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突然想到什么,抓住了李虎的手,害怕地问道:“你不会和皇帝哥哥打起来吧?”

  “怕什么?只要你高兴,就算和你皇帝哥哥翻脸也值得。”李虎看到赵害怕的样子,随即哈哈一笑,“不会翻脸地,你皇帝哥哥和我是结拜兄弟,我向他要个人他还会不答应?”

  “你怎么要?”赵不放心,追问道。

  “就说你想家了,叫茂德公主到洛阳来看看你。”李虎说道,“等茂德公主到了,我就把她藏起来,不给你皇帝哥哥了,这样不就行了,很简单的事嘛。”

  赵想了片刻,觉得的确很简单,顿时心花怒放,抱着李虎喜笑颜开,这一刻,她觉得李虎真地太好了,自己愿意为他做任何事。

  =

  陪着赵吃过中饭,李虎才神清气爽地出现在大元帅府。

  董小丑、毛军、黄涉等人看到李虎来了,急忙恭贺。大家都很惊讶,李虎对女色一向很节制,今天似乎还是头一次破例。看到众人心照不宣的样子,李虎有些尴尬,笑着解释道:“我找到南下荆湖的办法了,心里一松,便多睡了两个时辰。”

  “什么办法?”柴云急不可耐地问道。

  “可以借用柔福公主。”李虎一边坐下,一边说道,“让柔福公主代表我南下募粮,如此必可占据襄阳,继而控制整个荆湖。”

  众人愣住了,面面相觑。让柔福公主南下荆湖,这有作用吗?

  “柔福公主是当今皇帝的亲妹妹,又是我汉王夫人,这种身份不管到哪,都代表着权势。”李虎说道,“现在汴京混

  ,而我又陈兵于洛阳,地方官员根本无法判断局势:候柔福公主南下襄阳,对他们在未来形势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总帅的意思是,让柔福公主给荆湖路的地方官员做出决策上的误导,让他们相信总帅和虎烈军对大宋地忠诚,继而给西北持续输送钱粮物资,是吗?”柴云马上问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李虎说道,“柔福公主这个身份,和由她说出来的话,足以让荆湖路地官员深信不,这样我们既可以以保护柔福公主的名义派遣大军南下荆湖,还能迅速得到荆湖路官员地信任,可谓一举两得啊。”

  董小丑和黄涉等人暗自忐忑。把这么重大的事,关系到虎烈军未来地事交给一个刚刚嫁给李虎才一天的小公主,未免太过儿戏了,不过,这的确是个办法。目前对于虎烈府来说,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必须乘此机会迅速解决,否则汴京形势一旦发生突变,事情就更加复杂了。

  李虎抬手指向了毛军,“你和吴思铭带着军队陪同公主南下。这件事宜早不宜迟,马上办。”

  毛军本想说什么,但旋即想到李虎战无不克的神话,不由自主地放弃了劝阻。李虎的决策一般不会出错,这一招妙棋或许就能成功。

  “荆湖以后就交给你了。”李虎郑重说道,“占据襄阳后,要依靠当地的地方官员,牢牢控制住荆湖。另外,荆湖南北两路的禁军、厢军要迅速整顿,必要的时候在江陵府建立水军,以便将来顺江而下,直杀东南。”

  毛军躬身领命,“何时出发。”

  “四五天后就出发。”李虎说道,“你先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在洛阳学府征募一批僚属佐官,这些人将来都是你经略荆湖的重要力量。”

  接着李虎招招手,示意众人坐到自己身边,“来,来,我们拟定一个详细的方案。”

  =

  十四日,燕青保护茂德公主抵挡洛阳,同行的还有汴京名妓李师师。

  当天晚上,李虎在内府宴请茂德公主。

  茂德公主的确长得漂亮,二十二岁的女人正是成熟的年纪,散发出惊人的魅力,大概因为连遭劫难,又长途跋涉而来,看上去憔悴而疲惫,一双幽怨悲伤的眼睛就象萧瑟的秋水,让人为之魂伤。

  看到李虎,茂德公主突然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俯身就要大礼跪拜。

  这个大礼李虎可不敢受,急忙闪身避开。

  赵一把抱住了茂德公主,哭着说道:“姐姐,不要这样,你没事了,没事了,使相会保护你的,他不会再把你送回汴京,绝不会了……”姊妹两人抱头痛哭,两个小孩也抱着自己的母亲哭得撕心裂肺,场面好生凄惨。

