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时刻。

针对各府士卒相互不熟悉,配合不严密的问题,李靖还举行了几次士卒配合演练,增强士卒们的合作意识。而张允文又不失时机的将后世的一些增进协同配合的训练方式拿了出来,诸如双人三腿前进,两人抬人短跑,任意组队拔河之类的游戏,既充满了趣味,又能在无形之中增强士卒们的感情。

朔州城这边秣马厉兵,积极准备作战,而在朔州西北的定襄城内,则是一片惶惶。

自从李世民颁布下讨伐突厥诏令之后,颉利当即又惊又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整军备战。

依着定襄城厚实的土墙,颉利令其亲信康苏密领一万突厥兵马增援定襄城。加上原本就驻守在定襄城的一万兵马,和恶阳岭上的一万兵马,足够支撑到牙帐的战士前来增援定襄城。

对于突厥来说,这个定襄城就相当于半个固定的牙帐。在定襄城内,一干隋朝的皇亲国戚正在里面协助突厥,就连颉利的可贺敦前隋义成公主也时常呆在定襄城中。

站在定襄城土墙上往东南方望去,只见连绵的山岭起伏,遮住了视线。然而谁也不知道这连绵的群山能否挡住大唐人的铁骑。

定襄城内多有掘土而建的房屋,也有搭在空地上的毡房。在抗诉密度援军到达定襄城之后,这里的气氛明显紧张起来了。一队队斥候游骑被撒出去,在一大片区域内活动,定襄城的防御工事也在汉人的帮助下开始加强了。

垒高了城墙,挖深了护城河,砍掉了城外树木,剩下的就是等待唐军进攻了。

这些帮忙守城的汉人却是当年义成公主嫁给突厥可汗时从中原带来的隋朝军士,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布置起定襄城防御,那是轻而易举。

每天起来,一件事便是看看对面山岭上的哨所是否依然在。就这样数着天数过日子,整个定襄城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战前气氛中。

这样的日子一持续便是两个多月。

这样的局面正是李靖想要的。自己这边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和突厥一战,而突厥那边一直处于高度戒备之中,耗费大量的精神,士气也在慢慢的下降。

两军对峙,就像高手过招,切忌心浮气躁,目光死死的盯着对方,只要对方一露出破绽,那一方既可会发动雷霆攻势。

此时的大唐军队,像一头蓄势的猛虎,懒懒的盯着突厥这头高度紧张戒备的狼。相信只要狼一露出破绽,则善于把握战机的李靖会一时间领着军队直杀过去,将狼撕得粉碎。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粮草

 转眼之间,七月便已过去,更加炎热的八月却到来了。

在施行了全军大比武的措施之后,这些士卒们为争夺朔州一团可谓是煞费苦心,常常在操练结束之后仍在校场上训练。虽然士卒们自觉的加大训练力度让众位将领高兴不已,可是,因训练量的增加而带来的粮草消耗的加剧,也让负责后勤的官员们烦恼不已。

在七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千侦察营士卒在李扬的带领下往北面的云州而去,将会在李世绩帐下听令。而剩余的一千五百名士卒则是仍呆在朔州,服从李靖的直接领导。

也是在这一个月里,从长安运过来的二批物资到达朔州。这批包括了五千发炮弹和近万枚手雷的物资在抵达朔州时,便被炮兵和侦察营的士卒抢了一空。而那些府兵看着这些圆圆的铁疙瘩也不知是什么,也就没人去要,便宜了侦察营和炮兵。

