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所虑之事正是本王所忧!广东一省,自明末开始就一直缺粮,仰赖湖南、江西的米粮南运。如果我们要大力发展工商,又要力促桑蚕茶业的兴盛,必然会占用些许良田,这广东的米粮缺口必然会更大。万一湖南、江西的战事迁延,农事荒废,咱们广东就有缺粮的可能了……
但是我们能通过力促农耕来填饱万千黎民的肚子吗?依我看是不能的,道理很简单,广东的平地太少,又不算肥沃,可以开垦之地早就已经辟为农田。根据满清留下的档案,广东的农地已达两千余万亩,实在没有多少增长的余地。即使勉强再垦出一些瘦田、梯田,也增加不了多少粮食。所以这广东缺粮的问题,还是得通过贸易解决!”
屋子里寂静无声,不仅左宗棠在认真地听着,十三行的一众豪商,也都伸长了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儿。听到朱济世提出通过贸易获取粮食,这些人都不住地点头。
他们和左宗棠不一样,是真的仔仔细细在看世界。对欧洲、美洲或许不大了解,但还是知道南洋的情况。
这米粮,若不能来自湘赣,就只有从南洋去找了。
朱济世轻轻用手指敲打着桌子,静静地道“贸易,就该互通有无,用广东盛产之物,换取广东所需之物,而非一味积累白银。而广东所盛产的,就是铁器、瓷器、茶业、丝绸等物。而广东所缺乏的则是米粮、棉花、羊毛、机器、黄铜……而这些东西在印度、在南洋、在澳大利亚都是盛产之物。完全可以通过贸易取得。不必强要广东自产。
另外。广东的人口其实也是过剩的。因而自明末起,广东人就有下南洋谋生的传统。如今南洋的兰芳大公国就是下南洋的广东人所立,而在南洋其他地方,广东人、福建人也是极多的。现在十三行出口到南洋的瓷器、布匹、铁器、漆器、茶业等物。主要都是卖给他们的。所以闽粤之民下南洋谋生,大明朝廷不仅不能禁止,而且还要鼓励,要承认他们为侨居外国的大明之民,应该在南洋各地建立使馆,向侨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保护和支持。如有可能,还应该同西洋各国签订保护侨民的条约,使我大明之民在海外也能安居乐业。”
向南洋输出人口,其实也是朱济世的既定政策。是介于移民和殖民之间的一种模糊政策。这南洋就在中国的嘴边儿。让西洋人抢了先实在是令人扼腕。不过眼下大明初立,还没有用炮舰军队把西洋殖民者从南洋驱逐的力量。所以只能先用输出人口的办法搞“柔性殖民”了,等到将来有了实力,或者动武,或者比人头。都能把洋人的势力驱走……
不过这个想法现在只能埋藏在心底,就连左宗棠都不能告诉,更别说十三行的这些“买办”资产阶级了——万一走漏了风声,引起了西洋各国的警惕可就不好弄了。
“王上,这兰芳大公国是不是应该设法并入我大明啊?”左宗棠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明白朱济世的话,只见他捋着胡子思索半晌,突然将话题扯到兰芳大公国上去了。
“这兰芳……”朱济世心中苦笑,自己何尝不想让兰芳同大明合并?可是英国人那关怎么过?现在的大英帝国还如日中天呢,能不得罪最好别得罪。“这兰芳和大明是共君之国,合二为一的时机并不成熟。”
“但是兰芳的朝廷和大明朝廷却互不统属,将来难免要生嫌隙,如果王上有意殖民兰芳,以增大明国力,最好将兰芳朝廷置于大明朝廷管辖之下。特别是兰芳不应该有独立的陆海军,否则来日恐有藩镇之祸……”
大一统向来为国人所推崇,左宗棠自不例外。兰芳国在他眼里不过是大明的行省,派一个总督或是巡抚去治理是最恰当的。现在兰芳有自己的朝廷和军队,而且兰芳公位继承人和大明王位继承人还不是一个人,将来难保不出现第二次靖难之役啊!
