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的军力自1847年夏举兵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就翻了将近八倍!从开始的两万五千(包括兰芳军团和海军)扩充到现在六个军(含近卫军)加上海军、军校师生、地方部队,总共二十余万。扩张之快,实在不亚于太平天国了。不过如此快速的扩军,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军队训练水平的大幅下降和军官奇缺。某些新建部队的战斗力极成问题,没有一年左右的整训,根本不足以应付大战。
所以朱济世即使想要趁满清和太平天国两败俱伤的机会北伐,也拿不出真正有强大战斗力的精锐。与其在北伐途中让人打出原形,不如摆出一个强兵的架子唬住对手,抓紧时间练兵和整顿地盘。
当然,朱明的扩张步伐并没有停止。
“广西和福建两省,应该先打哪一个?”朱济世的手指在一幅西式军用地图上轻轻敲打着。
“应该先打福建。”罗泽南腹中早就有了答案,“福建是盘子里的肉,广西是碗里的肉。”
朱济世沉吟道“林则徐会守约不与我为难吗?”
朱明在福建的基础比广东稍差,但也是很不错的。毕竟福建的台湾府是最后一块被满清攻占的华夏土地,天地会在福建的斗争也从未间断。但是满清在福建也有两张王牌,一张就是林则徐,一张是靖海侯施德霖。
“穆翁是不会来掺和福建之战的。”罗泽南将一份刚刚收到书信递给朱济世,“这是吴春秋从上海寄过来的,林穆翁已经打发曾国藩和塞尚阿一同北上勤王了,同时又大力提拔同我们往来密切的李鸿章,看来是在为自己谋后路了。这个施德霖才是我们平福建的最大障碍,他现在已经被任命为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了。”(未完待续。)
第334章郑公斗施侯求月票
“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朱济世接过书信看了一遍,信里面除了汇报满清的一些人事任免就是“明清议和”之事。
包括英美法在内的列强似乎对明清议和的兴趣已经淡了不少不大掺和了,原先负责谈判的白斯文也离开上海北上了,现在就是李鸿章和吴春秋煞有介事地在谈。不过只是在交还俘虏和停战的问题上扯扯皮,没有涉及到割地赔款的事宜。至于交换俘虏的谈判,李鸿章倒是又做了些让步,答应把延恩侯一族先交给大明,并且还将极力搜巡郑家后人,待人数凑齐1000之后,朱明再释放2000旗人俘虏,不过乌兰泰一家包括在内。当然圣衍公一族还是不可能交给大明的,这一代衍圣公孔繁灏还当了山东巡抚兼团练大臣。
“军师,满清似乎走了一步好棋啊!”朱济世放下书信,眉头拧了起来。“满清历来的规矩是本地人不做本地官,施德霖也就算了,他家是旗人,不在此列。可是孔家可是山东头号望族豪强,让孔繁灏当山东巡抚兼团练大臣……这山东不好打啊!”
“王上多虑了。”罗泽南呵呵笑了起来,“这孔家虽是圣人之后,但历来是毫无气节的墙头草,蒙古人打过来就降蒙古,太祖皇帝逐鞑虏他们就降大明,闯贼入山东他们就投闯贼,后来满清打进来他们就剃发降满清,来日我大明北伐中原,山东定然不战而下。”
“这么个家伙道光为什么要用来当山东巡抚?”朱济世不解道。
罗泽南捋捋胡须“其实也算一步妙招,这孔繁灏会降大明,但不会降太平天国啊!他降了大明可以继续当衍圣公安享荣华,降了太平天国当什么?太平天国那里可没有孔夫子的牌位,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组织山东豪强去和太平天国干一仗了。现在咱们大明离山东还远,太平天国却已经到了中原,这满清自然只能先顾眼前了。”
“那这个施德霖会不会投降大明?”朱济世又把话题拉回到福建。山东还远,福建可就在朱明口边,是时候吞下去了。
“大明会招降施德霖吗?”罗泽南笑着反问,然后又自问自答道“我看是不会的。因为施德霖是施琅之后,而施琅又是助满清绝最后一块汉家净土的罪魁祸首!是如吴三桂、尚可喜无二的人物。王上能恕吴三桂弑杀匡皇帝和哀愍太子之罪?能饶恕尚可喜屠广州七十万汉家庶黎之罪?”
