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向朗欠了欠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一些。作为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岂能不清楚诸葛亮现在在想什么。可是,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是真的不想诸葛亮再坚持己见。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勉强一战,必败无疑。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这十年来接连几次大战,已经将蜀汉军的实力消耗得差不多。好容易才重新积累起十几万大军,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进步很快,再有几年,有希望重新训练出一支精锐,如果毁在这里,岂不是太可惜了?
可是,他知道诸葛亮不想听这些,他也不肯就这么退回汉中,他大概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与魏军决一胜负。
“丞相此次出兵北伐,旌旗所指,天水、南安、安定不战而降,陇西一战而克,关中落入我手,曹魏惶恐,倾国来战,诚为历年来我军罕见之大胜。丞相的功绩,足以和先帝取汉中媲美。”
诸葛亮连忙摇头:“向公,你言重了。虽克陇右,可是上邽未下,未竟全功,我岂能和先帝比肩。”
向朗摇摇头:“丞相,此言差矣。”
诸葛亮轻笑起来:“还请向公指教。”
“请问丞相,关中、汉中,孰轻孰重?”
诸葛亮眼神一闪,有些明白了向朗的意思,沉吟起来。
向朗见他犹豫,立刻跟着说道:“论地境宽广,关中十倍于汉中,八百里秦川,号为粮仓;论地势险要,关河四塞,当年秦以关中抗衡六国;论出兵伐魏,关中居高临下,高屋建瓴,无山川之遥,无栈道之险。当年高皇帝用韩信之计,取关中以败霸王,立大汉四百年基业。如今丞相运筹帷幄,巧取关中,正是效当年高皇帝故事。朗以为,比起先帝夺汉中,固守益州门户,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葛亮微微的眯起了眼睛,犹豫不决。他听出了向朗的意思。向朗是让他退守关中,以陇山为屏障,以守代攻,与张郃、郭淮相拒。只要守住了关中,哪怕张郃收复了陇右,他们也是悬军,无法支持太久,终将为我所败。更重要的是,守住了关中,北伐就不算失败,诚如向朗所说,关中的重要姓是不言而喻的。守住了关中,就等于扼住了曹魏的咽喉,在他们的头顶上悬了一把剑。夺取关中,足以支撑起北伐的胜利。
这是一个以退为进,以守代攻的好计。向朗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臣,他不仅帮诸葛亮保住了脸面,还给诸葛亮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建议。
诸葛亮也有些心动。良久沉吟不语。
“丞相,属下以为,向公之计,是老成之见。”廖化及时的站了起来,为向朗帮腔。他们都是荆襄人,当然不想看到诸葛亮难堪,更不想看到诸葛亮失败。
姚伷迟疑了片刻,也站了起来:“丞相,属下附议,向公之计,实为十全之计。”
尹默等人互相看看,也一个接一个的站了起来,表示赞同向朗的建议。
见此情形,诸葛亮更犹豫了。有一大半人支持向朗的建议,这就是人心,如果他拒绝不受,那就是违众。诸葛亮不是没做过违众的事,提拔马谡做前锋主将,就是违众。不过他更清楚违众的代价,一旦有所失误,那将遭受众人的非议和质疑。
众口烁金,站在绝大多数人的对面,其压力之大,绝不亚于站在绝顶迎接呼啸的山风。
可是诸葛亮没有立刻答应,他觉得向朗的建议虽好,却有一些不妥之处。如果退守关中,以夺取关中为这次北伐的最大胜利成果,那谁是主力,谁是别部?魏延和赵云是主力?我是牵制郭淮的别部?
这显然说不通啊。明眼人都知道,赵云和魏延加起来才两万人,如果不是魏霸擅自征兵,他们根本不可能守得关中。如果承认关中是最大胜利,那魏霸的所作所为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绝对正确的。
这样一来,魏家父子就是首功,赵云也将从中受益,元从系的力量必将重新崛起,而荆襄系里的离心力量也就变得更大。
诸葛亮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眼前的胜负,他还要关注将来的发展趋势,也不仅仅是陇右或者关中的战场,他要站在整个蜀汉国政的高度看这个问题。
他打量着向朗,忽然心生警惕。向朗今天不安于寂寞,主动建议,莫非也是有什么想法?赵云那个沉稳了一辈子的人都会选择魏霸来投机,他为什么不能?
