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放心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果然,没有多久,伯恩就开始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真正验证了那一句由俭入奢易,而这还只是海关的一个小小的隔离区,连招待所都算不上。
  按照规定,他们需要在这个隔离带呆足整整二十天,才能再向着内陆的方向行去。如今已经是第十天了,按照这里的说法,正好一旬日。
  这里并不缺乏娱乐活动,安格斯就很乐意看看这里提供的京城日报、海关日报这些报纸。京城日报上面往往有着国家新颁布的政令,而海关小报上面就更加杂一点。因为面向的是码头上的那些汉子还有国外的人,上面的遣词造句更加平易近人一些,也就是更加的接地气一些。安格斯无论哪种都接受良好,看得津津有味的。
  可怜伯恩男爵因为不会汉话只好眼巴巴地等着安格斯看完了在给他讲,这段日子他已经开始在安格斯的指导之下进行汉语的学习。他原本是想在当地请一位真正有学问的人教他,但是安格斯却告诉他,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在他眼中,汉语已经学习得非常的好的安格斯,在这些真正有学问的人眼中也是一个刚启蒙的孩童的水平,更别说他这样的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了。
  而真的开始了汉语的学习之后,可怜的伯恩男爵脸都青了,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史上第一任英国国王正式派遣去汉朝的使臣在痛苦的坚持了三年之后,带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回了英国。自那之后,这个他在汉朝唯一学会的技能一度成为了他在舞会上大出风头的工具。也就是在国王的儿子出生之后,他凭借着自己毫无口音的汉语成为了王子们的汉语教师。
  没有口音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样一门众所周知的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没有环境的熏陶想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艰难。是以,其他的宫廷教师哪怕他们的学问足以在汉语考试中获得顶尖的分数,但是口语这一项却让很多的教师最终望而却步,被关在宫廷的大门之外。
  这时候的伯恩男爵拿着柔|软的毛巾,将湿漉漉的头发给擦干。这时候气候正值夏季,正午洗头邪气不侵。他自然不懂这个,不过安格斯告诉他,这是不会生病的意思。
  这时候的伯恩男爵已经很习惯于洗澡带来的感觉了,就像是他在日记本中写的那样:“每一次沐浴都让我感觉宛若新生,这是我前二十年从来没有体会到的。”
  “有什么新闻吗?”他一看见安格斯捧着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就问道。他还不认识这些方方正正的汉子,只能问人。他心里盘算着,怎么把人给带去京城,他身边需要一个信得过的翻译,而这么长时间看来,安格斯无疑是这样的一个合适的人选。
  安格斯放下手中的报纸,脸上惊叹的表情还没来得及褪|去:“是的,是的。”他站起来原地转了两圈,然后发现这件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又重新坐下来,但是他的语气依旧是震惊而敬佩的,“那是一个征召令,号召这个国家的民众前去一个名为蓬莱的新大陆拓荒。”
  “新大陆?”这可真是一个大消息,伯恩将自己头上柔暖地毛巾取下来,道,“你确定吗?”