二批物资里面还有大量的腊肉干,抹上盐风干而成的肉干,吃在嘴里除了咸味和肌肉纤维的味道外,什么都没有,不过这种肉干还是遭到了士卒们的哄抢。

为了维持纪律,李靖不得不将几名哄抢得最厉害的几名士卒杖责示众。

这一日,张允文正在炮兵大营中给张混等人讲解炮兵的基本战术,这时候,忽然一人过来通报,说是大将军叫人唤张允文过去。

张允文只好丢下张混等人,慢慢的来到朔州城内,李靖的大帐处。

一进大厅,张允文便看见两名身穿青衣的人站在李靖身边。这二人张允文倒是认得,乃是这三万大军的记室仓曹,专门负责这三万大军后勤的。

“允文来了!”李靖见到张允文,热情的招呼道。

张允文先对李靖行了一礼,然后又向那两名记室抱了抱拳。二人连忙回礼。

“来来,先坐下,听听曹大人的说法!”在李靖的招呼下,张允文坐在那位记室曹大人的对面,目光注视着他。

曹大人清了清嗓子,将事情娓娓道来。

等曹大人说完,张允文这才知道原来是军粮出了问题。

按照大唐律法,府兵外出作战,军粮及横刀弓箭等武器需要府兵自备,而甲胄、钢弩、陌刀等武器却是由朝廷发放。然而在此次作战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僵持时间了,士卒们带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现在吃的都是朝廷供给的军粮。除了府兵,三万大军中还有侦察营、炮兵这样的募兵,他们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从吃到用,一切用度皆由朝廷开支。也就是说,从七月下旬开始,记室仓曹面对的是三万人的补给。若是李靖速战速决,在一个月内击垮突厥,攻下牙帐,那样的话则只消负担募兵的后勤,可是进入到僵持状态,这样拖着,就要负担全部军队的后勤。

而这样的后勤消耗实在太快,刚到八月上旬,朔州城内的十万石粮草便消耗得七七八八,剩余的不足支撑十日,而长安那边的三批物资运来还需要一个月,太原那边的粮草还需要七日才到。

而李靖找来张允文的目的便是想让张允文去一趟太原,争取能说服王家在这批粮食运出之后,再加运一批粮草过来。

听到这个命令,张允文不由沉默了一下,片刻之后,这才道:“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为大军要来足够多的粮草!”

李靖欣慰的点点头,拍拍张允文的肩:“既是如此,那一切便拜托允文了!”

张允文重重的点了点头,回到营帐,心头却是很是不爽。他不太喜欢干这种和人谈判,勾心斗角的差事,而是更喜欢千里奔袭,秘密潜入之类的刺激性任务。但是,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他的骨头里面,所以,即使不喜欢,任然会去做。

带上六名全副武装的亲兵,张允文当日便出了朔州城,往太原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的太原城和朔州一样,进入了战时管制。柴绍在太原驻兵一万,作为侧翼和后应,支援朔州李靖。

张允文进入太原城的一件事就是拜访了一下柴绍,这位名义上的姑父。如今的太原可以说是处于柴绍的控制之下,有些事当然要和柴绍说上一说。

柴绍乃是平阳公主的夫婿,李世民的妹夫,他张允文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当然就得叫柴绍一声姑父。

柴绍的大帐也设在太原城内一座豪华的院落中。站在外面,便可看见里面的亭台楼阁,水榭雕栏。进入里面,只见身穿闪亮明光甲的士卒手持长矛站在院落中的各个位置,几乎是全方位防御。而这些士卒浑身上下散发出的彪悍气息,虽然比不上张允文身边的亲兵,但也是百战老兵了。

“小侄张允文见过姑父大人!”张允文向坐在堂上的中年男子一揖行礼道。

“哈哈哈,今日刮的什么风,竟然把允文给吹来了!欸,我们之间还客气什么!来,坐下说,坐下说话!”身穿一身锦袍,腰悬玉佩的柴绍一见到张允文便起身热情的迎接道。

张允文与柴绍曾经在长安见过几次,主要是皇家宴会上。但是要说二人有多么的熟悉,那却是谈不上。

二人坐下之后,张允文便开门见山的将来意说了一遍,柴绍听罢,微微一笑:“王家的王屈已经派出全部人手,满天下的收购粮食。再加上王家在太原的粮食,足可以供应十万大军一年。所以允文啊,到时候见到王琼那老匹夫,记得多要一点,不要客气啊!”

张允文一听,不由微微一笑,向柴绍道:“谨遵姑父之命!”

在柴绍那里没呆多久,张允文便起身告辞,往王家的方向走去。

当张允文来到王家北房门口时,已经有仆役恭敬的站在那儿,见张允文过来,那年老的仆役迎了上来,点头哈腰的说道:“张将军,我家主人知道您要过来,特地吩咐小的在此等候,主人正在花厅等着呢!”

张允文闻言,当下迈步进入王家。六名亲兵紧随其后。

在年老仆役的带领下来到花厅,那王琼和西房的王晋便出来迎道:“呵呵,张将军来了!小老儿可是等了你半天了!”

