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允文点点头:“好,那我等便调转马头,往南杀去!”说着,张允文的目光却是扫视了一下面前的高丽降卒,“那如何处理他们?”

此问一出,众将不由沉默下来。这里的降卒足足有两千多人,自己即将南下平壤,难道还要押着他们前去不成?

片刻之后,那裴行俭却是笑道:“将军可是忧虑这降卒反复之事?”见张允文点点头,那裴行俭脸上笑意更浓,“将军既然知晓那渊盖苏文在军中威望极高,那又何惧这降卒反复?只要渊盖苏文在手,这些降卒断不会有所异动!而且我等带着降卒一路南下,可平添声势无数。就算是降卒有二心,难道我等手中刀枪是吃素的?”说完,裴行俭长身一揖:“末将不才,愿接下这降卒之事!”

张允文沉吟片刻,点头同意。

正文 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进平壤

 这裴行俭从师于苏定方,而苏定方从师于李靖。可以说,这裴行俭的一身行军打仗的本事,直接来源于李靖。若是论起韬略兵法来,张允文恐怕不及裴行俭多矣!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张允文才将这降卒之事,交与裴行俭来处理。

裴行俭将这些降卒的兵器收拾好,放在那些马背之上。将马匹兵器与降卒隔开。这些后无寸铁的降卒即使心存异志,也动不得唐军分毫。

在处理兵器和战马的时候,那渊盖苏文等候已经的步兵终于来了。

当步兵将领看着唐军从容的整理兵器马匹,收押俘虏的时候,不由有些意外,难道这些唐军就不怕我现在挥兵杀去么?

他的疑惑很快就被解开了。只见被捆得如同粽子一样的渊盖苏文被唐军士卒推搡着来到场中,身后全是明晃晃的横刀。唐军士卒一句话也没说,就这样望着面前的高丽军。

看到渊盖苏文被捆成粽子的样子,再想起他平时那飞扬跋扈,傲视天下的雄姿,那位步兵将领不由用高丽语发出一声凄厉的呼叫。连滚带爬的滚下马来,对着那渊盖苏文便重重的磕了一个头。接着竟然将腰间长刀解下,连鞘扔了老远。而那些高丽步兵,在那将领扔出长刀之后,也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长枪刀盾,跪伏在地。

那段云松嘻嘻一笑,转身向那裴行俭比划了一个大拇指,领着近千士卒开始在步卒之间穿梭,将他们的兵刃武器挨着收拾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段云松等人还是小心翼翼的,一手摸在刀柄之上,随时提放着那些跪伏在地上的高丽士卒。可是,这些人的目光全都死死的盯在地上,不敢有丝毫移动,这才让段云松他们放下心来。

失去了武器的近万高丽步卒,同样成了唐军的俘虏。

押送着这一万多高丽降卒,唐军开始往南走去。

在南边遇上了高丽骑兵和步兵,当他们看到了被捆成粽子的渊盖苏文时,竟然也和那些步卒一样,投降了。这让唐军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侥幸。幸亏此战俘获了这渊盖苏文。

后来张允文他们才知道,这渊盖苏文治军,为了能完全的掌控军队,他除了控制住军中将领的家眷之外,对于普通士卒,便是不断的强化他的身份和权威。这样做,虽然使得他能完全的掌控高丽的任意军队,然而,只要他被俘虏或是战死,那么高丽军队便失去了主心骨,变成一群温顺的绵羊。

所以,当他们一见到渊盖苏文被俘获时,便尽皆投降。

就这样,大军一路往南行进,其间,俘虏越收越多,很快就过三万。

为了维持这数目庞大的降卒的日常生活所需,那剩余在萨水南岸的四万石粮草也被运走了,和大军一道南下。这时候,张允文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当初要把那一万石粮草推进萨水之中?

大军行路极慢,走了近半个月,方才重新回到平壤城。当城头守军看着那浩荡而来的降卒队伍,还以为是渊盖苏文领兵返回,可是一看之下,发现这些士卒竟然手中未曾持有武器,且个个面容沮丧,如丧考妣,顿时隐隐感到不对,

待唐军押着渊盖苏文出现在城墙外面时,这些守卫平壤城的高丽士卒不出意外的全部投降。

张允文笑嘻嘻的在渊盖苏文耳边说道:“大莫离支果然威能莫测啊,单单一个现身,便可让高丽士卒全体投降!”

