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36章 山顶话人道

    夜晚,离开的第二元神阎都在下邺城附近仔细寻找乾如世死后的冤魂。可战事早已结束,大军兵败时,几人都未在下邺城,乾如世乱军死后产生的亡魂早已不在。

    第二元神阎都与阴虚公子、天残老人仔细寻找亡魂消失的方向,猜测应该是朝大阴山而去。

    这四万大军的军魂除了破灭在战场中的,剩余的少说也有两万以上,还有那人主乾如世的亡魂,身居龙气,最是不可能破灭,如未消散带领着两万多军魂飞入大阴山,等待阴魂适应后,乾如世的亡魂绝对可以化作鬼王邪物,祸害一方。

    正常两军战后都有严密的处理方式,以防止阴魂滋生。正常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尸体,大儒祭文,术士做法收集军魂,可昨日大战时情况紧急,根本不是正规战场准备,朝廷事后又没有立即处理战场,只是草草的收殓了亡尸掩埋。在寻找乾如世的亡魂残军未果后,第二元神阎都也就与阴虚公子、天残老人南下分离。

    第二元神分身归去,本尊乾泰在寝宫中仔细把玩‘倚天剑’,查看‘倚天剑’所附带的异能。

    与‘赤霄剑’相比,这柄皇道御剑更善承接人道大势,好比借天之力,有着镇压人主气运、开疆拓土的寓意,一点也不比那柄赤霄剑差,乾泰用剑气试了几下,剑气犀利宏大,就甚是喜欢这柄今后完全属于自己的佩剑。

    寝宫中,还有女孩长孙无垢暂先被乾泰安排在这里,充作侍女隐藏身份,乾泰许诺等待时机再送其回幽州。乾泰很快又放下御剑,在殿中考虑:那个郑家翁这个老者被第二元分身神阎临走时传下‘神打之术’,让其在乾仲王皇陵下建起义庄与土地神庙,收集这次兵祸中惨死的黎民,在下邺城外传出了土地神的信仰。

    乾泰还让郑家翁暗中寻找乾仲王当年陪葬的八座假墓,墓藏中必有这一笔巨财,足可将来以备它用。

    朝堂上,乾如世兵败身死后,下邺城的守备乾来因护驾有功,由太保乾正元举荐,被皇上授以暂代翼州刺史一职。听闻,这次乾如世兵祸后,之前乾如世的手下也只有一个叫做郑玄城还活着,并投靠了新的翼州刺史乾来,并因立下功劳,在新刺史乾来的的请求下并未被治罪。据说此人保下了乾来一家老小,还对这位新刺史有恩。

    夜深人静,直至深夜乾泰方才打坐静修。

    翌日天明,乾泰身边两个侍卫外出在城中搜集礼物,等待返京后好带给自己的母亲,还有玉瑶、乾铭两人的礼物也要搜集。

    中午,自幽州乾来迎驾的太一宗天阙真人驾鹤而来,并为皇上献上了黑水宗掌教河源真人的头颅。

    献礼告闭后,上书房中天阙真人谏言却着实令高宗皇帝不喜。

    “大晋自此而终,乾王作反,乱世已经开启,乾皇要做好过渡皇朝的准备。”天阙真人是这样向陛下箴言的。

    皇帝虽恼怒,并未治罪。傍晚,还在简单修缮的古风宫中,正式举办了庆功宴。宴席上,群臣愉悦,或羡慕的看向正中立下大功坐着的几人,尚书李同知、太一宗掌教天阙真人、太子乾太一、三皇子乾于民、十九皇子乾泰还有陆成、乾来、大儒王朝阳、太保等,却无董必武此人。

    朝堂之事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平静,庆功宴上,有邢部官员又突然指责乾泰杀乾如崖等人,有灭口逾越之嫌,且在寝宫中私藏长孙无垢,有包庇之罪。不可坐于宴会之上。

    这个吏部官员也不知属于哪一系,朝堂上派系混杂,自有人或与李家、黑水宗、乾王余党其中一个有联系,又或者其他关系,出言上告了朝堂上还势单力薄的乾泰。

    好在当晚,皇帝以此事明日早朝再议,暂先压下。

    在晚宴退下后,礼部尚书李同知就邀请乾泰,在李同知的住处指点乾泰,立功之时益静不宜动,此时最应该的是立刻去想皇上求助,世间,孩子受了委屈之后,都是第一时间会找父母。

    乾泰此时向皇上解释请求做主,反而更能让陛下相信乾泰的清白。

    于是,乾泰带上公孙无垢,携‘倚天剑’在上书房外求见了高宗皇帝。

    当一见到人皇,乾泰就跪下哭诉道:“朝中大臣说儿臣又灭口之嫌、包庇之罪,孩儿惶恐,还请父皇为我做主。”

