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玉缘-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裨颍呃际泊永饭Τ迹湮死纷锶艘印
  《金玉缘》中的诗词小家子气、幼稚、谬误比比皆是;反映了高兰墅的水平。而《红楼梦》诗词读来大气、空灵娟秀、均有隐意、或凄婉柔美、或狂放不羁,意境高妙深邃,诚然是大手笔,令人柔肠九折;不忍释卷。两者对比强烈,反映了高兰墅与《红楼梦》原作者们的文学历史功底有天壤之别。下面仅举《红楼梦》与《金玉缘》诗词各一首,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立竿见影也。
  《红楼梦》一首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金玉缘》一首
  遗玉本荒唐,演来却断肠!
  喜悲都入梦,滋味任君尝。
  《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与前八十回故事同样是精彩文字。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是一切长篇巨著的通病;但唯独《红楼梦》后四十回波涛澎湃;大浪迭起;令人荡气回肠;老泪纵横(当然更小泪横流)。如〃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死钗嫁同一时辰〃、〃宝玉凭吊潇湘馆〃、〃贾母祝告天地〃、〃抄查宁国府〃等等。与前八十回文字,遥相呼应,珠联璧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始终天衣无缝。偶有出入者,是后来增加了新的历史内容。超出了原来的设计提纲。例如晴雯以索额图的身份去签定尼布楚条约,就超出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的判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指不包括程高续补后四十回的后人批注窜改的前八十回《红楼梦》。《石头记》成书之初,即西山〃曹雪芹〃者流在世前后,《红楼梦》曾一度被做为书名,这有清人永忠等人的诗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不是程高的发明创造。现在发现的脂批本都是从西山〃曹雪芹〃者流抄写出卖而来的。因为抄手不同;文字也不会统一。西山〃曹雪芹〃与批注者是混饭吃的落魄文士,还是《红楼梦》的传世继承人,还是曹寅的后辈?尚待继续研究下去,不能随便冤枉了他们。
  后四十回〃违背〃前八十回伏线之处,都是西山〃曹雪芹〃与脂批修改原文造成的。但他们改动原文处不多,妄加评论处不少。更大可能是根本没有改动原文。因为他们毕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的落魄文人。〃妄加评论〃的目的,只是为了以〃曹寅家世〃掩盖《清宫秘史》。
  1、脂批提到的〃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狱神庙〃,〃花袭人有始有终〃,〃宝玉悬崖撒手〃,〃十独吟〃等回目,后四十回为何不见?因为都是脂批无中生有。如何落实??
  2、〃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后四十回为何不见续述?因为西山〃曹雪芹〃没有看懂原文的完整的意思。
  3、贾兰和李纨的结局为何不照应前八十回判词?也是由于西山〃曹雪芹〃没有看懂原文的完整的意思。
  4、香菱的结局也与判词不符。因为陈圆圆根本没有死,而是为吴三桂留下了后人。躲藏在贵州古思州的深山老林里;不能随便暴露。
  5、惜春的结局,一身道姑装束,在丫头们的侍奉下,留在家庙即大观园'栊翠庵'中;而第五回中的图画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题词云:'独卧青灯古佛旁'。西山〃曹雪芹〃不明白惜春就是妙玉的接班人。她俩与史湘云都隐射女将军孔四贞。
  6、巧姐图画是在荒村野店里纺线,后四十回说她嫁给一个农村中的富家子,而且后来跟高鹗一样中了举人。……〃举人〃者,蒙古族地方政权领导人也。高鹗不明白巧姐与贾探春都隐射孝庄与多尔衮的亲女儿。
  7、宝玉参加科举考试被新红学家说成是高续的最大败笔,说它和原著小说的总体设计全然相反,也和主人公贯彻始终的人生哲学背道而驰。……这是新红学家站的水平太低;将国家统一与民族和解;理解为家破人亡;树倒猢猴散了。
