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凉铁骑-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军大帐,皇甫嵩不厌其烦的夸奖了西凉军数次,无非就是西凉军勇猛多谋、兵jīng将良,说的帐下的将领无地自容,就差找个地洞钻进去了,众将也不明白平时很少夸人的皇甫嵩今天怎么不吝啬言辞了。

直到众将听皇甫嵩夸赞耳朵都起了一层茧子,皇甫嵩才下令道:“袁滂,你带领三万士兵前往廉县,牵制廉县的北宫伯玉。”

袁滂当即拱手应诺。

看着袁滂不快的脸sè,皇甫嵩接着说道:“我会派文台前去辅助你,更派几名大将前去助你,此番一定要成功,不能失败,否则与此前败军之罪二罪并罚。”

袁滂再次拜道:“多谢将军,卑职一定尽心尽力。”

次rì,皇甫嵩、袁滂各带领三万汉军士卒向两县进发,不rì到达,皇甫嵩将西凉大军大胜的消息宣布了下去,让刚刚经历战败的汉军士气提升了不止一层。

城中的李文侯看着城外皇甫嵩的大旗不敢轻视,虽说上次自己逼得皇甫嵩不得不退军北地,但自己却没有讨到任何的好处,也明白了皇甫嵩的厉害之处,汉军到来,李文侯唯有选择避其锋芒。

看着城外旌旗密布,阵营驻扎有方,自己更不能掉以轻心了,率军围攻泥阳西凉军的想法暂时也不能实现了。

战场上的双方就这样对峙着,一时间硝烟滚滚的战场平静了下来。

袁滂遭到了上次的大败,不敢再掉以轻心,事事向手下的谋士、大将询问,遵循他们的意见,将汉军营寨经营的牢固严密,就是飞进来一只苍蝇恐怕也能立即被汉军所知,谓之铁桶也不过分。

一月之后,汉庭的一道旨意改变了北地郡宁静的战场。

这rì,皇甫嵩的大军中来了朝廷的使者,皇甫嵩自是带领众将跪迎圣意。

传旨的宦官扯着他那尖利的嗓子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左车骑将军累战无功,所耗粮草甚多,削其左车骑将军之职,封都乡侯,食邑两千石,即rì赶往京师,对羌战事由新任左车骑将军张温统领,钦此。”

皇甫嵩领旨谢恩,传旨的黄门见无利可图,也是转身就走,不做停留,皇甫嵩的为人可是众人皆知,别捞不到好处还反被他参了一本。

众将对汉庭的这项举措十分的不满,而今汉军占据优势,收复了一座城池,而汉帝却临阵易帅,好不容易提升的士气也在这一道圣旨之下降低了不少。

皇甫嵩深得军心,他行军作战期间,经常慰问士兵,给予伤者最大的照顾,有时甚至与士兵一同吃饭、聊天,这才等级制度森严的汉朝是十分罕见的,这样的统帅焉能不得军心,焉能不然这些最底层的士兵为他卖命,而今,这个统帅就要离去,汉军士兵都有一瞬间的迷茫,新来的统帅还会有这么体恤下属吗,还会与自己聊天,还会因伤慰问自己吗。

原来,在皇甫嵩行军去北地郡的途中,见到大宦官张让的住宅超过了标准,于是向汉帝上奏此事;皇甫嵩乃是当红的大汉名将,再说汉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敲诈机会,张让花了许多的钱才令汉帝不再追究此事,心中对皇甫嵩的愤恨可想而知了。

而且张让向皇甫嵩索要金钱时,皇甫嵩不仅不给,还骂了自己一顿,两件事撞到一起,更激起张让的报复心。

皇甫嵩一直认为大汉之所以有当今的局面,就是因为这群宦官卖弄皇权所致,心中早就巴不得铲除之,碰到宦官的毛病,岂能放过,皇甫嵩明里暗里没少骂这些宦官,宦官们对他也是咬牙切齿,奈何人家现在是大汉的功臣,在汉帝面前奏他一本,不仅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让满朝大臣攻讪。

张让得知皇甫嵩在北地郡败给了羌人,而且累战无功,如今正在与羌人对峙,心中舒爽极了,终于捏到了皇甫嵩的把柄,让你丫的还横,这一次非把你整死。

次rì早朝,张让就指使自己在朝中的人上奏汉帝皇甫嵩屡战无功、耗费钱粮极多之事,许多的大臣也附和此议,大世家自然不希望皇甫家崛起太快,这对他们的地位有影响,见识短浅的大家族纷纷上奏皇甫嵩的不是,只有少数大家族保持中立,看着嗡嗡的朝堂,汉帝一声退朝,离开了。

