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

苏定方看了一遍这使用说明,立刻知道了这两块木板是做什么用的了。按照张允文的说法,这个东西叫做滑雪板。顾名思义,这滑雪板是可以在雪地中滑行的板子。在说明书的最后,张允文还说这滑雪板是按照长安这边的积雪深度和地形来制作的,不知道在辽东那边使用会出现什么问题!请苏定方有什么建议或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尽快给他写信!

心头好奇,当下按照说明书上的说明,将板子放在雪地上,然后踩在板子上,脚后跟抵在一处突起。这处突起成半弧形,刚好鞋后跟包住。接着,用那从两边延伸出来的绳索牢牢绑住自己的鞋背。叫人拿来两根笔直的木棒作为滑雪杖,然后左右同时发力,向后一拄,整个人便往前滑去。速度极快,只在地上留下两道浅浅的痕迹来。

开始的时候,苏定方还有些不习惯,没滑两步便停了下来,甚至还用武艺来避免滑倒在地。不过到了后面,苏定方渐渐习惯了这滑雪运动。

“哈哈,此物大善!”返回都护府的时候,苏定方直接滑行到府门前,在下属惊讶的眼神中,他脱下滑雪板,大声笑道。

回到都护府中,苏定方便唤来匠人,令匠人将滑雪板仿制百具,先发给士卒们试试,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然而苏定方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长安城,这种滑雪板已经风靡整个长安了。

原来,在听说运往辽东的物资被人劫走部分之后,而当地守军由于积雪难行,根本就追不上那些粟末人是,张允文一拍脑袋,自己怎么将滑雪板搞忘了。

根据记载,滑雪起源于北欧,以滑雪代替雪地行走,速度要快得多。

不过那滑雪板是怎样的形状啊?张允文闭上眼睛,慢慢的回想着。

根据记忆,张允文终于想起了滑雪板的形状。回到家中,一头扎进书房之中,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滑雪板的草图画出。

接着,他便来到了一家木器行。这家木器行是张家的产业。张允文将手中图纸交给这木器行的师傅,同时又说了一大堆滑雪板的注意事项,待那老师傅完全记下,这才站在一边,看着这为老师傅动手。

这为老师傅的手艺确实不错,在旁边的张允文看他动作如同行云流水,那些工具摆在身边,同样是信手拈来,颇有些庖丁解牛的气势。

一连三天,张允文每日都来这木器行看这老师傅动手。

也许是感觉受到了张允文的重视,这老师傅做起这滑雪板来,更是认真仔细。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将这滑雪板完成了。

得到样品的张允文立刻找来两根笔直的木棒作为滑雪杖,在长安城外开始滑起雪来。

稍稍滑了一下,感觉状态大不如前。想来也是,毕竟这般久没有摸过这东西了。当他在城外滑雪之时,被来往的行人瞧见,这些行人见张允文在雪面滑行如飞,不由惊呆了。

回到长安,张允文便将这滑雪板献给李世民。

李世民听了张允文对这滑雪板的介绍之后,不由将信将疑的对张允文说道:“不就是两块木板么?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可在雪上滑行如飞?”

张允文当即拍拍胸脯:“光说不练假把式,陛下且随微臣过来,微臣为陛下表演一番!”

然而,皇城之中的积雪已经被轻快的内侍宫女打扫干净,根本找不到滑雪的地方,所以,还得去城外。

在城外的雪地之上,张允文再一次表演了自己滑雪的技艺,直让李世民李治还有当时在李世民身边的那些大臣长大嘴巴,似乎能够吞下一个鸡蛋了。

当张允文一个漂亮的回旋来到李世民面前时,李世民这才收拢嘴巴,惊讶的说道:“当真神奇啊!区区两块木板,便可让人在雪上滑行如飞!当真不可思议!”

感叹之后,李世民非要自己上前试上一试,无论张允文怎样劝说,说这滑雪需要有良好的技术才行,可是李世民却置之不理,哼哼说道:“当年朕学习马术,在马背上呆了半天便学了个七七八八,难道这滑雪比骑马还难?”

见劝不动李世民,张允文也就不再劝了,而是站在一旁看李世民的笑话。

果然,李世民没滑出两步便一屁股跌在雪地之上。众人连忙跑上去,扶起李世民。

李世民满脸通红,不服气的说道:“再来!”

