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崛起-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副神臂弓,少说也有三十斤的份量。
  “如此,那就多谢大将军馈赠了。”
  对普通人而言,很难使用。但是在杨守文的手里,却生出了一种奇妙的感受。
  他也不去尝试,直接执弓而行。
  反手,从箭壶里抽出一支长箭,在距离箭靶还有三百步的时候便停下来。一口大蟾气在体内流转,杨守文的精神仿佛已经和手中的神臂弓融合。只见他弯弓搭箭,铮的一声弓弦颤响,长箭离弦而出,在空中破空发出刺耳历啸,正中箭靶。
  那巨大的穿透力,直接把那箭靶射飞起来。
  而杨守文却信步闲庭,一边走,一边弯弓射箭。
  那一支支箭矢好似流星在空中呼啸掠过,一个个箭靶飞起来,重重摔落在河滩之上……


第四百四十五章 神臂之威
  此次恩科所用箭靶,都是用密度很大的乌木所做,每一个重约二十斤。
  箭靶会插在地下约二十公分,就算是让士兵上去拔出来,都要费上一些力气才行。
  薛楚玉脸色阴沉,可眼中却闪过一抹喜色。
  “五郎,此弓可在三百步外,贯穿铁甲,非神臂不可用。”
  这是薛仁贵生前说过的话!
  当年,为了制造这副神臂弓,薛仁贵用了近三年光阴。那传说中的三箭定天山,所用的正是这副神臂弓。只是,在薛仁贵之后,他和几个兄长,却无人能使用。
  难度太大了!
  薛讷神力惊人,可是想要弓开满月,也颇为吃力。
  怪不得薛仁贵生前说,想要用这副弓,两膀若无万钧神力,根本无法使用。薛仁贵过世后,神臂弓就明珠蒙尘!薛楚玉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更多是为了纪念。
  他之前把神臂弓交给杨守文,更多是为了挽回颜面。
  杨守文已经很给他面子了,那弓矢上被人做了手脚,传扬出去,人们肯定只会说是他薛楚玉做的手脚。可是,被杨守文当众那么说,他心里又有一些不太舒服。所以让窦一郎把神臂弓拿过去,也是为了给杨守文一个好看,并无其他意思。
  可是现在……
  那乌木箭靶一个个从河滩上拔地而出,摔落在地面。
  薛楚玉突然有一种感觉:神臂弓,似乎找到了主人!
  ……
  “我的个老天,怎么回事?”
  “这箭好大的力道。”
  “是啊,你们难道没有发现,杨守文是在差不多三百步外射箭,而且箭箭中靶吗?”
  “我不和他打,打死我,我都不和他打。”
  见到如此神威,一些举子心里已经有了退缩之意。
  开玩笑,若说这家伙只能举起四百斤的石锁,谁会相信?就凭这手射术,若没个千八百斤的力气,根本做不到。这家伙之前在藏拙,谁要对上了,定会遭殃。
  “阿郎,好射!”
  围观之人,已经被杨守文这惊人射术所震撼。
  可是杨茉莉却毫无顾忌的大声欢呼,在场外跳跃。
  有一些人对他的举动感到不满,可是当他们看到杨茉莉那巨大的身形,一丝不满立刻烟消云散。
  什么阿郎就有什么仆从!
  那杨守文看上去文文弱弱,却有如此本事,他这仆从又岂是好相与的?
  不过对杨守文而言,杨茉莉的欢呼声,以及场外的议论声,好像都没有听到一样。他的精神,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地中,在射出第二十箭后,他甚至没有去看是否射中,而是嘬口吹响口哨。
  大金早就等的不耐烦了,长嘶一声,飞驰而来。
  它从杨守文身边掠过,脚下微微一顿。
  就在这一顿的电光火石间,杨守文已经翻身上马,反手抽出一支长箭,而后在马上一个犀牛望月,翻身唰的一箭射出。
  又一个靶子被射飞起来,落在了河滩上。
  而此时,大金飞驰,杨守文则在马背上箭发连珠,五箭在瞬间射出。
  代他射完了身上的最后一支箭矢后,大金正好来到河滩尽头。
  杨守文一手执弓,一手勒马,只听大金希聿聿长嘶一声,猛然仰蹄直立而起……
  那一副场面,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你确定,他是那个名动两京的谪仙人吗?”
