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就算众人已经被拉开了,管云飞还是一瞬间觉得自己的鼻子有些痒痒。他强忍住了打喷嚏的欲|望,借着低头喝茶的动作轻轻的揉了揉鼻子,才将这股冲动给压了下去,重新抬起头的时候,又是一个端庄沉稳的翩翩君子。
  众人见他抬手示意有话要讲,纷纷安静下来,目光紧紧地随着管云飞的一举一动。
  管云飞面带微笑道:“九月初一,正是我汉王登基大典,他听闻广东还有诸位他国前来的使臣,特意邀请各国使臣前去观礼。”说到这里,他就停了下来,果然见众人更加紧张,便笑道,“自然,在座的众人都经过挑选,要么是诸国的使臣,要么身上至少有一个官面上的身份,观礼还是给诸位留了位置的。而且,汉王尚且有新的涉外政策,想必诸位也是不会愿意错过的。”
  话音一落,哪怕生意已经忙得快要火烧眉毛的人也大包大揽,纷纷表示必有空闲。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开国君主的登基大典,谁要愿意错过,那就是放弃了在舞会上像各位绅士淑女吹嘘的本钱,就是不折不扣的傻子,别的人想去还去不了呢!
  他们已经浑然忘记了曾经还称呼过林瑜为叛逆者,在这些人的心中,决定着他们未来钱袋子是干瘪还是丰|满的林瑜俨然已经成为了远迈亚历山大、凯撒大帝的帝皇,尽管,他们也就数得出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大帝而已。这些早就已经故去了的大帝可不能给他们带来黄澄澄的小可爱,而这个国家的帝皇只要金口一开,他们的未来才有保障。
  一听闻还有新的涉外政策,这些人一边激动一边又有些惶惶不安。眼前的管云飞就成了最好的咨询对象,按照他之前的自我介绍,他们以后少不了和身为鸿胪寺卿的他打交道,先交好起来是必须的。
  管云飞自然知道林瑜要颁布什么新的涉外政策,但是在这一切没有被公布之前,他才不会做主动泄密的人。不过有一句话他还是能说的:“安心,是好事。”他留下了一个神秘的微笑,自顾自的离开了。
  他这么一走,爱德华瞬间就变成了被围攻的对象。
  爱德华哪里知道什么政策呢,就算他和林瑜接触到比较早,但是他的身份只是一介商人,充其量算的是皇商。但是,这不妨碍他在众人之间大吹特吹自己曾经在兴化府和林瑜那几次短暂的交流。这时候,林瑜手中掌握着的香水生意已经不需要忌讳了。
  爱德华被林瑜选中为这一支产业的对外代表,不由得让人羡慕这个‘贵族傻小子’的幸运。
  海船已经准备好了,就在众人跟随着管云飞跨上了前往京城的海路之时,林瑜也终于带着众位臣公从颐和园回到了皇城之中。
  这时候皇城的西面还在继续施工,被焚毁的大殿确是被抢先修整好了,林瑜的话,一如旧制。所谓的旧制,也就是前明之制。整个皇宫之中的牌匾也被换了个干净,这是继续住人的,上面的庭院还挂着满文是怎么回事?甚至不需要林瑜去主动提出来,那些工部的成员就很识相的将牌匾给卸了下来。
  谁拿这个去问汉王那是真傻,不知道汉王是打着驱逐鞑虏的旗号起来的么,就是号称坐稳了工部员外郎几十年不动的贾政也不会这么干。
  贾家经历了此次劫难,去了一个王氏,她是被查出收受甄家财物的主犯,因此没有和其他的女眷关押在一起。饥寒交迫之下,就这么没了。其他的人倒是都还好好的,就是贾母一下子没了精神,但是好歹也等到了贾敏进京,这才含笑去了。
  荣宁二府的宅子、产业是不用想,但是贾敏还在,比如原著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结局了。
  以后再要说起来,最为出息的反而是消失不见了的贾环,如今已经改名成为林子的孤儿。他是亲眼看着虽然粗鄙好歹也护过他的赵姨娘没了性命的,对贾家也没了念想,这才做出的这样的决定。
  如今林子日日夜夜地在北州的孤儿院中训练,安心的成长。据说他们这个北州孤儿院也要被搬到京城去了,回到故地,林子有着短暂的惶恐,但是很快这一点点的心思就在沉重的训练以及学业之中被磨了个干净。
  他不知道,在遥远的京城,林瑜正在和朝中的臣子商量着里的事情呢!
