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道-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收留了红果母子后,倒也问清楚了红果就叫红果,并不姓红而是僰人女子都没有姓,嫁了丈夫便要跟丈夫姓,而她的儿子阿猪则单名一个猪字,跟她本家姓阿(ā),所以连名带姓就叫做阿猪!

    当下黄杰干脆就将这队母子托付给万春奴和孙十九娘照顾,也要万春奴清点了一下这次西行踏勘所携带的钱财数目。

    万春奴自从嫁来黄家便也管着黄杰的私库,对于张目自然是随时了然于胸,便也直接报上数目:“如今还有整锭金锞一千二百两、整锭银锞三千三百两、银判和散碎银子六百五十两,铜钱约有三百余贯前后。”

    黄杰便也拍手道:“还好还好,俺方才与巫山县借了一万贯钱财和两千石粮食,就算有了差池,也能还上!”

    万春奴听了大奇,便也问道:“夫君何故与巫山县借了钱财粮食?”

    黄杰便也将他准备用罐肉产业链将巫山城前的僰人安置的事情,待他说了如今合作的意向方乃是屈盛和他背后的夔州兴茂行时,万春奴便也怒了,便也对黄杰道:“这等大事,夫君也不来商议一声便做决断,夔州乃是蜀地大城,自然也是我万家的商号,如今岂不是便宜了外人?”

    黄杰一拍脑门,他当真是忘记了此事,万家粮号沿江分布,夔州这等大城岂能放过。当下黄杰一想,便也笑道:“春奴莫要气急,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今安置僰人之事有些急迫,且也存在极大风险,自然还是让外人顶缸才是。不过,春奴儿也可取信夔州,看看那边的叔伯是否懂事,若是懂事俺说不得也有一条财路奉送!”

    万春奴听了,这才消了气,便也道:“如此编号,妾身这便修书,先让夔州调集钱粮准备就是!”

    黄杰便也答应下来,又道可能会在巫山耽误最多十天,与万春奴交代了一些安排,这才叫来亨利将内宅的遮护事项交代,与他留下全部的西域骑兵与十几个差役和孙家人后,便也带着其他不当值的人手又出了城。

    等他再出城时,还不忘使人在城中各处酒店、正店买了些醪糟和租借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和桌椅板凳与厨子,更采买了大量的肉食菜蔬以及竹竿和篾席,出城一看便也瞧见近百和尚已经在城前垒起土灶架起大锅正在烧水,孙新去领的米粮却是还没到,黄杰便也径直找着佛理道:“和尚,一会米粮到了,记得都煮成干饭!对也!如今既然空锅烧水,不如去弄些大缸来,将烧好的水盛了冷凉,一会也好拿来饮用。”

    佛理授意自去交代行事,黄杰便也领人将借来的大锅架好,然后便将今日僰人们带来的各种獐子山鸡等等山珍野兽都宰杀了,好做炖菜的便做炖菜,好做碗菜的便做碗彩。

    黄杰又让人就在城外用竹竿篾席搭起凉棚,不少僰人见了,竟也知道帮上,大伙儿一起上来操持,速度也是极快,一会儿工夫便建起了十多排凉棚,先请了大夫们移到凉棚里诊断,然后还让老弱僰人进了凉棚歇息。

    摸约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和尚们正要烧第三轮开水时,孙新这才领着几辆大车满载米粮来了,与黄杰说道交接费时,他怕黄杰等米下锅于是先领了几车米粮前来,而那一万贯钱财如今巫山县的人还在点算当中,怕是没有一日时间难成。

    黄杰问了缘由,这才知道府库中的铜钱是一贯钱七百七十五文的官制,可如今的市价是一贯钱七百五十五文,因此府库里的库吏们正在忙着拆麻绳撤钱。

    待到近午时分,义诊才看了近半的僰人,可和尚们煮的干饭以及厨子们烧的菜食却都好了,当即黄杰便让人将桌椅板凳放好,将菜色分成上下素三席,上席自然是请了大夫郎中们来坐,下席招待僰人,素席自然是为和尚们准备。

    这期间,孙固和展超倒也不辱使命,将僰人的大致情况摸清。今日来到巫山县城下的僰人主要来之巫山县以东,以虎豹岭为中心方圆差不多六十里范围的五个僰人村寨和三十多处聚集地,而且这次来的九成都是各家的家长和老人,家中妇孺多还留在家中,核算下来整体差不多约有两万多僰人。

