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元的学费对这些师爷们来说不是大数目,根本用不着卖田的。不过这些人精是最清楚人情世故的。他们的士绅身份眼看就没有了,不能老着面皮让人家再把你当老爷供着了。当不了士绅老爷,家里面的地可是要照着普通农家的标准缴税的……
一个科举考试的年龄和参考次数的限制,看似和土地问题毫无关系,但它的边际效应却很快传递到了土地和农业之上。东南沿海的工商发展很快,“超龄”书生们的路子也多。除了入读新东方教育和兰香书院,还能直接把资金投入工商,就算不愿意自己去做买卖,大明证券交易所的开设和“老八股”的发行,也给了他们坐收红利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他们要出手自家的田地,把埋在后院地底下的银子取出来——没有了士绅这层皮,就是把银子埋得再深也不见得能保住!还是早早住进那些比较讲王法的大城市为妙。
而士绅这个行当和其他行当一样,也有混得很更混得差点儿的人。能够在前清正儿八经当个官的,当然是士绅中的佼佼者,可以当幕席的也算是士绅的高层。而绝大部分的士绅,就是顶着个秀才的名头,在家乡有个几十亩土地而已。安仁镇的刘家兄弟便是如此,刘宗贤将哥哥送回安仁以后,又回了成都报了锦江书院的“西学补习班”,在几个湖南夫子的教导下学起了西方的政治、历史、法律还有大明的各项律法制度。
这些湖南夫子也都是过了30岁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的,不过却都在湘湖派所开办的岳麓山书院、石鼓书院、长沙城南书院里面稍微沾过几滴洋墨水,所以被四川的儒家书院雇来当新学教习了。所谓的新学,除了大明的律法、制度比较实在,其他的东西不过是些西方常识。教材是正在应天济世大学国际政治系读书的潘祖荫和朱济世的秘书官翁同龢两人合编的,并不枯燥,特别是关于西方历史、军事的内容写得非常精彩,都可以当小说来读了,比起四书五经要有意思多了。
到了1852年春节之前,锦江书院才放了假,刘宗贤又花了三天时间步行回家,见到了已经变身成了“周扒皮”的哥哥刘宗英。才一进刘家大院,就听见哭喊声和怒骂声传了出来。
“二老爷,二老爷,求求你了……我们一家五口的活路就是那几亩田,你可不能都收了去,你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杨老白!你磕头也没用,赶紧的给我走人,大年三十一过就走,一天也不许多呆了,你们一家子租我刘二的田都十年了,有付清租子的时候吗?我借你的印子钱能有还清的日子吗?”
“二老爷,你可不能这样不讲理啊,这十年我杨老白没日没夜的在田里做活,得的粮食七成都交了租子还了印子钱,你难道真要逼我卖儿卖女不成……”
“卖儿卖女?能那傻儿子丑闺女能卖出去?别做梦了!赶紧滚蛋,你欠老子的印子钱老子也不要了,走吧,快走吧!对了,再给你指条活路,去县里面报名参加东北集体农庄吧!”
718 2003168359742
第628章 资本家们 狂求月票
杨老白当然是姓杨的,老白却是绰号,意思是家里面一穷二白啥都没有,是刘宗英家的佃户。30岁的时候向刘宗英借了高利贷才娶上了个脑子不大灵光的傻媳妇,给他生了两儿一女,其中一个儿子没有养活,还有一个有点傻,至于那个女儿嘛,当然是丑的——那种地主老财强娶佃户老农民家的漂亮女儿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滴。因为这是不符合社会学和遗传学的,前者让佃户不可能娶上美女,后者让丑女很难生出漂亮闺女。而且如果佃户家的漂亮闺女被地主看中,往往是高兴都来不及,用不着抢的。
所以杨老白只是老白,不是白劳。当刘宗贤走进屋子的时候,这个被生活折磨的满脸都是苦难纹路的不到40岁的“老农”正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因为刘宗英刘大老爷决定不再剥削他了,要将他从土地上赶走……
这是当然是一件非常残忍和不道德的事情!如果换成一个别的什么穿越客坐在朱济世的宝座上,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千千万万如刘宗英这样的地主恶霸从肉体到精神完全消灭,然后再将他的家产分给杨老白这样贫苦农民,据说这样可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从而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好像是很有道理的!这就好比在后世的中国,将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的资产没收,把它们核心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消灭,然后再将它们的资产平均分配给这个行业中已经破产倒闭的公司,这样就能让中华大崛起了!
