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5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这几年双方的关系屡有波折,但总体上还是紧密合作,没有生直接冲突。

  从长远来看,李虎需要折家的力量,折家在西北的势力不但有助于李虎稳定西北,更有助于李虎在北方的展,人为的把折家排除在虎烈利益团体之外,显然不符合虎烈团体的利益。

  李虎为此和折可求长谈了一次,双方开诚布公。李虎把自己王霸天下的目标直接说了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虎要铲除一切阻碍,折家如果愿意加入虎烈利益团体,那么大家就精诚合作,反之,李虎直言不讳,到了双方冲突激烈的时候,我不会手软,该杀的一定要杀。

  折可求没有选择。在这之前,他和李纲、李复、刘延庆、赵明诚、张孝纯曾不止一次坐在政事堂里讨论过大宋的未来,在天下三分格局中,继续延续赵氏大宋的国祚显然不现实,但赵氏大宋统治中土一百六十多年,突然之间推翻赵氏大宋也不现实。当年曹操挟天子而号令天下,二十多年都不敢篡僭,直到他死后才由儿子推翻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国祚。今天的李虎若想代宋自立,没有二十年也要十年,而且在这之前他要统一中土,实施中兴策略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土百姓,否则他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李虎有耐心等待十年甚至二十年?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折可求面对李虎的坦诚,十分感动,也是实话实说。就李虎的目标而言,统一中土是其王霸天下的前提,在没有统一中土之前,没有灭亡东南宋廷之前,李虎若想吞噬大宋国祚,条件不成熟,极有可能引更大的内乱,给中土造成更大的伤害。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三国,曹魏最终未能统一中土,统一大业由司马氏的晋完成,司马氏则是在灭亡东南吴国后形成统一。比如南北朝,宇文氏的北周最终也是未能统一中土,而是由杨氏的大隋完成,大隋也是在灭亡东南的陈国之后形成统一。赵氏大宋的统一也是可以借鉴的,统一大业最终也是灭亡东南的唐国而形成。

  折可求的意思和黄涉的差不多,希望李虎不要着急,不要乘着这个机会马上吞噬大宋国祚,这时候吞噬大宋国祚,等于把自己推到了大宋人的对立面,会成为众矢之的,中土会更乱,分裂的时间会更长。也正因为如此,李纲、李复、赵明诚、刘延庆、张孝纯等人才联合起来,抗衡李虎,阻止李虎夺取大宋国祚。

  “不管是为了中土百姓,还是为了大帅本人的王霸大业,当前都不是夺取大宋国祚的最好机会。”

  李虎本来就没有即刻夺取大宋国祚的意思,这个要求他当然可以答应,于是双方达成约定,只待李虎统一了中土,折家就不遗余力帮助李虎建立王霸大业。

  第十七章 我们愤怒了

  六月初十,李虎一行抵达长安。在这之前,因为皇帝病重,李虎急召各地大员回京议事,其中罗青汉、高宝龙、霍六哥从代北返回,范直昌从成都返回,毛军从襄阳返回,虎烈主要大员云集长安。

  宰相李纲和一帮朝中大臣亲自到城外迎接,所有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李虎是不是乘机夺取国祚。这种惶恐的心理到李虎进入皇宫觐见太后时达到顶峰,因为这时候太后要和李虎商议皇统承继的大事了。

  王太后非常恐惧,皇帝突然驾崩,让她几乎崩溃,好在茂德公主和柔福公主早在皇帝病重的时候就到了长安,一直待在她身边百般安慰,但这两位公主也不知道大宋国祚是否还能延续,她们甚至比太后更害怕。

  李纲、李复等宰执大臣到了长安后,先确立了太子,然后把太子登基的事全部准备好了,与此同时,李纲以最快的度把皇帝驾崩新君继位的诏书送达西北军统帅王渊,还有陕西各路的西北大将姚平仲、种溪、王?、赵哲、刘光世、赵明等人的手上,相约如果李虎篡僭自立,则起兵勤王,誓死保护大宋国祚。

