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凰断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遗凰断歌-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宴席后的第二日,赵王带着他的世子启程返回封地。殷谨繁亲自前去相送,绾绡亦跟随在侧。
  在息宫生活了这么些日子,曜榆倒是十分不舍,临到走时还是哭哭啼啼的,到最后殷谨繁都不耐烦了,将曜榆从怀妃白琬怀中拖出来,“行了行了,这么大的男孩了还哭哭啼啼,皇叔不指望你如你父王一般英武,但你至少也该有几分男儿性情呐,一把鼻涕一把泪,跟个小娘子似的。”
  曜榆慌忙用袖子擦泪,白琬皱了皱眉,把手中的帕子递给他。
  “曜榆这是舍不得皇叔呢。”赵王笑道。
  “朕看他是舍不得宫里的好点心。”殷谨繁啐道:“十哥你平日里定是在吃食上狠狠的亏待这孩子了。”
  “曜榆是舍不得殊姨姨!”曜榆故意冲殷谨繁吐了吐舌子,扑到了绾绡怀中。
  “好孩子……”绾绡抚摸着曜榆的头,本想说几句话来打趣一下,可话到了喉头她只觉得哽咽。到头来她也终究是舍不得了,如果可以,她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如曜榆一样的孩子。
  再看白琬,亦是在一旁悄悄的拭泪。
  亲王仪仗浩浩荡荡而去,朱缨马车带走了曜榆。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无论如何,宫内又少了那样纯净的笑声了。
  然而送走赵王父子的所有人都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作者有话要说:  不造为什么这一章的章节名抽风了,我重新改一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孤夜茫茫

  在御花园与万俟遇欢狭路相逢,这位新晋的丽妃看起来正当得意时,明明已渐入秋季,可万俟丽妃却是粉面含春的模样,隔得老远时绾绡便听见了她轻快的笑声。站在她身侧的是常在卫氏,原本是满脸殷勤的与万俟遇欢说着什么,见绾绡和方华走来,忙陪着略为僵硬的笑行礼,“殊妃娘娘金安、方容华金安。”
  方华受了她这一礼后,亦向万俟遇欢屈膝,而万俟遇欢连看她一眼都不曾,只冷淡的乜视着绾绡,偏唇角却勾起似是亲昵的笑,“原来是谢姐姐,许久未曾得见,真是怪想念的。”
  绾绡折下一朵开在眼边的紫薇花,轻嗅,“本宫竟不知妹妹对本宫如此情深。”
  万俟遇欢抬手按了按眉心的金箔凤蝶花钿,皓腕上的赤金绞丝嵌珠镯子上拇指大的合浦珍珠光华莹然,那是殷谨繁近来才赏下的御赐之物,“姐姐资历深厚,妹妹自然是敬重姐姐的。”她咬重“资历”二字,无非是想嘲笑绾绡比她年长六岁的事实,轻浅一笑,女人的雍容与女孩的俏丽绝妙的糅合在她那一张美丽的脸上,“说来也确是三五日不见姐姐了,听闻近来宫务繁杂,姐姐定是忙于琐事去了,可要仔细别累着了。难得今日姐姐有空出来瞧瞧御花园的景致,妹妹本该与姐姐好好叙话,可惜皇上还等着妹妹去缈絮亭一同整理前朝的名家诗稿,也就不多陪姐姐了。”她与绾绡擦肩,“可惜姐姐不通诗画,皇上也不愿见到姐姐,不然妹妹还真想带着姐姐一块去呢。”
  绾绡没有开口,而她身边的方华则似是惊诧道:“咦,嫔妾怎么记得皇上身边是有校书女官的啊,如何这整理文稿之事竟要交给一个妃嫔来做?”
