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咚——”粗大的鼓槌敲击着巨大的战鼓,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

唐军闻得这鼓声,但觉心潮如涌,心头激荡,不由自主的大声吼道:“杀!”

浩浩荡荡的唐军步卒呈半包围状压上,中间,突厥骑兵和大唐精骑正在厮杀着。

就这样一直厮杀着,刀兵碰撞之声和喊杀声响彻天地,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草原,一具具人或者马的尸体横躺在战场之上,不时被突厥骑兵或是大唐步骑践踏。

终于,眼见周围的同伴越来越少,突厥将领不敢再恋战,对着身边的骑士大吼一声:“突围!”便在他们的护拥之下,往外跑去。

以此为引子,越来越多的骑兵开始加入到突围的行列。而这次行动也由突围演变成了溃退。

“大旗前移,令骑兵追击!步卒往突厥步兵方阵压上!”李绩一看突厥骑兵溃退顿时又下令道。

而在他下令之前,骑兵在追击了一段之后便停了下来,看着身后的帅旗大橐。若是主将没有下令追击骑兵私自追击,那可是不听号令,按军法当严惩。另外,是否追击还要看主将对敌撤退的情形进行判断,是佯退诱敌,还是真的仓皇逃窜。

回头望见身后大旗正往前移动,骑兵们顿时兴奋的大吼了两声,迅速分成若干小股,往突厥骑兵逃窜的方向追击而去。

至于那突厥步兵,面对徐徐压上来的大唐步卒,他们明智的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想来也是,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若是拼死抵抗惹怒了这些大唐军士,说不定来个坑俘,倒霉的还是自己。

从午后时分,一直厮杀到天色将暮,唐军终于将这三万五千人的突厥军队彻底的消灭。

在篝火之下清点结果,此战共消灭突厥步骑合计八千二百人,俘虏二万一千人,余者溃逃,追之不及。

而唐军的损失陌刀兵三百四十七人,这可把李绩心疼坏了。而普通步兵死亡重伤八百六十人,轻伤一千三百多人。骑兵重伤死亡六百多人,轻伤九百多人。总的说来,战绩还是不错的。

关于这些战俘的处理问题,李绩有些头疼,杀俘肯定不行,放了根本不可能,只好令人将他们押回朔州城,集中关押。

于是,李绩决定分出两千步卒在三日押着这两万战俘南下朔州城,自己则是带着步骑继续往北方奔去。

李绩起骑着高头大马慢慢的行走在道路之上。两旁是过膝高的野草和灌木。

大军在白道休整了一天,恢复了不少的精神,一路行来,昂首阔步,士气高昂。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路旁传来一个声音:“敢问是李绩李大将军的麾下么?”

声音一发出,众步骑顿时拿起手中武器对准声音传来的方向。

李绩一听见这个声音,正有些纳闷的时候,一名侦察营士卒忽然大叫一声:“王老大,是你么?”

这士卒的话刚刚落下,只见路旁草丛之中猛地站起一个身影,众人正要攻击,那人道:“别误会,别误会,我是侦察营的王克!”

起先问道“王老大”的那名士卒微微兴奋的指着那身影说道:“王老大,果然是王老大!”

其余侦察营士卒闻言微微一笑。

见是自己人,众士卒放下手中武器。

身穿绿色伪装网的王克走到路中,向李绩行了一礼:“属下王克,见过李大将军!”

李绩看着面前这位脸上涂得乱七八糟的士卒,有些迟疑的问道:“你是我的麾下?”

王克摇摇头:“属下跟着张将军现在李靖大将军麾下!”

李绩一听,赶忙问道:“既然你出现在这儿,那李大总管也在这附近了?”

王克点点头:“李大将军的大帐在离此处二十里外的北方!正等着大将军呢!”

李绩点点头,向身边的传令兵道:“传我命令,全军加速前进,早日和李大总管合兵一处!”

四下是一片旷野,晚风吹过,深至膝盖的牧草迎风摆动。

颉利可汗的大帐便是在这旷野之中。围绕着大帐,星罗棋布的排列这大小不一的近千个毡房、帐篷,如同众星拱月一般。

然而此时的营地内却弥漫着一股惨淡的倾颓之气。

颉利坐在大帐之中,双眼怔怔的看着面前的地图。义成公主坐在旁边,却是轻叹口气,沉默不语。

一时间,大帐内除了燃着的牛油大灯偶尔发出“噼噼啪啪”的灯花炸裂声之外,悄无声息。

这时候,大帐门帘倏地被拉开,一众突厥重臣依次进入大帐之中。

默默的行了一礼之后,众臣各自寻了一位置坐下,齐刷刷的看着颉利。

颉利头也不抬,用低沉的声音道:“本汗决定,向李唐的皇帝上表投降!”

