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有这个计划,还远在曹植进入关中之前。
去年那场大雪打断了双方的激战,却没有阻碍张郃对诸葛亮的认识。在六盘山下的战斗虽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也算不上多么激烈,却让张郃看到了蜀汉军战斗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蜀汉军的装备、军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连弩车还是霹雳车,抑或是普通战士的甲胄、武器,都超出了张郃的估计,比起上一次和蜀汉军作战时的质量要好了很多。偶尔缴获的蜀汉军铠甲也成了士卒们争相抢夺的宝贝,比起魏军的制式甲骨,蜀汉军的甲胄从外观上看并没什么区别,只是防护范围大一些罢了,可是坚固程度却超出不止一筹,每一具普通士卒用的甲胄都几乎能和魏军的高级将领用的甲胄防护能力相当。
张郃意识到,要想从正面突破诸葛亮的战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指望田复等人再从云阳旧道进入关中的风险也非常大,在庄稼成熟之前,骑兵就是突入关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他等不起那个时间。
从那时候起,张郃就准备了另一套方案,征发羌人,从陇山方向攻击关中,让诸葛亮两面受敌,以降低正面突破的难度。这件事一直在进行,只是羌人们分散在山里,要召集起来实在不易,这才一直拖到现在。
张郃率领主力在六盘山下迟迟没有发动攻击,就是在等羌人先发动。而曹植的意外入关,更增加了张郃的信心。他相信,以诸葛亮现有的兵力,要想把三个方向都守得严严实实是做不到的,他必然会在某一面露出破绽。至于究竟是哪一面,他猜不到,但是他对陇山这一面抱有更大的希望,毕竟这一路是隐秘的,而其他两路都已经露面明处。
张郃的猜测没有错,羌人的出现的确让赵广吓了一跳。陇关原有五千多人,诸葛亮移师汧县之后,马岱就率领千余骑兵转归诸葛亮麾下,曹植入关,诸葛亮又调走了两千人,现在陇关守军不足两千。
而他要面对的却是成千上万,甚至可能是几万羌人。
赵广知道要守住陇关很难,可是他同样清楚放弃陇关更不可取。如果让这些羌人进入关中,关中就完了。
赵广一面派人向诸葛亮紧急求援,一面准备作战。
夏侯儒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立刻发动了攻击。他和张郃相距两三百里,中间又隔着六盘山,联络非常不方便,只能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发动攻击。
羌人漫山遍野的呼啸而来,他们没有多少大型攻型器械,只有简单的云梯,只能做最原始的蚁附登城,他们也没有大型的弓弩,甚至没有正式的武器,有的人举着一块木板,拿着弯刀,有的干脆举着锅盖,拿着割草用的镰刀,可是他们行动矫健,凶猛剽悍,特别是爬山爬得非常利索,对依山而建的陇关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羌人的全面攻击下,陇关的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如果不是赵广和他的部下镇守陇关已经三年,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训练也很严格,他们很可能在羌人的攻击下迅速陷落。
纵使如此,赵广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羌人太多了,杀死一个,冲上来两个,杀死两个,冲上来五个,就像杀不完似的,将士们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只是不停的举着刀砍刀。赵广的喉咙都喊哑了,带着亲卫营在城墙上来回冲突,将那些冲上城墙的羌人砍死,扔下关去,还要不停的注意头顶上,以免有羌人从天而降。这些人数量不多,从山崖上跳下来也很容易摔伤摔死,可是一旦有人跳上来,就很容易造成混乱。
血战一天,战死的羌人大概有四五千,而城上的守军也折损过半。夜幕降临,攻击了一天的羌人们终于退了下去,陇关上空笼罩着浓烈的血腥味,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尸体。一天的战斗简直就像是一场浩劫,在羌人们不惜代价的攻击下,陇关几次险些失守。
