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崛起-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父母故去,我一个人在射洪讨生活,而那时候,梁九又散尽了家财,做起了团头。
  那时候日子很苦,我很不甘心。
  直到有一天,孟凯派人找我,并给了我一封母亲的信,我才知道我父亲原来是他。
  也是从那以后,我的日子好过许多。
  在孟凯的指示下,我从一个民壮,渐渐坐到了班头的位子,并且与黄文清勾结,向飞乌蛮贩卖兵械。”
  林海一口气说了很多话,而后再次闭上眼睛。
  “孟凯会经常给我财货,而我通过贩卖兵械,也渐渐衣食无忧。
  我这个人,胸无大志,也没什么大本事。原本以为做个班头,有吃有喝就足够了,可谁想到……大约是在年初时,孟凯与我联络,比我帮他偷袭射洪。那时候我很吃惊,也不太愿意帮忙。可是孟凯却对我说,若我不帮他,便把我贩卖兵械的事情传出去……李君,你说这世上,竟有如此父亲吗?我也是不得已,才答应了他。”
  说到这里,林海睁开眼,喘了口气。
  他眼圈发红,声音也变得有些嘶哑,沉声道:“但飞乌蛮为何要这样做,接下来又有什么目标,我确实不清楚。孟凯并不相信我,我……不过,我倒是听蛮子说过一件事情,孟凯这两年,与和蛮部往来密切。他之所以不断要我贩卖兵械给他,据说是把那些兵械,转手卖给了和蛮部。年初时,有和蛮部的人前来,但具体商议了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也就是在那之后,孟凯的动作越来越大,直至……”
  杨守文看着林海,把他表情的每一丝变化都看在眼里,眉头不禁轻蹙。
  “至于此次攻打射洪,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孟凯只派人说,要我里应外合,帮助他占领射洪。他说,而今剑南兵力空虚,主力人马大都集结在蜀州,准备和悉勃野人交战。所以就算是攻占了射洪,朝廷也腾不出手来。
  他还说,只要这次事成,我就不用继续留在射洪,到时候随他一起离开……”
  “离开?”
  杨守文一怔,忙问道:“离开去哪里?”
  “这个,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想必是离开射洪吧。
  说实话,这次若真的射洪被攻占了,我怕也无颜继续留在这里,离开射洪也好。”
  “那孟凯可说过,何时离开?”
  “那倒没有,只说到时候我自然明白。”
  杨守文站起身来,一摆手,示意差役进来,把林海带走。
  他有一种直觉,孟凯所说的‘离开’,绝不是如林海所说的‘离开射洪’那么简单。
  “青之,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刑罚,真是《罗织经》中记载?”
  就在杨守文陷入沉思的时候,明秀悄然来到他身旁。
  杨守文蓦地清醒过来,旋即摇头道:“哪有这些记载,不过是我吓唬他而已……”
  明秀拍了怕胸口,长出一口气。
  “我还道我看的《罗织经》,和你看的不一样。
  我就说嘛,那罗织经里,哪有你说的那些酷刑?不过,你说的那些酷刑,确实可怕,又是如何知晓?你可别告诉我,那是你想出来的!若如此,我以后便绕着你走路。”
  的确,杨守文刚才说的那些刑罚,在普通人听来,的确是非常可怕。
  武朝以来,出过不少的酷吏。
  比如来俊臣,比如索元礼……不过这些人虽善用酷刑,却不似杨守文说的那些可怕。
  以至于胆大如明秀,看杨守文的目光,也显得有些古怪了!
  杨守文一摆手,哂笑道:“我哪有那么变态,不过是在一些古书里,看过一些记载。”
  “唔,那还好!”
  杨守文看着明秀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有些哭笑不得。
  他的确是从书中看到的那些刑罚,不过却是前世看到,而非今生。
  其中一些刑罚,比如什么刷洗、油煎,也是野史记载,据说是明代锦衣卫和东厂发明。
  “四郎,问你一件事,可知道和蛮部?”
  明秀一怔,旋即点点头道:“当然知晓……那和蛮部就在剑南东南,准确说,并非剑南道所治,属于安西都护府治下。其地处南荒,与僚子部相连。虽属于我朝治下,但总体而言,却并不听从我朝的调遣。其性质……嗯,算作化外之民也不为过。”
  “僚子部?”