朱济世在后世听说过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初他并不理解这话中的含义。而如今坐在一国之君的宝座之上,却已经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了。三藩王在历史上的评价倒是负面居多,但是施琅却是被后世捧高的人物,因为他攻占了孤悬海外,仍然沿用汉家衣冠的台湾岛,为满清统一了国家,属于有历史功绩的人物。
但是眼下的朱济世却绝对不能承认施琅的历史功绩,而且还必须将施琅和吴三桂、洪承畴二人并列为三大逆——因为施琅所攻灭的郑明政权虽然有自立的心,但终究在永历政权灭亡后,仍然沿用永历年号,礼待避乱宗室,还给了南明宁靖王朱术桂一个空头监国名号。因此这个郑明无论如何,都算是前明王朝最后的余脉。如果朱济世还要高举复明大旗,必然要对灭亡前明的满清靖海侯一族采取镇压政策。不满门抄斩已经算客气了,怎么还能去招降?
所以这个靖海侯施德霖只能在福建和朱明大军死斗到底!
“那么说起来,让施德霖去福建也算是妙招了。”朱济世看了坐在一旁眯着眼睛好像在打瞌睡的郑洪一眼。
这个朱明集团的二号人物自这次北伐开始就跟在朱济世身边混日子——反正他也没什么大本事,早先朱明集团中没什么能人,他还能时常发挥一下。现在朱济世拉拢了大半个湘湖理学集团,手下能任事儿的人物一大把,个个都比他能干。所以他就只能混了,反正资历摆在那里,将来妥妥的延平郡王啊。
而且不仅是他在“混”,朱明集团中的天地会一派和兰芳会一派都出现了没落的趋势。让湘湖理学派在朱明朝堂上一家独大,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吧?看来得拉一把这帮江湖大佬了。
“延平郡公。”朱济世轻声唤着郑洪的封号。“延平郡公……”
“哦,王上,您叫我?”
朱济世唤了两声,郑洪才从半睡半醒中苏醒过来,冲朱济世拱了下手。
“现在的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是靖海侯施德霖,他和你算是世仇吧?”朱济世淡淡地道。
“王上要收福建了吗?”郑洪怔了一下,反问道。
“满清用施琅之后守福建,我大明就用延平武王(郑成功)之后取福建!郑洪,可敢出战否?”朱济世笑吟吟地看着郑洪。
“妙计!绝妙好计啊!”
郑洪还没说话,罗泽南却抚掌大笑起来了“满清用施德霖无非是想利用他们施家在福建的人望拉拢豪绅,组织团勇。我大明若以延平郡公伐闽,就是在告诉福建士绅,他们同施家是不一样的,施家是清鞑功臣,也是我大明死敌,只有顽抗到底!这是朱郑两家和施家的世仇,和他们无关,如果硬要掺和,那就要准备身死族灭!”
罗泽南望着朱济世道“王上可着锦衣卫缉事厂的暗探在福建各县广贴布告,警告福建士绅不要去为施家殉葬!”
“吓唬他们?”朱济世挑了下眉毛“有用吗?”
罗泽南笑着点头“有没有用,一试便知。”
“好,那就试一试!”
……
“大明的延平郡公,征东将军,总督福建军务事宜郑洪对上大清靖海侯,福州将军,福建巡抚兼提督军务事宜施德霖……呵呵,国仇家恨一块儿来了,也不知道郑成功和施琅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啊?”
上海两江总督衙门后院,一座名为“观五洲风云”的书屋里,拿着一份最新出版的《大公报》,林则徐苦笑着摇了摇头。
刚刚从福建招募民勇回上海的林则徐长子林汝舟叹道“父亲,朱逆的探子还在福建各处张贴布告,宣称靖海侯一族是朱明世仇,同吴三桂、洪承畴并列为三大逆,如果谁敢追随靖海侯,就要按附逆论处,福建一省,现在是人心惶惶啊……”
林则徐连连摆手“有什么好惶惶的,无非是在明清之间站个队,想当大清忠臣的就把家人送来上海安置,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就置身于外等着剪辫子就是了。”
“父亲,可咱们在侯官的家族该怎么办?施侯希望咱们林家能做个表率……”
林则徐哼了一声“都接来两江安置吧。福建的浑水是施家和朱家、郑家的世仇,咱们林家掺和什么?”
