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蜥蜴”号发出了灯光信号,“我-认-为-那-是-两-艘-军-舰!”信号官一字一句地读道。接着,“德文郡”号上的了望手也向他报告发现了目标。
贝尔准将命令舰队转向,朝着目标驶去。
“哦,天哪!”这时信号官叫了起来,大声报告,“‘蜥蜴’号上升起了信号旗,发现敌舰!”
贝尔立刻下令:“发出战斗警报!”
凄厉的警报声在海面上响了起来,舰员们匆匆忙忙地跑向自己的战斗位置,贝尔站在舰桥上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远处的情况,麦考尔舰长则匆匆地下达着指令:“全部锅炉并联,满负荷运行!”
军舰上升起了战斗旗,蒸汽机发出咣当咣当的巨大轰响,整个军舰似乎都震颤起来。
“那是两艘战列巡洋舰!”了望手继续报告着。
“向海军司令部报告:发现两艘敌人的战列巡洋舰,目标位置36。”贝尔准将命令将情况向上报告,然后下令军舰转向,似乎要躲远一些。
“德文郡”号刚刚开始转向,就听到海面上传来一阵轰鸣声。
“它在向蜥蜴号开炮!”了望手急切地叫喊道。
“命令所有军舰开始撤退!”贝尔又重新下达着命令,他意识到自己与敌人的实力相差过于巨大。
就在这时,炮弹划空而至,飞过军舰的上空,在距离它大约300码的地方飞进了海里,随即在海面上炸起几道水柱。
“它们似乎把炮口转向了我们!”了望手和枪炮长似乎在同时报告了这一情况。
正说话间,又一轮的齐射又打了过来,好象是从另一艘军舰上发射的炮弹。麦考尔上校听到那些炮弹的声音后说道:“应该是300口径的炮弹!”
贝尔点了点头,“以最大速度脱离战场!”
“它们追过来了!”了望手急切地喊道,“天哪,‘布兰奇‘号中弹了,它正在急剧失速!”
贝尔准将急忙向他的左侧看过去,似乎是向他们发射的炮弹偏离了目标,一发近失弹却阴差阳错地击中了正在转向的“布兰奇”号,那艘轻巡洋舰的速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他闭了一下眼,表情有些痛苦。“布兰奇”号完了!”他立刻意识到了情况很不妙。
“德文郡”号终于掉过头,开始向南快速撤退,两艘驱逐舰也一面施放着烟雾一边快速撤退。
此时,“拉德茨基”号上,克伦威尔少将下令不用理会那艘受到重创的那艘英国侦察巡洋舰,而是全力追逐着那艘英国人的装甲巡洋舰。另外一面向希佩尔通报着情况,德国舰队目前在它们南面大约35海里的地方。
双方在海面上开始了一场追逐大战,两艘奥匈战巡不停地用前主炮向英国装甲舰开火,而“德文郡“号则利用两门后主炮进行还击。现在敌舰已经逼近到了它的203毫米主炮的射程之内。作为一艘舰龄已经有十二年的“郡”级装甲巡洋舰,它的设计航速只有25节,但由于舰龄老化,“德文郡”号即使是拼尽全力,也只能跑出22节多一点,而两艘“拉德茨基”号比它快了足足有四节。
不过在高速追逐中,三艘军舰发射的炮弹都没有能够命中对手,有些甚至偏得离谱,不过随着双方的距离不断拉近,炮弹似乎也起来越危险。上午11时06分,克伦威尔少将盼望已久的火团终于在海面上腾起,“德文郡”号被一枚高爆弹击中了舯部靠后的位置,舰上顿时冒出了滚滚的黑烟。
“好,打中了,继续!”枪炮指挥官略带兴奋的声音高声喊道,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炮弹落到了“德文郡”号的身上。
又过了五分钟,这艘英**舰已经失去了动力,浮在海面上团团打转。
“发信号叫他们投降!”克伦威尔少将命令道,回答他的是英国人继续用舰上的小口径火炮在还击着。两艘奥匈军舰又开始了猛烈的炮击,仅仅一分钟之后,一大团火焰从“德文郡”号的舯部腾起,接着它就断成了两截,很快消失在了海面。
奥匈战舰向海面上扔了一些救生圈后,立刻扬长而去。
他们没有时间搭救落水的英国舰员。
在他们身后,匆匆赶到战场的希佩尔仅用了几轮炮击就将已经受了重创的“布兰奇”号送入到了海底,但“蚊子”号和“蜥蜴”号驱逐舰却利用速度得以逃脱。
六八、海军计划
“‘德文郡’号正在被两艘奥匈战列巡洋舰追击!”这是从“蚊子”号上发回的报告。
“我们将战斗到最后!”这是“德文郡”号发回的最后一封电文。
“‘德文郡’,它沉没了!”这是“蚊子”号发回的电报。
“我们正受到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的攻击!”“布兰奇”号在发回这条消息后就再也没了音讯。……
在伦敦的海军部,正密切关注战局的人们都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