  杨守文剑眉浅蹙,轻声道:“我怎地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明秀道:“你忘了,咱们在长洲遇到的那位甘娘子?”
  “我想起来了!”杨守文顿时露出恍然之色,“我记得那甘娘子,和僚子部关系密切。”
  “正是。”
  “和蛮部,算是僚子部的连枝……”
  明秀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看着杨守文,脸上流露出一抹惊惧之色道:“青之,你说飞乌蛮做出这么多的大动作,会不会与和蛮部有关呢?”


第六百七十一章 明秀的劝诫
  明秀说的很含蓄,但杨守文还是听出了他话中之意。
  “你是说,飞乌蛮与和蛮部勾结?”
  “未必只是和蛮部,恐怕安南那边,要出状况。”
  “此话怎讲?”
  “安南人虽为大唐子民,却一直不服教化。朝廷每年都会调拨许多物资给予援助,可是这些安南人,好像喂不熟的白眼狼一样,非但不感恩,反而屡屡给朝廷制造麻烦。
  此前,那甘娘子为何要窥觑天师藏宝?说穿了,还是想对抗朝廷,造反作乱。
  和蛮部聚众不过三万,恐怕未必敢和朝廷对抗。可如果其背后有僚子部支持,再加上安南人的煽动,怕是难保不闹出事端。所以我觉得,青之你最好还是谨慎一些。”
  不知为何,听了明秀的话,杨守文却想起了前世yue南小国。
  同样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同样是不断制造矛盾和麻烦……说起来,那小国的祖先,似乎就是安南人。这个民族,的确是一个麻烦,沐浴华夏恩泽,到头来却又反叛出去。
  还真是有传统啊!
  “青之?”
  “啊,你刚才说什么?”
  明秀见杨守文一副神游物外的模样,忍不住叹了口气,轻轻摇头。
  “青之,你什么都好,可就是有一样,不好!”
  “啊?”
  “你这人,比我还随性。”
  杨守文愣了一下,愕然看着明秀,疑惑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青之,你身手好,又聪慧,才学过人,名声也响亮。
  以前你没有归宗,做事难免谨慎,我可以理解。可现在,杨公已经归宗认祖,也就是说你现在背靠弘农杨氏,出身自然水涨船高。杨公深得圣人信任,而你又背靠东宫,有太子为你撑腰。如此情况下,换一个人绝对会勇猛精进,搏一个功名前程。
  可你……
  我不知你在顾虑什么,似乎对朝堂非常抵触,甚至不愿意任事,实在是太过可惜。”
  我,有这么好吗?
  杨守文听了明秀的话,不禁愣住了!
  身手好,倒是不假,可是聪慧……杨守文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不过是因为穿越者的优势,能够知晓历史的脉络。至于文采,杨守文想起来,就觉得脸红。
  他实在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文采,不过文抄公而已。
  但明秀有一件事没说错,那就是他的出身,的确是与从前不同。
  细思起来,他好像一直都没什么目标。
  在认识裹儿前,他想要远离朝堂;认识裹儿后,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与她接近。
  若非裹儿最后用了计,只怕他也不会表明态度。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对朝堂有一丝丝排斥和畏惧,同时对李显的事情,也算不得上心。
  唯一上心的,怕就是幼娘。
  以前,幼娘不知所踪,他费尽心思去打听寻找。
  可现在呢?幼娘已经回来,他又该做些什么?飞龙兵?小鸾台!听上去很高大上,可实际上,杨守文知道那并上不得台面。君不见上官婉儿执掌小鸾台又如何?她真正令人畏惧的,并非是小鸾台,而是武则天对她的信任。所以说,小鸾台要重组,飞龙兵也要设置,可这只能在私下里暗中进行,实在是无法拿到台面说话。
  如果他只是执掌小鸾台的话,李显或许会倚重他,却很难重用。
  毕竟,一个特务头子,如何能够在朝堂上立足?
  想到这里,杨守文也茫然了!
  回去后,他该做什么?
  是继续陪着裹儿和幼娘,整日里无所事事,亦或者……
  “四郎,你这可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他看着明秀,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此事,我自会慎重考虑,不过与眼前又有何干?”