  在这件事中,刘延庆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延庆曾在李虎离开洛阳之前,迫于李虎的威胁,向李虎低头效忠,但皇帝的突然驾崩让他的想法改变了。李虎和虎烈人很可能要乘着这次机会迫不及待地夺取国祚,但很显然,条件不成熟,这时候李虎夺取大宋国祚,必将引来各地大宋人的反抗,结果整体崩溃。刘延庆不管是为了西北人的利益还是为了自身考虑,都要阻止李虎即刻夺取国祚。虽然这么做的后果很严重,要得罪李虎,但他没有选择,他不能跟着李虎一起疯狂,一起败亡。

  王太后战战兢兢,极力保持。镇定,把太子登基的事说了出来,征询李虎的意见。

  李虎一口答应了。

  王太后顿时松了一口气。李纲、李。复等人却更加紧张了,因为太子登基不是这次危机的关键所在,关键是权柄,是太后摄政宰执辅政的最高权力构架,如果李虎以退为进,独揽摄政大权,那和他篡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不过相差了一件遮羞的华丽外衣而已。


【无…限‘小*说‘網‘整。理。'提。供】   
 '无+限+小+说+网' w+w+w。55x。c+n
wωω。
'百度一下:无*限…小…说 网'



  新帝年幼,需要有人辅政,依惯例,太后摄政。

  宰相李纲正式提出太后摄政。之议,不待李虎说话,董小丑、罗青汉、黄涉、柴云当即反对。宰执大臣的意见不能统一,这件事李虎就不能当即裁定,必须再议。

  李虎率宰执大臣退出禁中,于议事堂商议。

  “大帅和董使相等人日夜兼程而回,需要休息一下,。此事明日再议。”

  罗青汉拒绝连夜议事。

  李纲、李复以国事为重,坚决要求连夜裁定。

  “先举行新帝登基大典。”

  李虎需要时间先行了解虎。烈人对此事的意见,他也不敢随便就做出决定,于是果断下令,暂时搁置不议。

  =当夜,虎烈大员聚集在帅府,罗青汉、高宝龙、霍六。哥、侯概、张高儿、毛军等人无一例外,坚决要求李虎登基称帝。

  这件事早在李。虎预料当中,虎烈大员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肯定要拥戴自己登基称帝。十年了,虎烈军从大山会盟到现在,南征北战,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王霸天下吗?

  当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在黄龙府建国,大家都以为他犯了大忌,要遭到契丹人的迎头痛击,结果却完全相反,正是因为女真人建国了,当契丹人四分五裂之时纷纷投降金国,没有人愿意投降虎烈军。这件事给虎烈人以很大刺激,所以李虎占据西京大同后,就有人要李虎称帝,但李虎以各种理由拒绝,投靠大宋做了个藩王。这又过了好几年,虎烈军进入了中土,并且占据了三分天下,如果李虎还不称帝建国,必定让虎烈人大失所望,更有可能引一系列事故。

  比如耶律马哥和契丹大王府。早在耶律马哥投奔李虎的时候,耶律马哥和李虎就有约定,他绝不投降大宋。现在耶律马哥统领大半个代北,实力大增,这时候李虎还不称帝,契丹人还有耐心等待下去?耶律马哥还能相信李虎有王霸天下之志?这样好的机会李虎都不把握,耶律马哥还会顺从李虎?他在代北到底是为李虎打仗还是为大宋镇戍国土?契丹人怎么可能会没有想法,没有二心?

  大宋人坚决维护赵氏国祚,虎烈人坚决要求李虎称帝建国,李虎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不论他怎么做,都会引起内部混乱。

  “这件事,我和他们……”

  李虎指着董小丑、黄涉和柴云说道,“我们这一路上仔细商议了,觉得时机尚不成熟。”

  “总帅,这太让兄弟们失望了。”

  张高儿忍不住了,冷声说道,“你给我个话,你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登基称帝?什么样的时机才算成熟?按你的说法,当年完颜阿骨打登基称帝的时机也叫成熟?他不过占据了巴掌大一块地方,帐下不过两万大军,但他登基称帝了,现在你再看看,他的大金国有多大的地盘?有多少军队?你这个理由能说服谁?”