“好吧,先生们,巨大的挑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迫切需要尽快地解决它!运输部长已经命令所有通往美洲的商船全部停航,已经出港的商又返回了港口。威胁是现实的,现在英国三分之一的物资供应都被迫暂时停止了。现在要尽快抓住它们,布莱尔上校,它们现在的位置?”第一海务大臣手里拿着他标致性的大烟斗,坐在作战室一旁的沙发上说道,他将目光转向了站在海图旁的一位军官。
“在这一区域,法罗群岛东北大约120海里。”布莱尔上校拿着一根细长的棍子指向地图上的挪威海中间,“目前已经有四艘战列巡洋舰的确切消息,我们怀疑他们的另外两艘船也在附近。
“德国人在建造出‘布吕歇尔’号时,我就担心有朝一日它们会成为大英帝国的巨大威胁。现在这种担心看来并非多余,德国人建造它们的目的就是要给我们的海上运输制造足够的麻烦。”丘吉尔的推断还真不准确,提尔皮茨压根不懂得海上袭击,但问题是还有另外一个人知道英国人最害怕什么。
战争爆发初期,斯佩的一支弱小的分舰队就搞得大英帝国海军鸡犬不宁,出动了一百多艘各式军舰去寻找它们。可是现在,六艘战列巡洋舰,这样的规模,即便是法国舰队全部出动可能都无法应付。
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印度洋和远东舰队以及后备舰队,由于以控制北海出口、保护至关重要的北大西洋航线为主要使命,因此目前本土舰队地规模和实力远远超过另外几支舰队。
“找到它们,击沉它们!”在其他人未做出表示之前,本土舰队司令杰利科爵士厉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这是一支强大的敌方舰队,问题是大英帝国竟然发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合适舰船去对付它们。除了十艘战列巡洋舰,英国所有的装甲巡洋舰、巡洋舰都不是它们的对手,战列舰又太慢,除了新锐了“伊丽莎白女王”级,但目前,也只有“伊丽莎白女王”号刚刚服役,而且为了对付奥匈海军装备了380毫米主炮的新锐战列舰,还去了地中海。
丘吉尔突然意识到小小的奥匈海军竟然给皇家海军制造了足够的麻烦,这是在战前谁也没有料到的。
李海顿一直留在德国,一面是关注着这次海上行动,另一方面,则是与德国新任的海军大臣舍尔上将继续探讨如何加快新舰的建造。他一直认为,海战的结果就是海军实力的真实体现,以弱胜强只是一些偶然事件,虽然人们会对此津津乐道,但真正决定海上胜负的还是在船台上。
数一下德国海军目前所拥有的战列舰:“德意志“级、“拿骚”级、“赫尔戈兰”级、“恺撒”级、“国王”级和“巴伐利亚”级,看上去很强大,排水量也只比英国战列舰稍低一些。但若是仔细分析一下双方的力量对比,就会明白在日德兰海战时舍尔上将所面对的尴尬处境和悲哀。
想想历史上这些战列舰的主炮尺寸:“德意志”级和“拿骚”级是280毫米,其余的德国战列舰都是305毫米,而英国人却有九艘装备了343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五艘装备了35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和五艘装备有381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不要说德国的火炮制造技术领先于英国之类的话。制造技术只代表了射击精度要略好于对方,但主炮口径的巨大差异却真实的存在着,305毫米的炮弹最重也只有460公斤,但381毫米炮弹的重量却足足有920公斤,难道920公斤重的炮弹和460公斤重的炮弹砸在舰身上造成的伤害会相差不多吗?想一想,当舍尔站在“国王”号上在面对英国人扑面而来的15英寸炮弹时内心所面对的恐惧和颤栗。
德国人还有胆量与英国人干了一架,李海顿估计若是自己在面对那种情况下,绝对是二话不说,掉头就跑。
由于缺少战略储备,德国海军在1913年开工建造,准备装备380毫米主炮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因为缺少足够的装甲钢,到战争结束时都没有建成。
德国海军在整个欧战期间困守港内,并不是因为怯懦或是什么所谓的德皇的命令,而是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绝望:让这些装备12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去面对装备了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无异于让他们去自杀。
