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里面有克服地球引力的原因,但使用化学燃料的推进器真心是用不起啊。
别的不说,光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到月球环绕轨道,这三十七万公里的路程,如果使用化学燃料推进器进行推进的话,最起码需要十多吨化学燃料。
而离子推进器虽然在推力上和使用化学燃料的推进器相差巨大,但从地球到月球,即便是推着干重超过八百吨的火星飞船,所消耗的燃料也不过才十几公斤而已。。。。。。
去月球还好点,要是人类想去远点的地方,比如说火星,要是采用使用化学燃料的推进器作为动力的飞船,那你得需要多少化学燃料?虽然在太空旅行更多的是依靠星球之间的引力,利用“引力弹弓”效应来为飞船加速,可你再利用“引力弹弓”效应,你的飞船也得加速吧,到了地头你也得减速吧?而且“引力弹弓”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如果中间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影响,你还得调整飞船飞行姿态和方向,这都需要大量的化学燃料。
虽然还无法测算如果使用采用化学燃料作为推进器的飞船,从地球到火星到底需要多少化学燃料,但这绝对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数字,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而言,根本就无法让采用化学燃料作为推进器的大型飞船飞往火星,只能够采用使用离子推进器的小型探测器,借助“引力弹弓”效应来向火星进发。
从“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到“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所使用的载具,都是采用的离子推进器。也只有这种需要消耗几十公斤燃料的离子推进器,才能满足探测器从地球飞往火星的硬性需求。
同样,唐风的火星飞船也无法避免这个硬性需求。火星飞船尽管和国际空间站差不多大小,但就算是火星飞船里面盛放的全都是化学燃料,也不够从地球飞往火星一个单程所用的燃料。
正是因为如此,唐风才不惜耗费几十亿美元的巨资来研发新型离子推进器。现在,唐风手里的离子推进器技术如果说是世界第二,那么绝对没有人敢自称是第一。即便是美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也无法和星空探索公司在离子推进器技术上抗衡。
喷气推进实验室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动力实验室,其掌握的技术也绝对是地球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喷气推进实验室只是一个盈利的商业机构,它再有钱,也无法和唐风控制的星空探索公司相比。喷气推进实验室如果没有国家级项目的话,一年的研发经费也不过才十几亿美元。而星空探索公司的研发经费是多少呢?没有上限!
只要你有思路,那么作为大老板的唐风就敢往里砸钱,而且一砸就是以十亿美元为单位的巨额资金。
仅仅是这一点,喷气推进实验室就是坐着火箭也赶不上施密茨博士的团队。
要知道光是这四年来,唐风往星空探索公司砸了不下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这些足以买下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公司的巨额资金,换来的是一艘价值828亿美元的火星飞船、两次成功的登月行动、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运载火箭一级芯级火箭回收技术、大型离子推进器技术。。。。。。
这些技术都代表着人类航天技术的未来,也是唐风敢展开载人火星探索计划的根本底气所在。
火星飞船因为采用了最先进的大型离子推进器技术,所以从地球往返火星一个来回,需要的燃料只有十几吨而已,两个专门的燃料储备舱的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盛放下这些燃料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火星飞船节省下大量的空间,让宇航员可以在火星飞船上舒适的生活,以应对往返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漫长时光。
