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河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火河山-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Φ匚盏搅擞⒐�2000万英镑的存款。钱一到手,交给帝国特工1900万英镑,自己在事发前带着100万英镑离开了英国。流窜到了美国。

等那些发现了所谓的“大马士革公司”仅仅是一个骗局,自己毕生的积蓄全部被骗。哭天喊地要找到那个叙利亚商人的时候,却发现他早就人间蒸发了。

而到了美国的李国杰,玩了一手更绝地。

在美国出现的他变身成了为躲避战乱而来到美国的印度大富豪,出手豪气地他很快频频出现在了美国纽约的上流社会100万英镑有一多半用在了结交银行家,大商人,上层人物上面,印度大富豪“甘莫拉”一时成为了美国纽约最热门地人名。

接着,这位大富翁开始行动了,他宣布要购买3300英亩土地。兴建全世界最大的游乐中心,一时间整个纽约都为这个庞大美妙的计划,而疯狂,多家银行争抢着要贷款给他,在整整9000万美元的贷款资金到位后,李国杰象模象样地和别人洽谈土地购买事宜,约见工程承包商人。

接着李国杰控制的“印度实业”在纽约股市上市,募集到资金1亿7千万美元,上市后的“印度实业”备受青睐,股价一路狂飙,又让李国杰狠狠地捞了一把。

以后的事情不用说了,印度超级富豪“甘莫拉”在抛光了股票之后,从纽约彻底消失,就象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过这个人一样。

李国杰一个人为帝国带来的金钱已经极其可观,更何况在欧美大陆帝国安排到那里的这类“人才”不在少数。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现在的李国杰已经成为了欧美地头号“红人,”

英美两个国家的警察都欲抓住他而后快,实在无法混下去的李国杰在帝国特工的掩护下跑回了中国,现在被安排在苏州舒服地享受着阳光。

“迈阿比”或者说是“甘莫拉”。永远的成为了一个疑问,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将成为无法侦破的迷案。

有人称他为“历史上最成功的骗子,”也有人称他为“金融界最出色的天才,”日后以他为奋斗目标的世界各国的大小骗子,都把这个人当成了心中的偶像。

李国勇听到这不禁哑然失笑,自己把这个“大哥”派去外国,也没指望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但没有想到他的“成就”竟然如此之大,和自己那个时代的巨骗们不相上下。

“给他换个名字,让他在苏州不要离开了,奖励他200万中华币,也算回报他为帝国所做的贡献吧,另外派人监视住他,别再给我惹出什么事来。”李国勇收住了笑说道。

但当唐衍继续汇报第二件事情时,李国勇笑不出来了。

已经从总理位置上辞职的杨度,竟然开始筹建“和平民主党,”反对政府的现有政策,呼吁民众采用非暴力不抵抗的运动,通过请愿、游行等各种办法,逼使政府改变现有国策,停止扩军,并从海外撤回所有军队。

而且杨度正在筹措资金,想要创办一份报纸,成为“和平民主党”的喉舌,来向民众疾呼,宣扬“和平民主党”的主张。

越听下去李国勇的脸色越是铁青,皙子你糊涂啊,现在正是中国变成世界性强国的关键时刻,怎么在这个时候弄出这种举动,这不是明摆着鼓动人民反对政府吗?让中国成为强国大国,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怎么现在你完全变了?

“这个所谓的党现在有多少人加入。”李国勇收回思路问道。

唐衍回答他道:“人数倒并不多,现在连杨先生在内总共只有17个人,主要成员都是满清遗留下来的那些汉人官员,他们学生门徒众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恐怕将来会给帝国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据说杨先生即将发表脱离‘中华进步党’的声明。”

李国勇突然觉得这个问题比任何事情都要棘手,要取缔这个组织是很容易的事,只要派出几十个党卫军就可以,但问题是杨度怎么处理?

杨度虽然不在政府担任任何职务,但影响力巨大,他一手创建的“和平民主党”的出现恐怕会让民众的思想上出现混乱;另外,身为曾经党的领袖的杨度,一旦宣布脱离“中华进步党”会给其他党员带来多大的冲击?