李海顿突然想到某个为“用渔船打军舰”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海军,简直无言以对,你是说他们无知呢,还是说他们真的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海军。
还好,这个世界,由于李海顿的存在,德国海军在无畏舰时代并没有因摸索主炮配置方式而走“六边形主炮塔布局”的弯路,这使得德国海军的舰船设计师们在有限的预算内有足够的排水量为他们的主力舰装备上更大口径的主炮,而不用削弱防御。
现在,德国海军的主力舰“德意志”级是280毫米主炮,“拿骚”级装备的是305毫米主炮,“赫尔戈兰”级和“恺撒”级装备的是和奥匈海军“联合力量”级一样的330毫米主炮,而“国王”级则装备了更大口径的350毫米主炮。
而且因为李海顿在战前未雨绸缪地囤积了大量稀有金属,德国人则不必因为没有足够的优质钢而不得不下停下“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建造,虽然他们因此不得不动用了大量黄金储备。“巴伐利亚”级的停工对德国海军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除了“巴伐利亚”级,他们根本拿不出能与英国人对抗的战列舰。
李海顿与英格诺尔元帅和斯佩上将商议的结果就是尽快完成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建造工程,在这一级主力舰服役之后,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实力与英国皇家海军来一场真正的主力决战。对于战舰的战沉,李海顿的观点也很独特,“战列舰就是一种拿来和对手消耗的东西,比的就是工业能力和国家实力,只要造的比对手多,比对手要快,就是再大的损失,也会最终会取得海上的胜利。为了得到海洋权益,就是花费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六九、意大利(一)
到1915年8月,东方战线的战斗就基本平息了下来,俄国糟糕的道路和交通成了阻碍德奥联军继续进攻的最大干扰。由于冬天即将来临,德奥联军稍稍后撤,在波尔多高地南布格河和戈伦河一线构筑了防线。
俄国人再次得到了休养的机会。
东线德军分成了三部分:兴登堡指挥第4和第20集团军在北线,与里加和明斯克守御的俄军对峙,马肯森集团则在南线与波姆-艾尔莫利将军指挥的奥匈大军与俄军作战,鲁登道夫则指挥德第8和第10集团军在布列斯特,作为整个东线的战略预备队。
130万的俄军战俘在德军或是奥军的驱使下复员转业,成了铁路工人。在这些筑路大军的辛勤劳作下,加利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铁路向乌克兰腹地延伸着,极大地改善着前线的物资供应状况。
按照李海顿的意思,只要俄国人不投降,德奥联军就每年向俄国腹地推进200公里,然后再修上200公里铁路,以巩固前方的战局。
现在李海顿把目光对准了南方,地中海始终是他战略的核心。控制地中海,把英国人逐出这一地区,他就可以拿下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然后就能进军印度洋,动摇英国人的根基。
控制地中海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物资供应来源,从而在战略上立于不败之地。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掉计厌的意大利人。
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争在1915年就犹如一场剧情跌宕起伏的大戏,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场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在五月之前,俄国人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整个加利西亚,兵锋指向西里西亚和匈牙利,看起来整个奥匈战线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崩溃。而英法联军在萨洛尼卡和加利波利半岛的成功登陆也让人容易联想到土耳其人的溃败,在人们的意识里奥斯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