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侦察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侦察兵-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牧民那边,宋乙已经杀了大部分牧民,剩余的牧民则是四散逃逸。那满山遍野的羊群、马群成了最好的屏蔽。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

 一阵寒风吹过,雪花斜斜的飘飞,密密的洒在长安城中。

张允文返回长安已经两日了。在这两日里,先是向李世民汇报了一下工作,接着便一直和娇妻在府里温存。

对于张允文这种偷懒的行为,李世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虽说是在偷懒,可是他还得处理一个刘诚留给他的难题。这便是刘诚在劫杀了突厥使臣后得到的那批牲畜。

按照现在的价格,马匹最低八十贯一匹,羊最低十贯一头,这样算下来,有三十多万贯,如此大的一笔巨资,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张允文的办法是马匹全部以超低价卖给十二卫,四车生牛皮则是低价卖给了装备院,用于制作皮甲,而羊则是全部交给林然处理销赃。相信凭借林然那庞大的商业体系很容易将这八千头羊消化了。而得到的利润李世民那边送上一份,刘诚等一百名士卒那一份,侦察营拿一份,林然拿一份,张允文拿一份。这样算下来,每方能那上两万贯。

就这样突厥使团带来上贡的礼物就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当即劫杀突厥使团时,那些四散逃逸的牧民竟然真的逃出了几个。这些逃出来的牧民胆战心惊的逃到附近县衙,然后被送往长安。而他们又是众口一词的说遇上了马贼,领头的是一个留有一把山羊胡子的中年人。于是羊胡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不过当附近县衙的衙役和府兵感到现场的时候,只看到满地的尸体,全是山贼和突厥人的,至于牲畜、大车,根本不见影子。

这些尸体中,众人找到了羊胡子和另一伙马贼飞一刀的尸体。既然他们都死了,那是谁拿走了那些上贡之物?很明显,他们二人的同伙。

于是,这袭击突厥使团,抢走贡品的罪名落在了子虚乌有的马贼同伙身上。

这件突厥使团遇到袭击之事很快传遍了大唐上下。长安城内,几乎人人都在议论着这件事。而李世民对此事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怒,他一面指派刑部干吏到云州城调查,一面下决定清剿长城内外的的马贼团伙,另外,对于突厥的颉利可汗也表示了愤怒,明知道是使团,还派出这般少的人手护卫,连个马贼都打不过,实在是一点也不把大唐和突厥的关系放在眼里。

那名先来长安的突厥使者连忙当庭请罪,李世民怒气冲冲,将那名使臣赶出朝堂。

贞观三年的朝堂变化飞快,先是元月的时候裴寂因法雅和尚而受牵连,被罢去官职,遣还老家。也许是在长安呆久了,迷恋起长安的繁华风物,上表请奏留在长安,李世民对裴寂道:“你的能力如此不足,谋虑如此平庸,朕念你是自晋阳起兵以来一直跟随的老臣,所以一直厚待于你,若论恩泽,群臣一。武德年间货赂公行,朝纲紊乱,皆是因你而起。但是看在你是老臣的份上没有处罚你。如今只是将你遣还回乡,你应该感到幸运!”

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李世民充满了浓浓的怨气。远的诸如刘文静、储位之争不说,就是贞观二年的时候纵容族人为恶,攻击张允文,这就让本来对裴寂感到不忿的李世民更加的对裴寂有意见。所以,接着法雅和尚之事,将这裴寂踢出朝廷,遣还回乡。

不光光是裴寂,一大批跟着裴寂的武德老臣也都陆陆续续淡出了朝廷之外,或是被架空,或是赋闲,或是告老。贞观二年元月间,整个朝廷中枢大臣总人数不足六百人。武德一朝的老臣,差不多十去七八。

听到裴寂免官的消息,张允文并没有一丝喜悦,他知道,这位老头子的运气很差。回到老家蒲州后不久,又有一个叫做信行的家伙在裴寂面前说他有天命,裴寂再次受到牵连,流放静州。到达静州之后,遇到当地山羌作乱。而那位作乱的山羌首领也不知犯了什么混,竟然说要劫裴寂上山,奉他为主。裴寂当时就大怒,带领家丁仆役平息了山羌之乱。后被李世民接回长安,老死于此。

