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洛阳,共有六道水门,是连接城内外河渠的必经之所。
而其中洛水水门属于军方专用的水门,不受雒阳令所辖,归属于左右金吾卫看守。
每天,会有船只自洛水水门进出,但全部是军方的船只。
这些船会运送辎重等各种物品出入洛阳,而且不受时间限制。白天,洛水主要是商用为多,但是到了晚上,基本上就被左右金吾卫所属的船只所控制。
过了戌时之后,又下起了小雨。
杨守文坐在船上,就见沈庆之指挥着船只混入军船的队伍之后,神不知鬼不觉来到水门下。沈庆之朝看守水门的卫士打了一个手势,那卫士便立刻开闸放行。
双方甚至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一切都在那手势之中。
杨守文心中不禁惊讶,但并没有开口。
他坐在船上,循着洛水驶出了洛阳城,又行进了大约三五里之后,就见岸边有人举着火把晃动。
“靠岸,靠岸!”
沈庆之连忙让船夫靠岸,然后扭头道:“公子,咱们到了。”
杨守文点点头,起身跃上了河岸。
岸边,有两个黑衣人牵马等候,见杨守文上岸,忙快步迎上前来。
“你们回去吧,告诉老爹,不用挂念我。”
杨守文认得那两人,正是他从长洲到来的江湖人。
八角山一战,十三个江湖人只活下来四个,不过都跟随着杨守文,进入了铜马陌。
那两人点点头,“公子保重。”
杨守文没有再废话,牵过马来搬鞍认镫,跨坐马上,而后拨转马头,便扬长而去。
两个江湖人也没有逗留,纷纷上马离去。
可是,在船上的沈庆之却没由来心里一咯噔。
他好像想到了那个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人是谁……可是,又感觉着有些不太可能。按道理说,他应该被关在东城狱!那可是东城狱啊!正经的皇家诏狱,守卫森严。可如果不是他?为什么我会有如此熟悉的感觉?绝对就是那个人!
沈庆之想到这里,顿时脸色大变。
如果真的是那个人的话……沈庆之顿时有一种快要‘大祸临头’的感觉,脸色变得煞白。
“回去,立刻回去!”
他对船夫连声喊喝,那船夫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虽然不明白他为何如此,可还是顺从的划桨倒船,朝洛阳方向驶去。站在船首,沈庆之看着漆黑的夜色,不知为何,心里冰寒。必须要马上回去做出安排,否则可能真的要有大麻烦了!
……
那恼人的秋雨绵绵,虽不大,却让人感到有些烦躁。
由于这场雨已经下了一整天的时间,所以道路显得有些泥泞,在黑夜里也变得更加难行。
杨守文胯下这匹马不是大金,只是一匹突厥马。
个头不大,但是重心很稳,耐力也很好。
太微宫又叫上清宫,始建于乾封元年,也就是公元666年。
相传,道教始祖老子是东周守藏室的负责人,一直居住在洛阳城中。公元前520年,周王朝内外交困,守藏室的图书典籍更被王子朝偷偷运送到了楚国。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大,周王朝早已风雨飘摇。老子见周王朝衰落,而守藏室里的图书也都没有了,他这守藏官便等于失业了……于是,便搬出洛阳,在北邙山的翠云峰上结庐炼丹,从此不再去过问朝堂上的事情,一心求道,寻找那长生之术。
后来,老子悟道,决意西出函谷。
于是,他就来到翠云谷,把正在吃草的青牛牵上。
青牛眼见要离开翠云谷,心生不舍,便冲着西方吼叫了三声,于是演变成为‘青牛吼峪’的典故。
早在隋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在翠云峰上建立道观,纪念老子。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翠云峰下建了一座道观,说是当年老子拴牛的地方……
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已彰显其血统高贵,于是命人修建改造了道观,并敕命‘上清宫’,也叫做老君庙。为表示对老子的尊崇,高宗皇帝还派遣当时洛阳大弘道观的住持法师郭行真真人前往毫州,也就是后世的河南鹿邑,向老子致祭。郭行真返回洛阳之后,高宗皇帝又一次下旨,该上清宫为‘太微宫’。
