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一队,逢敌则下马迎之,以弓箭射杀。十人之中,必须留一人在原地照看马匹,若是马匹跑了,这照看马匹之人以死罪论处。若是弓箭击溃了敌人,则上马追杀之,若没有击溃敌人,则上马逃窜。

就是这种战法,薛延陀竟以此横行漠北,再无敌手。

正是这二十万大军和这独特的战法,给了夷男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打上一场大战,哪怕是和大唐打。

“传我的命令,让诸位大臣到我的部落里来。还有将各个部落在牙帐的代表皆叫过来!”夷男深吸了一口气,他需要属下众人和那些酋长们为他增添勇气。

那些站在营帐外的卫士听了夷男的话语,立刻四散开去,通知那些大臣和使臣去了。

没过多久,一个个身影便进入到了大帐之中。

等到人到齐了,夷男目光扫过各位大臣和使臣,口中沉声道:“各位,今日找你们过来,却是为了一件大事!想必诸位已经知道了吧,大唐皇帝即将领着他手下的文武大臣和四方使节,前往泰山封禅。到时候,定然会带走大量的关中精锐。这时候我等出兵南下,一举荡平漠南,掠其人口牲畜,甚至立足漠南。到时候,就是唐军再想要回攻过来,也为时晚矣!”说着,双目慢慢眯起,凝视着大帐内的每一个人,“诸位以为如何啊?”

听了这话,在场之人尽皆悚然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夷男。贞观四年的时候,他们和唐军碰撞过,深深的体会到了唐军的强大,就连当年称雄漠南漠北的**厥都亡于彼手,羽翼只能说是渐丰,而不是已满的薛延陀,又如何挡得住唐军,如何能与唐军一战?

见到众人的表情,夷男心头知晓他们定是害怕大唐,这才不敢不言相和。当下说道:“本汗也知道唐军的厉害,可是,若是李世民东游封禅,定会带走大量精锐,到时候,关中空虚,就算我等打倒漠南,太原、幽州唐军出动,也不过六万余人,而我薛延陀连带诸部落,足足有二十万人,难道还害怕这六万人么?只要我等灭了这六万人,而关中又无援军,漠南漠北就任我铁勒翱翔了!”

听了这番解释,在座的大臣和使臣中的大部分人皆不由有些心动了。论起条件来,漠南草原的降水较多,土壤叫好,气候也较热,更加适宜牧草生长。因此,漠南草原的条件比起漠北来,可要好上许多。而最近些年的发展,使得诸部落人口急剧膨胀,原先的草原已经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了,这也是他们彼此征战的原因之一。若是能拿下漠南草原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汗,此事事关重大,我等还须返回部落,报与我家可汗,待我家可汗商议过后,才能做出回应来!”那些使臣们纷纷说道,“不过大汗放心,我等定会极力规劝我家可汗同意大汗计划!”

“好!”夷男猛地一拍扶手,“若是如此,那就最好了!”

于是,这些使臣们立刻纵马返回各自部落,极力劝说自家可汗同意夷男真珠可汗的建议。

长安,深夜之中,太史局观天台之上,一位年近六旬老者站在观天台上,仰望星空。在老者的旁边,一位年纪约莫三十岁,峨冠博带的道士也做着同样的动作,“淳风啊,我都说了,你不用每夜都跟着老夫来这观天台的!”老者笑着对身边的道士说道。

“薛老乃是我道门前辈,如今又身兼太史令之职,深夜露重,小子恐薛老寒气入体,这才每日跟来!其实薛老用不着每夜都来,每夜小子都会来这观天台,到时候记录下这星宿变化,交与薛老便是!”那道士说道。

听这二人的互相称呼,便是一人乃是李淳风,另一老者却是当朝太史令薛颐。

这薛颐在大业年间出家为道,善解天文律历,尤晓杂占。在整个道门之中,也算得上一号人物。自贞观十三年前太史令傅奕去世之后,这薛颐便接任太史令一职。

薛颐摇摇头在,正要说话的时候,忽然间天空异象骤升。只见一道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际中央掠过,又瞬间消失在天际。

“淳风,记下来!”薛颐的声音有些颤抖了,“现在是几时几刻?”

“丑时初刻!”

“记下:丑时初刻,有星孛于太微!”