朝堂之上另一个变化就是大批贞观新臣的出现。房玄龄当了左仆射,杜如晦当了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房谋杜断”的名相之名顿时天下皆知。那些在武德、贞观年间中进士,而锻炼了两年的年轻官吏被大量的提拔,在以唐俭为代表的武德老臣和以房杜、长孙为代表的贞观新臣的带领下,整个朝堂出现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然而,这只是朝廷中枢,全国上下三百多州,一千多县里面仍旧有大量的老迈官吏,为了获得新的血液,李世民在二月时下“求贤诏”,并决定于今年夏日再举行一次科考。

虽然这种举动有些不符合礼制,但是如今满朝皆是李世民的近臣,再加上此举的确符合国家利益,所以虽然有些老儒略有微词,但是朝廷上下还是通过了李世民的决定。

此次大范围的人事调动也影响到了张允文。张允文手下的装备院管事阎立德,这位工部员外郎因在装备院的这段时间表现优异,已经升为工部侍郎,不再负责装备院了。一名叫做冯诺的新晋工部员外郎成为了新的装备院管事。而军事学院那边,几名原来的主管也被调到兵部去了,而接替他们的是一批年轻的面孔。

至于侦察营和调查院,倒是没有什么人事变动。

张允文专门花了几天的时间和新来的这位冯诺及那些年轻的军事学院主管交谈了一下,考察了他们的品行,然后再重新决定其职权范围。

一晃之间,这二月便已经快过去了。而朝堂之上的这场新的权力分配也落下了大幕。

看到军事学院里一队队晒得黝黑的士卒,张允文忽然想到了关于组建炮兵的问题。而炮兵的最好人选,当然便是军事学院中的学员了。想到这里,张允文又想到了整个学院如今存在的问题,当下慢慢的坐在马上,慢慢的往回走,同时脑海中已经开始架构新的军事学院体系了。

阵阵寒风呼啸中,张允文闭上书房大门,沉默的坐在书桌前。提着蘸满墨汁的毛笔,他在一张白纸上写道:“关于大唐军事学院改制问题的若干意见!”

正文 第一百八十四章 军校改制

 在张允文的印象之中,所谓的军事学院应该分成几个体系,培养单独的人才。就像当初的那群太学生进入军事学院之后成立的参谋系一样,专门培养参谋人才。所以,张允文在这份建议书中将军事学院进行了划分。

首先将整个学院进行分级,共分为三个学年。其中一年为基础学习,学习的就是基本的军事训练和基本课程。待一年学习完毕,学员便可以选择进入学院的系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学习了。

学院的系一共分为五个大系和一大院。参谋系,主要针对那些能识文断字,文化水平较高的学员,主要是培养参谋。步兵系,主要教授步兵常用战法,步对步,步对骑,步对城等各种情况下的步兵战法。骑兵系,主要教授骑兵的各式战法。炮兵系,这是张允文新设的一个系,根据大唐热兵器的发展情况,摸索合理使用热兵器的战略战术。还有一个系叫做指挥系,若是说那三大军种系是为了培养中低级军官,那这个指挥系的目标便是培养高级将领。而剩下的研究院则是研究新式武器的最合理使用方法,步、骑、炮三大兵种的配合方法,新式战术等等一系列创新问题。

至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那要等这份报告通过之后,自己和屈突通等学院官员联合商议决定。

花了两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终于将这份建议书给写完了。

当他将这份建议书递交给李世民时,李世民细细的看了两遍,然后喜道:“贤婿此文,举纲张目,构架清晰,条理明确,下面的人只需要按照这份建议做下来即可,实在是事倍功半啦!”

张允文先是谦虚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那你说说这份建议书能否通过?”

李世民笑道:“当然能!朕思索一下,若是按照允文的建议施行,那军事学院建设将会走上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大唐未来的名将说不定将会尽数在此诞生!朕当然全力支持了!”