这翠云峰,位于神都西北十里左右,坐落在北邙山中,也是神都北郊的制高点。
这里山虽然不高,但地势险峻。
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故而有‘翠云’之名。
由于李唐皇室把老子李耳尊为先祖,所以太微宫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皇家道观。
哪怕是武则天登基之后,对太微宫的供奉也没有降低过,甚至尤胜从前。
杨守文纵马在雨夜中疾驰,抵达北邙山外时,已经全身湿透。
他翻身下马,然后把那匹突厥马赶走。
“入山之后,步行三里,可见一峰,便是翠云峰。
峰下有道观,名为下清宫,也叫青牛观。要上山,需穿过青牛观,自青牛观后门出,沿山路而行,约三百六十五阶台阶,便可看到太微宫山门所在。不过,太微宫山门守卫森严,会有道士看守……所以,杨君想入太微宫,需要绕过太微宫山门,自侧门进入……那里的守卫,并不是很严格,想来进入宫中容易一些。”
高力士的话语,在杨守文耳边回响。
为了今晚的行动,高力士专门打探了太微宫中的情况。
杨守文又把高力士的话,默念了一遍,然后沿着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行走。
这道路泥泞,走起来非常吃力。
加之那靡靡细雨,才走了一半路,杨守文就不得不把身上的袍子脱下来,丢在路旁。
被雨水打湿,那袍子沉甸甸的。
杨守文脱了袍子之后,迎面吹来的山风,让他禁不住激灵灵一个寒蝉,打了个哆嗦。
他算了算时间,已经过了亥时。
这再拖下去,恐怕洛阳那边会有变数。
想到这里,杨守文不敢再有片刻耽搁,在山路上飞奔起来。也亏得他大蟾气练成,虽然还不能做到虚室生白的境界,但却身体灵活,所以虽然道路漆黑,却未给他带来太大的麻烦。
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山。
山脚下是一座道观,看上去规模不小。
那就是青牛观,也叫下清宫。
第四百六十九章 从此世上无安乐(九)
杨守文蹲下身子,在确认了周围没有什么人之后,便快跑两步,一脚蹬在了山墙上,身形如燕,纵身而起,便跳上了山墙。而后,他从山墙上跃下,再次打量周围的环境。
这下清宫的视线同样很差,不过可以依稀看到,整座道观划分东西两个部分。
正对着山门,是一条宽敞的石头路。
而在石头路的尽头,则有一座大殿,就是青牛殿。
据说,那大殿里供奉的便是当年随老子西出函谷的那头青牛。
道观里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杨守文在认清了道路之后,便沿着石头路飞奔,绕过青牛殿之后,就看到了下清宫的后门。
其实,这下清宫也属于太微宫的一份子。
它的存在,就好像是一个山门。山门之后是台阶,上了台阶才算是真正的太微宫。
杨守文翻过了后山墙,循着山路而行。
这三百六十五个台阶是有说法的。在道教里,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字,代表着星辰运转的度数。台阶崎岖高峭,杨守文一路跑上去,饶是体力惊人,也不禁气喘。
按照高力士的说法,走正门不安全。
杨守文观察了一阵之后,也确认了这一点。
山下,漆黑如墨,可是这山上的宫门外,确是灯火通明。
除了巡夜的道士之外,杨守文还看到了卫士的踪迹。
杨守文更不敢大意,跳进了山路旁边的密林中。
他从密林中穿行过去,绕过了太微宫的正门之后,寻找可以进入道观的路径。
终于,在后山的一处峭壁,他发现了一个缺口。
也许是因为毗邻峭壁的缘故,这里的守卫并不多,虽然有灯火照明,但是却不见卫士。
杨守文把身上的黑衣扯下来,撕成了布条,缠在手上。
这一段峭壁不算高,距离也不长。可下着雨,杨守文也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那岩石被雨水打湿后会非常湿滑,如果不小心的话,从上面摔下去,不死也要残废。
……
太微宫,玄元殿内。
大殿里灯火通明,供奉着老子李耳的神像,也就是玄元皇帝像。
李裹儿穿着一身杏黄道袍,披发跪坐在神像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七姊姊,你说杨大哥他会不会来不了呢?”