不过朱皇帝却是一个非常自私的穿越者,不大为亿万劳苦大众考虑,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帝国,杨老白或是杨白劳们被剥削成什么样他才不管呢……
“哥,这样不好吧……”刘宗贤望着杨老白佝偻的背影,低声对自己的哥哥说,“杨老白给咱家种了十年田了。就这样赶走,只怕……”
“不赶走不行!”刘宗英扒拉着算盘珠子,一副地主老财的邪恶样子,“你看看他把好端端的五亩水田种成什么样子了?别说是耕牛。连犁都没有一把好的……这地还是我收回来自己弄吧,趁着农闲雇些人把田陇铲了,再修一下水渠,赶明儿去城里买两条牛回来。李家和刘家我让他们留下当长工,包他们吃住一年再给个两三块就够了,还有三家佃户也都赶走……”
刘宗英和刘宗贤一共有原本有66亩水田,刘家兄弟都是读书人,自己是不管理的,租给7家佃户。现在卖掉15亩,佃户也少了一家。还剩51亩,分别租给6家佃户。除了向佃户收租,刘宗英还向他们放债,利钱当然是高的……但那是名义上的高利,实际上的剥削总有个底线——不能让佃户们都饿死。否则谁来租他的田?而且佃户们被逼急了也要拼命,到时候刘家能不能兜住就不好说了,就算能兜住,把佃户都弄死了,大邑县的县衙也是个无底洞,不把一票官吏喂饱了,刘宗英就得去抵命了。
不过现在。朱皇上的两项政策,却让刘宗英开始突破那个剥削的底线!首先是科举的年龄限制让刘宗英从圣贤书中脱身出来,从士绅地主转变为普通地主。而开发东北、南洋的政策,又给了被剥夺份地的贫农最后一条活路,从而让刘宗英再次从地主转变为农业资本家——可以使用雇佣劳动力去经营土地和农业了。资本家嘛,当然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还能指望他们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当什么大善人?
……
香港,兰香书院。
已经用同样见不得光的手段完成了原始积累的白恩铭现在已经洗白了,刚刚成为了香港首位华人太平绅士——本来戴维斯港督想让朱济世成为香港第一位太平绅士的,不过朱皇帝根本没鸟他。现在这个头衔归了白恩铭,因为他热心新闻事业、教育事业和对香港建设(房地产生意)的杰出贡献。在1852年1月被文咸总督授予了这个头衔。
“白先生,真的能有100元的月薪?”
当上了太平绅士的白恩铭仍然将他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香港的教育事业,年初三一过,就亲自在兰香书院里面接待前来报名的学员——大多是一些年过30的中年人,个个都用不确定的语气问着同样的问题。
“真的会有,我保证。”白恩铭笑着说,“怎么会没有呢?现在全大明有多少华人西医?包括皇上在内还不到200,比进士都稀罕。那些漂洋过海从欧洲请来的医生起码要一两千磅一年,那就是3000到6000银元,你们怎么会赚不到1200?”
那个听了白恩铭一翻解释后的绍兴口音的中年人才大松口气,从长袍内兜里摸出一个长方形的布包,一层层打开以后,才露出一叠整整齐齐的汇丰银行10元纸钞……
看到了钱,日益肥胖起来的白恩铭的两只眼睛立马就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这1000元里面,至少有500元是纯利啊!如果能招满1000人,兰香书院就能赚到50万元!这教育真是比房地产还好赚的买卖!