  “教育这一块绝对不能退。”坐在书房之中和众人商议的林瑜一开口将把调子给定了下来,“再穷也不能从教育经费上伸手,皇家学院的地皇家已经划出了皇宫,甚至连先生的俸禄都从皇家私库中出,改建的钱必须由国库中来。”这么说他也有私心,这些人的俸禄从他的口袋里掏的话,想要教什么,做什么样的改革都由他做主,礼部的那些个大儒可就没有了乱说话的余地。
  “老臣知道殿下心系教化,但是想要建设这样的新式小学,还要普及到县之下的城镇,就算有这个经费,也没有那么多的先生,还不如一步步慢慢来。”常柯敏劝道,他说的也是一句大实话,先生不够,就算有钱也使不了,更何况前面留给林瑜的可是一个烂摊子。
  想到这里,林瑜转头问:“北伐之前,金陵才刚颁布了科举的新内容,现在应该已经考完了罢!”
  原东番实际掌权人,现在众臣之中隐隐的领头人,未来的宰相白安翻了翻手上的奏折,道:“考完了。原本还要在金陵的干部学校进修一段时间,不过,各处都缺人,就全都派出去了。过一年看,不合格的全都回炉重造。再不合格,就换个位置,总有合适的地方。”
  林瑜听得笑了,道:“新朝缺人,能用得起来的尽量用。不是说乡官缺人吗,本王也想过了,连年的战争很是多了一批伤残战士,这些人以后会越来越过,光让国家养着也养不起。这些人在军队中都是念过书的,遣回本籍做个乡官正好。”
  这群人受过教育,纪律性又好,作为沟通上下的人选最合适不过了。再说,别看他们多多少少有些缺胳膊少腿的,撂倒一个大汉依旧轻轻松松。也省得这些人正当壮年却没了收入,不像是一开始当兵的,都分到了土地。后来参军的好些可都是没有这样的福利,只靠着饷银罢了。
  林瑜此口一开,众人点头应是,再不会反对。他们也担心这样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退下来之后,没了收入会为货乡里。有这样的一个出处正好,至于他们担任乡官是不是会损害了宗族利益,在座的众人要么没有这样的担忧,要么本就是降臣,便是有也要把苦果往肚子里咽,还要夸一声好。
  不独是乡官,如果更通过考核,这些退伍军人便是做一个小学里头的先生也可以。有了之前的那一点,林瑜这么要求之后,再接受起来也就不是那么艰难了。
  就在林瑜手下文武俱各点头之后,有一人不得不发声了。
  “微臣看过小学教案,是不是趋于简单了一些。”此人乃是原本的御史台大夫,名唤马维风,只听他硬着头皮道,“是不是,加上圣人之教。”
  这一句话落下,一整个屋子的臣子都忍不住用着看蠢货的眼神看他。见众人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马维风瑟缩了一下。他想着汉王原本也是状元出身,这话题应当不那么敏|感才是。
  他想着家里头正在等着的来自曲阜的贵客,还是忍住了请罪的欲|望,加了一句道:“圣人之教传承千年,贸然删去,是不是不妥?”这话说的,用醉翁之意不在酒都嫌轻,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罢。
  林瑜听了,心道,这是北面见自己没有加封衍圣公的动作、更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终于忍不住主动出击了。


第104章 
  林瑜不会否定儒家在教化上的作用,但是说实在的; 在程朱理学之后; 儒家就被阉割的差不多了。只怕孔夫子在世,也认不出来这些打着自己的名号的所谓学问。
  他直到现在都没有理会山东曲阜的那些孔家弟子; 原本就是冷处理的意思。他不需要这样的万世不易之学; 更不需要这样千年不易的世家。在这方面; 他更赞同后世的以德育人; 依法治国。
  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法家为求生存; 不得不和儒家合流。有一个词,想来后世的都会很熟悉,儒皮法骨; 说得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这样一个特殊现象。自秦统一以来,律法通行于天下。乃至于后世; 大凡统一的强盛王朝都有着自己的律法。儒家再怎么闹,依旧在律法的框子中。最多; 就弄出一个亲亲相隐这样叫林瑜万分恶心的东西,就这样; 这么一条也得放进律法之中。
  在国中实行依法治国其实不像后世想象中的那样缺乏土壤,真正的问题在于三纲五常,在于儒家存在着政教合一的现象。三纲五常以林瑜现在的位置; 暂时还动不了; 只能从律法上想办法,一点点削弱这一理念的影响力。比如; 林瑜授意编制的汉律中,就承认女子的继承权、财产权、允许离婚以及允许女子单独立户等等,挑战的就是夫为妻纲这一条。下一步,就是父为子纲,最后,便是君为臣纲。