    而且,今日一早来的大多是脚程快的僰人百姓,各家的家长、长老和老人都是稍晚才至。

    待安排坐席时,孙固便也将他探问出的五家村寨的家长和长老安排坐在一起,只等黄杰行事。

    黄杰当年便在黄州城下处置过好几万流民,如今这千人规模自然不算一盘菜,在他的操持下自然是井井有条。待开了席,他先去郎中大夫们的席上敬了罗圈酒,感谢他们前来为僰人义诊,而后又去了和尚们的席上,终于给了佛理一个好脸色,让他在巫山县的各家寺庙面前露了脸儿。

    最后这才来到僰人席上,与各家的家长和长老们坐了,一番推杯挽盏便也熟络起来。

    待酒过了三巡,菜过了五味,黄杰便也向坐在他左手边的一位僰人长老探问起来,这位长老来自虎豹岭以北五十里外的一座大寨,据说人口过了五千,正是红果的本家所在。

    这长老年约五旬上下,算是半熟的僰人,一口川地宋言倒也说得顺溜,也是姓阿,名叫阿貂,黄杰与他敬了一盏醪糟之后,便也问道:“阿貂长老,今日之事晚辈还有些糊涂,昨日里再虎豹岭下救人倒是不假,只是为何将晚辈尊为仙人?”

    阿貂长老伸手一抹唇边酒渍,却是曲指入口打个响亮唿哨,顿时正在吃喝的僰人们便也立时停了,随后便有五个僰人青年双手捧了五个至少三尺长的大竹筒上来,打开之后都是拿出了一张卷好的皮革出来。

    五人神情庄重的将皮革展开,只见五张皮革上都是同样的花纹画卷,随后阿貂长老便伸手一引:“黄大人,这是前岁时我僰家大巫发来的巫画,我等僰人为何尊黄大人为仙人,大人一看此画便知!”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四三章 【僰巫】

    五张同一款式的皮革画卷摆在眼前,倒也引起了黄杰的好奇之心。

    当即黄杰便也起身来看,只见画上图形抽象,很像是岩洞里的上古壁画,整块皮革上的画像大致分为几个区域,第一个区域里画的是许多抽象的小人正在围猎一只猛虎;第二个区域里小人儿四散奔跑,猛虎抓下按着一个小人儿,旁边一个似乎有着乳*房小人儿拿着大棒在驱赶猛虎;至于第三个区域里,只见一群小人儿正被身后的猛虎追赶,跑在最前的小人儿怀中抱着一个更小的小人;到了第四个区域里,一个头上有光环的大人面前跪了一地的小人,抱着小小人的小人儿将手中的小小人高高举起;第五个区域里,有光环的大人手上好像拿着针线正在给一个躺倒的小人在缝针的模样。

    而最后一个区域,也即是整张画卷的中心位置上,画着的却是那头上有光环的大人双手举起了一个婴儿模样的小人,且在婴儿的胸腹之间有着三条非常形象的缝合纹,与昨日黄杰给红果的儿子阿猪做完手术后的样子简直是严丝合缝。

    当即黄杰自己也给惊住了,一时间脑子也是打不过弯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感觉有人拉动自己的衣袖,这才回神一看发现是花容,却见花容挤眉弄眼的与他示意,便又扭头一看,却发现全体僰人不知何时全都冲着他跪下,低着头双手高举,手掌向天,场面极其肃穆。

    黄杰想了想,便也急忙对阿貂长老道:“阿貂长老,快快请起!也请大伙快些起来!”

    阿貂长老便也起身,用土话传令叫大伙儿都起身继续入席后,便也来对黄杰道:“黄大人,我族大巫三年前得祖灵托梦告知,将有仙人下凡来救我僰人,乃是我族救星。便广传画像与我僰人聚居之地,如今我虎豹岭周围五家便都在此,巫山、夔州附近十八家也正在赶来,僰巫大人如今身在戎州僰道县(今四川宜宾),我等已经让人前去传讯,相信不日就会赶来。”

