中闪出不确定。
不在此地细想,李衍抬起头走了,不过他的手握得紧密无比。
浑浑噩噩的出了宫,直奔府中,喝了好些茶才完全恢复理智。
他拄着头,杯子握在眉心,茶水顺着他的手臂流下。
“师傅……”他轻声低喃出声。
“修贤……修贤……”
李衍放下杯子,抄过旁边的手帕擦干手臂。
“大姐姐,在呢。”
李纨听到推开门。
“一回来就得知你将自个关在屋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李衍摇摇头,道:“两皇对我委以重任,我需要好好想想如何才不负两皇对我的看重。”
李纨打量着李衍的神情,也不像是撒谎。
“吓人一跳,我倒是以为你在宫里受了气。”
李衍不禁笑道:“怎么会?”
李纨点点头:“午膳的时间到了,莫呆在屋子里了。”
李衍站起身来,走到李纨身边,低声问道:“大家都认为死了的人,有没有一天会重新出现人的面前?”
李纨一愣,随后关心道:“怎么了?”
李衍见状,撇过头去:“没事,姐,将我刚才那莫名其妙的话忘了吧!”
李纨叹声道:“你也说大家都认为,并不是都证实。”
李衍眼睛蓦地明亮起来。
李纨拉过李衍的手臂向外走。
李衍一开始还需要李纨费力,后来李衍走得轻快起来。
大都数有心事有疑惑的时候,走路是沉重的,但是一旦想清楚了,那么步子会轻快两倍。
姐弟侄儿三人沉默用着膳。
李衍将自己在京的官职说了一会儿,李纨不懂朝事权利分配,不过品级还是能明白的。
正四品,已经比得上父亲了。又得知李衍要为太子讲学,她不由惊呼出声。
太子,未来的皇上,皇帝的半师,这名头可是了不得。
贾兰眼睛明亮极了,他是舅舅的弟子,如今太子也要听舅舅讲学,舅舅当真了不起了。
李衍道:“太子的年纪不小了,本身有太傅和众多讲师,传闻太子读书聪慧,想必再过一两年就出阁读书了。到时候,也不需要我这个半途出身的讲师。”
李纨笑道:“那也无妨,修贤既然教过太子,就是李家满楣荣耀,父亲知道了,也会感觉到高兴。”
李衍抱之一笑。
到了下午,李衍升职的事已经为京城各府所知。
当即就有邻居同僚送上贺礼,更有官员亲自上门道贺。
李衍自知京中等着抓他小辫子的人不少,于是查礼时非常小心,并登记在账,以后再行送回等重。
到了黄昏。
荣国府打发了轿子来接李纨、贾兰回府。
这一次难得贾府没有自大当起他的长辈为他操办宴席。
不过接李纨回去,也意味着李衍需要去拜访。
皇上和太子有了隔阂,李衍原本故作客气,这会儿子要真的客气起来。
太上皇终究站在太子一边的,虽然也用心不良,但是却比皇上要显得可靠。
从近些年消息来看,随着贾元春被封为九嫔修仪,贾家开始朝着皇上走近,不过到也没放弃太上皇,与剩下的四王二公抱成一团。
贾家固然是为自己留下好进退的路,可是有时候这墙头草更令人厌恶,尤其是对于皇上这种类型的人。
没有了秘密消息,也不知能不能保住一些荣华。
目送李纨和贾兰的轿队,队伍消失后,李衍还站在外边。
夜风吹过,李衍披散下的长发吹到脸上,让人生出一种萧瑟之感。
这时候,马蹄声响起,在黑夜中显得格外响亮。
“圣旨到。”
李衍快速整理衣冠,焚香贡案后跪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郎中李衍温良敦厚、品貌出众,文武卓然,今有承恩公嫡女萧氏宜秀,秀毓名门、贤良温惠。佳儿佳妇,天造地设,特予以六月十二吉日成婚。钦此!”
“微臣谢主隆恩。”
双手捧着圣旨,缓缓起身。
“恭喜了,李大人。”
李衍微微点头,安伯很有眼色的递了几个红包过去。
宣旨太监掂量红包的重量,笑得越发开心。
打发人离去后,李衍带着圣旨进了书房。
打开玉匣子,看着里面躺着的圣旨,李衍不知为何竟然开心不起来。
他早就知道他要成亲了,也早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是什么样的,更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对自己一心一意,他已经比起无数人要来得幸运。
将盒子盖紧,他也是有家有室的人了,他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来,不管他对妻子是什么样的感情。
李衍哑然一笑,说到底,他是得了婚前恐惧症了。
第二日,李衍第一次以吏部郎中的身份入朝。
吏部郎中在金殿中是没有他的位置,他和众多的官员在殿外站列,这倒是最靠前的地方。
朝事一如常,辰时散了,各大官员回了各部。
以李衍的官职本应该去吏部熟悉事物的,可是却被太子的人叫走。
留下吏部等人思虑着如何对待这个新来的同僚。
东宫。
刘璘已经坐在书案前等候。
这番态度,令为师者大生好感。太子上学,师更尊弟子,太子迟来无人敢非议,称等君天经地义。太子能早早等候,便会多好学之名。
一般而言,除了少傅就是德高望重的老学士,太子需要给些面子。
其余诸如李衍的讲师,是不需要这么客气的。
今日太子提前进学,以后李衍在太子众多的讲师中地位会有所提升。
李衍给他请安,刘璘指了指位置,道:“坐吧!”
李衍轻轻点头。
座上很软,让李衍在朝堂外站了一个时辰只觉得舒服无比。
“孤已经和皇祖父、父皇说好,每日下朝后第一个时辰由你讲学。”
李衍看着自己书案上重叠的书。四书五经、政治军事,还有各种史书。
“臣听闻,由向少傅为殿下讲授为君之道,诸学士讲政,钟学士讲儒家……赵学士讲法?”
刘璘点点头。
李衍想着太子各方面都有老师,到也为难。
李衍现在是讲师,不是以前刘璘拖着他指着章节让他讲授,所以李衍必须要拿出个讲学章程。
想了些许时候,道:“殿下,臣为你讲史如何?”虽有讲史的学士,不过史书何其多,那学士哪里都能讲完。而且,李衍打听过,讲史的张学士告假,大夫说需要为他母亲准备后事,想来张学士也需要丁忧三年。
这张学士叫张初晖与李衍也是有旧的,正是李衍考中举人时的座师,也是与贾家断了姻亲关系的贾琏母家。
刘璘点点头,对于他来说,什么东西都学得差不多,剩下的自己学习慢慢参悟而已。
现在,他已经不常招讲学学士给他上课了。
他想李衍每日报到,其实也是想每日多见几回,多一些独自相处的美好日子。
于是,刘璘指了指旁边的《资治通鉴》。
问道:“李学士如何看待此书?”
李衍翻开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