一瞬间,“暗杀”这两个字从李国勇的脑海中浮现,但他很快自己否定了这种想法。也许靠着帝国特工的巨大能量,让杨度的死看起来是正常死亡应该是很轻而易举的事,可是这么做最起码自己一辈子的良心都会不安,一辈子自己都会生活在阴影里。

做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好友,做为为帝国立过比天还大的功劳的功臣,做为为中国忠心耿耿服务了十多年的元老,杨度无论如何不能死!

但是自己又应该怎么处理这次的危机?

唐衍揣度着元首的心思,小心翼翼地说道:“要不我们秘密解散这个组织,将杨先生请到什么地方疗养?”

李国勇微微摇了摇头,这是个好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但他还是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让皙子一生无法原谅自己,一生都在忧郁中渡过。

第三百章 … 元首的反击

“暂时先不要动。”李国勇终于下了决心:“看一看再说,先将这个党监视起来,所有成员的详细资料我都要有,还有,不管出现了什么情况,杨先生都不能够受到任何伤害。”

唐衍一边答应着,一面总算知道了元首和杨度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元首用“杨先生”这个称呼。

“另外。”李国勇又问道:“阿富汗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说到这个问题唐衍充满了自信:“阿富汗的局势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塔尔齐和哈比布拉。汗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帝国特工只需要20分钟就开始抓住他们。”

李国勇满意地点了点头:“等候我的通知,让情报人员要加大在几个地方的活动,培养忠于我们的当地武装,再追加一笔特别资金下去。”

杨度倒一向是个说做就做的人,一个月后,杨度宣布脱离他一手创建的“中华进步党”,同时宣告成立“和平民主党”。自认党的领袖,同时发行党报《和平报》一石激起千层浪,杨度的一系列举动,让国内外典论起了轩然大波,杨度曾经自诩过:“自己这一生最得意的事,不是开创了江苏的新局面,也不是成为了仅次于李国勇的第二号人物,而是亲手创建了这个‘中华进步党’。

现在这个创始人竟然公然和进步党决裂。

国内民众,包括军队士兵,党卫军,警察和所有的进步党党员茫然不知所措,在他们的心里。元首和总理是那样的亲密无间,杨先生不担任总理可以理解。但公然脱党就不可思议了。

国外的报纸也连篇累牍地记载了中国国内政局发生的变化,《泰晤士报》评论道:“杨度内阁辞职后,已经隐隐预示着中国国内即将发生一场动荡,但谁也没有想到动荡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剧烈。在我们地印象是。李和杨始终是做为一个整体出现的,他们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曾经配合的是那样的天衣无缝,在两个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杨先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帝国建立初期,他为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地功勋,为什么现在他要背叛自己的事业?李又对此是个什么态度?‘和平民主党’地建立,是中国元首在国内绝对权威第一次受到了重大挑战,而且是自己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发起的挑战。他会用什么方式来应付这场危机?武力取缔,还足任由它发晨?我们无法知晓,只有静观事态的发展。但李所能采用的手段,也仅仅限于这两种而已。”

对于杨度的退党声明。元首府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仅仅是在一天之后由帝国的新任总理曾争发表了一个表示遗憾的讲话,同时曾争高度赞扬了杨度为帝国做出的贡献,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也许是政府地这一态度鼓励了杨度和他的“和平民主党”。

他们开始在报纸上先是试探性的发表几篇文章,试探政府地容忍度,看到政府毫无反应,接着就是公开评击政府的现有政策,公然提出了“裁军撤兵,和平建国”地口号。

凭着杨度的威望。加上颇有鼓动性的文章,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和平民主党”就拥有了党员1630人,成为了仅次于“中华进步党”的国内第二大党。

受到“和平民主党”地刺激,一些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也纷纷成立了各种政党,鼓吹自己主张的思想,中国国内的局势在这一刻波荡不息。