所以左宗棠一直想找机会向朱济世进言,将潜在的祸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今天朱济世既然提及了殖民南洋的事情,左宗棠就乘机进谏了。
听了左宗棠的这话,朱济世呵呵轻笑道“此事我已经考虑许久,既然军师提及,就不妨说来给军师听听。眼下兰芳和大明合并的条件不大成熟,我打算先设立一个总督府来治理兰芳,总督府直接向我负责,总督府的财政盈余上缴王宫内库,再由王宫下拨给财政部。
而兰芳的陆军一律改编入明军序列,改成大明陆军兰芳军团,军团长和各级军官皆由大明大元帅府任命。”
眼下的兰芳华人都自认为“中华之民”的,之前认同满清中央,现在大明复国,自然将自己当成大明子民了。所以取消兰芳大公国政府,改立总督府的事情,不会在兰芳国内产生任何反弹,倒是英国人会不会提出异议就很不好说了。
……
“设立兰芳总督府?这是要为兰明合并做准备吗?”
听朱济世说起此事,大明朝廷的总顾问罗伯特。丘吉尔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大英帝国在兰芳的利益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即便兰明合并也不会有多少损失,所以并不是不能接受。只是朱济世现在同大英帝国日渐离心的态度,实在让他有些担心。
“杰森,你先是在鸦片问题上采取了违反帝国利益的政策,现在又想将大英帝国保护下的兰芳合并到明国的版图当中,这会让我们非常为难的。”
这“我们”自然是指对朱济世比较友好的英国大人物了。持这种态度的人在英国本土还是有不少的,但是在香港和南洋就不大多了。
“杰森,你难道就不能在鸦片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吗?”说话的是威尔。海明,他在广州“光复”后去了一趟香港,同自己的老丈人戴维斯爵士进行了一番密谈,刚刚才回到广州。“颠地和马地臣已经启程回英国了,他们很有可能对英国高层进行游说,促使他们采取敌视明国支持清国的政策。”
朱济世坚决地摇了摇头,目光炯炯地看着丘胖子,“罗伯特,过一阵子我希望你能作为大明王国的代表前往英国,同我的右丞相兼外交大臣刘鹏一起。”
现在罗香梅还在欧洲没有返回,不过她同英国政府谈判的事情似乎已经过了时。朱济世不仅是兰芳大公,而且还是大明国王,他的王国很可能有一亿人口,面积比法国本土还要大,所以需要派出新的使臣赴欧美同列强谈判。而刘鹏则是最适合承担这项任务的大明重臣,因而不待大明一统广东,他就要出使欧洲了。
422 1037287870946
第264章 绿营还是要裁的 第三更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
紫禁城,乾清宫。
僧格林沁兵败东江,广州沦陷和广东巡抚叶名琛附逆投敌的消息是同一天由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这个天子居停的。
噩耗传到的第二天,军机大臣和六部九卿还有八旗各部都统全都齐聚乾清宫。当大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出现时,众人都在心里面长叹了一声。
皇帝是由两个太监搀扶着坐上乾清宫里那张龙椅的,六十多岁的老皇帝一脸的潮红,很不健康的颜色,一看就是一宿没睡,多半还在大清列祖列宗的画像前面流了一宿的眼泪,两只眼睛是又红又肿的。
“我大清厚养汉士二百年,就得了这样的回报!?”
道光皇帝嘶哑的嗓音在大殿里飘荡,让众人都是一怔。
“我满人当汉人是一家,可是汉人又是怎么对我满人的?”
他吭哧咳嗽几声,端起车顺行上贡的普洱茶润了下喉,继续说道。
“这叶名琛附逆附的好啊!他要是不附逆,朕还看不清这些无耻士人的嘴脸!现在朕总算知道了,这满汉一家,根本就是我们满人一厢情愿!”
道光皇帝环视一眼众人,旗汉臣子的面孔上都显露出不同的神色,旗人是焦急、震惊,无奈。而汉人则是惶恐,是一种假面具被拆穿后的惶恐!朱济世取了广州,击溃了僧格林沁的五万大军他们是不会惶恐的,换个主子他们一样做官。而且官说不定更大。好处捞得更多!听说那个叶名琛已经当了逆明的尚书。还封了侯!
“皇上!奴才以为满汉一家是我大清的祖制……”领班军机穆彰阿上前一步噗通一下就跪在地上,“如叶名琛这样的汉臣只是极少数,是极少数啊!”
