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板是个识相人,知道再抬下去不是办法。自己小小一介商人,哪敢和官斗,只得忍气吞声,不再多言。
“如江公子所言,国家兴亡,人人有责,老夫自当一尽薄力。身上不曾带得这么多银子,请将此画送至府上,自会送银子过来。”
“蔡相放心,一切自当办妥。今晚的拍卖活动到此结束。五日之后,慧贤雅叙的棋苑将举行一场小型的棋赛,届时会有国手刘仲甫到场参加,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到时候可来观摩一下。”陆伯勤大声说道。
“金钱使人堕落呀。”江耘看着渐入佳境的陆伯勤对身边的兄弟们说道。
“一切皆拜你所赐,哈哈。”王烨笑着说道。
***雅宋的收藏现在有1000多,我想只要有五分之一的书友给我投一票,官人就满足了。今日第四更,诚意在此,请大家支持。***
【第041章 安乐茶饭】
雅叙厅的人群渐渐散去,蔡京走上前来,身边的是沈鸿博。
“蔡相,今晚可是独领风骚呀。”江耘笑着说道。
“江公子此言差矣,这独领风骚的,老夫却以为是你江耘。”蔡京一针见血地说道。
“侥幸而已。”江耘也不客套,大家都是聪明人,还是开门见山吧。
“江公子的消息倒是灵通。”蔡京道。
“多谢蔡相夸奖。对了,这画您是带走还是我等会让人送到相府来?”江耘笑道。
“你不怕我赖帐我就带走了,哈哈。”蔡京说道。
“江公子短短数月时间便名满京城,更是创立了这个独特的慧贤雅叙,鸿博佩服。”沈鸿博由衷赞道。
“不敢不敢,江耘只是凭着自己心性胡乱而为,说出去怕是让人笑掉大牙。”江耘谦虚地说道。
“江公子今后有什么打算,君之志向岂是一个园子能装得下的?”沈鸿博问道。
“朝廷的任命迟迟未下来,江耘纵然有心,也是徒劳。”
“江公子如此才干,朝廷断然不会遗漏大才,静候佳音吧,相信朝廷的任命马上就会下来了。”蔡京微微笑道。
“愿借蔡相吉言。”
台上的两个小童已将《春山瑞松图》包好,送了下来。沈鸿博一手接过。
“蔡某今日就此告辞,请。”蔡京告辞道。
“请。”江耘送走了蔡京,忽然想起了赵佶,一看那个角落,早已不见他的身影。
“坏了,皇上又不见了。”江耘轻声地说道。
身边的杨明镜和王烨还有林镇齐都已知道此事,一听之下,俱都大惊。这黑灯瞎火的,走失了可真是不得了。
雅叙厅的门前,丘蓉正泡完最后一道功夫茶,打算收拾一下,突然听到门前的树影之下传来说话声:“想不到这茶,还有此种喝法。”丘蓉抬头看去,乃是一位一身白衣的佳公子,黑暗中虽看不到真切面容,却隐隐能感受到他的威严气度。
丘蓉不敢怠慢,介绍道:“这叫功夫茶,属于茶道。乃是我家公子所创,喝过的人无不叫好呢。这里还有几杯,凉了便少了味道。”
白衣公子轻轻地坐下,拿起几上茶杯,轻抿了一口,赞道:“好茶!”
“还剩那几杯,也一并喝了吧。你却是好运气,先前的都只喝了一杯呢。”丘蓉忙了一天,现在已经圆满结束,心情甚好,话也多了起来。
“唉,此番景致,此等好茶,真是夫复何求啊……”白衣公子叹道。
丘蓉奇道:“你这人,想喝茶,天天来便是了,又不收你银子,何故做此长叹?”
白衣公子自知失语,说道:“你家公子何人?”
“江耘江公子,也是我的义兄。”
“喔,呵呵,我倒认得他,挺有意思的。”
“什么叫有意思,我家哥哥是这世间一等一的好人。”丘蓉不高兴了,没好气地说道。
“是吗?说来听听,让朕,让我知道他如何好?”这白衣公子不是别人,正是赵佶。
“心肠好,我姐妹俩的命便是他救的。这园中的许多姐妹也因为他多了许多活路,再苦再累,也好过那些风尘之地。等他以后做了官,一定可以让更多的穷人过上好日子。”丘蓉说道。
“小姑娘年纪不大,说起话来,倒是老成的很呢。”赵佶奇道。
“谁说我年纪小,我已经十四岁了。”丘蓉不服气道。
“哈哈哈哈,的确是不小了,寻常人家,可嫁作人妇了。”赵佶笑道。
丘蓉嗔道:“不和你说了,人都走光了,你还不回家么?”