  万俟遇欢的脸色有些难看,但并没有过分的显露,一旁的卫常在忙道:“方容华有所不知,皇上素喜诗书,将此事交由丽妃娘娘,正是看重娘娘的表现呢。”
  “听闻丽妃在闺中便是如男儿一般请先生教习,饱读诗书的,难怪得皇上看重。皇上身边的校书女官多不堪用,前朝名家的诗稿整理是要紧事,可马虎不得,难怪皇上会将如此重任交由丽妃。”绾绡赞赏的一哂,“那可是有劳丽妃了。”又瞥了眼她腕上的镯子,“本宫在看内务府的清单时好像记得这只镯子还不算最好的,合浦珠虽大,成色却逊了些。若丽妃能将这事做好,就由本宫这个姐姐出面,替你向皇上求到那只最好的镯子做赏赐。”
  万俟遇欢唇角完美勾起的弧度颤了颤,“不劳姐姐费心,皇上喜爱妹妹,自然会愿意赐妹妹好东西的。姐姐现在都难以见皇上一面,还是在宫中安心处理宫中事务罢。”
  “本宫自然会将三宫六院的大小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绾绡道,略扬下颌,斜睨于她,乐游髻旁簪的白玉牡丹步摇上垂下的翡翠珠子声响细微而清脆,“毕竟凤印还在本宫手上,本宫不能辜负它不是么?倒是妹妹,当好好学着怎样讨皇上欢心才是。”
  万俟遇欢偏首,两个身高相近地位相等的女子毫不客气的对视彼此,万俟遇欢冷笑一声,“愿如姐姐所言。”昂首离去。
  “万俟遇欢自封了丽妃后便愈发张狂了。”待她走远后方华恨声道:“从前她可不敢这样和姐姐说话。”
  “从前她是正二品的昭仪,现在她是与本宫品级的丽妃,有什么话不敢对不敢说呢。”绾绡轻轻转着手中的花枝,看了这个满脸愤愤的丫头一眼。
  即便方华的衣饰妆容越来越华美精致,可看着眉眼与自己三分相似的她,绾绡总觉得这是个还存着几分稚气的孩子。
  “妹妹只是替姐姐委屈罢了。”方华不平道。
  “你无需替本宫委屈。”绾绡走在前头,听到这话时侧眸扫了她一眼,“因为本宫但凡受了什么委屈,总会自己讨回来。”
  “是。”方华垂首,跟在她的身后。大息未来的晴贵妃后来回忆,自己少年时似乎有很长一段时光,都是跟随在谢绾绡的身后,不近不远,三步的距离,这是一种最初便定下的服从与追随,谢绾绡留在她记忆中最清晰的不是那一张冷丽端庄的容颜,而是一抹黄昏下纤细却凛傲只容人跟随的背影。
  无论最后她们的结局如何,最初的方华的确是靠着谢绾绡才得以在后宫中有立足之地的,那时她的家世与才情都比不过万俟遇欢等人,但的的确确是盛宠不衰。那夜她并不意外的看见了殷谨繁身边的内侍,她已经一连十余天被召入泰昭殿侍寝了。
  可那夜让她意外的是,殷谨繁派来的内侍竟绕过了她住的妙心阁,直接奔向了璎华宫的主殿,而且步履是那样匆忙急慌,她立时意识到了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方华的猜测没有错,的确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发生——赵王父子在归封地的途中遇刺。
  绾绡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站立不稳。
  她听见身边有许多人慌张的叫她娘娘,有人将她扶到了椅子上坐下,有人端来了热茶给她,还有人用极悲凉的语调同她说,请娘娘节哀——
  “节哀?”绾绡冷笑,将茶盅往地上一摔,“节哪门子的哀!好好的——”她揪住衣袖一角,声音有些恶狠狠的凄惶,“好好的,人怎么会没了!”
  “奴才、奴才也不知道啊!”内侍吓得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皇上知道这一消息后也很悲痛,还请娘娘前往泰昭殿叙话。”
  “好好的,怎么会……”绾绡用力揉着太阳穴,只觉得头疼得厉害,“曜榆、曜榆还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听说,小世子与赵王是在归封地的途中遇上了刺杀……”内侍哭丧着脸。
  绾绡呆呆坐在椅子上,有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太妃病入膏肓——她认了,毕竟她这个姐姐一直身体都不好,可曜榆那么小,怎么就突然死了呢……她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揪住一般的疼痛。虽然这不是她自己的孩子,可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天真调皮的小世子。
  曜榆这样一个稚气的孩子,怎么就死了呢?在去泰昭殿的一路上她都在想这个问题,见到殷谨繁时,她还有些恍恍惚惚的。
  “皇上……”她对着那个坐在窗前自斟自饮的男子轻声道,她希望他告诉她什么都没有发生,可他眼中的落寞却印证了那内侍说的一切。
  绾绡怔怔的站在门口,眼睛酸到生疼,“皇上,曜榆……”
  “死了。”殷谨繁说,慢慢的给自己灌下一杯酒,“死在江北那一带,有刺客趁夜杀死了随行的所有人。”
  泪水终于忍不住流出。绾绡在那一刻忽然觉得自己实在软弱,她保护不了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争取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曜榆死了她无能为力,除了哭她什么也做不到!
  她狠狠擦掉泪,“皇上,是谁派去的刺客!若是找到此人,臣妾请求将其碎尸万段!”
