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儿不为奴- 第5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快走!给朕马,快!”
  顺治受惊过度,从车上跳下,不顾费扬古的劝阻,命令一名侍卫翻身下马,然后吃力的翻身上马,马鞭一打就朝前跑。因为四肢无力,顺治险些坠马,吓得费扬古赶紧并骑过去,一手拉着顺治手中的马缰,一手扶着他。
  侍卫们用满话大声叫嚷着,一队队两黄旗八旗兵纷纷打马从队伍中跃出。上千人马就这么脱离了大队。
  队伍当中的满蒙将校和官员们都呆了,皇帝这样子跑,岂不是把什么都抛弃了吗?
  急于逃走的顺治根本顾不了那些臣子,他一心只想跑。闻讯赶来的索尼和长子噶布喇见皇帝已经丢弃大队跑,也只得领了兵马跟上保护着。
  发现皇帝弃了车驾上马逃跑,大学士巴哈纳痛苦的闭上眼睛。很多官员如他一样呆立当场,定定的看着离开大队夺路而跑的皇帝一行。
  一名官员最先反应过来,大喊:“皇上不要咱们了!”


第912章 西安出降
  这声惊呼可是炸了窝,大队中不管是官还是兵都哭喊着脱离大队四散而逃,那景象犹如抵御了滔滔江水十数昼夜的大坝突然决堤,当真是一发不可收拾。
  此间事,已非人力可挽回。鳌拜也放弃了最后的徒劳,带着戈什哈紧随主子而去。没有了将佐指挥,混乱的清军大队上演着人世间最可怕的悲剧。为了尽快离开大队,清军开始自相残杀,哪怕是满州八旗都彼此挥刀。这支队伍现在已经称不上是军队,只是一群为了求活的野兽。野兽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被裹在人群中间的可怜人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也什么都听不到,他们只是下意识的去推倒前面的人,然后自己又被后面的人推倒。一只只脚在一具具身体上踩踏,一条不足三尺深的沟渠里竟然层层堆积着人,被压在下面的连呼救叫喊的力气都没有,他们甚至都叫不出声来。当一切都安定下来后,太平军从这条沟渠中活活拖出了四百多具尸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官有兵,每个人的眼珠子都突在外面,眼球似乎随时都会爆炸,他们的嘴唇都是乌青乌青,他们都是被活活压死,窒息死的。
  王辅臣策马站在道路中央,地上到处散落着官帽子,各式冬珠和顶戴就那么凌乱的落在他的脚下,座骑的马蹄下踩着一件黄马褂。
  王辅臣很不甘心,他又慢了一步,等他好不容易驱散前面的人群冲到这里时,那面金黄大旗早已不知去向。
  两侧的田野里,一片片的跪着人群,有清军,也有百姓。在太平军的马蹄下,他们连哭泣的胆量都没有。无主的战马在荒野中漫无目的奔跑着。
  “都收了吧。”
  王辅臣知道不可能再追上顺治了,于是命部下开始押着俘虏打扫战场。兀儿特他们却还不肯放弃,打马过来请求王辅臣允许他们继续向北追击。王辅臣扫了他们跨下累得快吐白沫的战马,拒绝了他们的请战。兀儿特他们竟是在马上齐致大哭起来,王辅臣知道他们为何会哭,但却没有安慰他们。
  “哭什么,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活着,我们的亲人就不会有事!真要是出了事,我们为他们报仇便是!”
  纠兵官阿必济吼了一声,兀儿特等人擦干眼泪,相互点了点头,默不作声的下去配合太平军清理战场。
  王辅臣望着这些反乱满兵,冷哼一声,继而神清气爽,不可一世的很。
  “去,向大帅报捷,说我马鹞子捡着大便宜了!”
  ……
  千里之外的西安城下,战旗密布,鼓声震天。
  一身戎装的吴三桂在大女婿夏国相、二女婿胡国柱陪伴下和谋士胡于宣站立于空旷之处。吴三桂极目远望,远处的西安城巍峨屹立,想着这便是汉唐古都,他不禁心中激情涌动。
  胡于宣亦是感慨道:“这西安,风水宝地啊!”
  吴三桂点了点头,微微笑道:“若非风水宝地,何以为十三朝古都。”
  胡于宣想到一事,却叹口气道:“只可惜了这一方风水宝地。”
  夏国相大是不解,问道:“胡先生何以如此说?”
