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阴司神道阎罗天子-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天乾泰都会抽取晚上的时间,在子时十分,在脑海中观想神龙,吸取地气和自身身上作为皇储身份的一丝龙气,培养内息,固根培元,为将来的修炼奠定基础。

    闲暇时间,也不忘了一心二用,心中默念‘黄庭经’,用心体悟这方世界的不同。

    此时乾泰还刚刚一岁多一点,无论是外练筋骨,还是打坐练气都还不到时候。如果过早修炼只会影响身体发育,比如前世的李靖那一家子的几个孩子成仙时可怜的幼童模样,就是因为刚出生就修炼所致。

    要是一代威吓亿万生灵的阎罗王,长成了一副小儿模样,还不得让人笑掉大牙,想想乾泰就一阵哆嗦。

    至于白天就全都被他的母亲占去了,他的母亲这位秀女是一位慈母严父要一身兼职的伟大母亲。每天白天除了固定的陪着乾泰玩耍的时间,剩余的都被她无情的剥夺了,严厉监督着乾泰读书写字。

    乾泰也表现出一副早慧的模样,读书写字一看就会,而且更好读史书,两岁就已可独自读完这方世界的《元氏春秋》和《上古记述》,大是让秀女吃惊了一把。

    短暂的三年很快过去,乾泰已经长成了一个垂髫小儿。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三岁的乾泰长的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一样粗壮结实,这都是他平日了吞吐内息,固根培元的结果。

    而两眸中神光清澈,很是聪明。干净的脸庞额头开阔,鼻梁高挺,眉如柳叶眼似凤。平日里并不华贵的衣服穿在身上,往日在乾西苑中活动时,举止彬彬有礼,平和有度,很是不凡。

    一看就是往日里秀女教导照顾的很好,一副谁家少年似流年的样子,平日里很是招那些路过的小宫女们的喜爱。

    这日一位宫廷里一位内待太监携旨而来,到了乾西苑宣读宗人府的命令。

    “宗人府令,宗族后辈子孙乾泰,今小儿三岁,秉承太祖遗诏、宗族制,宗族子弟三岁而学,依制需翌日往太学受学,秀女刘氏督教,不得延误。”

    在大晋皇朝,自太祖时,就有祖制,朝廷中皇室成员除了皇帝**和太子、嫡子,其他人员都归皇族乾氏宗族的族老决定管理,就连皇帝的庶子也应归皇族宗人府管理。

    说来,这个世界最高层的势力还是以岁月底蕴而论的。这个世界没有千年的皇朝,却有千年的世家、门派。所以对皇族老说,虽然治世平天下先朝廷再皇室,可论及种族延续还是先宗族再朝廷。

    “小女接旨。”乾西苑中,秀女听完旨意,不敢有一丝逾越,带着乾泰恭敬的双手接旨。

    而乾泰,却在一边淡淡的看着发生一切,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内待。

    这还是他三年来第一次见到来自自己那位从没有见过面的皇帝父亲身边的人,可是乾泰却不得不说,初次见面,这是一位面向犬牙,头生反骨的人物,再看此人头顶青气如注,显然也是很得自己那位老子的器重了。“识人不明。”乾泰在心中编排了一句。

    而此时这位内待大人也在面露微笑的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十九皇子,一位新的皇子即将走入太学,即将走入皇室的目光下,作为宦官中的佼佼者,自然要仔细看上一眼。

    小皇子面貌上倒是不错,很像圣上。就是稍微有点不知礼节,可能因为平日乾西苑不受重视的原因。比及大太子、三皇子几位皇子的贵不可言,更少了些气势。

    “泰儿,还不赶快谢恩,明天你就可以去太学就读了。”

    是,“泰儿谢老祖宗懿旨。”两人的第一次的相互打量,就这样短暂的结束了。

    “待令大人赎罪,小儿年幼,还不懂得规矩,小女还要在这里谢过大人来此传旨。”

    “秀女客气了,十九皇子举止有模有样,一副小大人样貌,看着就是让人爱煞心头,嘿嘿。”“既然秀女已经得了旨意,那咱家还要回宗人府报备,这就告辞。”说完这位面色的苍白的中年待令就要告辞,转身走出,秀女也送出门外,远远恭敬道:“多谢待令大人,大人慢走。”