其实看着大臣之间相互攻讪,汉帝的心中一阵痛快,隐隐的有一种这才是帝王的感觉,我的一个命令就能左右朝堂,这是何等畅快之事。

熟悉汉帝xìng格的张让知道汉帝下朝之后一定会问自己着几个宦官的意见,张让与其他的宦官商议好参奏皇甫嵩一本之事,平时有点小矛盾的宦官,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显然都是受过皇甫嵩的气。

果不其然,汉帝下朝之后问及张让几人这件事,几人一致口径说皇甫嵩久战不利,于是汉帝也就顺理成章的将皇甫嵩给拿掉了。

张让几人又推荐了董卓担任此次的统帅,不仅董卓在这次的战争中的表现不错,而且董卓时不时的会孝敬几人,几人心中也把董卓当做了自己人,有好处自然想到的也是自己人,但是这群宦官却是忽略了世族大家的态度。

汉帝也感觉这一次董卓的表现的确不错,占领泥阳,端的是力挽狂澜,值得培养。

求收求红求打赏!您的支持就是铁骑不断进步的源泉,为了铁骑,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第七十三章:张温到任【求收求红】

汉帝也想把皇甫嵩这个天下人口中的大汉名将给削了,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成为汉室的大功臣,在军中的声望极高,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嫌,若是尾大不掉,始终会是一个祸患,早点拿掉也不是什么错事,区区的羌人,汉帝还没放在眼中,多少年的仗都打过来了,羌人不是依旧如此。

第二rì,当汉帝说出自己的决定之后,遭到了众大臣的一致反对,皇甫嵩被削职,可以,但绝不能让董卓这个山野匹夫来担任,汉军统帅之职,应该有世家之人来担任,世家的底线就是不让那些粗狂的武夫担任大权,与那些粗鄙的武夫一起上朝堂在这些士大夫的眼中都是一种耻辱,这也导致大汉的不少将领都文武双修,能上朝堂,能上战场,皇甫嵩能当上汉军的统帅,也是因为他出身世家,且是一名儒将。

一些大汉的名将经不住这些士大夫的一再排挤,只好拜师名门,踏入士林。

汉帝耐不住这群执着的大臣的上谏,同意由张温接任皇甫嵩,成为汉军新的统帅,当然汉帝借此机会向那些世家索要了不少的粮草,小小的高兴了一把,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得,以前战事一起,这些世族只知道一再的上谏,那肯出一粒粮食。

皇甫嵩见圣意难违,不得已只好吩咐三军再次退守北地郡,等待车骑将军张温的到来,对于张温担任汉军统帅一职,皇甫嵩没有多大的意见,张温本身就是有才之士,谋略不输于自己,无奈的是如此大好的局势因为汉帝的一道圣旨而打破。

灵州、廉县的汉军退军了,西凉军不可能再孤守一座城池,连夜撤退,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焚毁,不给羌人留下任何的有用之物。

灵州的李文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仰天大笑,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再一次的派遣士兵占领了泥阳县,带兵的将领自是李文侯的心腹大将。

北地郡,皇甫嵩召集三军,将汉帝的旨意宣布了下去。

统军多年,皇甫嵩也明白这些士兵肯定会有情绪,这些士兵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张温到来之后,肯定会有不少的困难,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皇甫嵩对手下的将领一一安慰,安抚他们的不良情绪,虽然有些将领对皇甫嵩的离职很是不爽,奈何皇甫嵩都这样劝说自己了,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一部分对皇甫嵩死忠的将领私下劝皇甫嵩带军杀向雒阳,清君侧,诛jiān腻,还大汉朗朗乾坤;皇甫嵩顿时大怒,狠狠的训了这些将领一顿。

看着被自己训的老老实实的将领,皇甫嵩喟然长叹道:“以后切不可如此说,我们身为汉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以后切不可再说此大逆不道之语。”

何止是这些将领劝过自己,当初携大胜之军时,一名汉阳名士就曾劝自己掌权称制,但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告诉着自己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之事。