按照施密茨博士的推算,如果火星飞船采用以前那种900毫米口径的离子推进器的话,从地球飞往火星完全不必走曲线路线,依靠着900毫米口径等级的离子推进器,从地球到火星单程只需要大约105天的时间,也就是三个半月。
这个速度已经比当年的勇气号所用的七个月的时间节省了一半,算是相当可观的了。
要知道太空旅程,尤其是长距离的载人太空旅程,需要最多的就是维生物资了,无论是氧气、水还是吃的等东西,维生物资是最占据飞船内部空间的了。而如果这种载人旅程能够缩短一半,其好处不言而喻。
后来,当这种1800毫米口径级别的离子推进器研发成功之后,施密茨博士曾经推算过,如果采用这种大型离子推进器作为主动力的话,火星飞船从地球到火星的单程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六十天左右。
当然,这些都是通过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推算出来的,这种新型离子推进器的功效到底如何,还需要在太空中进行真正的实验。
只可惜,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太短了,这种新型离子推进器的功效还没有真正展露,月球就已经近在咫尺了,这么短的距离,根本就让这种新型离子推进器施展不开啊。。。。。。
第九二一章速度
远在三十多万公里之外的贝儿公主岛航天中心地面控制中心的施密茨博士,也对这个结果有些无奈。
目前人类研发出来的离子推进器,推力可是很弱的,当年“深空1号”探测器上用的那种300毫米口径级别的推进器,其真空推力只能在地球上推动一张32K纸。而火星飞船上所使用的这种新型离子推进器虽然在推力上比当年“深空1号”探测器所使用的那种推进器的推力要大了几百倍,但其推力依然是相当弱小的。
因此,采用这种离子推进器的飞船,是需要进行长时间和长距离的加速,才可以把飞船的速度提升到预定速度的。就像火星飞船,其上面的那三台离子推进器,要想把干重超过六百吨、满载超过千吨的火星飞船加速到预定速度,最起码需要长达四五天、几百万公里的距离才可以。
从地球到月球,不过才37。5万公里,这点距离根本就不足以让这三台大型离子推进器把火星飞船加速到预定速度。
不过,这次测试,到是把这三台推进器的真正真空推力测试出来了。根据这三台离子推进器的表现,经过计算,满负荷的火星飞船,在这三台离子推进器的推进下,每天可以把火星飞船增加超过5000公里/小时的时速。
相比起来,这种1800毫米口径级别的离子推进器,要比当年“深空1号”所使用的那种300毫米级别的离子推进器强大了无数倍。
当年“深空1号”探测器所使用的那种300毫米口径级别的离子推进器,只能让深空一号每天增加32公里/小时的时速,而小家伙连续工作三百天的时间,才能把深空一号的速度提升到9700公里/小时的时速。而“深空1号”最终用了整整二十个月的时间,才让它的速度达到12700公里/小时的时速。
要说这个速度也不算慢了,但在太空旅行中,这种速度就是“蜗牛”。
即便是前几年施密茨博士团队研发出来的那种900毫米口径的离子推进器,虽然推力只是300毫米口径级别的离子推进器的七倍,可也足以把火星飞船在短短的一个半月之内加速到两万公里/小时的时速。
至于这种新型的1800毫米口径级别的离子推进器,其推力更是900毫米口径级别的23倍,如果三台这种1800毫米口径级别的离子推进器全力启动的话,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足以将飞船的速度提升到四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以上。
可是别忘了,在火星飞船上还有一种专门用来为飞船加速的反冲火箭。这种反冲火箭使用采用化学燃料发动机作,在真空中使用。
这种反冲火箭尽管口径不大,但用在真空中使用,效果却是绝对犀利的。这种反冲火箭每启动一次,会消耗大约两吨左右的化学燃料,可以使用大约二十分钟,可以将火星飞船的速度从零直接加速到超过2万公里/小时的时速。
在火星飞船的副燃料储备舱中,一共储存了三十吨左右的化学燃料,足以让这种反冲火箭启动十五次,或者让鹰隼号登陆飞船登陆火星两次。