“不掺和?”林汝舟愣愣地看着父亲,“如此福建可就不守了。”
林则徐在福建的威望比靖海侯施德霖高多了,后者是所谓八旗贵胄,几代人都住在北京,在福建地方上只有势力、财产(主要在台湾,拥有大量土地),但没有多大人望。而施家在福建的势力,又是依附于满清王朝的武力。现在满清的武力明摆着打不过大明,想指望福建士绅出力维护,这事儿靠施德霖的声望的确不够,得林则徐出头。可林则徐现在一副笑看天下风云的样子,怎么都不愿意去趟福建的浑水了。(未完待续。)
58 847597942835
第335章开垦满洲谕求月票
“朱逆真的班师回广州了……还好不是在武昌建都,到了广州想要再北上就要翻山越岭了……”
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内,道光皇帝放下湖北巡抚骆秉章(只有德安一府)差人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长吁了口气,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在他看来,满清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稳扎稳打一步步逼近的大明,而非太平天国这样的流寇。历史上的流寇极少有能成大事的,而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李自成,也是由流寇变坐寇之后,才攻破北京灭掉前明的。和比较尊重儒家的李自成相比,洪秀全、杨秀清的那一套邪教路子,显然不合中国的传统。之前可以横扫数省,拥众百万,其实是沾了朱济世的光——如果不是朱济世在广东打垮了14000八旗新军,洪杨所谓的太平军在城前岭就覆灭了。
“僧格林沁,现在朱逆回广东去经营地盘了,只是粤匪一股贼寇,你的20万八旗新军该能打赢了吧?”
病中的道光皇帝淡淡地望着跪在地上的僧格林沁,这位贝勒爷刚刚从察哈尔草原回来,募集到了一万马队。
“皇上,奴才可以带兵守开封城,不过……没有必胜的把握。”僧格林沁迟疑着道。
他从察哈尔带来的一万蒙古马队是能战的,另外还有三万甘陕绿营也是可以战的。至于京畿周围的驻防八旗和京营八旗还有陆陆续续赶到北京的“新八旗”,以及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的绿营兵,总数虽有二十余万,但是僧格林沁却不敢带着他们出去野战,生怕被气势汹汹的太平军给吓得一哄而散。
“什么?只能守城?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僧格林沁,你走了一回广东,回来后怎么就胆怯如此?”
道光皇帝沉声问着,虽然臣下一再建议守北京,但是道光皇帝还是坚持己见,要把战场摆在黄河两岸。这北京毕竟是天子居停,要是让太平军圈起来打,自己这个皇帝该怎么办?走还是不走?要在太平军围城之前逃走,城内的清军还能打吗?要是呆在北京城里,呃,崇祯皇帝就是这么死的!
僧格林沁摇头“皇上,奴才非是胆怯,而是为大清长远考虑,觉得不能在河南孤注一掷,要是真有个什么万一……”
“你又劝朕东狩盛京?”
道光皇帝的脸色阴沉的可怕,这段时间,北京城内已然是人心惶惶。满朝的清贵都在把家人往关外的盛京送——通往关外的大道上,现在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不过这些清贵倒也不是只顾安排自己家人逃跑,他们还隔三差五来宫里面恭请道光皇帝赶紧去关外“狩猎”。
僧格林沁叹息着点点头“皇上,咱们得有两手准备……守开封有奴才和惠王爷再加上十五万新军和曾国藩的三万湘军还有集中到河南的绿营兵就足够了。兵务精不务多,现在咱们八旗新军也就有十五万能打,剩下的还是留在北京护着皇上吧。另外,北京城内还有四十多万旗人老弱妇孺……这些都是咱们八旗的根啊!万一奴才在开封败了,这些人急切之间怎么走得了?所以东迁势在必行啊!”
这个时代北京城的人口并不算多,城内只有50万上下,城外还有30多万,拢共就80多万的样子——当然这是指北京的常住居民,若是看户籍的话还要多一倍以上,因为满洲八旗和汉军八旗的户籍都是落在北京的。
而这座天子居停,其实就是旗人之城,80多万居民中的大多数是旗人,哪怕是汉族在京的官员被革职、解任之后,也必须立即启程回家!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