  “废话。”
  “那他这骑射为何如此高明?”
  “我怎么知道?”
  “待会儿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
  “……”
  战鼓声,在这时候突然止息。
  几个卫士飞奔到河滩上,把那二十六个靶子抱起来,跑到了高台下。
  “好射!”
  薛楚玉看到那二十六支插在箭靶上的长箭,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不得不说,杨守文这一手太漂亮了。二十六支箭不但渐渐中靶,而且全部都是正中要害。
  “诸公,怎么看?”
  薛楚玉嘴角微微一翘,勾勒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身边的那些考官,也都面面相觑。
  好半天,其中一人用干涩的声音道:“杨守文,骑射两回,六中六,记两合;步射两回,二十中二十,记四合。
  共计六合,过关!”
  还能怎么看?
  二十六支箭,全都穿透了箭靶。
  这若是敢徇私舞弊,不用武则天下旨,恐怕就会被围观的百姓给骂死。
  薛楚玉见状,心中暗自发笑。
  同时,他也不禁感慨:这果然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杨守文没有真本事,谁能保他?
  “第三三三号举子杨守文,骑射两回,六中六,记两合;步射两回,二十中二十,记四合。共计六合,过关!”
  高台下,小校高声呼喊。
  六合,那就是满分喽!
  这种情况之下,就连那些豹韬卫的卫士,也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咕隆隆,战鼓声响起。
  这是祝贺的鼓声!
  与此同时,号角长鸣,似乎也是在为今次恩科第一个出现六合的成绩而发出喝彩。
  “好射!”
  围观百姓,顿时沸腾起来。
  吕程志、杨从义和张九龄到这个时候,终于忍不住长出一口气,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下来。
  从第一场开始,虽然他们对杨守文都是信心满满,可成绩不出来,终究不放心。因为这考场上,有太多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万一被人暗算,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现在,两轮战罢,杨守文脱颖而出。
  那些人在想动手脚,怕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八郎,恭喜。”
  “呵呵,从义,咱们是同喜,同喜。”
  不管这武状元的含金量如何,能够脱颖而出,都是一桩荣耀的事情。
  杨从义和吕程志而今是杨守文的门下,而张九龄也准备跟随杨守文,历练一下。
  这份荣耀,对他们来说,也显得格外珍贵。
  不过,最开心的人,却不是他们,而是在人群之中的一个青年。
  “发了,这下子要发达了!”
  明秀没有和杨守文汇合,而是带着明礼偷偷混在人群里观战。此时此刻,他已经乐得合不拢嘴,扭头对明礼道:“我就知道这家伙能行,单凭这骑射一轮,我至少可以赚两千贯……直娘贼的,早知道我应该下的再狠一点,一赔二十啊,我怎么就下了一百贯?”
  看着这个已经乐得没有正行的阿郎,明礼颇感无奈。
  两千贯很多吗?
  咱明家名下的产业,加起来少说也有千万贯,何至于如此癫狂?不过,他旋即也就想通了。千万家产,与明秀关系不大。别看明家家大业大,可族中子弟,从十四岁开始,便要靠自己去赚钱。那千万贯的家业,是族产,而非个人所有。
  如果这么算起来,两千贯,还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呢。
  其实,我也买了十贯……虽然当时是友情下注,可算下来,骑射一轮,我能赚一百贯。
  嘿嘿,早知道就该多下一点!
  明礼的目光,旋即又落在了场中的杨守文身上。
  二十六矢二十六中……这可能是自首科武举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成绩。如果以后还是依照今次武科的规矩,不晓得要多久才能有人达到这记录。杨青之,也算是开创了武举以来的最强记录!以后有人想破他这成绩,便只有改变规则一途。
  当初,四郎要与之交好,果然不是没有道理。
  怪不得族长说,四郎的能力在族中子弟里,或许不是最强。但他的运势却无人可比。
  命中会有贵人相助,难道说这杨守文,就是那个贵人吗?