如果火星飞船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出发,先是利用等离子推进器加速,然后借助地球引力,利用地球引力造成的“引力弹弓”效应,让火星飞船脱离地球引力,然后再启动一次反冲火箭,持续给火星飞船加速。
当反冲火箭的加速完毕时,这时候火星飞船的速度可以达到4万公里/小时的时速,这时候再继续用离子推进器给火星飞船持续加速,那么在四天之后,火星飞船的速度将会达到16。7公里/秒,也就是6万公里/小时的第三宇宙速度。
只要火星飞船能够达到第三宇宙速度,那么就可以直飞火星。而以第三宇宙速度进行飞行的火星飞船,5600万公里的距离,算上加速和减速所消耗的时间,只需要飞行大约50天就可以到达火星环绕轨道。
因此,这第三次登月行动虽然没有能够真正检测出火星飞船离子推进器的功效,但却是获得了这种新型离子推进器的真实真空推力数据。
根据这个数据计算出来的其他数据,那肯定是真实有效的。
当然,这种测试的活,绝大部分还是从贝儿公主岛航天中心的地面控制中心来完成的,火星飞船上的七名宇航员,此时都在做着适应活动。
这其中,主要的适应活动是在轮圈舱。
火星飞船的后半部,有一圈半径为75米的轮圈舱。这圈轮圈舱一共由12个直径为4。4米,长度为38米的弧形生活功能舱构成的。生活功能舱和火星飞船主体转子之间,有十二条直径为1。5米的合金通道相连,让宇航员可以在飞船主体和生活功能舱之间自由的通行。
这种采用半径为七十五米的圆形飞船设计,其实就是利用奥尼尔圆筒理论,在轮圈以每分钟4。22圈的转动速度下,利用功能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让位于功能仓内的人获得大约为地球三分之一的引力,虽然比起地球来,这种引力还不足,但却足以让在飞船上的宇航员不至于产生诸如骨骼脱钙、肌肉松弛的不利状况。
现在,包括唐风在内的这七名宇航员,就正在生活功能舱内做着各种适应活动。
火星飞船的主体中可是没有引力的,所以唐风他们在火星飞船主体中活动的时候,都是漂浮的。但是当通过那条直径1。5米的通道进入到轮圈舱之后,他们七个立刻就能够直立起来,那效果,比月球上还要好一些。
其实这圈轮圈舱所设计出来的引力,和火星差不多,都是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多点。所以,在轮圈舱活动,也是为了让宇航员能够提前适应火星上的引力。
现在飞月球虽然时间很短,但也足以让唐风他们几个提前享受一下火星上的引力了。
庞大的火星飞船以固定的速度在环月轨道上的绕着月球飞了多半天,在韩。正将飞船的主控权交给飞船主控电脑之后,以唐风为首的七个人分乘“鹰隼号”登陆仓和“鲲鹏号”登陆舱,开始准备登陆月球。
第九二二章鲲鹏号
“鲲鹏号”登陆舱是火星飞船新配备的一艘重型登陆舱。之所以是“重型”,那是因为利用最新科技才刚刚运送到火星飞船才两个多月的“鲲鹏号”登陆舱,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人类航天史上个头和有效载荷最大的一艘登陆舱。
其实在三年前亮相的“鹰隼号”登陆舱,就已经可以算是人类航天史上最牛叉的登陆舱了。毕竟人类以前登陆月球的时候,登陆舱都是分体式的,一旦登陆月球,那么登陆舱的下半部分将会永久的停留在月球。
可是“鹰隼号”就不一样了。“鹰隼号”采用了最新的重型运载火箭回收技术,再加上应用材料的突破,让“鹰隼号”拥有了可以整体往返母船和登陆星球的能力。而且因为“鹰隼号”采用了新型的应用材料,让“鹰隼号”的有效载荷提升了许多。
作为可以往返于登陆星球与停留在轨道上的母船之间的一体型登陆器,直径为4。4米,长度为16。5米的“鹰隼号”的燃料舱中,一次性可以盛纳高达105吨的化学燃料,几乎是当年阿波罗登月舱的十倍。而且相比于阿波罗登月舱那可怜的仅仅能够让两名宇航员登月的有效载荷,“鹰隼号”的有效载荷更是高达12吨,不仅可以一次性送六名宇航员到达登陆星球,而且上面的维生系统更是可以维持这六名宇航员在登陆星球上生活达两周之久。更别说“鹰隼号”除了可以拉宇航员之外,更是可以装载一些诸如月球车之类的额外载荷。
说个毫不夸张的话,“鹰隼号”除了没有机翼,有效载荷稍微比航天飞机差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几乎就和一艘航天飞机差不多。可以说,“鹰隼号”的出现,是人类航天技术的一大进步。
而相比于“鹰隼号”登陆舱,刚刚研发出来并装备在火星飞船上的“鲲鹏号”就更了不起了。
“鲲鹏号”绝对是一个大家伙,因为“鲲鹏号”虽然直径和“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