    在哭诉详细诉说昨日在大阴山中乾仲王墓中的惊险和诸般情形,乾皇看向乾泰大是欣慰爱护,果然,当晚乾泰安全无碍的再次带着长孙无垢与‘倚天剑’回到寝宫。

    次日早朝之上,也无声音再声讨乾泰。待得下午,皇上将乾泰招至上书房中,就告知乾泰,今后那长孙晟之女长孙无垢就已算作入宫,充作乾泰侍女。

    皇上许诺乾泰,回京后封其受官入朝,今后乱世中是隐世还是另从新主,皆由其心。

    回到林溪村,第二元神阎却不放心立刻去整理识海,想到这些日子里的所见所闻,却是对这人道更替的威力有几分疑惑和不敢相信。此时的第二元神分身阎都又或乾泰,对这其中的隐秘还未全都看的清楚。

    于是第二元神分身阎都拜访了岷山派的泗水真人,并与其谈论了下邺之行。岷山上,阎都曾问泗水真人道:“真人,这人道更替真的就不能制止吗,这大晋可是真的要亡?”

    “阎都真人邀请了阴虚、天残、桃花他们前往下邺相助大晋十九皇子,阎都真人就没有从这乾王作反中看出大晋而今的问题吗?”泗水真人又道:“道友可知太一宗而今为何去下邺城迎驾?”“莫非不仅是为了献黑水宗河源真人的头颅?”阎都问。

    泗水真人道:“还为了告知那高宗皇帝,大晋的命数将到,告知人皇该着手准备皇朝覆灭的后事。”“”为何这么说?”阎都问。

    真人答道:“而今人世间经过九百年的大治,世家门阀的实力自上次乱世中都早已恢复鼎盛,天下世家派别积深,实力混杂,让当初大朝的清明制度已经充满了各种特权色彩,可以说而今整个朝廷的上层格局中已经枝蔓牵连,皇朝的分裂、皇朝弊病,这就是其一。而这次乾王作反就可看出,大晋的政令要是完整还能走出上京城,那翼州怎会出现拥兵叛乱的情况。”“其二也是民生,自古世家强盛黎民凄苦,黎民安定世家落败,如今大晋治下的子民哪里不是承受着:门阀香火、朝廷赋税、世家剥削的三重负担,九百年的积压下,大晋朝的最底层早已与这些酒肉豪门充满了仇恨,天下黎民哪里都渴望能有一个贤名人主,为民谋生。”“三就是人道了,九百年的大晋朝顽疾不去,早已又许多地方不适合如今的天地,从吾辈修士的眼中,人道为了更好衍化,自然要革新,龙庭蜕变。”“待得天时大变时,任何一种天灾出现在这江山之中,阎都道友只管看,出现在任何一处,不堪生存的黎民都会思变揭竿而起。”

    阎都又问:“真人可知这天阙真人具体会如何谏言?”

    “这次天阙真人所去,无非是要乾皇再次主动放弃朝廷朝运,以减少皇朝坠落的罪孽,减少乱世后乾族、太一宗双方气运的衰落。”“听闻当年晋太祖与太一宗的衍天仙人定下约定,由太一宗监督相陪皇朝结束,太祖并留下了一份废帝圣旨,就是以防末代皇帝强行改变朝运命数不成,祸及宗族,这次归京,高宗皇帝怕也要开始‘变得’昏庸,主动败坏朝运,待得九百年朝运命至时,再让一更强的贼臣造反天下为潜龙开道,这样就能减少皇朝坠落后的波及,减少乾族因果。”

    “而高宗皇帝要是坚持要继续大晋朝,将来天下世家作反,黎民怨怒,只会落得天怒人怨,天下共伐之,到时那乾族、太一宗才是真正的危矣。”

    “记得当年山水宗辅佐大洪皇朝时,也是乱臣造反先行结束了皇朝接下乱世因果,也是与这太一宗同样的手笔,哪里会有什么两样。”

    “龙庭要大变,乱世一定要来,如此说来吾辈也要努力提升实力了,乱世中也好能够有一番作为,再不行也能保下自身。”岷山山顶上,阎都不仅感慨道,望向山外的大阴山无边无际的山野,悠远宽广。

 第37章 鲤鱼跃龙门,虽小犹大

    六月底,历时了半个多月,皇上祭拜泰山之行经波折颠簸,总算开始自下邺出发,巨鹿登船归京。总的来说,这次泰山之行,给乾泰带来的感官十分震撼,震惊于这方人世间‘人道’堪比前世‘天道’的地位威力。非如此,乾泰的第二元神分身也不会一回到肥城后,就拜访了岷山派的泗水真人,相问这龙脉更替之事。

