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陆权强国- 第6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奥两国便将战线往前推移了一百四十多里,奥匈帝国不但趁机收回了去年的布鲁西洛夫突破中被俄国占领的领土,还趁机将锋头刺进俄国国境内,东线开始不利于俄国。

英法意三国立刻察觉到了同盟国的变化,尽管俄国现在尚未表态,但三国依旧不能允许同盟国趁俄国混乱彻底击溃这个国家,然后从东线大量抽调兵力南下冲击西线。他们在西线集合了一百九十多万兵力,向德奥两国发动战略牵制。果然掣肘了同盟国军事行动,间接的保护了俄国,使其免于被同盟国集团趁机击败的惨剧。

1917年2月初,因为来自中国的密报得到证实,德国发动了其在美国潜伏的情报机构,最终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发展美国正在进行着战争动员,并发现了美国政府正在亲手导演的全民排德风,大肆迫害在美国国内的德裔侨民。

意识到自中国处得到的密报,美国很可能跟协约国达成协议,将加入协约国集团中。德国也发了狠心,他们感觉此时的俄国经过革命的重创后就算继续维持原立场,也无法再如同之前一样,给德国带来那么强的压力了。还不如趁美国没加入协约国之前,集中力量击败英法两国,逼迫其不敢对抗同盟国集团。

为此,德皇批准了海军部提交的非常疯狂的‘无限制潜艇战’计划,他下令德国国内的全部造船厂全力生产U潜艇,并允许已经沉寂了一年多的潜艇部队重新出动,猎杀一切试图向英国跟欧洲大陆运输物资的国家商船,并且不对其进行任何事先通知。

一场残酷的水底狩猎战即将爆发,欧战也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四章 刹不住的马车

1915年5月1日,驻美德国大使馆在报纸上注销声明称,任何乘坐悬挂英国旗帜的商船的美国旅客,其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但骨子里流淌着冒险者跟投机客以及商人血液的美国人并不相信,德国敢袭击美国的商船,依旧我行我素。

卢西塔尼亚号是美国船籍的大西洋邮船,定点往返于美国与英国之间。一战开始后,卢西塔尼亚号继续从事客运业务,以方便美国和英国的战时交流。当然,这些交流中除了人员以外,还包括英国方面急需的物资——除了军火之外,其余战略物资均有运载。显而易见,这是违反中立法的行为,所以卢西塔尼亚号不挂任何旗帜,船名也被遮盖掉了。

战时被称为“大西洋快犬”的卢西塔尼亚号有足够快的速度,可以摆脱所有的德国潜艇袭击。

于是,满载着1959名乘客(大部分是美国人)和船员,卢西塔尼亚号从美国纽约出发了。5月7日,航行到了爱尔兰外海遭遇到大雾,威廉·特纳船长命令把速度减慢到18节。11点30分,大雾逐渐消散。正在附近游弋的U20号潜艇发现了卢西塔尼亚号。卢西塔尼亚的航海生涯就要结束了。下午2:12分,第一枚鱼雷击中舰桥下面的船身,紧接着,弥漫的煤炭粉尘引起了猛烈的爆炸。

船上的旅客在惊慌失措中拥上了救生艇甲板。秩序极为混乱,因为船身急速倾斜,只有右舷的救生艇可以使用。18分钟后,卢西塔尼亚号带着她的1195名乘客和船员沉入了大海。不过比起两年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幸运的是那些还来得及弃船的乘客被迅速赶来的爱尔兰渔船救了起来,不至于在海水中冻死。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极度的震惊。美国和英国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残酷的谋杀,德国的报纸则声称卢西塔尼亚号是一艘军火船,否则不会这么快沉没。美国国内“立刻对德国宣战”的呼吁声嚣日上。德国迫于舆论压力,同时因为需要稳住美国人,不但承诺不再攻击美国船,而且还付出了巨额的赔偿金。

由于1915年5月的欧战形势是德国处于完全的上风,美国政府判断形势后,在逼迫德国作出宣布终止‘无限制潜艇战’的承诺后,决定接受德国方面的处理结果。

然而,1917年初,事隔2年之后德国人重新祭出了‘无限制潜艇战’的战略,高达上百艘的德国海底狼群部队在大西洋上疯狂的狩猎跟袭击美国向英国跟欧洲大陆运送物资跟军火的商船。一时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新任高龄总理克里蒙梭齐声欢呼,来往法国跟英国之间的电报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天谢地,那些该死的德国人终于招惹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然而,德国人真是傻了吗?