旁边的李治看得眼热,心头跃跃欲试,对张允文说道:“唔,姐夫,这滑雪板,你那儿可还有?”

张允文摇摇头:“如今只做出了这一副来!不过那木器行里正在赶工!”

李治听罢,一脸失望。

等李世民玩得尽兴,从滑雪板上下来,李治赶紧上去,自己在一边玩得不亦乐乎。而张允文则是乘机将此物和前不久那场抢劫案联系在一起:“陛下,若是我军装备此物,那些粟末人还能抢走粮草棉花么?我军乘此物在雪面上滑行,定能追上那些粟末人,粮草棉花也就不会丢失了!”

“好!”李世民一拍大腿,“此言甚是!朕这就令装备院赶工制作此物,然后运往辽东!”

张允文却是赶紧拦住李世民:“陛下,此物制作起来,甚为简单,何许中原制作,直接拿一份样本过去,再以书信的形式将制作此物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一起发过去!那样下来,比从中原运送成品过去要节省得多!”

于是,这就有了张允文将滑雪板和使用说明等东西装在木箱中运给苏定方这一幕。

(45278941954)

正文 第五百零一章 清剿

 平壤城外的雪地之上,苏定方看着面前这些正双手撑着滑雪杖,在雪地上滑行的士卒,不由露出一丝笑容来。

这滑雪板还真是好东西啊,在雪地行军之时,有了这个,定然快捷得多。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滑雪板上,不宜进行短兵器搏斗,只能使用弓弩等远距离杀伤武器。在这冰天雪地里,弓弩又容易冻上,拉不开弦。不过苏定方却是想到了手雷。较远之处以弓弩射之,到达近处之后,丢下手雷,远遁而去。

如今,这些正在联系滑雪的士卒是侦察营留守的百名士卒。苏定方在看完那说明书之后,立刻让人照着样本,赶制了百具滑雪板,让侦察兵们在雪地上联系。若是有什么建议或者出现什么问题,须得立即向他汇报。

随着这些士卒在雪地上滑行,这中滑雪板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辽东平壤这边,多山林,树木丛生,在林间滑雪,转向极为不便,那些滑雪的士卒往往一个控制不住,便一头撞在树上。这让许多侦察兵抱怨,说这滑雪板不够灵活。这话惹得苏定方一阵痛骂,哪里是这滑雪板不够灵活,分明就是他们没有练好这滑雪的本事。

不过在一次次的滑雪之中,这滑雪板还是暴露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那捆在脚背上绳索,容易松动。再比如说背面和雪地接触,磨损很大,虽然打上了一层蜡,然而磨损依旧严重。

根据这些情况,苏定方一面给张允文回信,一面令工匠想办法改进。

终于,在二月初的时候,长安城的工匠们想出了改进办法。在做出样品之后,再次发给平壤。

得到了滑雪板样品的苏定方开始在平壤大规模生产这种滑雪板。而生产出来的滑雪板首先装备军队。很快,五百具这种滑雪板便送到了安东都护府。

而此时,那些出去清剿高句丽余孽的侦察兵返回平壤,带回来了数百颗鲜血已经冻结的人头。

当天,这些人头便被悬挂在平壤城头,随着西北风,人头轻轻摇晃着。

返回平壤的侦察兵们立刻投入到了滑雪训练之中。每天在平壤城外的山林之中,这些侦察兵们一面滑雪,一面进行着射击、投弹的训练。

这些训练是专门针对那些抢劫了大唐物资车队的粟末人而制定的。虽然苏定方没有明说,但是,侦察兵们有哪里猜不到缘由。一个个拼命训练,仅用了十多天时间,便大致掌握了在滑雪板上战斗的技巧。这种技巧是三百多名侦察兵在一次次训练之后总结出来的。每天晚上,他们都会以队为单位,聚在一起,总结白天的训练成果,发现了什么技巧,几个人配合可以做出什么战术动作。每天皆是如此,这才让侦察兵们很快掌握了滑雪板上作战的技巧。

在初步掌握了在滑雪板上作战的技巧之后,那位领军的何校尉立刻向苏定方提出了清剿粟末人部落的计划。

苏定方在沉吟片刻之后,终于点点头,说道:“这个清剿计划,本将原本是等你等训练完成之后,再行提出来。如今你等率先提出来,想必是心头有了计划,我也不能寒了众位将士的心!好,本将便同意你等的方案。不过嘛既然你等自告奋勇,那需要立下军令状才行!”