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李国勇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

不过让他们失望了,李国勇一点动静都没有,做着和往常一样地工作,甚至还带着几位夫人公开视察了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的学子对元首的到是异常欢迎的,在这些热血青年的心中,元首就是中国的希望,是他带领着中国开疆辟土,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在他们看来,不管出现了多少政党,他们只拥护李国勇所领导的那个政党。

而李国勇则告诉这些学生,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安心读好书才是第一位的,天踏下来有政府顶着,中国未来的建设和成长就得靠你们这些学子。

然后李国勇宣布再对教育增加60亿投资,以改善校园设施,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一致欢迎,中国政府这些年对教育的重视大家都看眼里,巨额的资金,不惜工本的人才引进,都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好事。

紧接着,李国勇又视察了军队,中国的国防军从民族独立军开始就对他们的总司令是无限狂热的,而在不断取得的胜利面前,军人们更是对元首累积起了巨大的信心。

杨先生的脱党声明虽然在军队造成了波动,但随着几位高级将领稳定军心的举动,出于对元首的无比信任和忠诚,这种短暂的混乱思想已经逐渐趋于平静。

在军队中李国勇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当着士兵们的面宣布了一件事,成立“军属及退伍军人事务部,”专门处理军人家属、退伍军人生活中的问题,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退伍军人将得到妥善安排,保证每一个为帝国流血奋战的军人都将得到最好地待遇,得到优先安排工作的权利。同时设立“伤残军人特别基金,”负伤的军人有活动能力的,除了得到每个月的伤残补助,将获得一份轻松适合的工作,失去了行动能力的,将由政府供养一辈子,一直到去世为止。

说完了这些,李国勇掉头就走。在他的背后,忽然爆发出了连天震响的“元首万岁。帝国万岁”地呼声。

士子之心和军心的统一,隐隐暗示着李国勇地反击开始了;工商界历来都是拥护元首地,再加上有老丈人和曾道富把持,基本不用李国勇操什么心,况且这些商人的立场很简单。政府能为他们带来大量好处,他们当然拥护政府,“和平民主党”呢,什么东西也不能给他们。

政府控制的报纸开始对《和平报》开火了,大量反驳杨度理论的文章开始出现,其中提到的最多地就是元首如何将中国带到了强盛,而这种强盛又是靠什么来支持的;提到了海外殖民地问题,例举了大量事实证明殖民地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和海外驻军的重要性;提到了保持一支大规模的军队将如何如何的重要等等。

民众开始琢磨比较两种理论谁对谁错,李国勇的优势就在于他累积起了的巨大声望,以及实实在在带给中国。带给中国民众的好处,渐渐地,民众开始觉得杨度先生的话有问题了。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到今天,不就是靠着战争带来地胜利吗?

没有东北决战的胜利。哪有今天的和平?没有对日战争地胜利,那些倭寇怎么可能对咱中国俯首称臣?

一切正常秩序逐步纳入了李国勇的轨道,随即,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和国防部长赵声宣布,将在11月11日,中国帝国成立五周年地庆典上举行阅兵式。

这个消息让民众激动起来,自从帝国成立那一年有过次阅兵,可就再也没有过了,一时间“阅兵式”成立民间最热门的话题,什么党派之争。政见之争全部被扔到了一边。

在“和平民主党”总部,杨度的家里,忧愁不安的情绪却在笼罩着。

“杨公,政府的连续动作,对本党的影响很大。”一个长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说道,这个人在满清时代曾当过一任吏部侍郎,颇有一些名望。

另一个老秀才说道:“是啊,李国勇依仗着雄厚的财力,不断地许下各种好处,而反观我党,资金捉襟见肘,《和平报》创刊以来,初期几期尚有一些广告收入,到后来,竟无一人愿意刘登广告,报社的编辑、工人的薪水不可不付,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已经有几个工人提出了辞职,杨公,不可不想办法解决啊。”

杨度地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自从他辞去了政府的一切职务,虽然政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