  哭了一阵,茂德公主逐渐平静下来,拉着两个孩子给李虎磕头。

  李虎望着他们,想到了渺无音讯的老爹,想到了自己那暗无天日的逃难岁月,心里百感交集。这两个孩子是蔡京的孙子孙女,而当年李氏一家正是被蔡京所陷害,老爹逃亡天涯的时候,自己还在襁褓之中,如今蔡京一家败亡了,自己却救了蔡京的孙子孙女,这世上的事……李虎悲从心生,仰天长叹。

  赵却是知道李虎此刻的心情,乖巧地偎依到李虎的怀里,歉疚不安。

  “孩子是无辜的。”李虎低声叹道,“我受够了磨难,我不希望他们和我一样,也遭受那种可怕的痛苦。”

  茂德公主赵福金听到这句话更是感激涕零,一时间泪如雨下。

  李虎不愿再提昔日恩怨,赵当然更不愿姐姐担惊受怕,再说李虎的身份也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于是这件事就此封入尘土。

  =

  吃过饭,李虎嘱咐赵安排茂德公主休息,自己则匆匆赶到了书房。

  燕青带回来两封信,一封信是皇帝手书,一封信是折彦直的。

  皇帝被逼无奈,不得不把茂德公主送到洛阳,但他提了一个条件,李虎必须在七月底之前,率军进入河北战场,原因是河北战场的形势极度恶劣,非李虎不能挽救。

  折彦直这封信则详细述说了河北战场的混乱,矛头直指童贯。

  “折使相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非常清楚,西北人要杀童贯。”董小丑摇头叹息,“看样子,你真的要去河北了。”

  第八十四章 举步维艰

  北人的愤怒可以理解,他们的利益要求没有得到满为率先进入汴京就能得偿所愿,但赵楷和童贯联手合作,强大的皇权还是凌驾于武力之上,而李虎的推波助澜更是把他们推到了危险的境地。

  李虎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他不希望西北人独揽权柄,和西北人形成对峙,他非常希望和西北人保持合作关系,两者在利益上有共同点,互相牵制携手合作更符合双方的利益,但西北人畏惧李虎,担心李虎摧毁大宋国祚,所以到了关键时刻理所当然把李虎排除在汴京之外。

  这种情况下,李虎只好支持赵楷和童贯,以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足鼎力明显要比两强对峙强,而且有助于汴京稳定,但弊端就是矛盾会更深更复杂。现在看来,三足鼎立的好处没有体现出来,相反,弊端倒是愈演愈烈了。

  李虎苦叹。早知如此,不如拒绝西北人的策略,由自己率军进驻汴京,这样最起码可以形成两强对峙,形势也不至于恶化到这种地步。

  不过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李虎的强势出现可能激化矛盾,导致汴京和地方分裂。他把军队留在西北,自己屯驻洛阳,肯定可以缓解汴京和地方之间的矛盾,而汴京取得地方的支持后,随即可以集中力量对抗金国。

  现在汴京危机的恶化,不是李虎的计策出现了问题,而是汴京本身出了问题。赵楷和童贯还是固守国策,没有根据形势及时做出修正。这时候合作第一,赵楷应该把战场指挥权交给西北人。河北大战打赢了,对他有好处,对大宋和朝堂上的各方势力都有好处,没有必要为了一己之而置国祚安危于不顾。

  “我到了河北战场,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李虎苦笑道,“皇帝会把战场指挥权交给我吗?”

  “皇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叫虎烈军和金军对抗。”黄涉说道,“虎烈军打赢了,还是解决不了汴京的问题,打输了,那汴京十有**就完了,所以我的意见是,坚持既定计策,等到合适时机,我们就进入河北战场。”

  “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女真人的攻击策略。”董小丑不同意黄涉的说法,“岳飞四万大军肯定守不住河北,而西北军和京师卫戍军坚守于黄河一线,这样一来,河北就全部丢了。河北丢失,燕云两地除了大同以外也全部丢失。可以想见,接下来金军要什么。”他手指地图上的太原,“如果我是吴乞买,我会马上议和汴京,然后集中力量攻打大同和太原,拿下河东。河东、河北拿到手,金国和大宋划河而治,金军的疆域由此大大拓展,那么我们地策略就受到了沉重打击,我们怎么办?”