渊盖苏文转过头,眼睛之中充满怨毒的望着张允文。

面对渊盖苏文的眼神,张允文毫不在意。此时这渊盖苏文在自己手中,难道还能翻出什么波澜来?

待唐军重新控制了平壤城之后,张允文将投降的高丽将领全部塞进牢房之中,再将普通士卒安置在营房内,由一千全副武装的侦察兵看押着。剩下的唐军便负责维持这平壤城的秩序。

惟恐兵力不足,张允文还将那两千大唐水军调进城中,协助维持秩序。

面对唐军的再次到来,平壤城内的官吏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反应各自不同。那些贵族官吏看到被俘虏的渊盖苏文之时,心头的震惊可想而知。震惊之后,却起了别样的心思。但是,念及唐军强大的兵力,他们不得不恭顺的协助唐军维持着这平壤城的秩序。

而那些平民对于唐军的到来则是欢呼雀跃,兴奋异常。原来当初唐军撤出平壤的时候,分发给了这些平壤城的平民百姓粮食。此举让百姓对于唐军颇有好感。尤其是在后来渊盖苏文进入平壤城之后,为了给鸭绿江的守军筹集粮草,强行收缴了百姓的粮草之后。

如今唐军再次回来,他们皆是眼巴巴的望着唐军,希望唐军能再次分下粮食。

不过此时的唐军却是没有其他的心思做这些抚民工作,他们的当务之急,却是要以渊盖苏文的名义,向唐军发出投降。毕竟那些远在鸭绿江等地的高丽军还不知道渊盖苏文被生擒的消息。

不仅仅是要向高丽军发出这消息,还要向李世民传达这边的战况,让他们尽快过来增援。

张允文已经隐隐察觉到了平壤城内的一些暗流,但也只是察觉,正着令平壤城内的几个据点加紧调查。

在盖上了从渊盖苏文身上搜出来的印章和高丽国玺之后,一道道投降书便从平壤发了出去,一名名侦察兵骑着骏马,带着从马,狂奔在通往鸭绿江的路上。

张允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二入平壤的时候,李世民带领大军从泊汋口强渡鸭绿江,但是遭到了高丽将军的强烈阻击,最终功亏一篑,折了数千人马,仍不得寸进。李世民正在为此感到烦恼。

隔着宽阔的鸭绿江,李世民和众将领站在一处高岗之上,遥遥望着对面的高丽营寨。

江上薄雾冥冥,看着对面敌军大营也不是特别清楚。

“陛下,这大江宽阔,敌酋以此为屏障,设重兵把守,着实难以应付啊!”李绩站在李世民身边,有些感叹的说道。

“是啊!”李世民轻叹了一口气,“想当初渡辽水之时,我军万帆齐发,自然攻破辽水。然而对面的高成武岂是那辽水守将可比?此人乃是用兵高手啊!这些时日,朕观其兵之布防,已经深得兵家之意了!若是强渡,难啊!”

李绩点点头,默默不言,只是注视着江面。

片刻之后,李世民笑道:“当初允文领偏师奔袭平壤,如今音信全无,也不知那边战况如何!”

李绩闻言,也说道:“不光是那五千骑兵,就连那两千水军如今也没有音信。想必是被允文征用了吧!若是他们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那我军也不用滞于此处了!”

“好了,不说他们了!”李世民挥挥手,遥遥的指着鸭绿江,“世勣啊,你曾言在岸边设立炮兵阵地,以炮兵火力压制对方,掩护我军渡河。此计虽好,然而这弹药的耗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若是我军在此使用炮弹过多,又如何拔取剩下的城池和平壤呢?”

李绩拱手一揖:“陛下所言甚是!然而我军被阻于此将近一月,其间消耗粮草无算,且士气亦多有下降,若是陛下还不拿出主意,渡过这鸭绿江的话,恐难以收拾啊!”

李世民闻言,不由抚须沉吟起来。

正在这时候,李世民忽然听见身边的将领发出嘈杂之声,转头一看,却是几名将领正指着江面上,好像在看什么似的。见到李世民的目光,一位将领讪讪一笑:“呵呵,陛下,江面上好像来了什么东西,正往我军方向过来!”说着一指江面。

李世民凝神一看,果然在冥冥薄雾之中望见一夜扁舟正往鸭绿江自己这边行驶过来。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平定高丽

 大唐贞观十八年八月十九,张允文生擒渊盖苏文之后,在平壤城以渊盖苏文的名义发出了投降书,对鸭绿江的高丽军发出了劝降书。

李世民收到那横渡鸭绿江的侦察兵传来的消息的呈递上来的投降书之后,不由微微一愣神,一脸的不可置信。想来也是,大军被困于鸭绿江已有一段时日,如今降书骤来,不由生出措手不及之感。

这也太迅速了吧!

