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刘武便将这消息告诉了张允文。

听了刘武的叙述,张允文心头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来。由于父母早逝,且没有留下任何关于亲戚的线索,张允文一直以来,都是孤孤单单的。如今骤然听见一个和自己母亲有些六七分相似的妇人出现在长安,心头震动可想而知。

就在张允文有些呆滞的时候,那刘勇伸出手来,在张允文眼前挥了挥,张允文一把拨开刘勇的手:“大哥,你这是干什么?”

刘勇讪笑一声,缩回了手。

被刘勇这么一打扰,张允文反倒是回过神来。不过这刘武说得也太概括了吧,一个在青碧轩买东西的妇人,这长安几十万人口,如何能在这茫茫人海中寻觅得出。

至于名字,张允文只知道他娘姓杨,平素称作“张杨氏”,而刘家兄弟称她为“张家婶婶”。

“唔,二哥,那妇人穿着什么布料的衣衫,身上的首饰多不多?”张允文忽然想起了什么,赶紧问道。

刘武沉默片刻,说道:“好像穿的是绸子衣衫吧!至于首饰,这个我倒是没注意,不过那手腕上好像有一碧玉镯子!对了,他身后还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跟着。不过看那样子,好像是侍女!”

穿着绸子做的衣衫,又有侍女跟着,说明这妇人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而手上戴着碧玉镯子,这点就让张允文有些拿不准了,这碧玉镯子到底是以前卖的,还是在刘武进店前买的?

沉思了片刻,没有什么头绪,张允文决定继续走亲访友,将一干认识的亲朋好友全部拜访完之后,再去管那妇人的事。

又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张允文终于将长安城内和他关系亲密的人家走访了一遍。有些只是喝了杯茶,谈了几句话,有些则是留在家里用了一顿饭。

在拜访完之后,张允文这才去慢慢寻找那和自己母亲有六七分相似的妇人。

青碧轩,这是唯一的线索。

青碧轩这家玉器店在长安城的规模也算不上最大的,但是这里的玉器的原料都是从和田来的,和田玉的大名比起蓝田玉,可要好用的多。再加上充满异域风格的雕刻装饰,让这青碧轩的的牌子保存了几十年了。

张允文走近青碧轩的时候,迎候在门口的跑堂赶紧迎了上来,满脸谄笑的说道:“哎呀,这位客官,不知你要些什么?我们这儿可是什么都有啊!”

张允文听了这话,不由一番白眼:“你们这儿有刀剑卖么?”

那小二讪讪一笑:“我们乃是玉器店,何来的刀剑卖啊!”

“那你还说什么都有!”张允文给这位跑堂的小二留下一个后脑勺,自顾沿着柜台欣赏这那些挂咋洁白墙壁之上的首饰。

终于,张允文看到了那***的碧玉镯子,当下向那掌柜问道:“掌柜的,这碧玉镯子如何?好卖么?”

那干瘦的掌柜一愣,这客人怎么这样问,好卖么?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客人应该问的。不过,良好的汁液素养让他礼貌的回答道:“这镯子乃是由上好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更是饰有波斯纹饰,当然卖得不错!唔,这位客人,要不要买上一支?”

张允文收回托起那碧玉镯子的手,手指敲击着柜台:“那掌柜的,你记不记得前些日子有位中年妇人买过这碧玉镯子!呃,或者她买其他首饰的时候,手上戴着这碧玉镯子!”

“哎哟,这位客官,你这就难为小人了!这碧玉镯子,每隔一两日便会卖出一支去,小人又如何记得全?再说了,小人在为客人介绍首饰的时候,哪里还有心去看客人戴着什么首饰啊!”

此言一出,张允文不由满是失望。看样子这青碧轩中也得不出什么消息。

站在青碧轩外面,张允文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不由长叹一声,转身离开青碧轩,往北走去。他是去向调查院寻求帮助的。

然而,就在张允文前脚离开,一位妇人后脚便踏入青碧轩中。这位妇人正是张允文要找的那位妇人。

人生巧合,当真奇特啊!

此时的调查院由林然代掌,这院内不是飞起或是降落的鸽子,在长安城中已是一道风景线。虽然有些府衙也有鸽子飞来飞去,但是,这规模可远不及此处。

当张允文找到林然的时候,这位已经头发花白的情报头子正一脸悠闲的站在庭院中歇凉。

“好哇,老林,老子没在才几日,你便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张允文笑嘻嘻的对林然说道。

林然一听见张允文的声音,倏地爬起来,满脸尴尬的看着张允文:“唔,那个,下官可没偷懒啊,下面的事情有人干了,该处理的下官也处理了!”