听着远处羌人的歌声,赵广拖着沉重的脚步,就在满是血腥的城墙上,给诸葛亮写出了今天的第三封求援信。一天即损失过半的士卒,赵广的心头沉甸甸的,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明天曰落。羌人的攻击太凶猛了,简直像是不要命似的,完全是以命搏命。这不仅给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给将士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很显然,夏侯儒是有备而来,他就是要一鼓作气的拿下陇关,迅速突入关中。之前的张郃陈兵六盘山,包括曹植突入关中,可能都只是明处的,这些羌人才是真正的杀招。
赵广看着信使离开,却感受不到一点轻松。这些信要送到诸葛亮的手中,至少要一天,就算诸葛亮立刻派出援兵,赶到这里也要两天,可是他根本没有把握坚守三天。
陇关的失守似乎已成定局。
赵广有些懊恼,早知如此就不该听从诸葛亮的命令,如果多两千人防守,他的压力要小得多。
……
夏侯儒居中而坐,十几个羌人首领围坐在一旁,一个个笑容满面,大声的说笑着。今天一战,虽然战死了不少人,可是几次攻上了城头,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陇关在潮水般的羌人面前显然那么脆弱,这让羌人们信心大增。而夏侯儒对他们的允诺,更让他们热血沸腾。
夏侯儒说,皇帝陛下已经下诏,凡是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部落,都可以迁入关中定居。这对羌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别看关中和陇右只隔着一道陇山,情况却完全不同。陇右山地多,耕地少,适合放牧却不适合农耕。关中沃野千里,水道纵横,随便垦一块荒地出来都是良田,是理想的家园。
为了能进入关中定居,羌人已经战斗了上百年,却一直没能在关中立稳脚跟,就是因为汉人死死的守着陇山,守护着关中。现在汉人主动让他们进入关中,他们岂能轻易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也正因为此,数万羌人才闻风而至,明知这次战斗伤亡会很大,也要奋勇争先,唯恐落在后面。
羌人们笨拙的恭维着夏侯儒,向夏侯儒敬酒,夏侯儒满面笑容,来者不拒,虽然只是浅浅一口,却礼节周到。羌人觉得很有面子,一时举起,载歌载舞,大声谈笑。
夏侯儒看着这一切,心中暗念:“张将军啊,你也该开始攻击了吧,我可不想让这些羌人真的进入关中啊。”
……
六盘山下,激战正酣。
张郃很清楚曹植的底细,大致能算得出他能坚持多长时间,每拖一天,曹植的生命之火就黯淡一分。虽然大家都知道曹植孤军深入关中就是自投死地,但是谁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曹植和那些魏军白白的死去,他们至少死得要有价值。
张郃按照和夏侯儒商量的时间,突然发动了攻击。
张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魏军士卒推着由辎重车改装成的攻城车,冒着蜀汉军的箭雨,不断的向前突击。他们藏在大车的后面,猛烈还击,双方箭矢在空中交驰,尖啸声不绝于耳。数十架霹雳车被推到了阵前,随着一声声咆哮,大大小小的石块向远处飞去,砸向蜀汉军的阵地。
魏军猛烈的攻击给姜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蜀汉军的装备是好,却也不具备压倒姓的优势,在魏军不计代价的攻击面前,蜀汉军的伤亡也在不断的增加。
一天激战,张郃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将阵地向前推进了一百步。即使是夜幕降临,他也没有撤回去,而是在刚刚占领的阵地上露营。双方就隔着两百步的距离,几乎能听到对方的鼓角声,这种贴身对抗让蜀汉军非常不适应,姜维也非常不适合。在和胡济商量之后,姜维留下三千人守住阵地,大军撤回营地休息。
在夜色中,看到姜维的战旗向后移动,张郃的嘴角露出了一抹轻蔑的冷笑。
。
。
。
第618章以不变应万变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征战一生的张合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更进一步,他静的时候如同卧虎睡狮,虽然懒散,却让人不敢掉以轻心,不敢轻易冒犯,一动起来,犹如下山猛虎,狮子搏兔,全力以赴。他不仅在战斗中与对手较量,在各个方面都在与对手较量,像这种在阵地上宿营的行为,就是双方将领在心理上的较量。
