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被各路诸侯认同的,但他很聪明,暗中向袁绍这个袁家公子投诚依附,所以众人也就不好说什么。
至于公孙瓒和曹操就更好笑,公孙瓒本与刘虞一起平定叛乱有功,又镇守边塞异族,所以董卓入京后保奏朝廷,任命他为奋武将军,封蓟侯,作为拉拢。可是,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回陈留后也是无官无职,此次起事便被袁绍等人推举为奋武将军。
所以,两人这官职就冲突了。不过这种事儿,众人都是心里明白,表面上可不露声色。就连曹操本人和公孙瓒都是客客气气的,反正全当同僚来对待。公孙瓒不好拿董卓的任命来说事儿,曹操也不能用没经过朝廷批准的官职来说事儿。
傍晚时分,当众人商议好明日登坛会盟之事后,曹操更是主动奉献出自己的补给,杀鸡宰羊,设下宴席款待各方英雄。王旭作为官职最高的人,又是先帝亲自任命,所以还被众人推坐首席。本来他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可却推脱不过,被一心团结众人的曹操给架到了座位上。
但即便如此,在宴会中,王旭也是非常低调,一一敬过酒后,就再不多话,只是含笑看着众人夸夸其谈。最多就是与袁绍、袁术、孙坚、曹操他们这些关系比较好的,小声问候几句,聊聊毫不相关的事情。偶尔也应付一下其它诸侯,但却绝对不当众发言。
好在明天一早要登坛结盟,诸将都必须回去准备,所以这场宴会的时间并不长,吃饱喝足之后,便各自散去。
次日,辰时三刻……
酸枣城外的平原上,旌旗遍布,战鼓轰鸣,绵延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尽头。各路诸侯身披战甲,引着自己的亲信部曲,齐聚盟坛之下。因军士走动带起的烟尘,更是遮天蔽日,盛况空前如此浩大的声势,就连王旭也不由自主地升起一抹激动。
随着轰鸣的战鼓,各部兵士也是各自就位。广陵太守张超帐下功曹臧洪,因名望学识甚高,又得多位诸侯推举,所以最终接受了重托,宣读盟誓。
这臧洪是广陵射阳人,同时也是当年同讨黄巾,孙坚的老上级臧旻的儿子。十五岁时,便因他父亲功劳卓著,而拜童子郎,闻名于太学。后被推举孝廉为郎,曾任县令。因不满时政混乱,官员结党营私,所以辞官回到了广陵老家,从而被张超请为功曹掾。
本来他父亲臧旻这次也响应了号召,可惜他现在身为太原太守,紧挨着黑山山脉,受黑山贼威胁,不敢带兵离开。
臧洪受托,倒也不推辞,慨然上坛,焚香祭拜之后。仿似根本不用思考,张口便辞气慷慨地大呼:“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吾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一席话说完,臧洪二话不说,当即挥刀割破手掌,任由血滴到祭坛之上。那帮诸侯受此气氛感染,也是涕泗横流,纷纷登上祭坛,歃血为盟。
王旭倒没那么假,有必要这么做作吗?在场之人,除了曹操和孙坚现在有振兴汉室之心,铁了心要打进洛阳外,哪个是好东西?
历史上,一个个都缩着脑袋不敢打过去,最后还迫使曹操独自打到荥阳,被徐荣伏击而逃往扬州。作诗一首后,对汉朝彻底失望,从而导致雄心爆发,走上奸雄之路,完成了能臣到奸雄的转变。虽说以曹操的性格,在汉末乱世走上这条路是迟早的事,可不得不说,这群各怀心思的诸侯,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心里不屑,但面子还是要给的,同样是满脸严肃地走上了盟坛,割破手掌,歃血盟誓。只不过心中却骂了个半死,这是何苦呢?都没有那份心,做个秀不就行了,还割破手掌,搞得煞有其事的样子。
一番慷慨激昂的起誓后,众人也迅速回到了现实中来。升帐议事之时,却发现还没立盟主,也不知该如何入座。
刹那间,刚刚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诸侯们,便为此争执起来。有的说袁绍威望卓著,袁家四世三公,当为盟主。有的则说王旭少年英雄,功勋彪炳,王家世代公卿,当为盟主。
本来还有推举平原相刘备这个皇室宗亲的,可声音“很小”,陶谦刚说出口,直接被众人无视。虽然刘备是皇亲,但却是隔了多代的远亲,就连平原相这个官职还是公孙瓒保举的。公孙瓒尚且没有资格,他刘备哪里说得上话再说,论起血缘,刘表与现在的正统皇帝,比刘备可亲多了,他还悄悄躲在众人身后,沉默着不发言呢。
不过刘备也不是简单的人物,知道事不可为,自己也是连连推辞。而且眼见众人扯回王旭和袁绍身上,便一言不发,也不说支持谁,沉默地退到了后边。
另外还有一个沉默的,则是曹操他一心团结众人,最不愿发生这种分歧,可袁绍和王旭,他都不想得罪,此刻两边争执,也是感到为难。
其实王旭才不愿当这个出头鸟,这些诸侯没个省油的灯,不怎么听使唤,挂个虚名有什么用?不但得罪袁绍,而且失败之后还要承担责任,根本没必要。至于剿灭董卓,那是不可能的,不说群雄各怀算计,难成大事。即便可以灭掉董卓,也不可能去灭,一旦救得皇帝,诸侯势必仗着兵力争权。而王旭的根基远在荆南,离司隶隔着万水千山,要权不要命吗?