  的确,如果形势发展如董小丑所言,虎烈府怎么办?

  李虎地策略里。保护河北是前提。河北保不住。河东形势就非常困难。虎烈军被牵制在两个战场上。最后只能放弃一个。虎烈府不可能放弃河东。放弃河东。西北形势就困难了。所以最后只能放弃河北。放弃河北。中原形势就险恶了。汴京和京畿地区将成为南北双方角逐地战场。汴京是大宋地都城。是大宋权力地中枢。汴京极其周边地区成为战场。皇帝和中枢都将迁移。如果皇帝和中枢南迁。李虎挟持皇帝而号令天下地策略就失败了。所以。李虎必须把皇帝和中枢迁到西北。这样一来。问题又回到起点。虎烈军必须进入河北参战。一旦河北战败。也可及时控制皇帝和中枢。确保皇帝和中枢迁到西北。

  李虎头痛欲裂。举步维艰。

  不管对大宋还是对虎烈府来说。如果河北丢失。中原陷入混战。皇帝和中枢被迫迁移。那将是一场灾难。以大宋目前地实力。完全有能力守住河北。但如果因为内部激烈地权力斗争而导致河北丢失。京师沦陷。那所有人都将成为中国地罪人。

  “以我看。还是杀了童贯吧。”黄涉说道。“当初留下童贯。是因为他有作用。但现在他已经摆脱了我们地控制。并且对我们形成了威胁。不能再留了。”

  李虎沉默不语。

  杀死童贯未必能解决问题。当前矛盾地要害是权力和利益分配不均。这个致命要害不解决。不要说杀童贯。就是废黜皇帝也无法有限缓解矛盾。

  “杀了童贯,谁来控制中枢?”李虎问道,“童贯一旦死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就被打破,那时不管是我们控制中枢,还是西北人控制中枢,都是两强对峙。西北人要攫

  地权力和利益,我们又不可能完全满足,那矛盾不,反而更加恶化了。”

  这时候汴京就是一盘死棋,而要盘活这盘死棋,必须弃子。童贯是棋子,西北人也是棋子,但无论舍弃哪一个,都将引起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虎烈军准备好了对策吗?没有,虎烈府自己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哪有更多的力量去维持汴京的稳定?至于控制中枢,虎烈府更是缺乏先决条件。控制中枢需要一大批忠诚于自己的大臣,这些大臣不但要熟知朝政、德高望重,而且还要是大宋人。李虎做不到,西北人也很难做到,这也是李虎不愿意仓促进入汴京地原因,同时它也是童贯翻云覆雨一夜之间控制汴京中枢的重要原因。

  李虎考虑良久,打算再次和童贯谈谈。这个阉帅到了汴京后,有些忘乎所以,不知道天南地北了。

  “书告童太师,我要见他。”

  =

  众人散去,书房内安静下来。

  李虎批阅了一些急待处理的文卷后,拿起了铁鹰的书信,再次细看。

  金军于七月初再次攻打大同,大同防守兵力充足,后援坚固,唯独担心的就是钱粮武器地供应。虎烈府南迁后,代北众多府署和各类作坊、工匠随同南迁,几十万人到了太原,大量的迁移和安置工作需要耗费钱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虎烈府的财政危机。现在河北战场形势危急,虎烈府又要给岳飞、宋江、折可存部提供粮草武器,这导致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虎烈府绝对遵从李虎地命令,但罗思南、罗青汉和胡涂等虎烈中枢纷纷书告李虎,请求李虎从财政考虑,暂时不要参予河北大战。胡涂甚至建议李虎,马上把岳飞、宋江和折可存部从河北战场撤回,屯兵于太行山各道要隘,只要阻止金军入侵河东就行了。

  铁鹰同样从拮据的财政出发,建议李虎放弃蔚州。

  目前虎烈军在云中路实际控制大同府西南部、朔州、应州和蔚州。蔚州若失,则飞狐要塞和灵丘古道丢失,如此金军可取道紫金关进入飞狐,然后可以从灵丘古道翻越恒山进入应州,切断大同和太原之间地联系,同时还能从灵丘直杀代州,直接攻打雁门关,威胁太原。

  铁鹰的建议是,放弃蔚州,把军队撤到恒山南北要隘,在此屯驻军队阻击金军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