就在这时,来敏站了起来,冷笑一声:“向巨达,你这话说得好没道理。”
向朗暗自叹惜,转向来敏,不悦的说道:“还清来公指教。”
来敏抚着胡须,嘴角一歪。“你拿丞相与先主相比,以臣比君,便是失言,此乃其一。你拿高皇帝出汉中,淮阴侯暗渡陈仓来比魏延出子午谷,就更加不妥了。淮阴侯虽然立了大功,后来却因为谋反而被诛,是不祥之人。你拿他来比拟魏延,难道是在诅咒魏延?抑或者说,你是想说,丞相嫉贤忌能,会和高皇帝一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此言一出,大帐内顿时一片寂静,只剩下来敏那尖酸刻薄的得意。“向巨达,早就让你多读些书,你就是不听劝。若略知史事,又岂会闹出这样浅陋的笑话?”
第210章老将出马
张合逼近到上邽城北二十里,驻扎在长离川畔。
一直游离在上邽城外,坚持不懈地搔扰诸葛亮的田复等人得到消息,一面将消息送进上邽城,一面集结残兵赶了过去。经过三个月的游击,三千骑兵只剩下一千三百多人,而且形容憔悴,人马俱瘦。
看到他们这副模样,张合吃了一惊:“伤亡很大?”
田复拱拱手,苦笑道:“右将军有所不知,我们伤亡这么大,是有原因的。”
“赶紧说说。”张合招呼田复等人坐下,又让人拿过热水和干粮来,就坐在水边的乱石上交流起来。
正如田复所说,他们伤亡这么大是有原因的。骑兵搔扰步卒,本来完全是猫戏老鼠,易如反掌。蜀汉军虽然也有成建制的骑兵,还是曾经威名显赫的马家军,可是马家军人数不多,只有千人,马匹和战士都严重老化,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根本不是田复他们的对手。田复他们伤亡大,是因为蜀汉军有强大的军械,他们开始不知道厉害,在一次与马家军的追击中,一时得意忘形,掉进了蜀汉军的埋伏圈,一下子损失了五百多人上。如果不是田复反应快,伤亡还要更大。
而剩下那一千多人的损失却是饥饿和疾病造成的。他们在城外游击,没有了城里的后勤补给,附近的各县又都投降了蜀汉军,根本不敢光明正大的供应他们,他们只能去抢,饥一顿,饱一顿的也就罢了,可是缺医少药,那些在战斗中受了伤的士卒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大大的增加了伤亡率。三个月下来,死于饥饿和伤病的,远远超过直接战死的。
张合听完之后,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为将多年,太清楚这里面的利害了。一场恶战下来,受伤的人远比战死的人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伤重不治的损失将非常惊人。如果再加上吃不饱,伤亡的急剧增加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的千里奔袭,就会面临这样的危险。张合现在身临其境,对他们的压力感同身受。
“小子,你们还能剩下这么多人,牵制着诸葛亮不能全力攻城,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田复和那几个都尉听了这话,不禁落下泪来。这几个月实在是太难熬了。三个校尉全部战死,现在田复被推举为领头的代理校尉,他肩上的担子也非常重,张合再不来,他也要崩溃了。
“你们与诸葛亮交战了这么久,对这个人有什么评价?”