张允文“哈哈”一笑:“老林啊,我不过是随口一句,你也别往心里去!再说了,今日我可是来找你帮忙的,哪儿敢得罪你啊!”

林然苦笑一声:“院长哎,你也别寒碜下官了!你这般大能耐,哪里用得着我啊!”

张允文却是收敛起笑容:“真的要你帮忙!老林啊,你也知道,我是孤家寡人一个,也不知亲戚在哪儿。不过昨日我刚刚得到消息,一个与我母亲长得又六七分相似的妇人出现在长安!所以我想让你帮忙将这妇人找出来!”

说完这话,张允文便将昨日从刘武那里得来的消息和今日自己在青碧轩的经历说给了林然听。

后者听罢,沉吟片刻,说道:“如此说来,这妇人可不好找啊!可能有钱或是有势,但是不大;带着碧玉镯子;身边带着一名侍女;可能姓杨。只有这些条件么?”见张允文点点头,那林然轻叹一声,“好吧,那下官尽力帮大人寻找一下!”

“对了,将这事情还是写入到调查院的档案之中吧!这规矩可是不能废啊!”张允文想起了调查院的规章,赶紧说道。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二章 妖僧

 在拜托了林然帮忙寻找那位疑似是自己姨娘的妇人之后,张允文便准备离开调查院。

眼看就到了门口,张允文忽地回过头来,向林然道:“呃,老林啊,我走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啊?”

林然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近段时间发生的大事说了出来。

在张允文离开洛阳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青藏高原上的攻伐了。那钦陵在去年营救自己老爹失败,禄东赞自尽于边境之后,整个人的行事更加低调了。然而在今年的时候,这小子突然发狠,于一天夜里忽然出兵将吞弥家上下数百口尽数斩杀。而那吞弥家控制的军队在钦陵发难之后,竟然作壁上观,没有丝毫动静。而在钦陵灭了吞弥家之后,这些军队齐齐投诚钦陵。一时间,钦陵实力大涨,取代吞弥家成为新贵族的代表,数十个小家族文峰归附。其隐隐能与吐蕃的旧贵族势力相抗衡。

势力大涨之后,这钦陵便没有消停。他的家族领地位于东面,距吐谷浑搁着几个小家族,而且这几个小家族都已经归附于禄家的。于是,钦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出小股骑兵,深入吐谷浑,劫掠吐谷浑的牛羊。这些骑兵往来如风,劫走东西之后,便立刻返回。拿下小部落根本没办法防御这些全副武装的骑兵。而规模较大的部落,那些吐蕃骑兵又从不去打扰。

这样下来,短短三个月,吐谷浑便损失了良马近万匹,牛羊不计其数。吐谷浑可汗也曾经组织过数千人的军队去围剿这些吐蕃骑兵,可是,始终除之不尽。无奈之下的吐谷浑可汗只好将此事报告给李世民,请李世民来做主。

如今,那吐谷浑使臣还在驿馆中呆着呢!

除开这钦陵劫掠吐谷浑之外,另外的大事恐怕就数西域诸事了。

郭孝恪是个十分好战的家伙,他一直领着安西都护府的士卒在对外扩张。当初打了焉耆之后,唐军和西突厥的军队对峙焉耆,结果没有打起来,反倒和谈起来。最终,焉耆换了一个国君,并向大唐纳贡。可是,不到一年之后,这焉耆国君便暴病而亡。那新任的国君对于郭孝恪似乎不太感冒。而郭孝恪对于这新任国君同样不满意。

终于,郭孝恪以焉耆没有按时上贡为借口,发兵攻击焉耆。

而焉耆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赏赐郭孝恪突袭,全凭作战迅速,迅雷不及掩耳,而如今,这焉耆国君已然准备充分,所以,郭孝恪如今已经在焉耆城下呆了二十多天了。整个焉耆全境也就只有这焉耆城没有被拿下来了。

