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药师实力强悍了。他还满足于做个节度使吗?当然不会。我李虎就是他地榜样。他也要做藩镇。但大宋为了遏制他地发展。会以藩镇为条件。叫他威胁大同。大同和燕京一旦形成对峙。大宋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李虎摇头苦笑道。“我现在西征。首先要取得陕西宋军地配合。但你认为宋军会真心配合吗?如果我在西北打败了。实力大损。郭药师会不会乘机杀过来。帮助大宋消灭我这个藩镇?”

  宗翰大概听明白了。李虎听说郭药师得到汴京重用并击败萧干、策反平州路之后。担心腹背受敌。所以犹豫了。

  “我们会牢牢控制平州路。把郭药师牵制在燕京。”宗翰笑道。“怎么。你以张觉背叛了。我们就失去了平州路?”

  “大宋既然有胆子策反张觉。当然不怕你们再打燕京。”李虎也笑道。“不要以为大宋在幽燕打了两场败仗。就以为大宋地军队不堪一击。你想想。大宋和西夏打了多少年?几十年来。宋军一直在打仗。军队地战斗力可想而知。北伐地失败其实带有很大地偶然性。这在战场上很常见。你们在护步达岗大战地时候。以两万人击败七十万辽军。不也是一个偶然吗?大宋地国力太强了。你们若想击败它。首要条件就是统一北方。当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就是在统一北方之后才敢南下作战。所以你们现在最好不要招惹大宋。还是老老实实把大漠拿下来再说。”

  “我们曾有约定。”宗翰说道。“我北上大漠。你和大宋

  征。而且在平州路归属问题上。我们说好谁打下来地T3。结果我们打下了整个幽燕。但我们遵守盟约。把山前七州还给了大宋。而大宋却出尔反尔。贪婪无耻。还想把平州路抢回去。对这种卑劣地行径。我们绝不会容忍。我们会打下平州路。”

  李虎听到这话,心情沉重。他本意是想试探宗翰,看看女真人在急于征服大漠的时候,敢不敢为了平州路的归属问题和大宋翻脸,谁知女真人一如既往,还是那样骠悍勇敢,根本不怕大宋,非要拿下平州路,在大宋的东北防御线上撕开一个缺口。

  大宋重用郭药师,有利用郭药师来牵制大同的意思。郭药师和李虎比起来,李虎对大宋的威胁更大,两相权衡,用郭药师来牵制李虎,确保北疆的安全,这个办法的确不错,但凡事有利有弊,大宋极有可能再次养虎为患,又在家门口养肥一只大老虎。

  就幽燕镇戍来说,李虎其实最担心的是王安中。王安中从汴京到燕京,禀承皇帝的旨意,要消灭李虎这个藩镇,如果幽燕镇戍军由大宋各地禁军组成,由王安中实际控制,那李虎的西征就充满了危险,他要留下足够的军队戍守大同。

  现在,郭药师实际控制幽燕镇戍军,李虎的想法随即变了,他开始重视郭药师,打算派人到燕京去,和郭药师秘密结盟,一旦李虎和郭药师、张觉结成同盟,那即使平州路给金军占据了,李虎在西征过程中也一样可以确保自己后方的安全。

  宗翰既然保证金军拿下平州路,李虎也不好再说什么。双方仔细商议,决定在草原雨季结束后,也就是七月左右,各自发动攻击。

  李虎送走了宗翰,马上派人把董小丑、罗青汉和毛军请到了帅帐。

  幽燕形势发展完全出乎三位统帅的预料,他们没想到大宋会重用郭药师。用幽燕汉人军队来镇戍幽燕,这事从表面上看,大宋有胸襟有气魄,但往深里一想,这事太危险了。大宋已经有了李虎这个藩镇,而且尾大不掉,现在却又要亲手培养一个藩镇,这不是自找祸事吗?幽燕刚刚收复,急需稳定,急需收买人心,的确需要重用幽燕汉人,但让幽燕汉人控制军队,弊端就太大了。幽燕汉人控制了幽燕镇戍军,那大宋用什么来控制幽燕汉人?大宋控制不了幽燕人,那如何确保幽燕的安全?