  “当然了,我还不至于将这样的事情给看错。”安格斯站起来又坐下,道,“请原谅我的毛躁,只是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亲眼目睹着这个国家越来越强大,就算是安格斯这样的一个外国人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说来,安格斯会有这样的感觉,也是因为他在这边生活的时间长了之后,不自觉的对这个国家在心理上产生了认同的缘故。他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一点,但是商人特有的精明让他很快在伯恩男爵面前最终收起了自己的兴奋。
  “知道这一块大陆在哪边吗?”伯恩男爵若有所思地问道,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无论这个消息对国王陛下有多少的价值,对他来说,就是出使这个国家的成绩之一了。
  安格斯不动声色地摇摇头,道:“只知道在这个国家的南方,具体报纸上没有写。”这却是一句大实话,报纸上怎么都不会出现这样的详细的关乎于海路的消息。
  伯恩看起来也不是很关心这样的内容,在这个帝国的南方岂不就是意味着对于出于西方的英国来说鞭长莫及,他干脆地不去在意这一方面,开口想问一些别的事情来,就听外面传来一阵热闹的人声。
  两人对视一眼,知道这是有人来了。
  在住进这个隔离带之后,安格斯才知道关于多花费一些,就能住上最好的房舍的消息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手中持有正式身份的使臣来说,这里有着特别开辟出来给他们居住的地方,并不需要他们多付账。
  是以,这段时间以来这边一直很清净,直到今天。
  两人站起来,走到窗边看去。就看见一群穿着和汉朝人相似服饰但是身材矮小的男子,跟在之前带领过他们的办事人员的身后,向着他们这边走来。
  “这些人也是汉朝人吗?”伯恩因为不会说汉话,并不知道这里是给各国使节居住的地方,安格斯觉得既然这里也就他们两个人,这事又不大重要,也就没有和伯恩说。
  听了这句话,安格斯脸色一变道:“千万不能这么说。”他已经知道这些人是从哪个国家来的了,也知道这话叫人家听见可是要挨白眼的,谁知道那个办事人员是不是凑巧就会英语呢?
  之前朝廷征伐倭国的时候,消息传得铺天盖地。倭国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更是被报社的编辑们扒得底儿掉。那段时间安格斯看热闹看得不亦乐乎,天天等着报纸过来,就指着这个娱乐身心。
  报道虽然有些夸大之处,但是这时候的人比较淳朴,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至少,安格斯看了一会儿之后,就成功地将这些人和倭国联系了起来。
  他忙将伯恩男爵拉到一边,给他科普了一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渊源,然后道:“这是一个战败了的国家,怎么能和汉朝相提并论呢?”
  伯恩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那些人的服饰这般相像,还有这样的渊源。”然后感叹道,“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才经历了一场对外战争吗?”他回想着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道,“一点都看不出来。”
  在抵达汉朝的疆域之前,他先到了另一个据称是文明古国的地方,也就是刚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的地方。这让他一度以为那便是东方国度会有的样子,知道他继续往东,一点点靠近真正的东方。
  来到广州府进行短暂的停留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固有印象是一个多大的错误。
  相对于脏乱、疟疾横行的印度,这个同样以古老著称的国度却宛如另一个文明的世界,尤其是在他亲身住了一段时间体会过了之后。
  “这就是这国家的伟大之处。”安格斯感叹道,“将士们在外征战,但是在他们的身后,国民们却依旧过着这样的幸福生活,几乎没有被那庞大的军费给影响到。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伯恩再不情愿,也信服地点了点头,毕竟他已经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
  若说征战真的一点都没有对国民产生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那些牺牲了将士的家庭就收到了最大的影响。
  但是,无论在哪一方面,林瑜已经尽力的弥补,并着力向着好的地方发展。军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周边产业的发展不去提,从荒野之地一下子跃为大都市的北州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而那些将士之家在林瑜的力所能及之下都给与了照顾,如今京城边上的孤儿院里更是收容了大量的孤儿,这些孩子以后都会直接进皇家学院,至少会有一个当兵的出路。