  《金玉缘》从历史博物馆走上红学舞台;是一件好事;它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红楼梦》是集体创作的,它的成书过程是复杂的。当时的初定稿是耗费十几年功夫在康熙三十到四十几年间一次完成的;但前八十回的流布过程却千难万难;插手者从雍正年间到乾隆年间都大有人在。但所幸后四十回却一步到位;貂尾续貂;浑然天成……俞平伯老先生说〃程伟元高鹗是保卫红楼梦的;有功。〃信哉斯言也。
  《红楼梦》原创作班子属于〃阳春白雪〃,程伟元高鹗属于〃下里巴人〃。与前辈相比,胡适派红学家则属于〃屠户者流〃,有人要〃腰斩〃,有人要〃换头〃,最近还有人要〃器官移植〃……搞得都很邪乎。
  李希凡《红楼梦新探序言》云:〃毛泽东同志曾称誉《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虽然引起一些红学专家的非议,我却以为,这也无妨作为一家之言。 〃毛泽东主席这一家之言,成了红学的金玉良言,最符合〃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石头记》宗旨。
  2005年元月于首都北京
 
 


附录十九:乾隆四临水西庄
 
   --佐证《红楼梦》并非成书于乾隆年代
  乾隆四临水西庄……  隋邦森、隋海鹰 于 2005…02…01 发表在 学术研究
  天津水西庄位于南运河西岸今芥园一带。水西庄原是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与其子查为仁(康熙三十四年至乾隆十三年,即1695…1749年)营建的园林别墅,动工于雍正元年(1721年),兴盛于乾隆时期。当时水木清丽,风景幽雅,是文人雅士吟诗酬唱的佳境。由于园主人爱养名土,交接名流,水西庄曾经人文荟萃,盛极一时。
  乾隆十三年(1748)初春,天津北运河上驶来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当朝皇帝乾隆南巡;来天津巡幸并首次驻跸水西庄。此后乾隆在南巡过程中又先后三次驻跸水西庄。并以皇帝的名义;佐证了《红楼梦》乃顶级国宝;但并非成书于他的乾隆年代。
  水西庄是天津盐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的私人花园,距天津城仅三里,便于安全保卫,是皇帝理想的驻跸之处。
  乾隆皇帝能四次驻跸水西庄,首先是景色优雅,兼有人文胜迹。〃运河明珠〃水西庄的江南色彩浓烈,文化气息浓厚,景点命名考究,藕香榭、秋白斋、揽翠轩、枕溪廊、数帆台等,充满诗情画意与红楼意境……园中江南植物茂盛,绣野簃中翠竹数亩,藕香榭中生长着〃色香味美〃的红菱,还有梧桐、桂花、梅花、芭蕉等。水西庄吸引大江南北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以至〃名流宴咏,殆无虚日〃。
  水西庄的饮食也极尽奢华,直追皇宫大内。据记载,水西庄〃集各省之庖人,善一技者必罗致之,故查每宴客,庖丁之待诏者,达二百以上。……下箸万金,京中御膳房无其挥霍也。〃水西庄制作菜肴以〃鲜、嫩、名、贵〃为特点,令人叹为观止。连乾隆皇帝也〃自叹弗及〃。
  水西庄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创建者是津门巨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金庸先生与津门查氏是本家;他香港寓所中悬挂的条幅,就是查为仁的遗墨。
  乾隆皇帝下江南,途中四次驻跸水西庄,对于精美绝伦的饮食赞不绝口。据记载,有128道茶点和菜肴组成的〃满汉全席〃,尚有河豚海蟹、蚬蛏鹿脯、黄芽春笋、青虾银鱼……用料讲究、烹制精美,既具有诗情画意,又有津沽特色,征服了号称〃旅游皇帝〃的乾隆及其皇后。还留下许多逸闻趣事,一次乾隆来到水西庄已值夏季,故意点菜〃高丽银鱼〃,而高丽银鱼产在冬季,水西庄名厨灵机一动,用目鱼做原料,改刀加上黄瓜条挂糊过油炸后,味道如同〃高丽银鱼〃,乾隆食后称绝。水西庄的美味如〃花糕宴〃、〃紫蟹宴〃、〃白虾宴〃、〃百鱼宴〃、〃河豚宴〃、〃野鸭宴〃、〃紫芥宴〃等也使南北文人墨客食之难忘,写下大量歌咏水西庄的诗篇。
  乾隆以〃帝王之尊〃多次驻跸盐商私家园林,还有社会原因。当时的〃盐商〃经济已经具有垄断性,积聚的巨额钱财甚至能左右地方和中央财政。康熙和雍正时代采取〃高压〃政策,强制盐商交出巨额钱财,加重了各种社会矛盾。乾隆皇帝与盐商代表人物直接对话,即盐商将巨额钱财自动交与朝廷,换来若干特权和保护,使两淮与天津盐商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