    “过来,你今天怎么了,平日不是都很乖巧的吗。”拿着锦薄,回来后秀女看着儿子满脸平静的表情,就是大感头痛,这孩子大了也就越来越有主见了,也不知是好是坏。

    “娘亲,没什么,只是不习惯这人而已。再者娘亲也不用担心,自古官宦不得干扰**之事,宗人府更是另有系统,而且我听说宗人府里那些族老们也不喜欢这些宦官,今日也只是顺着皇宫的规矩传道旨意罢了,量他也没有难为咱们的机会。”

    “娘亲,我看此人头生反骨,我要是父皇,定会斩了此人。”这话一顺溜说出,乾泰立刻后悔,自己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这样漏骨的话也说了出来。

    “住嘴。”皇宫说话哪能有半点马虎。

    乾泰此时心中也在思考刚刚的问题,也没有在说什么。

    停了一下才道:“泰儿知道错了。”又语:“娘亲不用担心,怎么说你也是一个秀女,平日里也没有什么要仰仗这些人的地方,往后我定会小心些就是。”

    “但愿如此吧,明日去了太学,你一定要乖巧些,可不要再失礼了。”“泰儿,咱娘俩在这**势单力薄,不得不小心翼翼呀。回去抄二十遍《规劝》,不然晚上休要吃饭。”

    “是,娘亲。”

    “快回屋吧,我还要给你收拾些东西。”

    两人都走进殿内,平日里这里也没有人来,就两人住在乾西苑内,两人进去之后,苑中又恢复了平静,静悄悄的。

    翌日,乾泰在秀女的带领下走出皇宫门口,一早就有宗人府的车驾在此等候,第一次开具了信据证明,往后再往来出示证明,就可以往来宗人府与皇宫了,乾泰也第一次去了太学。

    往后乾泰就在太学跟着大学士就读,熟读经义、兵法、演算,甚至第一天宗人府还专门给了他一篇修炼的筑基功法,皇室对后辈子弟的培养还是很全面的,却被乾泰看过后不知扔在了乾西苑没有修炼。

    而乾泰也表现的小儿寥寥,即不惹人瞩目,也不故意低调,让自己委屈。用乾泰的话说,何必装逼呢,不管是装牛逼,还是做苦逼,自己堂堂的一代鬼帝又不是心理**,还是安安定定早日成长,恢复往日的修为再称王做霸才行。

 第4章 中秋灯会(上)

    一年过去,乾泰为了将来的重来之路,少一点磨难,在太学中,广读史记,多多了解这个世界的过去。

    太学诸般经文中有记载的历史分为太古、上古和今朝三段时期。

    太古时,盘古巨神在混沌中分割阴阳,开辟天地。后来的整段太古的传说大都围绕着盘古巨神开始的,天地低垂,盘古巨神顶天立地,山河荒芜,盘古巨神又摘取自己的毛发衍化生灵和照着自己的样子造出‘人族’。直至后来,无尽的岁月里,苍老的盘古身死肉躯也化入了天地之中。

    大儒王朝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盘古无智,因窒而破混沌鸡子,因气而天地比高,孤单造众生,岁至身如灭,生不带来去无形。呜呼,盘古今仍存呼?然其性如水长流,其德乾坤同世。

    呜呼,后生当如巨神,潇洒逍遥,大治大德,然不可任而枉为。

    这就是这方天地的太古故事,而且此世太古时,没有巫妖两族的存在,也没有道教三清、西方二圣的传说。

    为此乾泰皇子还特意搜寻的资料中,道家学说俱都是传自上古的老子,而世间所有的道观宗派俱都被世人称为方仙道,

    道家道祖只有凡间上古道家祖师老子一人,佛门的创始人是上古凡间西荒的一位祖宗释迦如来,阿弥陀佛是佛门未描述释迦如来功果创出的称号。

    再到上古时,是人族发源的三皇五帝治世时代,三皇五帝的发迹与前世类似,只是最后这些人在人族最古老的史书《结绳祭》的祭歌中,描述这几位大都早已归天而去。

    黄帝轩辕临死时,曾帝王龙气弥散冲霄,化龙而入青冥。

    几番查询,倒是让乾泰满是汗颜,这些大能们都入土的入土,归天的归天,真的让他满心嘀咕,这里到底是什么光怪琉璃的世界。

    此方世界没有生死轮回,诸多大能俱都有寿命之限,而天地中自然也没有了今世功,来世果的话,一切都等着乾泰将来自己建立。

    天地自太古时没有巫族,也不会有一位厚土祖巫去身化轮回。

    天地生灵寿元到尽头时,灵魂大都会消散天地,尘归尘土归土。只有一些大能的灵魂,在消散时会残留一些大片的记忆元灵,这些记忆碎片会再次转世托生造就了一位位传奇留在历史中。