离得这么近,当然不可能安睡。两百步的距离,全力奔跑的话,只要数十息就能赶到,用强弩甚至在本阵中都能射到对方。
在这么近的距离对峙,对任何一个人的心理都是一种煎熬,别说休息了,恐怕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敌人就冲了上来。
姜维将主力向后退,完全是一种本能,一种远离危险的本能。
张合克服了这种本能,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姜维的战旗一动,他立刻命令那些在后阵休息了一天的将士们开始攻击。
蜀汉军有两万,魏军有三万,在狭窄的山谷里,不可能一下子摆开这么多人,真正面对面的将士,双方加起来不过两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在休息、观战。
田豫就一直领着一万人在远离战阵的地方休息。现在,该他上阵了。
苦战了一天,刚刚喘了一口气,本以为可以多活一天了,没想到魏军居然逼在眼皮子底下不走,蜀汉军心里本来就有些打鼓。姜维将主力后撤,也是没办法的事,留在阵前监视的那三千人也只能自认倒霉。可是他们没想到,倒霉的还不仅仅是不能睡个安生觉,而是要继续战斗。
面对冲杀过来的魏军,蜀汉军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准备战斗,同时敲响了求援的战鼓声。
战斗随即开始,田豫亲临阵前指挥,田复、田毅兄弟俩轮番上阵,猛冲猛打,喊杀声震天,一口气攻到了蜀汉军的阵前。
姜维还没来得及脱下战甲,就听到了前阵的报警声,大吃一惊。他连忙重新穿好战甲,戴好头盔,带着亲卫营赶到了阵前。
看着阵前杀成一团的阵地,姜维目瞪口呆。他的目光看向远处的魏军中军,心道曹植疯了,难道张合也疯了,还是魏国君臣都疯了?
和疯子作战果然不容易。姜维一边叹气,一边组织防守,同时给诸葛亮发出了紧急军报:张合攻击迅猛,请丞相做好接应的准备。
……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仓的霍弋、陇关的赵广和六盘山的姜维都向诸葛亮发出了紧急报警。一时间,汧县的大营成了不同方向消息的汇集地。那些将领们虽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却也能从这些信使的来回飞驰上感受到战事的紧张。
可是诸葛亮一直没有下令行动,除了关兴、张睎领着五千人出了大营之外,剩下的大军一直按兵不动,保持着让人费解的静谧。就像是暴风中心,有一种让人不安的平静。
不少人求见诸葛亮,希望通过诸葛亮的只言片语,或者是他的神情变化来了解战事的进展情况,可是他们无一例外的被挡了驾,谁也见不着诸葛亮。诸葛亮传出话来,让他们做好作战的准备,却不说什么时候出发。他们没办法,不约而同的来见向朗。
此时此刻,大概能让诸葛亮给点面子的也只有向朗这位荆襄系的老臣了。
面对接踵而来的访客,向朗再也没法安心看书了,只好来到诸葛亮的大帐求见。
向朗求见,诸葛亮很给面子,亲自迎出大帐。他没有披甲胄,也没有穿丞相的冠冕,而是戴了一顶进贤冠,穿了一身**的春衫,手持一把洁白的羽扇,在这暮春的季节里,微风拂动,神采奕奕。
“向公,怎么没做学问,来找我聊天?”诸葛亮笑盈盈的问道,挽着向朗的手,“既然来了,我们就去汧水边走一走吧。”
向朗打量了诸葛亮一眼:“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并肩步行出了大营,那些一直想见诸葛亮却见不着的人远远的看到诸葛亮步履从容,偶尔还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看这样子,那些消息应该不是坏消息,否则丞相不可能这么轻松。
大营里的气氛不知不觉的平静了下来。
向朗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轻松,因为现在除了诸葛亮和几个亲信之外,他是唯一一个知道战事真相的。诸葛亮面不改色的转述着情况,向朗却差点咬了自己的舌头。
对向朗的惊愕,诸葛亮微微一笑:“向公,你对我不放心吗?”
向朗连连摇头:“我怎么会对丞相不放心。只是三面受敌,若有一处出现意外,后果就非常严重啊。”
诸葛亮抬起头,看着起伏的终南山,出了一会儿神,这才笑道:“以向公看来,哪一处会比较危险?”
向朗沉思片刻:“陇山。”
诸葛亮颌首附和:“向公果然是老成之人,一眼就看出了要害。陇山的确最危险,赵广只有两千人,数万羌人在略阳一带集结,一旦杀向陇关,赵广的确很难抵挡。不过,羌人不会攻城,而陇关坚固,就算羌人数量众多,也只会在开始占一些便宜,我相信赵广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