  张高儿一开头,高宝龙、侯概、毛军纷纷进言,霍六哥更是气得面红脖子粗,把案几拍得“啪啪”作响。

  罗青汉连连摇头,一脸失望,他也没有想到,李虎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拒绝登基称帝,这一次李虎的做法会让整个虎烈军都非常失望。

  =黄涉把不能即刻称帝的理由一一做了说明,董小丑、柴云也做了更为详细的补充,但这依旧未能说服虎烈诸将。

  女真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大金国就是前车之鉴,在这些反对者看来,所谓时机不成熟说白了就是畏惧,就是瞻前顾后,就是没有勇气,严重缺乏王者的霸气。

  不过,皇帝驾崩新帝登基的事还没有诏告天下,虎烈诸将除了一些统帅,大部分都不知道,罗青汉等人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联合虎烈将领拥戴李虎称帝,因此,在李虎已经做出了决定的情况下,这件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只有想其它办法予以弥补。

  罗青汉因此提出建议,李虎摄政,独揽权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虎烈人对李虎没有登基称帝的失望和愤怒,也可以安抚像耶律马哥这样的蕃将。

  李虎答应了。

  他不能不妥协,虽然先前他曾和黄涉、董小丑、柴云三人一致达成了与宰执共同辅政的意见,但今天虎烈人对其拒绝称帝极其失望和愤怒,这使得几个人谁都不敢提出共同辅政的意思,以免进一步激怒虎烈诸将。

  =与此同时,折可求在议事堂上,把这一路上与李虎等人最终议定的结果告诉了李纲等人,这基本上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但是,折可求最后一句话让李纲等人意识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十年前,李虎大山会盟,带着虎烈军开始打天下,这其中虎烈人一而再再而三要求李虎称帝建国,但李虎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这次虎烈人肯定会再一次要求李虎称帝建国,假如李虎再次拒绝,必将引起虎烈人的强烈愤怒,后果非常严重,就连李虎都无法保证他的手下不会因此而举兵叛乱,其中最有可能背叛李虎的就是耶律马哥和契丹大军。”

  折可求很无奈,面对一帮宰执大臣,苦笑摇头,“诸位可以想一想,如果耶律马哥和契丹人叛乱,代北必定丢失,那这一仗就算白打了,我们将陷入极度困境。”

  议事堂陷入沉默。

  当前必须维护大宋国祚,而维护大宋国祚就要遏制李虎权柄,而遏制李虎权柄就要引一系列剧变,虎烈军一旦内乱,大宋国祚也就无法维护了。

  这是一个死局。李虎本人愿意妥协,但虎烈人不会妥协;大宋的太后和宰执大臣们也可以妥协,但大宋人不会妥协。无论采用哪一种办法重建大宋最高权力架构,都有可能把当前的有利局面破坏殆尽。

  =十一日清晨,李虎刚刚睡了两刻时间,就被范直昌叫醒了。

  范直昌参加了持续几个时辰的帅府议事,在虎烈人威逼李虎要么即刻称帝、要么独自摄政的时候,始终一言不。

  “允中有何对策?”

  李虎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范直昌一晚上不说话,肯定有对策。

  “你现在还有妥协的余地?”

  范直昌瞪着血红的眼珠子说道,“你既然暂时不能称帝,那就只有做摄政王了。”

  “我是问你如何解决大宋人的反抗。”

  李虎有气无力地说道,“长安也罢,各地方也罢,一旦诏书传告天下,必定叛乱。虎烈军进入中土不久,虽然积极抗金,但毕竟没有得到大宋人的认同,此刻我独自摄政,只要不是白痴都知道我意在挟天子号令天下,很快就要夺取大宋国祚了,岂能无人反抗?再说东南已经站稳脚跟,这时候老皇帝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啊。”

  “是啊,皇帝春秋盛年,突然病逝,接着你又摄政,东南宋廷肯定要乘机诬蔑于你,说你弑君篡僭,你百口莫辩,叛乱迭起,完全可以预见。”

  范直昌摇头长叹,“皇帝此刻驾崩,对我们的打击可谓致命啦。”

  李虎听到这话,心里骤然一窒,眼神更有一丝慌乱,但瞬间又以浓烈的杀气所掩饰,冷森森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准备平叛吧。”

  “你有多少军队可以用来平叛?你平叛的钱粮又从何而来?形势一旦大乱,金国、西夏和东南叛逆三面杀来,你如何应对?”

  范直昌质问道。

  李虎闭上眼睛,一头倒在了榻上。他思来想去,也是苦无良策,一筹莫展。

  第十八章 士人的蜕变

  范直昌坐到榻上,伸手拍拍李虎的后背,问道:“你说大宋人至今不能认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