李淳风连忙记了下来。当他记完之后,抬头望向那老人时,却见薛颐仍旧望着天际,口中却是说道:“淳风啊,明日老道奏请陛下,停止封禅一事!”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于志宁

 虽说称心的死,直接原因是张继告了一状,而使得李世民知道了称心进入九成宫之事,然而归根结底,此事的起源还是在于李承乾宠爱称心,而荒废了政务学业,让李世民疼新不已。就算是张继没有来打小报告,李世民诛杀称心,也是迟早的事。

可是,李承乾没有看到这点,他一方面怪罪张允文不守信用,唆使其子向李世民告状,呃,至少他是这般认为的。另一方面又埋怨李世民,埋怨长孙皇后,甚至是于志宁来。

当称心的尸体被扔出宫外,李承乾派人出去,将称心敛棺入葬,算是尽尽人事,了了这两年来的缘分吧!

不过也不知是不是称心的死对他打击太大,这李承乾竟然做出一件让**跌眼镜的事情。他竟然在宫中为称心立像立牌位,对其参拜。这件事情传到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当下便派人将这像和牌位全部捣毁。若是此事传出去,皇家颜面何在?

同时,还将李承乾叫到身边来,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李承乾悻悻而退。

却再也没有在表面上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了。

而李世民的注意力也渐渐从李承乾身上移开了。此时他正在为封禅的事情苦恼着。

今日朝会之上,太史令薛颐提出停止封禅之事,其理由是昨夜夜观星辰,见有彗星掠过中天,孛于太微,实乃大大的不吉之兆。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一愣,而群臣哗然。

为了这场封禅仪式,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便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终将礼仪定下,开始准备封禅的物品了,只等时间一到,便携朝中大臣与四夷使臣,于泰山封天禅地,成就万古之名了。

而如今,这太史令薛颐却是说道星象有异,停止封禅,这又如何能让那些摩拳擦掌的大臣赞同呢?

当下,便有数名官员上书,说朝廷为封禅之事,准备日久,若是中途偃旗息鼓,恐是不妥,不如东游封禅之时,多加派人手,调集精锐士卒,沿途随行,若真有什么动静,也好应急处理。

此言却是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其中,以褚遂良最为坚决。他说什么天象人意,皆不可抗,若是逆而行之,后果实不能测。

这场争论一直争了两日,最后,李世民还是下令,停止封禅。

停止封禅的诏书诏告天下之后,那薛延陀使臣不敢耽误,再次将情报送回薛延陀。然而,等到那送信的使臣刚刚到达漠南,发现那里已经是烽火一片了。

东宫之内,李承乾无力的打了一个呵欠,端起几案上的一杯葡萄酒,慢慢喝下。

看到李承乾这般模样,就连纥干承基这位李承乾的心腹也不由摇了摇头。看着李承乾的状态,眼中闪过一丝无可奈何。

自称心死了之后,李承乾又被李世民训斥一顿之后,精神状态及其萎靡,情绪低落,做起事情来也是有其无力的。如今,每日也不处理政事,也不跟着老师学习,整日饮酒作乐。

那些东宫属官,除了太子太师太傅等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被李承乾放在眼里。而那太师太傅有是朝中重臣,少来东宫,所以,李承乾整日都处在一种无人管教的状态之中。那些前来授课的老师已经对李承乾彻底失望了,每日来到东宫,坐在那教学之处,然后闭目养神,估摸着时间到了,便拿起书本闪人。

“殿下何故萎靡至此?”正在那纥干承基垂首沉思的时候,忽地一个声音响起。一听到这个声音,纥干承基猛的回过神来,望着面前的老人,满是感慨的说道:“于詹事,你回来了!”

这老人正是前不久在九成宫中向李承乾辞行的于志宁。如今,将近两个月过去了,这于志宁再次回到了东宫之中。

“咳,先回答老夫问题,殿下何故萎靡至此啊?”于志宁对纥干承基忽然表现出来的热情有些不适应,轻咳一声,向纥干承基问道。

纥干承基看了一眼离自己有近五丈远,自顾饮酒的李承乾,轻声道:“陛下将称心杖责至死,而后又对殿下大加训斥。殿下就成了这样了!”