  胡于宣摇了摇头,道:“这十三朝古都偏偏叫李自成给做了都城,这不是可惜了。”
  夏国相不以为然:“李自成虽是流贼,毕竟是称了帝的,既称帝,以西安为都,算不得可惜吧。”
  胡国柱道:“李自成虽称帝,但无王霸之资,兴起快,败起更快,论其势,远不如历代定都西安帝王。”
  胡于宣认同胡国柱的话,他道:“西安其势极盛,占尽风水之利,王爷若能成事,倒可选其为都,只想李自成亦将此定都,不免不美。”
  “胡先生此言差矣。俗话说,人杰地灵。人非地灵而来,地因人杰而灵!王爷正如日中天,其势自不必说,其威海内又有几家可挡,怎能因此妄生不愉呢?”
  夏国相和胡国柱虽都是武人出身,但论性子,他却更像是纯粹武人,只以强弱论英雄,不喜欢其他的虚玩意,尤其是读书人的东西,还有什么风水一说。
  胡国柱见大连襟说这话,便附和了一句:“这倒也是,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之语都是哄人之说,有何可信的。”
  “怎么会是哄人之说呢?”胡于宣不爱听这话,他道:“地若有灵,岂能让人所左右?地若无灵,又岂能让人所左右?可见,地灵与不灵,非在于人杰,而在于其风水之势如何。”
  夏国相反问他道:“既然如此,西安这风水宝地不就因李自成定都过而颓废,再也称不得宝地了?”
  胡于宣再次摇头道:“我之本意非指这西安有何不好,而是李自成之事不佳,似有阴影,总是晦气。”
  闻言,吴三桂变了变脸,却没有说话。胡于宣的话无疑说到了他心底了,自横下心来听了洪承畴的劝,铤而走险入川夺汉中,他存的未必没有在明清之间横插一脚,谋个吴家万世基业的心思。人做事谁不希望有个好的开头?今西安就在手掌,指日可下,原想以西安为基业总好过贫瘠的云贵,但想那李自成在西安定都之时为极盛之时,入北京之后却败亡的那么快,这想着就让人不舒服。
  众人见了吴三桂脸色,都没有说话,身后却有声音传来:“胡兄之言谬矣!”
  吴三桂回头一看,却是方献亭来了。
  见是方献亭,胡于宣便笑着问他:“老方因何而断我之言谬矣?”
  方献亭指了指西安城,说道:“李自成之败,非在于势已颓,也非风水之势颓矣,而在于时机不对!”
  吴三桂闻之一怔,正要细问,却听城下传来欢呼声,不禁向城下看去。片刻,前番率陕甘绿营来投的赵良栋打马奔来,告诉了吴三桂一个大好消息——西安将军苏拜派人出城纳降了!


第913章 闽王 顺王 辽王
  西安将军苏拜乃是受延绥总兵韩应琦、四川提督王之鼎二人所迫,被迫出降。
  吴三桂自云南突然起兵入贵阳后,便以夏国相、马宝为先锋,领兵两万余入川,马宝领军直奔重庆。四川清军因多尼之乱,粮草早已告绝,不少绿营将领以陈都家眷遭满蒙军祸害为由,拒不再奉四川巡抚高民曕之命,不少叛降将领甚至暗中命士兵绞辫,和川中明军联系,准备随时反正。
  吴军值此刻入川,打出的又是永历帝朱由榔的旗号,自是吸引川中清军。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虽然南都新立了个定武皇帝,可朱由榔这个永历皇帝却是正统。奉正朔,自古以来都是华夏主流,便是敌营也概不能外。加上太平军远在江南,一个远水,一个近火,川中清将选择效忠谁,自是一目了然的。
  高民瞻审时度势,自知无力抵抗吴军,也不可能让那些降将跟着他撤,便抢先派人至夏国相军中,以重庆、陈都二城请降,又愿为吴军袭取保宁。除此之外,又有谭诣、谭弘等降清明军来降,川东地区永历派驻督师、重病缠身的文安之等亦遣使欲迎永历帝。
  吴三柱闻讯后大喜,以永历帝名义委高民瞻为明四川巡抚,谭诣等来降清将续为明候,来投各官俱升赏有加,并发米粮,安抚川中数万百姓,此举迅速稳定四川局势。另命永历拟旨召文安之至贵阳,欲以其为内阁首辅,以收拾招揽云贵川等地明军杂牌力量。
  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吴三桂命“咒水之难”的幸存者,马吉翔的女婿、任礼部侍郎的杨在携永历圣旨往南京,督促唐王弃帝号自归藩下,责令南都一干文武即日以永历十四年为正朔,罢“定武”偕号,遣使造册至贵阳奉表永历皇帝。
  其实吴三桂觉得这个提议很是可笑,他道贼秀才已拥新帝,哪里会理会朱由榔。那唐王皇帝才做得几天,又哪会甘心从宝座离开。此事有些荒唐,真想要南都服软,唯今之计还是先入北京,他定武祭孝陵,朱由榔便能祭成祖以下诸帝陵,届时大义名份永历本就不缺,法统也是神宗孙,兵将亦有,人心向谁便难说了。
  洪承畴却笑道此事就是荒唐,但却不能不做。倘不遣使南都,岂不是自承永历不如定武,旧帝不如新帝,又或是默认定武小朝廷的法理性了不成?