不过他倒不急,争一下也有好处,静静地听了许久,觉得时机差不多地时候。这才微微一笑,也没有直接表态,反而缓缓走向了笑得极为勉强的袁绍……v!~!
第二百九十六章愚蠢的战略
他这番举动,顿时让众人大为不解,不知他究竟想干什么。袁绍更是心中一紧,警惕地退后了一步,笑容僵硬地看着王旭。“子阳这是何意?”
见状,王旭淡淡一笑,却并没有回答,反而一把抓住袁绍的手,大步走向大帐正中的帅位。“我少时与本初兄相识,并肩厮杀于战场之上,情同兄弟。他年长,乃是我兄,坐此位,所应当”
说着,将惊讶不已的袁绍按到帅位上坐下,才回头对着众人拱了拱手。笑道:“多谢诸公抬爱,但成大事当有资历深厚,德高望重之人领导,在下年少无德,实在不宜担此重任啊”
这话一出,各路诸侯脸上皆是路出诧异之色,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袁绍。直到发现袁绍本人也同样惊讶之时,这才对王旭甘心让位之事,升起一股敬意。
那些话谁不知道是推脱之词,论功勋,袁绍还真就比不上王旭。论家世,王家同样世代忠良,多人位居三公之列,尽管上一代没落,但在这一代已再次崛起,真要争的话,袁绍能说什么?就连他手下的家将,还有王旭当年的部下呢
倒是迟疑不决的曹操,不由自主地舒了口气,虽然隐隐觉得王旭有自己的算计,但也不以为意,能安稳下来齐心讨董就是好事。他这些年接触袁绍比王旭多,深知袁绍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行侠仗义的袁绍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滋养,再加上官场中摸爬滚打,受世俗所影响,性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果王旭真的做了盟主,恐怕袁绍很快就会找借口撤军,到时群雄势必离心,这讨董也自然成了笑柄。
众人此刻的神色,也被王旭看在了眼里,微微一笑,便毫不在意地转过身去,率先对着已是满脸笑容的袁绍拱手道:“征南将军王旭,拜见盟主”
受了王旭的恩惠,袁绍哪里还会摆架子呢,当即假惺惺地道:“子阳贤弟不必多礼,此位本当你坐才是。如今硬把我推上来,让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诶本初兄莫要再说此话,以你才德名望,理当居于此位。如今本初兄已是盟主,弟自当听令行事,齐心协力剿灭国贼。”虽然王旭这话的语气略带斥责,可是听在耳朵里却是更让袁绍舒服。
见状,曹操也是趁热打铁,当即接过了话道:“子阳此言甚是,今日既立盟主,诸公当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事已至此,各路诸侯当然不会再多话了,当即便纷纷拱手言道:“吾等愿听盟主调遣。”
“哎”闻言,袁绍却是重重地叹了口气,故作无奈地道:“诸公硬推绍于此位,让绍情何以堪啊”
话是这么说,可他却一点都没有起身的意思。片刻之后,便摆了摆手,坐直身子道:“罢了绍虽不才,但既承公等厚爱,推为盟主,必当尽心竭力,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诸公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诺”众人顿时齐声应命。
王旭也同样跟着应了一句,平日里总听部下们这么回话,今日自己吐出这个字,倒也有种别样的感受。
“哈哈哈好,今后吾等就当齐心协力,剿灭董贼,匡扶汉室。”大笑着发了一句鼓励之言,袁绍这才挥手示意:“诸公还请入座,细谈国事”