以往大唐攻击西域诸国的时候,那西突厥总会出点兵来凑凑热闹。然而,这次郭孝恪出兵焉耆,这西突厥却是没什么动静。原因便是,西突厥又内乱了。

纵观整个西突厥,肆叶护、统叶护时期国家统一,势力强盛之外,其余时期,无论他们之前的隋朝,还是他们之后的唐朝,这西突厥隔三岔五便要来一次内乱,有时候,一场内乱往往持续数年。这种内乱严重削弱了西突厥的势力,到高宗时期,苏定方和阿史那社尔二人出兵彻底的灭亡了西突厥。

身陷内乱的西突厥自然没有出兵干预郭孝恪在西域的行动。所以,那下这焉耆城乃是迟早之事。

对于西突厥内乱,李世民虽然发出了诏令,让西突厥这个名义上的属国止息干戈,不要内乱。可恐怕在李世民的心里,还巴不得这西突厥打得越乱越好。等到西突厥杀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大唐出兵,彻底替西突厥解决内乱,一劳永逸。

另外就是大唐东面的新罗百济二国,在苏定方的暗中推动之下,已经打了好几场仗了,其中,万人以上的大仗,亦有不少。每当这二国打完之后,都会去平壤向苏定方告上对方一状。苏定方安抚了这个,又去安抚那个,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不过这个调解员非常的不称职,暗地里煽风点火的事情没有少做,当两国前来请求苏定方评判的时候,苏定方就一个字,拖。一直拖到双方发生大战,这才出面调和一下双方矛盾。

两国之中,不乏高明之士,苏定方的计划很容易便被看穿。不过,此时的新罗百济两国,已经杀得如同敌雠一般,根本就没有和解的可能了。既然在安东都护这儿得不到解决办法,两国便直接派出使臣,请求李世民前来仲裁。而李世民又将这仲裁的权力交给了苏定方。

两国顿时无语。

除了这几个地方闹的动静稍微大点,其余像什么剑南道的土人造反,江南道的蛮人起兵之类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不过这些造反的,起兵的规模非常小,波及不到一个州县,往往出动当地府兵便能平定之。况且这些人起兵的理由也多是因为一点小矛盾,像什么汉人侮辱了他们的神明,像什么汉人商队压低价格等等。

这些皆是四境边疆发生的大事,而朝中的大事却是没多少,不外乎就是某位功臣去世了,某位京官又被贬了,说是哪位外地的地方官,调到长安来了。

听着林然说了半天,张允文这才道:“哎呀,看来我们大唐还算是河清海晏,四境的战事,想必很快就会平定下来的!”

林然点点头:“是啊,如今大唐气象,当真是蒸蒸日上啊!”

在聊了一通之后,张允文便要起身告辞。这时候,林然却是拉住张允文的衣袖说道:“大人,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唔,什么事?”张允文有些疑惑的说道,“直接说便是,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言不可言的!”

那林然四下望了一眼,低声道:“大人,皇宫里面来了个天竺僧人,叫做什么那罗迩娑婆。这老和尚吹嘘自己已经有两百岁,懂得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如今,已经深得陛下信任,并着手在皇宫之中,炼制丹药了!”

张允文一听到这个消息,倏然而惊。在正史之上,王玄策在天竺大打一场,俘虏了一个叫做那罗迩娑婆的天竺和尚,并且带回了长安,献给李世民。李世民服用了这和尚炼制的丹药过后,仅仅一年,便离开了人世。而那王玄策也因此受到牵连,终生没有再入仕途一步。

所以,当只有我听到天竺和尚受信于李世民的时候,张允文心头猛的跳动了一下。

想也没想,张允文便准备往皇宫走去。

林然却是叫住了他:“大人可是要去皇宫?”

张允文深吸一口气,点点头:“不错,我可不能看着陛下受奸人蒙蔽啊!”

林然却是摇摇头:“大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慢慢来,不能急躁啊!前些日子,萧瑀大人便是向陛下直言进谏,却不被陛下采纳。一气之下,提出乞骸骨而归,陛下竟然应允了!”

张允文被林然这么一提,也是一愣,随即明白林然担忧的是什么了。如今那天竺和尚正受李世民信任,若是自己冒然跑上去,说着和尚的坏话,定会引得李世民不悦。就算是要做忠臣、直臣,也要善于揣摩人心。况且有萧瑀这个前车之鉴,张允文可不想冒冒失失的触怒李世民。

沉默片刻之后,张允文对林然道:“老林啊,你好好说说这天竺和尚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来大唐?”

林然道:“大人不知玄奘法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