他话音刚落,就听得于志宁冷哼一声:“你等身为东宫属官,不仅不对殿下加以劝慰阻止,反而在这位看着殿下饮酒?当真是失职!”

说着,于志宁一振衣袖,直接来到李承乾面前,朗声说道:“微臣于志宁参见殿下!”

李承乾抬起眼睛,看了一下这于志宁,不由想起在九成宫时他撞见自己和称心饮酒作乐时的情形,当下冷冷笑道:“哈哈,于大人,如今称心已死,这下子你该高兴了吧!”

于志宁淡淡的说道:“殿下哪儿的话,称心死不死,与老臣又有何干?老臣身为太子詹事,专司直谏太子,勿使太子误入歧途。那称心之事,不过是小事而已,只要不耽误殿下学习,老臣是不会管的!可是……”说道这里,于志宁的语气陡然转硬,“可是殿下却是为了此等小事而萎靡至此,整日痛饮度日,斗志全无,那里还有半分储君的模样?”

李承乾撇撇嘴,看着于志宁,眼神之中,充满了嘲弄:“储君?父皇还当孤是储君么?在他的眼里,孤始终比不上李泰!前不久,父皇竟想着让李泰入主武德殿?哈哈,那武德殿是何等地方?一个亲王住进去了,那又是什么意思?”

听了这话,于志宁面色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陛下不是后来又打消了这个主意了么?你又何须担心!”

李承乾轻笑一声:“是啊,是打消了!若不是舅父还有褚大人他们极力全谏,恐怕那李泰如今已经入主了武德殿了!”

于志宁听罢,轻叹一声,这争储之事,自古以来便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原地不说,就说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为了那个位置打死打活,不共戴天。和当时的剑拔弩张比起来,这李承乾和李泰的争斗已经是温和多了。

自己虽然是正三品的东宫詹事,可是对这二人的争斗却是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一直以来,他只管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说直言进谏。

望了一下四下,于志宁正声道:“老臣还是希望殿下能拿出往日的精神来,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沮丧不已,萎靡不振。呃老臣先且告退!”

李承乾看着于志宁的身影,脸上却是露出一丝惨笑:“小事?呵呵,那什么是大事呢?”

第二日,当于志宁来到东宫时,发现李承乾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心头不由一阵暗喜,看来自己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还蛮高的嘛,几句话就让太子听在心里了。

然而,于志宁很快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回事,李承乾的确恢复了精神,但是,仍旧没有将心思用于学习政务之上。李承乾嫌东宫的一些建筑年代太远,招来工匠,将那些建筑拆去,重新修建新的建筑来。平时有闲暇,更是多在殿中吟赏歌舞,且那歌舞多是郑、卫之乐,靡靡之音,让人沉迷其中。

见到这种情形,于志宁接连向李承乾上书,直言进谏,却都是石沉大海,杳然无声。直面李承乾时,李承乾又打着哈哈,敷衍着于志宁。

终于,于志宁见自己的的话语对于李承乾毫无作用,便一章奏折将李承乾近来的表现皆书于其上,呈递给了李世民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八章 行刺未遂

 “于志宁那老匹夫,竟然将孤身边之事,件件奏于父皇,害得孤在朝堂之上被父皇痛骂了一顿,让那李泰看了孤的笑话,实在可恶啊!”

李承乾站在宜春宫主殿的二楼回廊之上,望着宜春北苑满目苍绿,湖光滟潋的风景,手掌重重的拍了一下栏杆,恨声对身边的贺兰楚石说道。

贺兰楚石听见这李承乾的抱怨,口中连忙说道:“殿下莫要再说这等话了,若是被人听见,那可就不妙了!”

李承乾回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贺兰楚石:“贺兰啊,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吧,此处乃是宜春宫,孤的内宫,那个会过来偷听?”说道这里,李承乾忽地豪兴大发,口吐狂言道,“孤就是说了又怎么样?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说着,发出一阵狂笑声来。

贺兰楚石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也不再言。

“对了,承基哪儿去了?今日怎么没见到他?”李承乾没有看见纥干承基,不由有些不习惯,当下问道。

贺兰楚石道:“好像是去宫外见什么人了,听说也是突厥那边来的吧!”

李承乾当即来了兴趣:“突厥人?呃,他们在什么地方?孤也去瞧瞧!”

贺兰楚石不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