几个都尉互相看看,最后还是由田复回答。田复一边想一边说道:“这个人用兵很谨慎,大营扎得周密严谨,很难找到破绽。”
田复一边说,一边捡起一块石子,在地上划出草图。他和诸葛亮纠缠了这么久,交手不下数十次,潜伏到诸葛亮的大营附近也不下十次,对诸葛亮的大营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张合端着水碗,看着田复解说,非常满意。不仅是对田复了解的情况满意,更是对田复感到满意。作为北疆重将田豫的儿子,田复颇有其父之风,好好培养,将来又是一员良将。
“和他的谨慎相比,更可怕的是他的进步之快,让人叹为观止。”田复将石子扔在地上,惭愧的叹了一口气:“将军看到他现在的行军布阵,肯定猜不到他这只是他三个月来的进步所致。”
“三个月的进步?”张合愣了一下,狐疑的问道。
“嗯,三个月前,他的阵势也没什么大毛病,可是如果和现在的阵势相比,那时候的他就像是刚刚学步的婴孩。”田复感慨的说道:“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么聪明的人。任何破绽,你只有一次机会,下一次,你就会发现他已经找到了应付的办法。”他苦笑一声:“不瞒将军说,我们如果有点战绩,都是前一个月取得的,最近这一个多月,我连一次像样的战果都没有。马岱总是不远不近的缀着,就像绑在我们身上的一个标志,随时向诸葛亮表示我们的位置。我们开始还能靠马力甩开他,后来随着粮食紧缺,就再也甩不掉他了。”
张合微微点头。他很清楚缺粮缺草对骑兵的伤害有多大,没有了体力,再好的战马也无法发挥出优势。被马岱缀上,摆脱不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够聪明,进步神速,这么说来,他倒的确是个劲敌啊。”张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如果不趁早除掉他,只怕此人会成为我大魏的心腹之患。”
田复点点头,没有说话。他心里在想,诸葛亮正在成为大魏的心腹之患,而魏霸却已经成了大魏的心腹之患。他占据关中,把十几万大军死死的挡在潼关以东,就算张合能够击败诸葛亮,也未必能夺回关中。他与魏霸相处了几个月,对魏霸的了解要比普通魏人多得多。在他看来,如果诸葛亮的进步是在跑,那魏霸的进步就是在飞。
不过田复没有说,张合虽然来了,陇右的形势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张合现在的压力之大不亚于他。他不想给张合增加额外的精神负担。
张合看着地上的草图,沉思良久:“你们对榆中的情况了解吗?”
田复摇了摇头:“榆中那边有郝将军,金城郡的大族也没有响应,马谡顿兵坚城之下,暂时不会有什么进展。”
“马谡的军粮,从哪个方向运去?”
“自然是从渭水上溯,然后用骡马转运。”田复笑了一声:“我们几次乏粮时,就曾长途奔袭到那里,夺他们的军粮而食。不过现在马谡也学乖了,每次运粮都派五千人护送,根本不给我们机会。”
张合笑了笑,又问道:“他们的军粮从哪里来?汉中,还是关中?”
田复心领神会:“将军想劫他们的粮道?”
张合点了点头。
“关中。”田复一想起这事,就恨得咬牙切齿。关中的粮食是夏侯懋接受魏霸的建议“广积粮”屯田所获,现在却被魏霸用来支援诸葛亮作战,他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颗粮食也吃不到。他遗憾的摇了摇头:“从关中来的粮全是走水道,经过段谷,骑兵根本无法通行。”
张合看着田复,轻声笑了起来:“汉中不运粮?”
“没有。”田复惋惜的说道:“诸葛亮抢在秋收前出兵,来得突然,上邽周围的麦子被他抢收了去。我们虽然烧了一些,却终究被他得了大半,要不然,他就必须从汉中运粮了。仅靠关中的粮食,也是不足支撑的。”
张合眨了眨眼睛:“锦江,我给你一个任务。”
田复立刻站了起来,双手抱拳:“谨听将军令。”
“立刻赶往祁山、木门一带,特别查看漾水沿线。如果我猜得不错,诸葛亮一定会通过这条水路进退,也会通过这条水路运粮。”
田复愣了一下:“将军……确定?”
张合将碗中水一口饮尽,一抹嘴,肯定的说道:“不会错。我想诸葛亮一定没想到郭淮能坚持这么久,他从汉中带来的军粮,魏霸从关中运粮的军粮,再加上上邽抢收的麦子,算来也就是支撑他四五个月。我援军既然到了,他只有两条路,要么退兵,要么固守,以待我军乏粮自溃。可是要固守,他自己必须有粮。你说是不是?”
田复盘算了一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仰慕的看着张合:“将军真非常人也,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张合对田复不加掩饰的崇拜非常满意,他哈哈大笑,拍着田复的肩膀,和蔼的说道:“年轻人,多动脑子,多算者胜嘛。八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关中能有多少粮,上邽能有多麦,这些大致都是可以算得出来的。”
田复非常激动,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憨憨的笑了起来。
“去吧,我保证你很快就有收获。”
“喏。”田复精神抖擞的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其他人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