  第一次驻跸水西庄……为乾隆十三年(1748)初春,皇帝携带着孝贤皇后,农历二月初四离开通州,乘龙船由北京顺运河南下。乾隆乘坐的龙船名〃安福舻〃,长八丈四尺,宽一丈六尺;孝贤皇后乘船名曰〃翔凤艇〃,后面是一支庞大的宫廷船队。据《天津县新志》记载:〃恩恤长芦盐商,诏免次年钱粮十分之三,赏赉军民七十、八十以上者。〃为迎接乾隆这次巡幸,水西庄主人查日乾、查为仁父子自乾隆十二年(1747)就开始准备。据查礼《铜鼓书堂遗稿》所记:〃天子将幸东鲁,天津为凤舻必经之地,相度地势,惟水西庄为宜……〃这一年水西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修建了园中园〃小水西〃。第一次驻跸水西庄适逢紫芥花盛开,因此乾隆亲笔为水西庄题名〃芥园〃。
  第二次驻跸水西庄……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月,乾隆东巡再次驻跸水西庄。据《天津县新志》记载:乾隆在水西庄主持论证了运河水利工程,〃相度芥园运河形势,停止总督杨廷璋建减水坝之议。〃这次驻跸水西庄,乾隆皇帝对于民间疾苦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前一年天津地区发生的重大水灾,除了减免赋税,赈抚灾民以外,更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第三次驻跸水西庄……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三月,主要目的仍是〃阅视河工〃,对于海河和南北运河的水利工程十分关切。据《天津县新志》记载:〃阅驻防兵;召试迎銮士子,赐顾堃等四人举人,杜兆荃内阁中书,张虎拜等十四人缎匹;谕缓征长芦盐商带征银两;诏免次年钱粮十分之三,赏赉军民七十、八十以上者,蠲免积逋;减军流以下罪。〃 这次驻跸乾隆皇帝又留下御笔诗一首,有句云〃汤扬止沸诚谓是,釜底抽薪竟得他〃,仍是以运河防治水灾为主要内容。
  第四次驻跸水西庄……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乾隆最后一次驻跸水西庄。据《天津县新志》记载:〃恩恤长芦盐商,赐九老会诗及珍物;诏免本年钱粮十分之三,蠲免积欠地粮仓谷;广入学额五名,赏赉军民七十、八十以上者;减军流以下罪。〃 这次驻跸时乾隆已经66岁高龄,他看到自己主持制定的天津运河水利工程,心中十分满意。此次乾隆也留下一首御笔诗,有句云〃芥园减坝近城池,缉盗开门应戒为〃,大意是说前几年总督杨廷璋准备在芥园附近修建减水坝,皇帝不同意,认为距离天津城池太近,予以否定。
  乾隆在水西庄留下三首〃御笔诗〃。后人在水西庄立御制诗碑,并盖有〃御碑亭〃,成为水西庄著名景观。碑刻的〃策马过天津府城作〃,也是第四次巡幸天津时所做。此碑御笔诗拓片流传至今。
  据记载:南巡船队,一共400余只。〃临幸天津,途中预备彩棚、戏台,并设有采莲船只等。〃由于皇帝驻跸,使水西庄〃声名大振〃,也使水西庄〃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经济上元气大伤,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以后,一代名园水西庄逐步走向衰败。道光年后该园逐渐衰败,庚子之后被战火所毁,昔日楼台亭榭已荡然无存。
  《沽上题襟集八卷》为查为仁之三弟查学礼所辑;乾隆六年写刻本;六册。查学礼,字恂叔,一字俭堂,号铁桥,原名为礼,又名学礼,乾隆间以道员随征金川,专司督运;擢四川布政使;升湖南巡抚,未至任卒。工山水花鸟,俱极精致,尤善画梅。是书集水西庄宾主八人古今体诗六百十四首。卷三查为仁七十三首,附诗七首。卷八查学礼一百三首,附诗六首,集中地反映水西庄宾主早期的唱和活动。《水西庄秋日雨中(四首)》。
  其一
  西庄辟自信安湾,竹笕茅檐屋数间。
  习静不惊风雨骤,蓼汀深处钓翁闲。
  其二
  村居幽趣许谁同,不是诗人即画工。
  一抹林峦描未得,乱云如絮白濛濛。
  其三
  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其四
  拂堤衰柳湿拖烟,涨溢长河浪拍天。
  独坐数帆台上望,群鸥飞过打鱼船。
  查为仁(1695…1749)一名成苏,字心榖,号莲坡,又号花海翁,乃查日乾之子,家豪于财,而性爱读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乡试第一,因被劾考试作弊下狱,数年后得释,遂绝意仕途。在天津筑水西庄于运河边,有数帆台、揽翠轩诛胜景,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