皇甫嵩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功绩太高,容易引起汉帝的猜忌,自古功高震主者,能有几个得到好下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接到汉帝的旨意,皇甫嵩劝慰手下将领之后就轻装离开了北地郡。

仅仅过了几rì,张温就火速赶来,张温得到汉帝的任命之后,不禁为当前取得的局势感到惋惜,也为皇甫嵩的遭际感到不满,堂堂的大汉名将,汉军统帅,竟然说换就换掉了,而今大汉的局势,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汉帝却还这般。//。。//

战场的不容得耽误,张温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地郡。

虽说皇甫嵩被朝廷替换掉了,但在朝廷那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临走之时,留给了张温一封书信,同时向汉帝再次举荐贾荣,贾荣之前拒旨而逃,按理说皇甫嵩不应再次向汉庭举荐他。

通过这次与羌人的交锋,皇甫嵩又一次的欣赏贾荣的机智、韬略,贾荣又一次的被推到了朝堂之上。

且说张温到达北地郡之后,自然是受到了汉军的热烈欢迎,不管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反正看着有那么一回事。

临阵易帅,乃是兵家大忌,容易使士气降低,士气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它能让弱小的士兵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就像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战斗有时却比一只羊带着一群狮子的战斗力要高。

来到北地郡之后,张温并没有发动战争,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拢军心,张温将汉帝的赏赐全部赏给了众将士,吩咐伙房改善伙食,亲自带领士兵cāo练,较之皇甫嵩之前所做,犹有过之;虽然士兵们对皇甫嵩的调职不满,但士兵始终是士兵,命令是一定要执行的。

张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渐渐的士兵也接受了他。

趁此良机,贾荣抓紧与手下的新招的羌人骑兵磨合,任命姜羽不断的给他们洗脑,也就是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这些投降的羌人士兵彻底的归于汉军,不致于会发生临阵叛逃之事。

接下来要商讨的就是对羌人用兵之事,张温当然明白当今汉室的状况,也不采用那一套据守北地郡的策略。

半月之后,张温带领汉军八万,李文侯带领羌人九万,对峙在距离灵州和富平之间。

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压抑在每一个汉军士兵的心头,平时吃完饭没事一阵天南地北的胡侃的士兵也默契的不再言语,静静的等待着战争的到来,训练起来也是倍加的努力,其中尤以西凉军贾荣部训练的热火朝天,骑兵冲锋作战,步兵结合作战,一遍一遍的演习。

汉军中军大帐中,董卓一再建议张温:“将军,而今我军占据劣势,应当以静制动,等到敌军有异动之时,我军再行出击为时未晚也。”

张温反复思量之后还是摇头否定,大汉朝目前的情况不允许汉军再行拖延,粮草已经快要不济,若是再拖下去,别说打仗了,饿也饿死了。

大部分将领也同意董卓的建议,认为一动不如一静,静待羌人变化才是上上之策。

想起皇甫嵩临走时留下的书信上所述,张温看向董卓身后的一名将领说道:“说说你的看法吧。”

贾荣看着张温将目光指向自己,十分的纳闷,自己从来没有与张温打过交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的个人魅力这么大,以前怎么没发现。

时间不容许贾荣继续思考,拱手答道:“将军,卑职同意董将军的看法,一动不如一静,为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静制动;何况而今我军兵力少于羌人,且羌人多骑兵,一击不中,远走而去,步兵追击不及;羌人大将李文侯也不是善于之辈,颇有谋略,所以我军还是静待变化方为上策。”

董卓向贾荣投来善意的微笑,贾荣说的正是他心中所想。

袁滂等一干将领也出言劝张温等待时机,他们都是吃过李文侯的亏,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

张温摇了摇昏涨的脑袋,摆摆手说道:“就以诸位之见。”张温又何尝不知,他也是抱着和皇甫嵩一样的想法,早点结束战争,让风雨飘摇中的大汉得以喘息。

“运粮官何在?”张温喝道。

一名将领应声而出,“卑职在。”

“军中存粮尚有多少?”张温问道。

“启禀将军,尚有十rì之粮。”

“催促朝廷筹备粮草、军饷。”张温脸sè并不是很好。

运粮官一脸难sè的应道:“卑职领命。”

贾荣现在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粮草问题不是自己需要担心的,只管打好眼前的仗就行,等到真正临到贾荣掌权之时,却是明白了现在的张温心中的难处。

运粮官带着张温的命令来到京师催要粮草,自然又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