众人倒也不客气,袁绍话音还未落,便已各自按着爵位官职落座。左首第一位当然就没人争了,论爵位,王旭是县侯。论官职,是征南将军,品级最高。这仅此于帅位的地方,当然非他莫属。
而王旭也不再客气,大步走上前去,将披风一甩,便径自坐下。
片刻之后,待众人各自坐好。作为主事者之一的曹操,才又站了起来,朗声笑道:“诸公近日皆在行军途中,可能对最新的军情不太了解,操就先为诸公做一番介绍吧”
说着,曹操眼神一凝,便已郑重地接道:“就我部下最新探到的情报,董卓闻我等会盟酸枣,已派部下大将李肃、赵岑带马步兵两万增援原武、阳武两县,汇合之前胡轸、杨定两部,已有六万人。目前胡轸、李肃二将带兵四万在两县之间扎营,赵岑、杨定各引兵马一万守城,成犄角之势。其后有大将徐荣率兵三万屯驻荥阳,两边相隔不过百里,如是骑兵,半日之内便可救应。所以,尽管我等声势浩大,但也不可强攻,当以计胜之。”
听到这里,众诸侯皆是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看来这董卓比想象中要难对付。袁绍也是犹豫起来,瞥眼见到曹操仿似胸有成竹的样子,顿时眼睛一亮,忍不住开口问道:“不知孟德可有妙计破敌?”
“确有一计。”缓缓扫过帐内诸将,曹操倒也不推脱,笑了笑,便开口回道:“依在下愚见,盟主可遣冀州牧韩馥,率领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扬二位北渡黄河,绕道河内郡,兵压洛阳北边的孟津渡口,牵制董卓兵力。”
“再派遣袁将军、孙将军,以及刘荆州率本部兵马,退回南阳郡,沿着丹、析二县,兵出武关,从南边压制洛阳后方,震慑三辅。此两路兵马皆高垒深壁,大张旗鼓,但又不要与其交战,从而让其迷惑,不知是否有主力兵马。”
“此时,其余诸将则兵发司隶,压制阳武、原武两县,同样隐藏虚实,不与交战。待南北两路兵马赶到之际,董卓三面受敌,必将难以支撑,不可能再派遣援军。这时,我中军只需分出一路兵马,往南绕道中牟县,做出奇袭荥阳之状,贼众必定惊慌回援,我等趁机设伏,定可一举破之。随后趁势突进,夺虎牢,旋门、轘辕、大谷四关,制其险要,兵临洛阳,那时擒董卓便易如反掌尔。”
随着曹操的分析,众人纷纷陷入沉思之中。王旭心里更是暗暗叹服:曹操真不愧是一代奇才,比起当年讨伐黄巾之时,他已经具备更远的战略目光,更宏观的控制能力。其口中所说的计策,早在荆南之时,郭嘉田丰就曾想到,并且深入商议过,而且也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比单纯从东面强攻要好很多,完全控制了战略主动权,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计策。
可惜,帐内的各位诸侯,好大一部分都无法理解。除了孙坚、刘备、刘表、公孙瓒四人先后表示赞同外,其余几乎都是犹豫不决。袁绍在迟疑良久之后,更是摇头道:“孟德,此计虽好,可旷日持久。诸公远来,粮草等物皆是不多,全靠后方各郡暗中支援,此策有待斟酌。”
见袁绍张口反对,曹操不由急道:“此言差异,讨董乃是天下所向,虽然一些州郡不敢起兵,但若仅是提供粮草,必不会推辞。三路大军联名征收,当无大碍。”
“即便如此,可我等响应天下,结盟起兵,乃是顺应天意民心,如若久战无功,恐失人心啊况且,诸公皆是远离治地,时间一长,恐怕后方盗贼为患,反而引起天下动荡。”袁绍倒没有对曹操发脾气,语气很好,但意思也很清楚,就是不同意。
此话一出,帐内诸将皆是交头接耳,纷纷点头附和,显然比较认同袁绍的说法。
见状,曹操张了张嘴,最终却还是叹息了一声,缓缓坐了回去,不再辩驳。
王旭当然知道他想说什么,只要诛灭董卓,肃清朝政,区区匪寇何足忧虑?可惜,袁绍明显反对,众人附和者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