  “大宋的军队呢?”董小丑无法理解,“大宋的北伐军有二十万,就算把西北军调回陕西,它还有京畿军队,还有河北、江淮各地的军队,它为什么要用郭药师的军队?而且还让郭药师负责组建镇戍军,这不等于把幽燕的军权拱手交给了郭药师吗?”

  “你认为郭药师可以守住幽燕吗?”李虎问道。

  薰小丑没有明白李虎的意思。李虎随即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下。

  “总帅的考虑有道理。”毛军想了一下,说道,“从北疆全局来看,汴京要遏制虎烈府,肯定要培养郭药师,让郭药师来钳制虎烈府。郭药师位高权重,手上又有军队,反过来又威胁到汴京,将来北疆的局势可能会失控。”

  “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在郭药师没有对大同形成威胁之前,击败党项人为好。”罗青汉说道,“我们实力不强,随时随地会受人欺负,若想扭转这个局面,只有尽快西征。”

  李虎皱眉沉思。

  “我们正在实施折彦直的计策,仓促进攻,必定得不到西北军的配合。”薰小丑摇手说道,“西征不能着急,时机到了再打。至于女真人哪里,能拖就拖。”

  “我们推迟西征,女真人可能怀疑我们别有用心,这对我们西征非常不利。”罗青汉怒声骂道,“汴京不但愚蠢,而且贪婪,此刻有必要为了一个平州路激怒女真人吗?西征如果取胜,我们在西北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可以对北方诸蕃形成巨大威胁,到了那个时候收复平州路不过是举手之劳。

  ”

  “是啊,汴京背信弃义,行此宵小之事,让女真人感觉到自己的东南边境时刻处在威胁之中,一旦黄龙府发生变故,他们有可能因此而修改国策,转而先打燕云,以确保自己在征服大漠过程中,不会受到大宋人的威胁,不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毛军叹了口气,“汴京城里都是一帮无耻的小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好事也会给他们折腾成坏事,所以我们还是尽快西征为上策。”

  李虎想了想,说道:“约见李察哥,我和他再谈一次。”

  **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十五章 狮子和狼的战争

  哥策马走在蒙蒙细雨之中,默默地想着心事。

  今年草原雨季来得早,雨水也充足,这预示着今秋水草肥美,牲畜会吃得膘肥体壮,有个好收成,但是,西北的局势就象这波涛汹涌的黄河,而大夏就象黄河上的一叶扁舟,在波涛中上下摇摆,随时都有倾覆之祸。

  大夏自景宗皇帝李元昊称帝至今,八十五年了,如果加上武宗皇帝李继迁、太宗皇帝李德明在西北鏖战、给大夏打下根基的岁月,那足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大夏和大宋、大辽反复交战。大宋打败了,不得不承认夏国,而大辽也打败了,但夏国深知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契丹人,而是大宋人,所以夏国主动向辽称臣,结为盟友,联辽抗宋。

  这个国策持续至今,确保了大夏国祚的延续,然而,到了今天,这个国策的基础突然间轰然倾覆,其速度之快,让大夏人措手不及。

  大辽怎么会突然败亡?拥有近百万大军,拥有万里疆域,拥有强大实力的大辽国,一个北方巨人,一棵参天大树,怎么会突然倒了?大夏人还没有从惊愣中反应过来,掀翻大辽的汉人和女真人就杀到了代北,大夏人仓促迎战,结果连战连败,形势越来越险恶。

  大辽分崩离析,本是大夏发展的一个最好机遇,为什么事如愿违,反而深陷危机?察哥和皇帝、宰相反复商讨,认为除了准备不足、策略失误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实力不足。

  大夏和大宋打了几十年的仗,和大辽也屡屡交手,但它一直雄踞西北,傲视天下,它的实力应该很强,在大辽倾覆之刻夺取代北应该没有问题,为什么没有成功?说到底,就是实力不足。策略能否成功要依赖于实力,实力不足,策略失去实施的基础,当然会失败。

  大夏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沙漠多,大山多,而耕地和草场却很少,这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大夏财赋窘迫,国库紧张,百姓生活艰苦,当然也养不起军队,所以大夏的兵制是全民皆兵,除了质子军(御前侍卫军)和京师卫戍军外,其余军队平时都要参加农耕畜牧,战时则披挂上阵。这些军队包括夏军主力擒生军和十二监军司的地方军队。