  “你,知道你现在缺什么吗?”
  “缺什么?”
  明秀叹了口气,点指杨守文的胸口道:“拿得出手的战功!”
  “啊?”
  “找到天师藏宝,的确是大功一件,但这种事,说句不好听的,是运气而已,难以令人服众;西域之事,也拿不到台面上说话。毕竟当时你对外宣称是去了少林,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你平定了薄露之乱,但却无法对外宣称,也没有多少人知晓。
  提起去年的安西之战,人们会说唐休璟,会说是郭元振,会说是魏元忠这些人的功劳,但绝不会有人说,那是你杨守文的功劳……当然,在陛下和太子的心里,自然清楚,但百姓却不知晓。百姓们知你杨守文,是你总仙宫醉酒诗百篇,是你夺取武状元,是你火烧武家楼,打得武崇训跳河逃生……可这些,能拿得上台面?”
  杨守文沉默了!
  你说得好对,我无法反驳。
  “所以啊,你要想真正立足朝堂,靠杨公不行,靠太子不行,只能靠你自己才可以。”
  明秀说完,便不再言语。
  因为他非常清楚,想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绝非是一件易事。
  但他却相信,杨守文一定能明白,也一定会做出改变,不过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杨守文闭上眼,思索着明秀的话。
  这绝对是真朋友,虽然他的话,听上去不那么顺耳,但杨守文知道,明秀没有恶意。
  许久,杨守文突然笑道:“既然你都明白,为何也如此随性?”
  “我?”
  明秀摇摇头,“青之,我和你不同。
  明氏世居江左四百年,历数朝而不倒,自有其生存之道。可是现在,我们违背了我们的生存之道,只能受到惩罚。我也想去抗争,可大势难违,徒之奈何?明氏与武朝走的太近,以至于一俟陛下还政,明氏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只能设法逃离。
  除非,圣人长生不死;除非,圣人永踞庙堂。
  可你我都知道,那不可能……圣人日益年迈,精力也大不如从前。特别是狄公过世,对圣人打击甚大,以至于无心朝政。这种情况下,还政李唐,不过是早晚间。
  再者说了,你道圣人真不知道明家的打算?
  你想想,圣人为何要与我明氏泉州市舶副使之职?哈,其实圣人心里,非常明白。
  她没有阻止,反而与明氏方便,其实也就是一种态度。她也清楚,一旦她退位,明氏一定会受到打压。如此情况下,我们离开中原,对圣人而言,也是一桩好事……在这种情况下,你让我又去挣个什么呢?争来争去,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杨守文露出了惊讶之色,呆呆看着明秀,许久后才苦笑一声。
  “知道吗?我不愿意争,也就是源于此。
  你们一个个都是老谋深算的样子,我哪敢去争?我也害怕,我争不过,到头来身首异处。
  不过你说的也没错,我已经到了这个位子,不争怕也不行……”
  说到这里,杨守文搔搔头,无奈叹息一声。
  他话锋旋即一转,又问道:“对了,你刚才和我说了什么?我没注意听,却落得你一顿教训。”
  明秀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他摇了摇头,指着杨守文道:“你不提醒,我险些也忘记了……我是想说,飞乌蛮的计划绝不只是在梓州起事,若他真与安南勾结,必然还有后续的动作。我刚才说,咱们这样子按兵不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今,等于我们是被飞乌蛮牵着鼻子走,难免被动。而且,这也是你的机会,争取一下,说不得是你日后资本。”
  杨守文双眸微合,看着明秀久久不语。
  半晌后,他一拍手道:“想当初我在昌平,面对那么多的静难军叛军,也未曾害怕。
  可现在,却考虑的越来越多!
  一群乌合之众,我又何必怕他们?四郎说的没有错,这对我而言,的确是一次机会。”
  说完,他立刻起身,把老牛头找来。
  “立刻通知桓道臣和涂家四兄弟,让他们派出斥候探马,给我打探那飞乌蛮的下落。
  林海说,飞乌蛮有数千人。
  可昨夜攻打射洪者,不过千人……蛮子一定还有后着,给我找到他们,而后报知与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