  纲常这样的东西因为涉及到了千百年来百姓的思想习惯,贸然推翻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是以只能这样慢慢的来。随着教育的深入,识字率的增加,想来这些都会随着人们思想的觉醒而改变。但是,儒家习惯于政教合一,以学问论人品、继而以学问论真假是非,乃至于以学问论政策政绩,这种流毒无穷的脑回路林瑜绝对不能忍。
  因为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党争。如果能求同存异还好说,但是林瑜相信他们绝对不是这样的谦谦君子。只打败了对手算不上胜利,将对方所有的政策全部推翻再踩上两脚才是。他们才不会管这样的政策对国家对百姓是不是有益,只在乎对面的人是敌人,只要是敌人的那就是全盘错误,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故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前明的时候其实是吸取了这样的教训的,但是明末之时因为当时的政治体制跟不上资本主义的萌芽,那些大商人因为地位低下只能买通读书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结果就弄出了东林党这样读书人和商人勾结在一起的怪物。
  后世之人都知道商税才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点,但是明朝是没有商税的。天启皇帝数次想要征收商税以充盈国库,于是,提一次就被大臣骂一次与民争利,只能重用魏忠贤来强征商税。最后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不得不说,除开经济基础这样的根本原因,儒家即政治这样的官场现象对这样的结果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
  所以,儒家可以生存下去,但前提是,必须和政治分裂开,作为仅仅一种思想存在。
  对于儒家,林瑜原本的想法是冷处理。他现在手中掌握着军队,现在那些没什么骨气的士子根本就不用放在心上。就像是在金陵刚结束的科举,所谓的科举中其实和过去的科举已经没有了多少的相似之处。一开始,新的政策颁布出来的时候,难道江南就没有骂声吗?可是,考完之后一看,不照样还有很多的人来应考么。
  整个国家那么大,林瑜从来都不缺愿意当官的。他们自持名家子弟,不来考那就不考吧,还指望林瑜低头?
  滑天下之大稽!
  没想到林瑜自己不去动,人家反而找上门来了。
  白安看着那个御史台大夫的眼神是真真切切的在看一个傻子,不独是他,在座的众人、尤其是被林瑜招来重新干活的降臣,这些人经过林瑜的审查,没什么大毛病才继续启用,本就是战战兢兢的时候。哪里知道他们中间居然还混进了这样的一个蠢货,蠢也就罢了,就怕他还要连累他们。
  林瑜目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道:“既然你想说什么圣人之教,那你先回去把圣人的教诲重新理一理,什么时候理清楚了再说。”他看都不看这个几欲晕厥过去的人道,“别拿别家的学说来糊弄本王,尤其是程朱理学。退下去!”
  见那人趴伏在地上瑟瑟发抖,但是就像是被冻僵了一样一动不动,林瑜对侍立在一边的黄仲抬了抬下巴。黄仲转身出去,一会子门外两个军装大汉就将人给拖了出去。
  整个个过程中,书房里寂静无声。原本林瑜身边的人老神在在,降臣战战兢兢,等林瑜说了一声继续之后,气氛才有些活络了。
  不过这时候本就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谁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关头再拿鸡毛蒜皮的事情火上浇油。是以略略说了几句之后,众人就退下了,登基大典在即,他们本来就忙得厉害。
  唯有白安被林瑜给留了下来。
  “师父不愿意出仕,我想着等过一段时间皇家学院全部建设完毕,正式开学的时候再请他来罢!”让别的人来担任校长的位置他还真的不是很放心,毕竟按照他的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