    自巨鹿城顺流而下,等到达上京时还要近十天的时间,这段日子里乾泰常常独自出现在龙船的船头,或闲散的观看两岸景色,或吐露朝霞晚月,吸纳灵气在船头打坐养气。而今其一身‘帝气法力’与在上京城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诸天生死轮》这部帝道功法,是吸收‘天地灵气’与‘龙脉气运’合练的一种帝道法力。无论是在泰山上得到的末朝皇子的功德气运,还是在下邺城中表现所作所为带来的身份名望,都为乾泰自身的气运带来了很大的蜕变促进,令他的修为在下邺城的这段叛乱中飞快突破。

    乾泰在船头对着河面观看自己头顶气运异象,就可看出自己头顶黄气成片,中间一缕紫意已聚散成气为一虚幻黑色蛟龙在其中飞舞,头顶黄气更是翻滚间更像是在聚成一座明镜,气运以色彩可贵,以形体分强弱,此等异象自非凡俗。

    这日,乾泰又在船头打坐,独自盘坐在船尖之上,腿上平放着‘倚天剑’,乾泰鼻息吞吐,扣着的手中一道‘赤阳剑气’围绕着‘倚天剑’慢悠悠的洗练。

    每当手中‘赤阳剑气’耗尽之时,总会留下一点阳极生阴的‘少阴剑气’被乾泰又自手中吸入体内。

    修为突破,神通自然也开始慢慢见长,‘赤阳剑气’阳极生阴,再进一步就可呈现两仪生克之状,再现前世降魔护道的上等神通‘两仪通天剑气’之景。

    背后站着一位屏息盯着乾泰静想的小侍女,又有两个死士护卫远远的守着,每当看到船尖的乾泰时,眼中就是大是敬佩尊敬之意,这三人可不就是此番所得的乾止戈、乾弓藏、侍女长孙无垢三人。乾泰立下大功,作为仆从自然也是大感前途光明,心生荣傲。

    未几,乾泰打坐养气的个把时辰后,张口一口废气吐出,身上散淡的龙气淡淡散入河中,却见河面一片金色鲤鱼翻滚随着船头浪花逐流,争抢乾泰散出的帝气。

    这等喜兆自然又让身后两人眼中一亮,每日看到这等情景,都会让二人与小侍女十分惊异。

    踏踏踏踏……,背后传来脚步声,自船中走出了礼部尚书李同知大人,老人微笑的走向乾泰这边,很是悠闲。乾泰一听脚步自然就知是谁,回头一看果然是这位老大人,就高兴的问:“李大人可是也来赏景。”

    “确实如此,这几人听闻每次殿下在时,船头都会出现锦鲤逐流之景,闲来无事,就过来看看。”李同知笑着答复乾泰,并看了看一边的侍女长孙无垢。女孩吐了下舌头,显然分外不好意思。乾泰一听,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盯了长孙无垢一眼,可女孩却眼中闪出无辜,太聪明了大是令乾泰无语。这时却听李同知走到乾泰身边望着船下的翻滚鱼群,放松道:“此番泰山平安归来,老朽心中也是放下心来。”

    乾泰挥了挥手,乾止戈、乾弓藏与长孙无垢三人躬身退下,乾泰这次也悠远的望向远方,像是又回忆道几日前的奔波场景。

    李同知又问:“殿下对此次下邺之事怎么看?”乾泰道:“行事不密,操之过急,时机不稳。”李同知还道:“不止如此,乾如世只是一个人,今后还有更多更加惊人的潜龙,乾如世只不过是为潜龙开道罢了,乾如世,乾如世,如果治世,如是,偏偏又不如是。”说完,两人陷入了沉静。

    过会李同知又道“殿下,前方就要到上京城望海山了,山下是这通天河河水急转一景,那里鲤鱼想来更是热闹,殿下可做好了准备?。”

    李同知借河水急转指乾泰将有在上京城面临的形势,借鲤鱼暗指乾泰和朝中的臣子、皇子,这次乾泰立下大功,归京后定会受封,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这位老大人担忧乾泰还未了解形势,心善的特意来嘱咐一二。

    乾泰静想了一会,激昂肯定道:“泰定会小心。”心中雄气野心展露三分,颇是迎风挡雨的风采。

    这时的李同知看乾泰还只是一个孩子,只当乾泰此言是年轻气盛,老成对乾泰道:“殿下身为皇子,只管高坐船头观赏即可,这河流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