此言似乎早在众臣的预料之中,除了那右贤王。只听他诧异的说道:“什么!你要投降!你可是突厥的可汗,怎能向中原的皇帝投降呢?”

颉利看了右贤王一眼,淡淡的说道:“恶阳岭之役,我突厥损失万余人,定襄城降,我军损失两万人,昨日白道之战,我军损失近三万人。三场大战下来,我突厥已经损失六万余人,剩下的军队不足五万,何以能与李靖李绩二将抗衡。况且他们二人已在白道合兵一处,挟胜追来,势不可挡,若是不投降难道还要让他们把我们统统活捉了不成!”

右贤王听到颉利这般说,当下沉默不言。片刻之后,才幽幽说道:“我突厥时运不济,天不佑我!唉!”说着一声长叹,却是让大帐之中充盈着一股浓烈的悲壮情绪。

颉利却是笑道:“我知叔父一直以来为我突厥呕心沥血,对于这投降之事,定然是心中颇有芥蒂。但是,本汗投降却不是真的降他大唐,只要大唐能停战,将那李靖李绩二将调回长安,我突厥便可从容迁往漠北之地,收服薛延陀、回纥诸部,休养生息。十年之后,定能洗雪今日之恨!今日投降,换来休养生息,这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这话,右贤王才渐渐舒展开眉头来。

帐中大臣顿时纷纷出言附和。

然而一旁的义成公主则是呆呆的看着地图,看着长安城的位置,脑中却在反复的考虑道:“大唐会让我们降么?”

大唐贞观三年十一月初十,颉利率众到达铁山,于阴山下重开牙帐。

大唐贞观三年十一月十二,颉利派出使者前往李靖李绩二将大帐,献上降表,表示愿意率众归顺大唐。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龙颜大悦,派出以鸿胪寺太卿唐俭为首的使团,前往突厥牙帐,与颉利商谈议和之事。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使团

 一支车队正慢慢的行驶在草原之上。

唐俭坐在车内,抱着使节节杖,双目微微阖着,似在小憩。然而熟识他的人却知道他这是在思考问题。

对于突厥,唐俭已经不是一次打交道了,伍德初年的时候,他便出使过突厥。这也是李世民相中他,让他出使突厥的原因。

马车车轮压在牧草之上,发出“轧轧”的响声。

“国公大人,前面便是二位李将军的大营了,国公大人要不要进去一趟?”驾着马车的侍从看着不远处耸立的毡房帐篷、栅栏哨塔,隔着布帘轻声问道。

慢慢睁开眼睛,唐俭沉默片刻,最后说道:“算了,还是不去的为好!”

一来唐俭是考虑到自己和和谈使者,而那二人是主战将领,二者之间,难免产生矛盾。二来嘛,便是唐俭和李靖李绩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朝廷中是很常见的,这便是武德老臣与贞观新臣之间的矛盾。虽说裴寂已经被赶出了朝堂,可朝堂之上仍旧活跃着几位武德朝留下的硕果。见到裴寂的遭遇,难免不兔死狐悲,所以对这些贞观新臣,多有抗拒。

车队慢慢的绕过军营,往西北而去。

而在军营之中,准备迎接使团的李靖李绩二将得到手下来报,说是使团绕过军营而去。李靖倒还没什么,只是面目冷淡如水。而李绩却是大怒道:“这老匹夫简直是不把我等放在眼里!”