“是啊,是该回家了,唉……”赵佶叹道。
“听你的口气,倒象回不了家似的,你家住在哪里?”丘蓉奇道。
“京城。”
“偌大个京城,便全是你家么?”
“是啊,京城这么大,哪里才是我的家呢。”赵佶叹道,自失的一笑,眼中却有迷茫之色。
找来的江耘正好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忍,开口劝慰道:“端公子,我送你回去吧。”
赵佶好象想起了什么,说道:“你说过要带我去吃……”
江耘一愣,说道:“对了,我倒忘记了。那好,我们现在便去吧。我叫上几个兄弟同去。蓉儿,走,我带你去吃京城最好的蟹黄汤包。”
江耘呼朋唤友,叫来了林镇齐,杨明镜和王烨。陆伯勤忙得连人都找不到,不去管他了。一行人出了慧贤雅叙,一路往着城西走去。
晚上的京城夜色极美,城西更是人口繁密之地,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瘸腿陈的汤包铺开在民居小街之中,四周大多是贫苦之众,赵佶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看到了其间种种情形,不由地叹道:“想不到连京城之中,竟也有许多贫困的百姓。”
江耘见机说道:“端公子今晚所见,想必知道微服私访的深意了吧。”
王烨没有功名在身,少了许多顾忌,说道:“端公子想必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少爷,平时少来这种地方吧。京城还算好的,其他州县的贫苦百姓,那是更苦呢。”
“如果慧贤雅叙之中种种,可见我大宋繁华锦绣,那么此处之状况,则更让人直面真实。”林镇齐是个直性子,管你是不是皇帝。
赵佶默然不语。江耘怕适得其反,打圆场道:“你们没有闻到香味吗?前面便是瘸腿陈的汤包铺了。”
瘸腿陈的汤包铺设在街角,并无特别之处,门口挂一小旗,上书一个大字“陈”。老板是个瘸腿,据说原来是个军士,在战场上摔断了脚,就回乡开了汤包铺,做得一手好汤包,加上价格公道,渐渐得便远近闻名。京城的许多酒楼都来请过他,却被他一律拒绝,坚守这个街尾小铺一直至今。
江耘此番已是第二次光顾,坐下之后喊道:“老陈,上汤包来。”
老陈瘸着腿,动作倒也麻利,不一会儿,已经端上一大盆金黄灿灿的汤包来。
众人忙活了一晚上,早已饿了,全都埋头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将一大盆汤包消灭地干干净净。老陈赶紧又上了一盘。
“这次比上次那个还要好吃。”赵佶意犹未尽。
丘蓉“扑哧”一声笑道:“又来了,先前吃茶时也是这般说,好似什么都没吃过一般。”众人之中就只有她不知赵佶身份,说起话来全无顾忌。
赵佶郝然笑道:“你们吃得我都不曾吃过,但我吃的你们也吃不到。”
丘蓉奇道:“难道你是神仙不成,尽吃些山珍海味?”
赵佶唉声叹道:“今番吃了许多寻常东西,才知道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是。”
“人生至味,不过一碗安乐茶饭。”一直没说话的杨明镜幽然叹道。
赵佶一震,抬头看着杨明镜,喃喃地说道:“安乐茶饭,安乐茶饭……”
“是啊,对于这些穷苦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一碗安乐茶饭更让他们期待的了。”江耘说道。
赵佶无语默坐,陷入了沉思。
丘蓉突然说道:“你们看那边。”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街尾的墙根上躺着许多乞丐,其中有许多小孩子,正直勾勾地盯着众人桌上的汤包。
赵佶喊道:“还有多少汤包全部上来。”说完,拉着丘蓉拿着桌上的汤包向乞丐们走去。
墙根上的乞丐一拥而上,分抢着赵佶和丘蓉手中的汤包。赵佶的一身白衣沾染了不少油渍。他却全然不顾。在那一刻,他的心中只有这些不分彼此的大宋子民。
“我发誓,我一定会给你们一碗安乐茶饭!”