不,德国从来不缺顶级的战略大师!虽说是有来自中国破译的电报为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德国对美国的不信任。

自欧战爆发以来,美国亦然成为了协约国的最大最强幕后支持国,开战两年多的时间里,向协约国出售了一百八十多万杆步枪跟600多万吨商船以及14万吨药品以及多不可数的物资。如果不是美国在背后操控欧战,同盟国集团的军事机器早就摧毁了法兰西跟俄罗斯的抵抗,数以千计的飞机将越过英格兰海峡,直接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

是的,从美国不间断扶持协约国,并且在本国内掀起一场规模浩大的排德运动,残酷迫害千万之众的德裔美国人。种种都让德国越发心冷,明白了他们跟美国之间只有可能是敌人,绝无可能成为盟友。

没错,越来越多的德国高层察觉到了,欧战的胜利者不可能是同盟国甚至协约国中的一个。

为什么?

没看到欧洲都快被打烂了吗?死了多少欧洲的精英跟年轻人?那可是整整一代人,欧战输了,没有胜利者!

不,应该说胜利者没有诞生于欧洲。

是的,美国是最大的胜利者!

日本占领了德属太平洋岛屿,拓宽了太平洋战略,并吞并了东印度群岛,将殖民地领土扩大了四五倍之巨,亦然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胜利者。

中国或许也是一个,正面在远东跟中亚地区击败了俄国,不但吞并了俄国在华数亿卢布的产业,还收回了被俄国占领了半个多世纪的领土,甚至控制了数千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但成为了远东最令人瞩目的国家,还将影响力扩充到了中亚地区。也可以说是第三号胜利者。

还有那些趁着欧战正在酝酿跟已经爆发了革命,建立了自己政权的殖民地国家,他们也可以说是胜利者。

很讽刺,所有的胜利者都不是协约国跟同盟国,反而来自欧洲之外。

德国人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下了狠心。在美国下定决心插手欧战之前,尽可能的打痛了他,逼迫他不敢或者畏惧加入欧战。同时,他们还能通过切断协约国的物资补给,打击英法等协约国的战争潜力。

无限制潜艇战,一举两得的战略。

德国人恐怕无法想象到,因为他们的战略给美国高层增加了多大的烦恼。

确实,美国国务卿访华期间,已经跟同样在远东的英国外交大臣碰面,并初步达成了共识,美国有意加入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

只是,美国虽然有了这个意思。但是毕竟还没做好准备,按照威尔逊总统接到陆军将领们的反馈消息,想要以战前三万多的陆军为根基,在扩充到十万的规模还没消化完之前,再行扩兵百万,恐怕没有一年的时间不能成军,没有一年的时间不能形成战斗力。

也就是说,现在美国若是因此愤怒向德国宣战,仅靠他那十几万的陆军,送上欧洲连给德国塞牙缝的资格都没有。

美国人迅速的向德国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之后,得到的依旧是德国人生硬的回答,‘无限制潜艇战’绝不可能结束。

发现了德国人态度改变后,美国高层慌张了起来。

欧战从爆发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除了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外,欧洲各国均已经筋疲力尽。本来,美国人还打算再坐山观虎斗一段时间,彻底让两大集团把血流干。等到年底前后,美国完成了扩军之后,再以唯一的救世主的身份,加入协约国并一起打倒同盟国,轻松的分享同盟国的海外殖民地。

但俄国的革命打断了这个一厢情愿的愿望。

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高层发现,一旦俄德单独媾和之后,德国将面临三方面的好处。第一,德国原本用于东线的百万大军将被解救出来,可以部署到西线,对英法形成压倒性优势;第二,俄国或许会向德国妥协,并将与其相邻的领土割让出去。而这些领土都是俄国最富饶也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德国从俄国割去领土和最重要的工业资源,有利于强化德国的资源获取能力并且足以改变战略平衡。