  ……
  武崇训,在挑衅了杨守文之后,并没有离开。
  他带着随从,在山脚下观战。
  武崇训相信杨守文一定会过关,但是却没有想到,会是以如此拉风的方式过关。
  当成绩报出,校场中鼓声隆隆,号角长鸣的时候,武崇训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看着那信马由缰,在河滩上行走的杨守文,眼中也闪过了一丝难言的复杂之色。
  你别得意,咱们奉先寺见!


第四百四十六章 决战奉先寺(一)
  “报——”
  一名内侍躬身而行,小碎步步幅虽然不大,却速度奇快。
  他冲到了奉先寺的高台上,匍匐在地。
  声音里,带着一丝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大声道:“启禀圣人,箭试已全部结束,共三十八人过关。”
  武则天闻听,蛾眉一蹙。
  “只有三十八人?”
  这个数字,的确不是很多。
  按照武则天的想法,通过箭试,参加马枪混战,至少应该有五十人才是。
  难道说,这一次举子的素质这么差吗?能够进入马枪决战的举子,连五十个都达不到?
  心里,顿时有些不快。
  “回禀圣人,非是举子不强,而是自三三三号举子,征事郎杨守文之后,有不少举子中途退出。”
  “哦?”
  武则天站起来,沉声喝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回禀圣人,那杨守文在箭试一轮,二十六矢二十六中,以满六合而顺利过关。
  那二十六矢,箭箭贯穿靶心,令举子们心生畏惧。以至于之后不少举子箭试都失了水准,还有一些举子决定退出。现箭试已经全部完成,故而只有三十八人。”
  李裹儿在一旁听完,眼睛顿时亮了。
  “你刚才说,杨守文二十六矢二十六中,满六合?”
  “正是。”
  李裹儿的脸上,顿时笑容灿烂。
  而武则天则蹙眉沉思,半晌后突然道:“把杨守文射中的箭靶取来。”
  “喏!”
  待内侍退下,李裹儿上前道:“祖母,有什么问题吗?”
  武则天轻轻揉了揉李裹儿的小脑瓜,一双凤目微合,眼中闪过了一抹冷意。
  她觉察到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道,究竟是何处不对劲。所以,她决定亲自看看箭靶,说不定能看出一些端倪。
  “裹儿不用担心,朕只是觉得,有些古怪。”
  “古怪?”
  没等李裹儿再开口,武则天已经下旨:“传朕旨意,宣左奉宸卫大将军李元芳过来。”
  “宣左奉宸卫大将军李元芳觐见!”
  高台下,立刻响起了内侍那尖亢的声音。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一人匆匆走上高台。
  与此同时,二十六名千骑卫士,一人扛着一个箭靶从奉先寺外面走进来,鱼贯登上高台。
  这一场面,顿时令高台左右蓬庐里的文武百官大吃一惊。
  “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不清楚啊。”
  “这怎么把箭靶抬进来了?”
  太平公主和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坐在一个蓬庐里,看到这一幕,也不禁有些好奇。
  “明玉,发生了什么状况?”
  在太平公主身后的青年闻听,连忙躬身回答道:“公主,刚才我已经派人打听了,箭矢已经结束,而且还出现了二十六矢二十六中,以满六合过关的骄人记录。”
  “满六合过关?”
  一旁相王李旦,顿时大吃一惊。
  相比之下,李显的反应就有些慢了。
  他低声向坐在身后的一个少年问道:“三郎,满六合很难吗?”
  那少年,正是李显的三儿子李重俊。他并非韦氏所出,所以在家中地位自然不高。不过,李重俊性情果敢,而且颇有勇力,所以李显对他,倒也还算是宠爱。
  今日李重润因为有公务在身,所以就找了李重俊相伴。
  李重俊听到‘满六合’三字后,也是一惊。
  他连忙解释道:“父王,满六合就是例无虚发,箭箭中靶。
  若平日里演练,孩儿也可以做到。但是在这种场合中,想要真正做到满六合,却极为困难。”
  然后,他把这箭试的难度向李显解说了一遍,李显也是啧啧称赞。
  “穆明玉,可知道是何人满六合?”
  “回禀太子,满六合者,便是那征事郎,杨守文。”
  “青之居然能做到例无虚发吗?”
  李显听闻,只觉得震惊,倒是没有其他的想法。
  倒是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心里一动,两人各怀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