车队之内,唐俭悠悠的望着窗外的风景,心头却思量着若是此次谈判能成,自己会增添多少功劳,又可为子孙创造多少荫泽。

思忖一阵之后,他抚摸着手中的节杖,又开始考虑在与颉利谈判时的问题了。如何让突厥内附中原?如何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大唐又需要付出哪些代价?凡此种种,皆在考虑之列。

十一月的草原开始冷了,寒风在平坦的土地上刮过,吹起枯黄的牧草在地面上翻滚,偶尔一两根在萧瑟的风中飞上了天际。

使团就这样在草原上慢慢行了两日,只觉地势渐渐起伏,树木渐渐增多,众人知道,到达阴山了。

阴山山脉横亘于整个漠南,从河北道一直到河套地区西边,绵绵两千多里,最宽处达百里,算得上是北地一山了。

突厥牙帐便设于阴山以南,一个名叫铁山的地方。如今使团到达阴山,只消沿着阴山脚下往西走,即可到达牙帐。

到达阴山脚下的时候,唐俭特地出来看了一下这宛如巨龙横卧的山岭,气势恢宏,势拔云霄,让人不由生出膜拜之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俭看着阴山,却不由得想起眼前这座雄伟之山不久之后将是大唐疆土,心头顿生豪迈,“哈哈”大笑两声,正欲钻回车中。

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什么事让唐大人如此喜悦,在此大笑?”

一听的有声音发出,那些护卫使团的士卒赶忙抽出手中武器,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唐俭闻言,转过身,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衣甲的身影,面带不可思议之色:“允文?你怎么会在这儿?”

来人正是张允文。当初他请求带兵堵截颉利往北逃亡,却没有疾驰向北,而是往西北进入而去,直到阴山。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颉利在白道败于李绩之后,便一路往西北逃去,一直跑到铁山,重建牙帐,向大唐求和。所以张允文便带着人来到了阴山,先行埋伏下来。

此时李靖、李绩二军已经在白道西北扎下营寨来,摆出了一副长期驻扎的架势。而张允文也不可能带着五百人去冲击颉利大军,况且颉利的和谈使者已经派了出来,若是此时攻击突厥,难免授人以柄,落下口实。所以张允文在等待着,等待李靖的突然进军。而李靖进攻的时机,便是突厥和唐俭谈判的时候。

五百名侦察兵在靠近铁山的阴山上安顿下来,每日打些猎物,倒也悠闲自在。张允文趁机让士卒们来上几场生存训练,以锻炼他们野外生存的能力。

这一日,有士卒来报,说是山下来了一支车队,车队插着一杆大橐,上面写着个斗大的“唐”字。张允文顿时知道,唐俭来了。

唐俭虽然有些惊奇张允文为什么会出现在此。但是,他却知道,有些东西该问,有些东西却不该问。所以直接遣散那些围过来的使团官员和护卫士卒,与张允文一道登上了马车。

张允文坐上马车,和唐俭对坐着,捧着一盏酒,轻声笑道:“好久都没闻过酒味啦,真是怀念啊!”

唐俭笑笑,却没有接话。

张允文端着酒盏,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道:“突厥喜爱饮用烈酒,唐公送这酒可是送对了!”

唐俭听张允文说起突厥,当下轻声说道:“允文啊,我知你善揣圣意,你且说说,老夫此次去突厥谈到什么程度,既能让陛下满意,又能让突厥接收呢?”

张允文放下酒盏,表情严肃的说道:“唐公,恕小子直言,唐公的这趟差事并不是什么好差事!唐公可记得楚汉时的郦食其?”

唐俭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沉默不言,顿起一盏酒,猛的喝了下去。

楚汉相争时,郦食其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罢兵守城,不与刘邦相争。而这时,韩信却提兵攻齐。齐王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便将郦食其给烹杀了。

这里张允文提起郦食其这个名字,分明实在暗示李靖有可能趁唐俭与突厥谈判时,出兵进攻突厥。

沉默片刻之后,唐俭有些迟疑的说道:“允文敢肯定他们会趁机进兵?难道不知陛下已经降下旨意了么?”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此等一举灭亡突厥,荡清漠南的机会,如果小子当上主将,也不会放过的!”张允文肯定的说道。

唐俭听到这里,忽地一笑,对张允文说道:“允文既然出现在这儿,还为老夫绸缪打算,想必心中早有定计了吧!莫要藏着掖着,快些说出来!”

张允文顿时不好意思的一笑:“到底姜是老的辣!小子这些打算还是瞒不过唐公啊!”说着正色道,“唐公至牙帐之中,照旧和突厥谈判。若是大总管进军被突厥发现,将要置唐公于死地,唐公可找赵德言帮忙。那赵德言在突厥经营了两年,定然网罗了一批死忠,有着自己的势力。到时候唐公可以告诉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