道光皇帝心里面叹息一声,旗人就是心太善!自己太善,内务府那帮包衣阿哈贪成那样,自己也不忍拿他们开刀。这个穆彰阿也是个老好人,他们汉人都这样了,还帮着说话!还有那个赛尚阿也忒善良。折子上面还说叶名琛的“天良未泯”,不就是没有发兵追杀旗人妇孺吗?那是做给朱逆看的,朱逆虽然是逆贼,但也是英雄,这种人是不屑杀妇孺老弱的……这旗人都善成这样了,你们汉人还要造反,真是太可恶了!不行,这样下去不行啊!一定得狠下心来对付那些无耻汉臣!
“今日召集诸位臣工,就是要议定这‘撤绿营,扩八旗。编新军’之事!”
僧格林沁和赛尚阿等人上的折子说是要“扩汉旗”,不过道光皇帝现在看见“汉”字就压根痒痒。所以直接改成“扩八旗”了。
听到道光皇帝这话,穆彰阿心里都快吐血了,连“扩汉旗”都成了“扩八旗”了,这皇上莫非连汉八旗也不信?这样一来,这八旗还有多少人?130万?140万?这么点人能编多少新军?撑死就是30万啊!而广东一省又有多少人口?怕是不下2000万,朱逆只要舍得银钱,扩出100万大军都没有问题,30万八旗新军能打败100万明逆的新军?
皇上啊,您把自己当成顺治皇帝了吧?现在的八旗,不是200年前的八旗了!
就在穆彰阿六神无主的时候,洋务大臣入直军机的耆英猛然跪伏奏报。
“皇上,奴才以为,绿营必须要裁撤!”
穆彰阿回头呆呆地看着耆英,心说,你耆英是姓爱新觉罗的吗?这大清天下是你们家的,你怎么也破罐破摔?
耆英皱了皱眉,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接着往下道“皇上,奴才粗略计算过办新军的花销。按照30万八旗新军的额子计算,光是洋枪就需要30万条,每条需银元25到30块,共需750万到900万银元,洋炮需要1500门以上,每门洋炮需2000块银元,又得300万银元,枪子、炮子、火药上面的开销,每年至少需要300万到500万。而且洋枪洋炮都极易损坏,在战时需不断补充,每年又是一笔花费。另外,这洋枪洋炮还需配合西洋兵法才能发挥威力,得要聘请洋将来传授。要练30万新军,至少要请500名洋将,每年没有二三百万银元也是不够的。
皇上还要造船办海军,还要办工厂自造洋枪、洋炮,这些都是花费巨大。根据洋务衙门的计算,如果要在上海、京师开设枪厂、炮厂、铁厂、船厂、火药厂,还要在京师左近和江南开煤矿、铁矿的话,没有1000万银元的投入也是不够的……”
这就是差不多3000万两的开销了!还没有计算八旗新军扩编后的花费,而且仅仅是30万新军。如果要扩编60万新军,这开销只怕还得翻倍!
“祁寯藻,你说说看。”道光皇帝厌恶地瞅了首席汉臣祁寯藻一眼。
祁寯藻是户部的汉尚书,就是大清朝的财政部长,这段时间为了筹集军费问题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其实也没什么新招,就是摊派加捐纳,前者把负担压给农民,后者就是逼商人捐款。而满清的大商人向来是广东的行商,山西的晋商,扬州的盐山,皖南的徽商,江南的湖商这么几大商帮。其中最有钱的就是垄断出口贸易的十三家行商,本来祁寯藻还打算摊派1000万两到他们头上,谁知道这些家伙居然集体附逆,连京中亲贵大佬的暗股一起吞掉了。这下财政的窟窿真是大到了没法填补,再要挪出几千万两银子办新军……只怕是杀了祁寯藻也没辙了!
“皇上,现在广东一失,这户部每年就少了450万,再加上海防捐和关税的损失,估计要超过800万……如果战乱波及到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四省,岁入还会再减少一些,明年能有3500万就不错了。因此户部建议增加田赋,并且在全国开征海防捐。另外还可以在钞法上面进行改革,铸造新币,或者还可以准各地开矿禁,还可以开发满洲……”
“矿禁?满洲?”
祁寯藻的话被道光打断,他当然晓得开矿能来钱,也知道满洲的荒地多得要死。可问题是开矿就会聚集成千上万的矿徒,非常容易滋事,据查这次在广西紫荆山造反的就是一伙矿徒!而开发满洲……这满洲是什么地方?是八旗子弟的退路,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