  这样一看就很清楚了,质子军和卫戍军大约三万人。擒生军的人数保持在十万左右,打了胜仗,俘虏多了,擒生军的数量就多一些,否则就减少。十二监军司统辖的军队都是地方军,地方军包括汉蕃各族,说白了就是乡兵,除了一些青壮男丁,其它老弱病残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大夏军鼎盛时期大约五十万,但受限于人口规模,它的军队人数一直在减少。大夏地处西陲,人口本来就少,和平时期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但大夏百年来,和平时间屈指可数,人口一直在缓慢下降。尤其近四十年,大夏和大宋的战争达到了一个**,大夏国无论是国力还是武力,都遭到了重创。

  大夏本朝皇帝叫李乾顺,三岁登基,梁太后专政。因为外戚势大,朝堂上权力斗争激烈,导致朝政**。大宋乘机发动攻击,夏军屡战屡败。大夏为了缓和朝堂矛盾,效法前朝,不断对宋用兵,以转移国内危机。

  从夏大安十一年(公元1085年)到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十三年地时间里。大夏对大宋发动了五十余次攻击。其中有几年达到了六七次之多。而规模最大地三次则由梁太后亲自统率。御驾亲征。

  第一次是天佑民安三年(公元1092)十月。宋夏环庆之战。动用兵力二十万。第二次是天佑民安七年(公元1096年)十月。李乾顺在梁太后地圣命下。侍母御驾亲征。集兵五十万。进犯大宋鄜延路。攻陷金明。第三次是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十月。梁太后亲率四十万大军攻打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境)。强攻十三日未克。后来夏军缺乏粮草。又遭暴风袭击。大败溃逃。

  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大辽地道宗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如果任由梁太后这样打下去。西夏就要亡国了。这对维持辽宋和平盟约。维持三足鼎立地格局非常不利。于是他密结大夏臣僚。鸠杀了梁太后。李乾顺开始主政。这一年他十六岁。

  李乾顺自幼聪慧。才智出众。主政之后。他东联大辽。南和大宋。试图励精图治恢复国力。

  然而。仅仅过了四年。大宋地皇帝派遣童贯到了西北。这位强硬地西北军统帅开始了新一轮地攻击。并且频频得手。收复了积石军(今天地甘肃贵德)和洮州(今天地

  洮)。夺回了横山和天都山地大片领地。确立了对西TJ优势。

  童贯主持西北军事二十年,打了西夏人十几年,中间只有两三次短暂的休战时间,虽然李乾顺和察哥竭尽全力予以反击,而且也取得了类似于朔方之战全歼十万宋军的战绩,但这个战绩根本无法弥补大夏在这二十年里所遭受的重创。

  如果大宋是一头狮子,那西夏就是一头狼。这头狼先和狮子打了二十年,打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漓,当然,狮子也掉了几块肉,但狮子大,掉几块肉无所谓,很快又长好了,它继续打,又打了二十年,虽然狮子被这头狼再次咬掉了几块肉,但这头狼却已经奄奄一息了。

  狮子和狼本身就不是一个等级,狮子掉几块肉和狼掉几块肉,不是一个概念。大夏人为了鼓舞士气,安慰自己,给自己打气,说大夏虽然元气大伤,但大宋损失更大,大宋如此穷兵黩武,最后不是拖垮了大夏,而是拖垮了它自己。但事实恰恰相反,大宋这个策略的确拖垮了大夏,把大夏拖到了立国以来最危险的境地。

  大夏人对代北可谓垂涎三尺,但它实力不济,没有实现预定策略,虽然它不停地增兵代北,先是十万,后是二十万,但它真正的精锐只有几万人,所以它三次攻打大同,两次和金军作战,都失败了。人多的确可以造势,但没有强悍的国力做支撑,没有充足的粮草武器做支援,最后终究是个纸老虎,要原形毕露。

  李虎是个反贼流寇,他从龙化杀到辽西,又从辽西杀到代北,一路掳掠,所过之处,连根草都没剩下,所以他越打越厉害,但大夏人不行,他们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其实更想抢,更想掳掠,但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西面是戈壁和雪山,南面是虎视眈眈的大宋,东面是盟友大辽,它往哪抢?它想抢都找不到地方啊。

  雨越来越大,扈从们追上来,请察哥停下休息片刻,避过这阵大雨再走。

  察哥摇了摇头,招招手,示意继续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