丘蓉呆住了,抬头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男子。
“你相信吗?”赵佶双目圆睁,眼中已有泪光。
“我相信。”不知怎的,丘蓉竟然隐隐地相信他能做到。
“端公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走吧……”身后的江耘轻轻地说道。
【第042章 职位安排】
深夜的蔡府内室,灯火通明。蔡京与他的一干党羽正在密议。
“这个江耘,倒懂得借势,被他玩了一手漂亮的。”胡师文恨声说道。
刚刚当上御史大夫的许敦仁道:“他一个进士,竟然做此商人之举。我当参他一本。”
“不可,敦仁你的位子还未坐稳,无须急在一时。处在你的位子,最重要就是揣摩圣意,明白吗?”蔡京沉呤道。
“蔡相英明,敦仁知道了。”许敦仁拍马说道。
“说实话,江子颜这一手天马行空,实在是漂亮。唉,用来做对手,实在是可惜啊。”沈鸿博叹道。
宋乔年不满道:“鸿博,到了今日,你还心存幻想么?”
沈鸿博反驳道:“自古朝廷臣工,同为君王效力,难道必须势如水火吗?”
蔡京却对沈鸿博相当的宽容:“鸿博,众多弟子之中,属你最为聪慧,素有大志。但在心志上却仍有欠缺。前朝司马相公与王相,苏子瞻与章惇,其友情可羡天下,然最终生死不得相容,由此可知,士大夫不比常人,在政治面前,友情是最奢侈的东西。”
“蔡相又如何知道,他江耘不是支持新法呢?”沈鸿博仍然坚持道。
“新法旧法,只不过是朝堂之上的旗帜而已,我等做臣子的,只需要认准一个方向。”
“什么方向。”
“还是那句话,揣摩圣意。鸿博明白了吗?”蔡京双目烔烔有神,盯着沈鸿博说道。
“圣上若信任与你,姑且不论新法旧法,方可有所作为,一展抱负,蔡师纵横仕途二十余年,此皆经验之谈。鸿博如何对一个毫无背景的青年进士如此看重?”胡师文明白蔡京的意思,欲解开沈鸿博的心结。
“我观此人,乃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初时我等招揽,却不识抬举,哼!”宋乔年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此人不愿居于人下,多说无益。鸿博,此人在皇上面前颇受眷顾,殿试时的那篇文章倒罢了,据说密折制度也是出自他的手笔,着实不简单。今后将会是你的劲敌。”蔡京提醒道。
“蔡师,鸿博知道了。”沈鸿博恭声道。
“对了,蔡师,鸿博的职位朝廷安排了吗?”胡师文问道。
“三甲以上的进士,都已经安排了。鸿博礼部员外郎,江耘授宣义郞,那个杨明镜则为著作郞,俱放在翰林书院里,乃是闲职,我倒在看看,他们能翻出多大的风浪来。那个武举出身的,外放到西北去了,哈哈哈哈。”蔡京得意地大笑。
“翰林书院,翰林院,一字之差,天差地别也!”众人都放声大笑。宋代的翰林院是类似于中央秘书处的机构,地位极高,历来是权臣们在中央仕途的起始地,当初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从这个翰林院起步的,而翰林书院则是赵佶所建立的一种文化机构,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样子。这一字之差,地位和待遇的确是差了太多。
“对了,蔡师,那个状元公居何职?”沈鸿博问道。
“状元公大才,此番我给他找了个好差事,去河南调查水灾,外加赈济灾民。这两件可都是好差事啊。”蔡京狞笑道。
“这次京西北路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知州石恒远怕是保不住这乌纱帽了。”许敦仁说道。
“蔡师,这石恒远也算我们的人,前些天派人来过几次了,不知道这次保不保他?”胡师文问道。
“乔年,此次我欲派你和状元公同去,见机行事。能抹平的话则放他一条活路,以后也好多个助力。不过,我观游定夫此人,非善与之辈,恐怕是凶多吉少,必要之时,也只能断臂了。”蔡京叹道。
崇宁元年十一月冬,迟迟未定的今科进士的人事任命终于定了下来,三甲之列的进士俱都做了妥善的安排,翰林书院成了最大的安置之地,除了杨明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