而在应天城外紫金山北麓的玛丽亚堡内,会客厅里面,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的总经理罗伯特。欧文拿着一叠报表,对朱济世说“皇帝陛下,截止1月底,我们一共招收了11000名专科学员,分别属于纺织、钢铁、造船、化学、建筑、制药、农业、采矿、金融、商业、瓷器、畜牧、机械等行业,另外还招收到了一些英语、法律、会计、医师等专科的学生。”
本来,新东方教育没有开设英语、法律、会计、医师这四个专科。不过在朱济世看到《清流报》上兰香书院的招生广告之后,立即就决定效仿。因为上述四个行业的人才同样短缺——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才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瓶颈了。如果要依靠十九所新式书院,四所济世大学按部就班培养人才,是无论如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速成性质的专科学校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了。
“11000……军师,那个兰香书院招了多少人?”朱济世问坐在一旁的罗泽南。兰香书院和宪政研究会当然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每个星期都有报告送到罗泽南案头。
“他们招了1000人。”罗泽南道,“另外,白恩铭的背景已经查清楚了,他就是前清洋务帮办大臣白斯文!”
“原来是他?”朱济世摸了摸胡子,心说,这个家伙混得也不错啊,居然开了学校,办了报纸,还是香港的房地产大亨,又做了太平绅士,算是风生水起了。
“皇上,要不要……”罗泽南做了个砍人的手势。白斯文在香港自以为安全,其实朱皇帝要取他性命实在太容易了!
“用不着,用不着的。”朱济世摆摆手,笑道,“继续监控就是了,这家伙和我在欧洲就认识,算是老相识了。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算是传奇人物,死了多可惜?”
“皇上,那个宪政研究会呢?”
朱济世皱了下眉,这个什么研究会一共就13个人,好称13太保,不过其中8个人根本不活跃,只有5个人经常聚会。号称宪政5虎将,听上去就是炮灰的命。不过其中居然有一个人叫孙汶,还是学医的,真叫人不放心啊!
719 731568361913
第629章 肃顺眼中的天下大势 狂求月票
肃顺跟白恩铭不同,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儿子,郑亲王一系出自努尔哈赤的侄子兼养子济尔哈朗,世世代代都是铁帽子王,自然是时时刻刻不忘恢复清室的大志。
“果然是天不绝我大清,朱逆才得了天下不过数年,就开始忘乎所以,想要同全天下的士大夫为敌了。前次才将西学加入科举,今次又要绝了天下大半士子的上进之路,他这是要自绝于天下士子!是要将天下士子再推回到我大清一方!”
听得他这番豪言壮语,瓜尔佳。元宝苦苦一笑,抓起一个干巴巴的大饼啃了一口,又端起碗白开水就着干大饼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再看他和肃顺两人的装扮,就知道他们现在有多潦倒了。脑袋当然已经剃光了,大牢里面不许留辫子,哪怕有银子交辫子税也不行。丝绸的衣服也没了,都换上的粗布长袍——这是四川乡下落魄书生的标准装扮,短衫是劳动人民的装扮,读书人都是穿长衫的,有几个钱的就穿丝绸长衫,现在还流行起了呢绒长衫,而穿粗布长衫的肯定是那种读死书又考不中功名的落魄书生。
他们俩之所以会换成这样的装扮,当然是因为几个月的那场牢狱之灾了。虽然他们都一口咬死自己是普通商人,但是脑袋后面的辫子,一口标准的京片子,都已经将他们的身份透入无疑,如果锦衣卫在四川的特务还不知道他们是渤海国的探子,那可真得回家吃老米了。知道了对方的大致身份之后,锦衣卫的刑讯高手没费多大力气就弄明白了肃顺、瓜尔佳。元宝等人的真实身份。
然后四川锦衣卫佥事黄麒英就把肃顺等人在贡院街事件中被捕的消息,密报给了应天的朱皇帝。而朱济世并不想让四川贡院街事件闹得太大,于是就指示黄麒英实事求是,秉公处理。
不过这个黄飞鸿的老爹也不是什么好鸟!他知道肃顺他们有钱,于是就串通四川总督韩四一起讹他们的银子。让他们出银子买命,最后把肃顺和瓜尔佳。元宝存在立信银行账户里面的银子榨去了大半才把他们放走——倒没有杀人灭口。黄大侠和韩四都是江湖出身,都是一诺千金的好汉。而且他们也不担心肃顺和瓜尔佳。元宝去军法司举报,这十几个渤海国的探子得了活命的机会还不跑得跟兔子似的?
可是韩四和黄麒英却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