  “朕不知道。”殷谨繁的声音听起来那么的无力,甚至也带了些哽咽,“朕在这世上,还活着的哥哥实在不多了,现在十哥死了……呵,朕这回,是真的、真的不用再担心有人同朕争抢什么了。”他凄怆一笑,“还有曜榆,那个傻孩子,他不是最喜欢吃宫里的点心了么?就这么轻易死了,不是再也吃不到了?”
  “臣妾请求彻查凶手!”绾绡用力跪下,大声道。抓住凶手,好像抓住凶手曜榆就可以不用死了一样。她知道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可她的伤心她的愤怒总要找个人来承受。
  “朕是今天下午才接到的八百里加急报。朕的哥哥终究还是死了。朕小时候很讨厌他,因为父皇总是喜欢他更胜于朕。朕甚至那时常常会想,为什么他不去死啊,他死了多好。”殷谨繁慢慢的斟酒,他的侧颜笼在阴影之中,绾绡看不清他的神情,可他话语中流露的哀伤是那么的沉重,几乎要让人窒息了,“可他其实是个很傻的傻子,明明知道她的母妃讨厌朕,朕也讨厌他,可他为什么还要对朕那么好呢。他其实不用在朕面前做出一副好哥哥的模样的,朕又不会感激他什么。婉贵妃害了朕和母后,朕永远都会讨厌他,永远都是……”他撇了撇嘴,“曜榆……绾绡,朕有没有和你说过,曜榆很像朕小时候,不过朕比他聪明多了,哪像他,只会调皮捣蛋乱吃东西,这要是朕儿子,朕非好好管教不可。”他垂头,似乎是哭了。
  月不知何时爬上天穹,自轩窗头探出一脚,小心翼翼的窥视着窗内人的悲伤。今夜是十四,可月光那么昏沉朦胧。室内没有点灯,绾绡和殷谨繁在黑暗中默默的为两个人而流泪。
  “朕找你来这,是因为没有人可以陪着朕一起难过了。”殷谨繁说,饮尽了壶中残酒,“你走过来些。”
  绾绡依言上前,抱住了他。
  殷谨繁反手搂住她的腰,很久很久都没有再开口,仿佛死去一般的沉默。
  绾绡亦不语,悲伤随着泪流出后,她觉得冷,冷得像是浑身都浸在了冰水之中。
  “绾绡,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殷谨繁忽然轻声。
  “什么?”绾绡问出这两字,声音有些微微的颤,她已经在害怕了。
  “这一场刺杀,绝不简单。”殷谨繁说,呢喃出的每一句话,都像是诅咒,“朕猜,这还只是开始……”
  绾绡寒噤。
  斜望天际,本就不甚明朗的月彻底消失在了云后,黑暗铺天盖地,无人能挣脱。
  蛛网布下,阴谋展开,谁是猎物,谁是猎手?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三十七章 慈母之心

  殷谨繁说,赵王父子的死还只是个开始,绾绡起初不懂。昏昏沉沉回到璎华宫,消沉了好几日后,方理解殷谨繁之所言。
  世人皆知赵王曾是殷谨繁登基前的一大对手,又知赵王此番在军中立下了极高的战功也颇得了几分声望,于是帝王猜忌是理所应当的,鸩毒、刺客、暗杀,这都是话本戏曲中常有的桥段,庶民们是看惯了的。联系起赵王来京前来帝都前小世子的落水,这愈加证实了殷谨繁对于赵王的忌惮,连稚子都有谋害之心,何况是兄长。
  绾绡听到这样的传言时怔怔了很久,她清楚殷谨繁绝不会是杀赵王父子的人,朝野上的种种顾虑自不必说,只平心而论,殷谨繁不是这样的人。无论流言如何,绾绡相信,他那夜在泰昭殿的泪绝不是假的。
  “你这消息,是从前朝听来的,还是从后宫宫人间流传的?”绾绡勉强镇定下来,去问云嫣。
  云嫣的脸色有些不大好,“是从宫人口中听出的。”
  绾绡倒吸口气,“大息严令后宫女子干政,既然这样的消息都能传到内廷来,只能说明眼下流言之甚了。”
  “赵王在民间颇有声望。”云嫣道:“听闻他在封地爱民如子,此番在西南与戎狄交战,更是得了不少声望。他这一死,舆论震动不安。更兼之大息以‘仁孝’治天下,皇上杀兄纵然只是谣言,但于他而言已是大大不利了。昔年皇上登基时以雷霆手段诛杀诸王,至今文人言官还在口诛笔伐,而今又出了这样的事。”
  绾绡轻中指指节叩着桌案的声响一下比一下急促,熟悉她的人知道,这样的动作意味着她心头已开始慌了,“我更怕,有心人会利用……不,确切说,是这一切都是有人暗中布置好的。”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