第三,德国和俄国媾和后,以远东那个政府的亲德态度,他们国家的态度也很可能产生变化。而一旦中国做出了表态,从中国通往德国的物资输送线就被打通了,德国可以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获取战略物资。实现战争的长期化,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虽然不是同盟国成员,但素来对德国关系密切。

一旦德国获得这3方面的优势,将极大地改变战略平衡并可能影响欧战走向。在战争期间,美国虽然保持着中立,同时也并不拒绝向德国提供物资,但由于制海权为英国所控制,事实上只有协约国集团才能从美国买到东西。在商品交易中,美国人赚到了大钱,而且还让英法负下了巨额债务。假如英法崩溃,这些利益便收不回来了,因此,从美国的利益来说,上上之选是欧战继续保持平衡,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胜利者,那么只能是英法。现在,英法面临着危险,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决定赤膊上阵了。

尽管是仓促上阵,但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跟俄国大革命,都打乱了美国的布局。结果,本该坐收渔翁之利的美国政府,现在到了战略不得不进行调整的时候了。

美国的欧战态度即将改变,欧洲的混乱局势,宛若刹不住的马车一般,向着未知的深渊冲去。

1917年2月23日,农历2月初2龙抬头。

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西安已经过了传统的新年,不过冬天的寒冷依旧笼罩着这座城市。不过,尽管天气依旧很冷。这一天的西安城中却是人山人海,从全国各地甚至南洋地区赶来的不少的人,云集在这个远东领土最庞大的国家首都。

因为今天,按照新年假期之前国务院向外界公布的总统府及陆军部政令,今天,国防军盛大的胜利阅兵式将要在新城区的共和广场举行,届时将有不低于十万人的军队,参加这一场自民国建立以来规模最庞大的阅兵式。

俄国革命的爆发,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之一。

是的,就跟日本因为俄国革命,保住了他们所吞并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一样。

中国也因此合法的暂时接管了现在的控制区,源源不断的物资跟轮换部队抵达前线,一条条战壕跟工事的建立,都加强了中国对收复的领土跟部分现今掌握的俄国领土控制权。

对俄国战略的初步成功,并没有让李汉就此满意。事实上,作为中国在陆地上的最大也是最强对手,李汉绝不可能放过一个削弱未来对手的机会。但是当前,中国最需要完成的,便是向英法日美等国,展示中国的军事肌肉。

是的,有什么会比阅兵,更能展示中国军力的强大呢?

没有!

尽管十一月一日,中俄两国就根据之前签署的‘停战协议’,停止了前线的军事对抗。但是李汉并没有急于从前线抽调兵力回来,直到现在,中国也仅仅只用轮换休整的方式,从前线轮换了损失最惨重的十四个师撤回关内休整。在前线的兵力不降反增,丝毫没有撤回的意思。

因为冬天的到来,不适应战车跟陆航加入阅兵式,而为了最大规模的强化中国在远东的胜利,壮大中国之势,这两大在前线立下赫赫战功的编制是必须加入阅兵的行列中的。是故,这原本在十一月战争结束后就该举行的阅兵式,给他一直拖延到现在。除了派出大量的仪仗队军官前往分散在各地的几支已经被选中的编制训练走步、军列等外,还有就是为了集中陆航各飞行中队,然后飞抵陕西进行阅兵式之前的集中飞行演练。

于是,原本该在年前举行的阅兵式,被他故意推迟了几个月之久。

2月23日这一天,民国新都西安的新城区共和广场上,人山人海,这是典礼的主会场。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家争相一睹庆典的热闹,现场有上百架照相机跟摄影机,有些是来自国外的媒体跟洋人事关,更多的还是政府跟中国这边的媒体所属,都是为了记录下,这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防军阅兵式。

首先是革命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为了纪念在辛亥革命、统一战争、对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经李汉提议,于1915年初国会讨论通过,决定在西安共和广场中心建立革命英雄纪念碑,并将当时还未定名的广场命名为共和广场,以纪念民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此事李汉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