张允文松了一口气,又听李世民说道:“你拿着这份计划书,去给屈突老大人、李药师、李绩、你师父等人看一看!”张允文点点头,接过这计划书,向李世民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在几名军事学院高层那里转了一圈回来,张允文的计划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有了这些大佬们的保障,他开始着手对军事学院进行改制了。

学院从贞观元年开始建立,如今是贞观三年。其间,贞观二年的时候,学院又举行了一次招生,招得太学生数百名,还有各地愿意来当募兵的士卒三千四百人,经过选拔筛选,留下了两千八百多人。所以,如今整个学院的人数超过六千人。

先进入学院的那三千人作为二年级,开始了分系选择。分系采用的是个人志愿和学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先是让各个学员自主选择系,然后根据教员们对学员的意见,进行局部调节。比如有些学员不适合当骑兵,却从了大流,选择了骑兵系。最后的结果统计下来,让张允文不由有些郁闷了,几乎有一千人报了指挥系,一千人报了骑兵系,剩下的一千多人共报了生于的三系一院。

张允文见到这种情形,决定举行在指挥系和骑兵系举行一场考试,将那些盲目从大流的学员给剔除去。

而贞观二年招收的两千多人作为一年级,继续进行基础教育与训练。

于是张允文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两份试卷,一份是指挥系的,主要考察学员的全局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份是骑兵系的,主要是对学员们的骑兵作战理论进行考察。凡报了指挥系、骑兵系的学员在贞观三年二月二十六这日集中考试。

然而在考试之前,张允文的府邸却来了大量的客人,而且个个身居高位。以段志玄、程咬金为代表的将近十人的武将齐齐造访张允文府邸,为的却是那考试之事。

在公开的学院改制计划中,指挥系将会以培养高级将领为目标,所以,这些将军们惟恐自己的儿子进不了指挥系,成为众人笑柄,所以在这考试前夕,一个个都到张允文这儿来,一口一个“老弟”的亲热的叫着,大讲当年和张允文并肩作战的事。然而张允文不由有些疑惑,难道自己真的和他们并肩作战过?好像自己在河南,他们在山东吧!

既然这些将军们都拉下脸皮来找自己了,张允文当然也不会严词拒绝,却是拿出一本厚厚的教材,当着将军们和他们儿子的面,将一个个考点挨着勾画出来,然后说道:“一二章是基础,必考;三四章是深化,必考;五六章是精华,必考!”

那程处默看着这厚厚的书籍,嘴中不由嘟哝道:“这不是没说么!章章都要考!”

“错!”张允文义正言辞的说道,“不是还有一章没有列入考试范围么?”

“……那是附录!”

在众位将军心满意足的神色和众位公子有些沮丧的脸色中,张允文不由暗笑道:“这些家伙三大五粗的,无论是段云松还是程家兄弟,更加适合冲锋陷阵,而不是运筹谋划!再说了,这些家伙自己平时不好好上课,临时抱佛脚,哪里那般容易!看看人家刘仁实,虽然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家伙,可他的功课却是完成得非常之好,这一次也没有让他老爹刘弘基出来说情!”

二月二十六的考试准时进行,花了三天时间,动用了学院里的全部教员和几名老将,花了三天的时间将这两千多份试卷挨着看完了,最终结果是指挥系有二百三十多人合格,当然包括那几名考前来说情的的公子,听说他们在其父的高压之下,连续三日都没有出过书房的大门,而且其父天天抽问,一回答错误便是一阵暴打。所以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这些平时粗心大意、懒散异常的家伙拼了老命,终于磕磕绊绊的勉强过了。而骑兵系那边,有五百四十多人合格。

那些被剔除来的学员则是面临着新的选择。被指挥系剔除来来学员还可以在剩下的四系一院中选择。被骑兵其刷下来的学员也同样可以在四系一院中选择。不过要想再报指挥系和骑兵系的学员必须再经历一次考试。

张允文将这些事交给教员们去做,而他现在的要做的是对指挥系和炮兵系进行构架。至于其他的其他的系,有其他的教员负责。

先是指挥系。张允文对指挥系的要求非常之高,开设的课程也是非常多的,步战、骑战、炮战、后勤之类的都要学习,更重要的一门功课却是《政治与军事》,这本几乎照搬《战争论》的书籍。

至于炮兵系,本来报的人数不足百人,可是张允文说要亲自担任炮兵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