她念了两句道德经,突然扭头对坐在身边,也是道姑打扮的李仙蕙道。
“这样太难了吧……东城狱守卫那么严格,就算有小高配合他,他恐怕也出不来。”
“裹儿,诵经。”
“可是人家心里不安静嘛。”
李仙蕙苦笑道:“放心吧,你那杨大哥的本事,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
“呃,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七姊姊,就算他能出得东城,又怎么出城呢?还有,你们有没有告诉他这里的路线呢?”
“放心吧,都已经安排好了。”
“故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可是,他怎么才能找到我?七姊姊,你们设计的太复杂了,杨大哥是很有本事,但毕竟不熟悉这边的状况啊。万一他发生了意外,又该怎么办?”
“李裹儿,是你要报复他的,是你要考验他的……
现在倒好,全家人,甚至连祖母在内都陪你胡闹,你却开始后悔了。已经开始了,又能怎么办?难道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你在考验他?看他到时候和你翻脸不。”
李裹儿嘟着嘴,一脸的纠结。
她有些魂不守舍,抬起头看着老子神像,半晌后捧着经文,口中却喃喃自语道:“求老祖宗保佑,让杨大哥早点过来。”
一旁的李仙蕙看着她,不禁哭笑不得!
……
一阵山风吹来,把杨守文险些从峭壁上吹走。
好在,他抓紧了岩石,另一只手从腰间的挎兜里取出一根三十厘米长短的铁钎子,振臂狠狠戳如石壁。身体挂在峭壁上,他大口的喘着气。再有一步就到崖顶了!
杨守文给自己鼓了鼓劲,单臂用力向上奋力一探,抓住了崖顶的岩石。
同时两脚猛然在峭壁上一蹬,另一只手松开了铁钎子,一把扣在悬崖边缘,身体腾空而起,便翻上了峭壁。这是在太微宫的后门,不见人影。杨守文喘息两下,便如同灵猫似地窜出,飞快来到山墙下,而后纵身翻过了山墙,进入太微宫。
这太微宫的面积,少说是青牛观的三倍。
不过格局和青牛观倒是一模一样,分东西两院。
一边是用夯土筑成的高台,名为孔子问道台;一边是一座宫殿,名为悟道院。那悟道院内,设立一块八卦阴阳壁,同时还有一个炼丹洞,都是为了纪念老子所造。
正中央一座大殿,就是玄元殿。
太微宫里,守卫很严密,可以看到巡夜的道士,以及身披铠甲,站在凄风冷雨中的卫士。
一旁的孔子问道台,有内侍进进出出。
杨守文有些懵了!
李裹儿住在哪里?
他贴着墙角行走,绕过了卫士。
就在这时,从前门方向跑进来了一个内侍,一路小跑直奔孔子问道台。
杨守文眉头一蹙,难道说对方是去找李裹儿吗?
这道观里,除了道士,应该就是李裹儿了。她在这里守斋戒,以太子李显对她的宠爱,断然不会置之不理。派人跟随,是情理之中,而那些卫士,也是为了保护她的安全。
再怎么说,李裹儿也是公主,怎可能掉以轻心?
想到这里,杨守文便跟着那内侍,来到了孔子问道台的院门口。
院门外,有卫士值守。
他不敢惊动对方,于是在周围查看了一下,便纵身从院墙翻了过去,跳进了孔子问道台的院子里。这院子里,很安静,除了一些内侍和宫女在里面走动,不见卫士的踪影。
杨守文有些头疼了,这么多的禅房,我去哪儿找李裹儿?
他蹙眉沉思良久,突然一咬牙,纵身跳出来,大声喊道:“小过,你出来!”
“有刺客!”
外面的卫士,听到院子里的喊叫声,大吃一惊,便冲了进来。
杨守文却没有理睬那些卫士,依旧站在院子里,大声喊道:“安乐公主,你出来,我是杨守文,我有话要对你说。”
第四百七十章 从此世上无安乐(十)
正对着院门的禅房里,寂静无声。
不仅如此,院子里那些内侍和宫女,一开始被杨守文吓了一跳。
但随着杨守文自报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