王家的在太原势力庞大,恐怕张允文进入太原的那刻,便已经被王家人给察觉了。

寒暄了一下,进入花厅坐下,那王琼忽然看见张允文身后的郑方廉,先是一愣,接着面露一丝诡异的笑容。仅仅是一瞬间便消失不见了。

张允文同样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再运一次粮草的要求。

听到这个要求,王琼顿时有些沉默,片刻之后这才说道:“小老儿不懂战事,但知道兵贵神速。而李靖李大将军已经拖了一个多月了,如今兵未见动,仗未见打,而军粮消耗日益增大。这个月我王家十万石军粮的车队已经在路上了,如今车队前面刚走,张将军你又来向老夫要新的粮草,我王家可是有些难以应付啊!”

张允文却不说话,看着王琼,目光炯炯。终于看得王琼有些不好意思了,轻咳一声:“张将军,你这样看着老夫干嘛!”

张允文说道:“恕小子无礼,小子在看家主的年纪!”

王琼顿时一愣:“看老夫年纪?”

张允文点点头:“小子看张家主鬓须花白,脸上皱纹成堆,恐怕有六七十了吧!如此年纪,当称高寿啊!”

王琼倒是有些得意的笑了笑:“老夫当年曾得孙思邈孙道长的指点,稍通养生之术,这些年一直按照孙道长的说法来做!自觉体态甚健,行走之时,无须拐杖啊!”

张允文也笑道:“族长养生有道,小子佩服。可是族长不想为子孙后世谋一个千秋荣华么?”

王晋此时插言,傲然说道:“我王家荣华,何须去谋!自有先辈阴泽,累及万世!”

此言一出,王琼脸色却是不由一沉。

张允文却是笑道:“确实如此!王家自秦朝王翦王离开始便一直傲立氏族之中,其间几曾起起伏伏,然至今仍是天下数得上数的大家族。可是这时代在变,尤其是前隋开科举以来,世家大族子弟也不能直接为官,而如今,陛下更是大倡科考,削弱士族,焉知以后这士族会不会更加衰落?”

王晋正要再说什么,却见王琼摇摇手,顿时倏然住口。而站在张允文身后的郑方廉,双目一眨不眨的盯着张允文,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王琼看着张允文,忽然笑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张将军如此年轻,却能洞察世事,观人所不能察之事。见微知著,深谋远虑,小老儿着实佩服啊,佩服!”说着面带怅然,“如今这天下,乃是大唐的天下!盛世已成,我王家唯有尽人事,为这盛世添上几把柴火!”

听到王琼说出这些话来,张允文顿时知道王琼的意思,当下躬身揖道:“多谢族长!”

王琼转身对王晋道:“老三,你吩咐下去,明日再运送十万石粮草到朔州,十万石到云州!”

王晋微微一愣,随即躬身道:“诺!”说完慢慢的出了门。

张允文看见王琼花白的鬓须,心头不由暗自赞叹这位老族长的果断和魄力。虽然氏族的衰落不可避免,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在贞观一朝。历史上士族的衰落,是一代代皇帝大力发展科举,打压士族综合起来的结果,是唐末农民战争恐怖破坏性的结果。自唐之后,几乎再无如今五姓七族这类规模的氏族了。

而这位王琼,不过是听了张允文的几句话,便做出大力支持李唐的决定,从而送出这二十万石的粮草,其手笔不可谓不大。

谈完正事,王琼极力邀请张允文赴宴,张允文犹豫一下,也点头同意了。

宴会进行得很沉闷,王琼、王晋一句话没说,其他人也不敢说话。只有王妍敢在王琼的眼皮子底下对着张允文做出了几个恶狠狠的表情,看得张允文心头暗笑。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八章 侦察恶阳岭

 就在张允文前脚离开朔州城,后脚李靖就来到了侦察营。

据斥候来报,一支五千人突厥军队进入恶阳岭驻扎下来。此时,恶阳岭上的军队已经有一万五千人了。

由于恶阳岭布防严密,突厥人从山脚到山顶上一路布下哨所暗桩无数,十人一队的斥候骑兵如梳子一样在恶阳岭附近巡逻着。所以,大唐军中斥候只能远远的看了一眼,便急急回到朔州报信来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的李靖急于了解恶阳岭的情况,便直接来到侦察营,找来了此时侦察营的最高长官赵毅,让他选出精干侦察兵,前往恶阳岭进行侦察,务必侦察清楚突厥军队在恶阳岭上的兵力分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