  这件事的重要性不在于南都是否愿意退让、贼秀才真将唐王撇下重奉永历,而在于叫江南、叫湖广、叫两广、叫江浙、叫那北方各省都知道,永历天子尚在!
  天子在,唐王做得什么皇帝!
  永历在一天,定武便做不得数!
  洪承畴这么一说,吴三桂恍然大悟,忙让朱由榔赶紧拟旨。朱由榔为自保,也为获得吴三桂的支持,更为自己帝位,对吴三桂和洪承畴的种种指使,竟无一不答应。吴三桂自贵阳启程入川时,三道封王圣旨同时自贵阳快马加鞭发出。
  一道是封周士相为“齐王”的圣旨,一道是封郑森为“闽”王的圣旨,一道是封李来亨为“顺王”的圣旨。
  周士相早已在南都得唐王册封齐王,此事天下尽闻,朱由榔却再颁封王旨,其中自是有用意。若周士相接受永历“齐王”封,则唐王的定武朝廷便立即灰飞烟灭;若周士相不受,则于朱由榔不损,天下人至少看到了他对于有功之臣的封赏之厚,不会如从前责怪他赏罚不明,吝啬王爵。这个态度,洪承畴怎么也要让朱由榔做足的。
  南都也封郑森为“闽王”,永历这边也同样封闽亲王,倒有两家争着要拉拢郑森的意思。不过比起南都的闽王封,朱由榔这里还有一道丹书铁券,却是许福建为郑家世镇之地,此例既是仿世镇云南沐家,又是仿清廷对三顺王之例。当初吴三桂从汉中起兵入川南下时,清廷便有云贵二省择一省归其藩镇之议。
  吴三桂和洪承畴希望郑森得封闽王后,能在福建和浙江形成一股独立势力,令南都无法尽占东南,如此将来真有定武、永历相争之时,郑森这个闽王能成为牵制南都的重要力量。
  吴三桂不担心郑森不受永历这个王封,世镇福建这个诱惑可他是十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若当年清廷肯答应他这个条件,天知道他朱成功还是不是大明的国姓爷、延平王了。
  洪承畴对郑森有一番定语,道其大军入江谋攻南都不成,却便宜了贼秀才,其再是英雄豪杰,这心总有不甘。况郑森其人最是利己,否则当年便不会坐看李定国败事,也不会挥师攻打同为抗清力量的郝尚久,逼得郝尚久将潮汕献给清军,令得郑军从此再也不能踏上潮汕一步。贼秀才坐拥江南精华之地,兵强马壮,又挟唐王在手,其势可比郑森强得多,倘若再败顺治大军,那威望真是天下无二了。因此洪承畴断定哪怕郑森知道受了永历这王封会和南都闹僵,他也会毫不犹豫接下。骨子里,郑森就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
  吴三桂对此也是认同,只是他却不同意封李来亨为王。洪承畴的意思是以永历名义封李来亨为王同时派使前往湖广,说服忠贞营及摇黄十三家等能够奉立永历,若能成功,则凭空得湖北一省及十数万兵马。
  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土寇的力量,吴三桂还真是看不上眼。听着有十多万人马,可真正能打的却不过万余人,不管是忠贞营还是摇黄土寇,行的还是当年的流贼做法,每到一地便大肆裹挟青壮,此举初期会让他们兵强马壮,可却是无源之水,流得再凶,终有枯竭之日。至于湖北之地,他也是无心染指。吴三桂很清楚,他奉了永历可以入川北上,但真要将手伸进湖北,贼秀才势必会和他短刀相见。他贼秀才能将湖北给忠贞营那帮流贼,却不会给他吴三桂。
  吴三桂甚至猜测,贼秀才将湖北丢给闯贼们,是不是早就想到他吴三桂会有起兵反正的一天,这样湖北就成了太平军和关宁军的一个缓冲区,在清未灭前,二者井水不犯河水?倘若真是如此,吴三桂倒真是佩服这个素未谋面,但听威风的广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