愣神之后,李世民便问起了事情始末。

这名侦察兵一直跟在张允文身边,自然知道事情始末,当下便从辽水口上船开始一直讲到自己渡过鸭绿江送来降书,一件件事情挨着讲了一遍。其间起伏,听得李世民和众将领眉飞色舞。待这侦察兵说完之后,李世民还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后来呢?”

那侦察兵一僵,讪讪笑道:“后来……后来小人过来送信,也不知后来了!”

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对那侦察兵道:“好了,辛苦了,你先下去歇息吧!”

那侦察兵抱拳一揖,离了大帐。

“呵呵,诸位爱卿,想不到允文还真的将那渊盖苏文给活捉了。其间虽有波折,然终竟全功。一捉了这渊盖苏文,允文以五千兵马便俘获四万高丽大军。降卒过多,恐生不稳!诸位爱卿,你等说说,我军当如何来办此事?”李世民笑着向大帐内诸位文武说道。

“陛下,此事可不是取决于我等,而是取决于鸭绿江对面的高成武。只要此人听从降书之意,投降大军,大军渡过鸭绿江,领一支轻骑先行抵达平壤,协助张将军维护这平壤之局,则乾坤方定!但是若是此人不遵降书,则可能誓死反抗,或者分兵回攻平壤,救援渊盖苏文,若是如此,情况恐怕不妙啊!”长孙无忌沉吟片刻,当先说道。

李世民听得此言,不由微微皱起眉头:“难道要我等便坐等高成武投降不成?”

这时候李绩出言道:“陛下,我军如今拥大军八万,且筹集舟楫四百,对岸高丽军不过五万,仗着地利之便方能守住鸭绿江。以微臣看来,不若将四百舟楫尽数下水,八万大军列阵待发,向高成武显示我军兵威。以火炮向对岸轰击,彻底打垮地方士气。如此一来,这高成武定然会向我军投降!”

李世民猛的一拍面前几案:“好!世勣之言,深合朕心!若是坐等高成武投降,又要等到何时?朕向来不喜对手把握主动!这战争主导权,一定要握在我军手上!”

众将听得李世民的话语,当下齐齐起身道:“我等谨遵陛下之言!”

商议之后,李世民决定明日便开始陈兵鸭绿江,同时吩咐炮兵提前架设好阵地,做好轰击对岸的准备。

第二日,震天的鼓声和牛角号绵长的号声响彻在鸭绿江两岸。

一队队披坚执锐的唐军士卒冲出营地,迅速在鸭绿江畔的沙地上列阵。一时间,步卒站立得整整齐齐,手中长枪横刀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骑兵也列成整齐的方队,骏马嘶啸,看起来威武异常。四百舟船在宽达二十里的江面上同时放下,溅起阵阵浪花。

如此大的动静,鸭绿江对面的高成武自然也是知道的。

从昨日他收到那以渊盖苏文名义发过来的劝降书的时候,这位将军的心头便一直在犹豫着,到底投不投降呢?按理来说,这渊盖苏文既然被活捉了,他们这些属下理当投降,可是一想起自己在鸭绿江坚守这般长的时间,挡住了唐军半个月,又十分的不甘心。

就在他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时候,便听见了对面唐军阵阵鼓声和号角声。

他出了营帐一瞧,只见对面的唐军在鸭绿江畔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步卒、骑兵,一个个方阵井然有序,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兵器之上,寒光闪烁,片片明光铠,晃得人眼睛都花了。还有一个单独的阵地,那里已经架设起了一百多跟黑色的铁管子,想必就是唐军的火炮吧!唐军用此物,攻城略地,战无不胜,但不知用于野战,那效果将是如何?

正沉吟间,忽然对面的唐军蓦地发出一声大吼:“杀!杀!”

八万人同时发出的怒吼之声,当真是响彻云霄。那声势、那杀气,让站在岸边观看的高丽士卒不由齐齐一怔,接着面露沮丧之色。

“不好了,将军,唐军攻过来了!”一名副将急冲冲的跑过来,对高成武说道。

高成武却是摇摇头:“什么攻过来了,唐军此意,乃是逼迫我投降,怎会真的进攻?”

那副将犹豫了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