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蒙山军- 第6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但德国人的建议被这些中立国所拒绝,而且还遭到了协约国的讥笑,当时仍自信满满的尼古拉二世甚至说这是德国绝望的证据。1917年,威尔逊总统连任了,他的竞选口号是“他是一个能让我们远离战争的人”。实际上。威尔逊渴望成为世界的调停人。他在连任后发出一个外教照会,建议召开一个国际和平会议。为了形成讨论的基础,他请交战国说明战争的理由——解释清楚为什么打仗。这是做不到的,首先中国和日本就无法说明这个问题。

德国倒是做出了反应。他们愿意谈判终止战争并且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以防止战争。但德国却提出了战争赔偿的问题。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了英法俄头上。协约国叫嚣重组欧洲才是战争的根源,他们不仅要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而且还要肢解奥匈和奥斯曼帝国。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协约国则指出德国及其帮凶才是导致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实现和平的前提是德国撤出比利时和法国,而且应当恢复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原状。

双方的立场相距甚远。于是,威尔逊的建议成了一纸空文。

于是,双方的注意力仍转到了战争上了。德**事力量的最高决策权现在是鲁登道夫掌控着,他对东线和西线的局势都不满意,由于中国人的参加,罗马尼亚得而复失,波兰战役也未取得预想的结果。而西线更糟糕,鲁登道夫尖锐批评早已下台的法金汉为了固守一些不重要的阵地,过多地损失了德国人宝贵的生命。他指示总参谋部寻找新的作战方法,核心是两个,第一是找到代价较低的防御方式,第二是努力将战场推到敌占区。于是,长期困扰德国的潜艇战再次浮出水面。

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各交战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法国虽然失去了北部大片的领土,但国民的生活水平却基本没有降低,物价上涨的极其有限,奶酪和黄油敞开供应着。其原因主要是法国的海上航路一直畅通无阻,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可以自由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法国港口,给法国人带来他们所需的一切物资。而且,为了避免民众的抗议,法国政府一直将食品进口置于最优先的地步。

英国的情况不如法国。由于德国潜艇的打击,在1916年,英国已经出现了食品危机,乔治。劳合的新政府尝试实行食品配给但失败了。由于大批医生被征召入伍去了法国,肺结核死亡率上升了25%,婴儿的死亡率也提升了。

俄国的情况就更差了。这方面已有很多的介绍,就不赘述了。俄国本来不缺粮食,资源之丰富更是令人羡慕。但他们糟糕的运输系统使得大城市的粮食供应极度紧张,其他物资的供应和调配也一样。这是爆发彼得堡事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德国和奥匈的情况也很糟糕。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物资短缺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短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导致大批的牲畜被杀,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大批农民被征入伍,德国和奥地利的谷物产量在1914年至1917年下降了一半,为了保证军队的供应,必须牺牲平民了。柏林的食品价格比战争前上涨了130%,而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但即使是在军工厂(政府重点保证的部门)的工人,战争爆发以来的工资仅上涨了78%。各种投机和囤积物资的行为大量涌现,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怨恨进一步增加。虽然局势远比俄国正常,还谈不到爆发革命的危险。但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

日本是最早加入战争的国家。他们除了用他们强大的海军从德国人手里抢到了太平洋一些重要的岛屿外一无所获。他们在山东遭到了严重的失败,陆军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也无意将部队投放到欧洲。在中国加入欧战后,协约国已经不需要日本了,因为中国完全可以代替日本的作用。

如果说有发了战争财的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就是中国了。美国不必说了,从战争开始,英法的订单就雪片般地飞来。英国这个老牌的世界第一几百年来积蓄的财富正飞速流向了美国,让美国人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中国的情况虽然比不上美国,但却表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大战爆发后。出口即激增。给南方数省带来了一片繁荣。随着波士顿协议的签署,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到处是新建设的工厂,到处在修路。一个新的工业化浪潮正在中国涌现。农民大批涌入城市。进入了各色各类的工厂。因政府强力推行新的土地税和土地流转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很多,随着交通问题的明显改善。中国终于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并可以出口了。以北京为例,城市建设随着欧战爆发与日俱新,失业人口彻底消除,城市人口至少增加了40万,物价平稳,供应日益繁荣,电器化正在普及,在市区,基本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居民电话突破了3000门。公共汽车路线基本形成了网络,使得在1917年初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年轻学者胡适撰文说,北京正在飞速向世界一流城市迈进,只要用心,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现这个古都的变化。

回到正题吧。在和平无望后,德国只剩了军事解决一条路了。1917年1月9日,在波兰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柏林召开了一次关于潜艇战的绝密会议,德皇威廉也参加了。海军总参谋长霍尔岑多夫将军提出了一个计划,只要取消对潜艇的限制(即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最多六个月即可让英国屈服!

无限制潜艇战会受到中立国特别是美国的强烈反对。德国的军政领袖们对此一清二楚。但鲁登道夫却支持海军的意见,认为这是取胜战争的唯一方法,“要让英国人尝到挨饿的滋味,他们的忍耐力绝对不如德国”。

于是,无限制潜艇战开始了。1月份,德国潜艇的成绩单是30万吨。其中没有一艘是美国船只,尽管美国人肆无忌惮地将粮食、钢铁、石油等运往了英国。2月份,这个数字即翻了一番,潜艇部队击沉了50余万吨物资。其中美国的两艘货轮被击沉。到了3月份,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9万吨。德国的军事领袖们醉心于无限制潜艇战带来的战果,屈指计算着英国的承受能力,但他们却低估了大洋彼岸一个庞然大物的存在,那就是美国。如果认为兴登堡鲁登道夫等人完全忽略掉美国,那是对德国一流军事家的侮辱。德国人当然估计到了美国的反应,他们也明白美国已雄踞世界第一的工业实力。但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之间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的,鲁登道夫估算,即便美国因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而加入协约一方,从宣战之日到派遣第一支部队登陆欧洲,至少需要六个月。而鲁登道夫认为,在俄国发生内乱,东线局势已经大为缓和的前提下,德国在死死扼住英国海上交通线并加强西线力量后,六个月的时间足以让英法屈服了。