  最可怜的是那些寡|妇,严格来说本朝支持寡|妇再嫁,这是写进律法之中的,更是废除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贞节牌坊。但是在乡官的制度还不够深入,或者这些乡官对乡民的威慑力还不够的时候,很是发生了几乎寡|妇幼儿被侵夺财产的例子。
  军中的高待遇世人皆知,尤其是那些早期参军的兵士,好些都分到了田地。幼儿抱金于市,那些所谓的族人可不管什么那是拿命拼来的财产,只知道同族的接受这些财产天经地义,历来都是这么做的。好一点的,也就被分去了一些银钱,恶劣如逼迫寡|妇幼子交出田产,几欲将人给逼死。
  幸好当地的乡官一直盯着那几家牺牲了同袍的家庭,即时将人给救了下来。这一桩案子不算大,但是性质足够恶劣,尤其还是发生在林瑜刚登上龙椅的时候,那个乡官乃是退役军人出身,也是个不管不顾的,还真被他给闹了起来,直接闹到了林瑜的跟前。
  后来,那一族但凡参与了逼迫的,全都从重处罚,为首的几人直接以谋杀未遂罪判处死刑,其他人身上或多或少全都判处了劳役。因为担心这个寡|妇带着幼子留在原籍还要继续被乡民欺辱,他们可不管什么道理不道理,只知道自己的亲眷因为她而倒了大霉被官府给抓了。
  林瑜干脆针对这样的情况,特别准许她们搬去京城生活。还给她们都安排好了活计,保管生活无忧。
  这些两个外国人自然看不到,但是汉朝在他们心目中强大的印象却是深深地烙印了下来。
  而这时,已经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的倭国来使九十度鞠躬地恭敬地送走了领他们过来的办事人员,方道:“不愧是□□上国,区区一个码头就这般的繁荣。”他抚|摸着身边的器物,心中充满了艳羡和被委派了做国中第一个觐见大皇帝陛下的使臣的荣幸。
  不过,等他见到管云飞,见到了那个修改后更加严谨也更严苛的条约后,大概就彻底笑不出来了。


第114章 
  就像林瑜预料的那样,对于纸币接受最快的群体无疑是商人这一块。会出现这样的感慨; 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林如海提交上来的关于松江府那边的数据报告。
  在建设皇家银行的同时; 并不仅仅只是在京城建了一个建筑物而已。若仅仅如此,对那些商人来说; 银行最主要的作用就缺少了一大块。
  众所周知; 对于百姓来说; 一个银行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在于吸储和放贷。而对这时候的商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左右; 就是同票号一般; 不必带着大量的银钱上路。
  一开始对于国家的信用他们还是将信将疑的; 但是在见到无论哪一个银行都有着源源不断的金银铜币可以随时兑换的时候,在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信任度好歹稍微提高了一些。
  尤其银行还有一个优点是钱庄拍马也赶不上的,那就是储存进银行的银钱每一天都会产生新的钱; 尽管利率不高,但是总比反过来还要保管费的钱庄要好吧!
  商人逐利;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处于保险的考虑,将银钱存进老字号的钱庄。但是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其他人看见他真的从银行中取出了比原本更多的银钱的时候,那些商人也就渐渐地围上去试探使用。
  直到现在; 出现在林瑜面前的这一个账目上,显示至少对商人来说,已经渐渐的开始习惯了银行。就算他们现在只是将纸币当做银票来用; 但是银票不也指代着钱币的功能么?
  对那些商人来说; 同样是纸币,一直稳定经营的银行岂不是要比私人经营的钱庄要保险得多。毕竟他们也不止一次的看到; 银行的周围一直都有着荷枪实弹的军人护卫着,哪个宵小敢来打劫?唯一可虑的也不过是当皇帝的会不会来一手无赖之举,将银行的银钱全都吞了。
  “这是不可能的。”一个脸上架着一架圆圆眼睛的年轻人搀扶着自己的祖父,在银行办了一笔小小的业务出来后,道,“这银行只要一直办下去,那就是一只生金蛋的母鸡,当今皇帝何等目光长远之人,又怎么会做出这般杀鸡取卵之事。”
  “正是如此。”那祖父叹了一句道,“看来就算是没有禁令,这钱庄早晚还是办不下去的,或早或晚而已。”
  这祖孙两个正是国中一家有名的祖传钱庄兴泰阁的所有人,赵家祖孙。说祖传不是很确切,他们并非祖辈做钱庄,干起这一门的生意也不过是在那老人的上一辈而已,比起山西的那几家票号来说,资历还浅着。但是,山西的那几家在伪朝倒塌的时候就糟了不少的罪,毕竟那时候借贷给靖朝几百万的银子可都算是扔了,连个回响都没有不说,还要因此担心会不会遭到新朝的报复。为此,他们还不得不购买了大量了国债。
  这别人买了国债还能指望战争结束之后,国家还钱,他们却连要都不敢要。债券一到手,就直接被烧成了灰烬,只盼望着皇帝看在这些银钱的份上吧!
  事实证明,皇帝的确是没有来找到他们的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