    这样的情况,使得修炼有成的大能们与普通人一样,使得人世间大能驻留,后期往往建立势力门阀的情况,也致使这方世界的世俗下隐藏的力量很混乱,各方势力绞缠的更加复杂。

    太古末期还出现过一场天地灾难,有来自天外的外邪阴魔乱世。妖魔侵入人世间,上古时霍乱苍生。

    最后有一位熟悉的大神出世,是女娲在蓬莱仙岛采石补天。指点了五帝的最后一位大禹帝造九鼎,分封九州,并指点大禹帝领导人族四处扑灭邪魔存在,救活人族。

    最后女娲也身死了,按乾泰的猜测,大概是寿元耗尽,消失在历史潮流中。

    这些就是这方世界的太古、上古历史了,总之一句话,人族当属天地主角,人族又多灾多难。天地缺少轮回,善恶难以评判。

    、、、、、、、、、、、、、、、、、、、、、、、、、、

    自上古以后,又有一万两千年,方到今朝。人世间开始不断有一统人间的皇朝,基本上每过一千年就内乱大战一次。

    民间妇人间有一句童谣是这样说的:

    一万年前有秦王;西方来的金甲山;

    往后人间搭戏台,你家唱吧他也喊;

    周皇汉帝宋洪武;元唐外加乱世战;

    鸡窝兔穴日日变,不如小家的王哭喊

    一万多年来,人族慢慢已有过八个皇朝,再到当朝的大晋皇朝,人间已经经历九次大治,人族积累底蕴不能不说深厚,更是繁荣到了极点。

    、、、、、、、、、、、、、、、、、、、、、、、、、

    太学读书的日子飞快,乾泰借着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博读经书史文。结交了几个看好的同宗子弟,大都是面相气运都很不凡却又还未勃发之人,平日不惹人注意,不惹是非。

    春去秋来又一年,乾泰已五岁也过去,过了中秋,乾泰就是一个六岁大的孩子了。乾泰的身体也长出了一丝壮实坚毅之相,清澈的眼睛和白净的面貌也愈发俊秀。

    年初,乾泰就开始养气修炼,往日的吐纳调养换作了一篇上品奠基功法,前世上清道家秘传奠基功:‘大道歌’,纯炼自己体内经年吐纳调养很是浓郁的先天之气。

    又多食皇宫的珍贵肉食,修炼前世的‘五禽戏’和得自一位叫做张三丰的人间武学宗师的内家拳经‘太极拳’,健全体魄。

    书院中阁楼回廊曲折,往来学子在书院中欢声笑语而过。

    到处藤阁院落处处挂灯笼、彩带,这时中秋节就要到了!每年到此时,书院中的学子博士自然都很高兴,因为往年此日,书院中就会照例举办诗会,有许多俊秀大才吟诗作对,或寻一知己花前月下,谈一些雅俗之事。

    而书院外整个上京城中,更是热闹非常,家家月饼、麻糖、瓜果买齐,街道上穿街走巷各种喜庆物件脱销,庙会中舞狮搭戏,猜灯谜,扔绣球,每年每到这时,上京城就会喜庆非常。

    乾泰还听说,每年这时,中秋夜圣上还会与大臣们在皇宫城门阁楼上遥望整个上京城的景色,看天下升平,吟诗作赋,与天下子民同乐。

    八月十三,乾泰一个人呆在太学观经阁楼中趁着辰时四周无人,静静的一个人站在阁楼窗台前东望,以‘金乌紫眼小法’服食东方天地阴阳交合的一丝先天紫气,调养自身。

    短短几个月的养气,乾泰丹田中的先天之气早已团团如一瓮,按乾泰的估算,再过些日子自己就可以试着易经通脉,打通任督二道人体中的天地大桥了。

    早晨四周无人,可刚呼气吐出一口废气,正要结束短短一天的辰时服气之时,观经阁中突然有脚步声闯了进来,轻碎脚步,是两个小儿。

    “乾泰!”

    “十九哥,十九哥。。。。。。。”

    回头一看,跑来的是两个六七岁小孩,一个小辫背甩的可爱女孩,一个是头戴童生帽,脸面与乾泰相似的俊秀男孩,是书院好友。

    两人是乾泰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是比他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