如果历数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犯的错误,没有比贸然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更为严重的了。当然,即使没有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也会找到别的借口,但威尔逊总统将美国带入战争确实要困难的多,而且时间一定往后推了。另外,德国人没有抓住俄国巨变带来的机遇也是不可饶恕的。后人评价历史总是难以体会当事人的困难,说难行易就是这个道理。

无限制潜艇战说服了美国反战的议员们。德国人不加限制地封锁大西洋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美国大资本家们的利益。终于,美国人在4月初向德国宣战了。

第十二节布尔什维克

1917年3月,随着临时政府大赦令的下达,寓居国外和被流放边疆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们陆续回到了彼得堡。

2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还未为这场革命做好准备。尽管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积极参与了运动,但总体上没有对2月革命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事布尔什维克在全国的组织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全部党员不过2。3万人,在彼得堡不过2000人左右,比起其他政治力量要弱得多。因一大批领袖都不在首都,当时主持中央局的是施略普尼科夫、莫洛托夫等人,对全党的统御力和号召力都不行。另外,布尔什维克中央对2月革命的性质和随后带来的局势判断也存在重大分歧。甚至在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都出现了两个领导中心,一个是俄罗斯中央局,另一个是彼得堡委员会。在对待临时政府的态度上,中央局的立场较左,他们发表声明说,目前的临时政府就其实质而言是反革命的,因为它站在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立场上。因此,同它不能有任何的妥协。中央局宣布,它的目标是建立民主性质的临时革命政府。

在彼得堡工人中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彼得堡委员会的立场就要现实的多。他的声明说,在临时政府的行动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民主派人士利益的前提下,彼得堡委员会不反对临时政府的权力。这个态度,基本和布尔什维克分道扬镳的孟什维克基本一致。

中央局试图纠正彼得堡委员会的立场。但后者不买账。彼得堡委员会在中央局召集的会议上说,委员会的主张完全符合现在的情况,符合党的利益。中央局的指示应当交给彼得堡委员会研究,因为它依靠群众。位置在彼得堡委员会之上的中央局却没有彼得堡委员会的影响力,不得不被迫修正自己的观点。

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彼得堡委员会认为应当继续打下去,和平是不割地赔款的和平,而不是屈服。

这种局面一直到三月中旬才得以改变。3月12日,在西伯利亚流放的加米涅夫和约瑟夫回到了彼得堡,他们首先控制了《真理报》这个舆论工具。使中央局的权威得到了加强。但他们还不认为现在就可以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加米涅夫在中央局会议上的发言颇具代表性。“我们是否已经成熟到足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了?没有。但这个时刻会到来的。推迟它的到来对我们并非不利,因为我们现在的力量还不够。”

在3月27日到29日的全俄党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临时政府采取有条件的支持。这个会议上还决定由加米涅夫、约瑟夫、诺根等人组成一个委员会。跟孟什维克就联合问题进行会谈。

如果局势就这样发展下去。俄国真的要变为一个共和国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正在向合法的反对党进展。直到4月初乌里扬诺夫从瑞士破费周折地返回祖国。布尔什维克的政策才发生了重大转变。

党内高层大人物们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距离丘博夫还很遥远,他还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小人物,区委员会成员。是彼得堡委员会的干部。因为在二月革命中的表现,丘博夫受到了雅科夫等彼得堡委员会高层的重视。在二月革命爆发支持被捕入狱的雅科夫已经被临时政府所释放,但经历了二十余日牢狱之灾的雅科夫还是很感激丘博夫的提醒,如果他当时听了丘博夫的劝告,也就不会被保安局的密探抓走了,错过了二月革命最激烈的日子是雅科夫的遗憾。在这件事里,雅科夫认为丘博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力,是一个值得信任和培养的工人干部。

顺便说一句,雅科夫在政治立场上跟彼得堡委员会绝大多数人一样,赞同支持临时政府执掌政权。

丘博夫一直跟他真正的“主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他日益受到布尔什维克的器重,国安总局国际局俄国处加强了对他的控制和培养,他甚至专门被安排在西班牙餐厅他日常的联络点接受了李三才准将的询问和下一步工作的指示。其实他可以直接到涅瓦大街远征军联络处汇报工作的,但李三才还是遵循了国安总局规定的秘密工作的基本准则,没有让这位已经在国安总局供职8年被证明忠诚度极高的外国特工出现在中**事机关。李三才在二月革命取得成功后根据总局的意见调整了彼得堡站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将彼得堡站一分为二了,分家后的两个站有着严格的分工,彼此绝不往来。其中崛义郎领导的甲站专门负责布尔什维克派,乙站的工作内容则广得多,军队、政府及其他党派都是乙站的工作范围。

李三才单独向丘博夫布置了工作。李三才首先给了丘博夫中国妻子带给他的信,然后祝贺丘博夫因功晋升为上尉军衔。然后开始向丘博夫布置工作。李三才要求丘博夫尽快脱离彼得堡委员会而投向中央局,在适当场合要公开发表反对和临时政府妥协的观点,鼓吹将战争的性质转为国内战争,而不是积极参加欧战。完全不必计较雅科夫等人的态度,他们将会被历史所淘汰。

“你可能会受到打击,甚至被开除出党。但不要紧,这是必要的。”李三才叮嘱道。而在中央局中,李三才特别要求丘博夫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