    对于这类预言谶文,黄杰本就师出道门,岂能不信,所以这位提前三年就能画下预言图的僰巫,黄杰当真还是有兴趣见上一见的。

    而后黄杰便也刻意与阿貂长老交好,自然也就从他口中听来了许多第一手有关僰人的信息。

    这首先,僰实际上是与“白”同音,而不是什么与“巴”同音,在僰人看来他们实际上应该是“白人”和“白族”,而不是什么僰人、僰族。

    而僰的出处,实际上来至于《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引《地理风俗记》中,谓僰人曰:“夷中最仁,有仁道,故字从人。”

    这里面的所谓“仁”,是指文明、进步,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言,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左右),蜀攻青衣(今四川芦山县至雅安市一带,相传为青衣羌居地),当时“雄长僚、僰”,也即是说当时的僚人和僰人的势力已经很强了。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中犍为郡僰道县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故僰侯国”(今宜宾市)。《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也记载:“僰道县,本僰人居之,《秦纪》谓僰僮之富者也”。

    三国时,僰道县西南今云南东北部昭通地区的平埧中,住有不少僰人,那里有千顷池和龙池,系僰人用以溉田种稻者。到了汉武帝时,从僰道往南开了一条经过僰族聚居区通向益州郡味县(今云南曲靖市)的道路。味县是蜀汉庲降都督和建宁郡的共同驻在地,其附近僰族人口也不少。今云南峨山、石屏、建水等县及滇西的楚雄州也分布着僰人。

    当然,僰人最集中的居地还是在滇池周围的平埧地带。

    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益州郡发生了以僰人为主力的反莽大起义,王莽调动大军前来镇压,并把胜休县改称胜僰县,说明滇国的主体民族正是僰人。由于僰族居住在宜于农耕的坝子地区,所以与汉民接触最多,逐渐融合,后来僰族在史籍中便也越来越少见。

    不过,对于僰人的历史,自然还是僰人自己记得最清楚。

    阿貂长老口中,黄杰便也听到了许多他从来不曾在史书里看过的历史,比如说:相传当年涪陵人寡妇清,就是用僰僮为其炼朱砂所获得的巨万资财,帮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后来秦始皇为了纪念她,修筑了“怀清台”;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岳父临邛人卓王孙,靠雇佣青壮年僰人为他煮盐炼铁、种地酿酒,从而“家资巨万,富傲王侯”,成了名噪一时的蜀中首富。作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忠贞爱情见证的《凤求凰》酒,就是由在卓家打工的僰人酿制出来的。西汉使者张骞在印度也曾见到了僰人生产的竹工艺品和吃到了僰人制作的枸酱。

    为了加强同南方诸国的父流,僰人在秦时修筑了从宜宾至云南滇池的“五尺道”,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在中郎将唐蒙主持下,又修通了“南夷道”,所经过地盘为僰人所居,俗称僰道(从四川青神县为起点,经宜宾、云南昭通至贵州,长达一千多公里)。

    从而把蜀道连接起来,就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南丝绸之路”。

    “东有巴賨,绵自百濮(僰)”,“左绵巴中、百濮(僰)所充”,这是汉晋辞赋家杨雄和左思在他们二人各自创作的《蜀都赋》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汉晋时期僰人还是一个人口众多,强大的族群,他们以拥有铜鼓的数量代表财富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

    《隋书·地理志》载:“自岭南二十余郡……诸僚以铸铜为大鼓”或用于鸣鼓聚众,或用于储藏宝货,比权量力。拿今天的话来说,僰人的铜鼓就相当于传国玉玺,是权力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组织体系内部以铜鼓少的服从铜鼓多的,没有铜鼓的就为平民。

    提到铜鼓,阿貂长老便也介绍,如今整个巴蜀地区的铜鼓全在僰巫手里,到时只怕都要带来献与黄杰。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四四章 【苛政】

    一餐午食,足足吃到了下午时分,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巫山县的郎中大夫们吃个把时辰后便也继续坐堂问诊,僰人百姓们吃了之后该看病的看病,看过了病的还有没病的,便也慢慢围拢在黄杰与五家长老和家长这一桌来,或蹲或坐,就在一旁静静的听着。

    关于僰人的历史,黄杰大致也算从阿貂长老口中听了个七八分,但对于僰人如今的现状,阿貂长老却是极少有提及,实在不耐听他一直讲古的黄杰先借了尿遁出来,与一直暗暗使眼色与他的孙新、孙固先碰了下头。

    孙新手上拿了本册子道:“大郎,方才巫山县的库吏已经将钱财点算好了,一共交割了一万两千贯,一万贯铜钱,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