这何校尉当即毫不犹豫的立下了军令状。

当天下午,这些出去训练的侦察兵便一去不回。

从襄平城往北走,开始的时候,地势平坦,越往北走,地势便越起伏不定。往北走到七十多里的位置,便可看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

这大山占地极大,山脉纵横之间,气象万千。有峰峦迭起,有幽谷洞天,更多的是一片片山林。若是再夏季,放眼望去,只见一片苍翠,树林如海。可是此时乃是冬季,只能看见那光秃秃的树枝上堆着一桠桠积雪,地面上铺着厚厚的雪花。雪花掩盖了一切,让人不知道哪里是实地,而哪里又是缝隙。

那些抢劫了大唐物资车队的粟末人便居住在此山之中。

苏定方已经探明,这大山之中,一共有三个部落,两个是粟末人,一个是契丹人。那袭击大唐物资车队的事情,便是这两个粟末人部落联合起来做的。

当初粟末人在进入到襄平城中用毛皮换取粮食的时候,听到那襄平城守军小声的交谈着将有一批物资运送过来。这些粟末人当场就记在心中了。

回到大山之中,两个粟末人部落联合起来,派出部落中的强壮年,在官道上等了两天,终于等到了运送物资车队的到来。接着他们便抢了一些粮食和棉花,避入深山之中。因为害怕唐军报复,两个部落当天开始便往深山里迁徙。

此时在这大山脚下,一群穿着白色棉衣的士卒乘着滑雪板来到此处。

进山清剿粟末人部落,难的是找到他们,而不是歼灭他们。三百人投入这茫茫大山之中,犹如沧海一粟。不过,侦察兵们找来了两个曾经进过这两个粟末人部落的当地人,有他们带路,前往两个部落。

在当地人的带领之下,侦察兵先来到第一个粟末人部落,去发现此处已经是人去楼空了。扒开积雪,露出曾经扎营的痕迹和燃烧之后的灰烬,些痕迹才证明了这里曾经住过人。

侦察兵见到这种情形不由一阵失望。

第二个粟末人部落亦是如此。

不过令侦察兵们高兴的是,他们在离部落原址三四里的地方,发现了马匹蹄印和车辙轧出的印记。这些印记曾经被积雪覆盖,但是,寒风吹散了积雪,露出了这印记,刚好让侦察兵发现。

何校尉立刻下令,扩大搜索范围,并且分出了二十人返回第一个部落,在其营地附近搜索痕迹。并且沿途留下记号。而他则是亲自带着将近三百侦察兵顺着这已经发现的痕迹追了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路紧追之下,更多的痕迹被发现了。这些痕迹几乎都是车辙印。那些粟末人恐怕用不惯汉人的马车,这些车辙印乱七八糟的,何校尉甚至通过车辙印模拟出了当时粟末人赶马车的情形来。

最后,在原来部落以北将近三十里的一处山谷之外,何校尉等人发现了粟末人的斥候。

侦察兵们很快便将这些斥候给肃清了。一杆弩箭飞出,准确的命中这些斥候的喉咙。他们在临死之前,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有滴滴鲜血落在雪白的雪地之上,格外夺目。

在解决外外围的斥候之后,侦察兵开始往山谷内行去。山谷内地势复杂,滑雪板难以施展,只好下了滑雪板,徒步进入山谷。

这个粟末人部落男女老幼加在一起,也不过六百多人,如何能挡得住三百名偷偷摸摸的侦察兵?这些侦察兵进入山谷之后,首先抢占了四周有利的地势,用弩机瞄准这个部落的每间木屋,射杀那些冲上来的粟末战士。一名接一名的粟末战士从屋子中冲出,迎接他们的是冰冷的弩箭和冒着青烟的手雷。

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整个粟末人部落中的男性战士几乎被杀了个精光,剩下七八人满脸恐惧的望着四面的唐军,无力的垂下了手中的武器。

从在外围杀戮斥候开始,到最后押解着数百名粟末人和运粮车出了山谷,花费的时间不到半个时辰。

何校尉回头瞧了一下满地的尸体,冷笑道:“如此战力,也敢犯我大唐虎威!”

分出百名侦察兵押解着这个部落的几百人和粮食棉花等物品,返回襄平城,而何校尉则是带着剩余的士卒,循着先前那二十名侦察兵留下的记号追去。

这一次何校尉他们就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