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6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的圣旨说的非常明确,凡是靠近山西、陕西以及宁夏等地的草原部落,目前朝廷采取怀柔的政策,要求他们明确表态臣服大明朝廷。至于说靠近大清国的科尔沁等草原部落,大明朝廷则是在彻底剿灭大清国之后,才会腾出手来对付的。

皇上的目的是要求草原暂时稳定,不要出现大的波动,这样对朝廷是有利的,崇祯年间。朝廷就曾经因为两线作战,而无法支撑。

郑锦宏正是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的。

朝廷大军在丰镇全歼了八旗军最为精锐的骑兵,这个消息很快将在草原部落之间传开,察哈尔部落应该是最早获知情况的,因为他们派遣的驰援八旗军的骑兵,被朝廷大军打败,一部分骑兵还被生擒。

郑锦宏这样做,其实是避免出现再一次的征伐。

在草原作战,其艰苦程度远远大于关内。草原很多地方都是荒漠,或者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其地形过于的复杂,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丰镇之战,让郑锦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所以能够震慑察哈尔部落,让其暂时臣服,也是最好的办法。

瑞元三年的春节。郑锦宏率领大军在丰镇度过,大同府知府派遣人员。将大量的粮草以及肉食送到了丰镇,郑锦宏也明确告知了大同知府,必须将丰镇纳入到大同府直接的管辖之下,在这里设置相关的部门,管理商贸以及民生事宜。

相关的工程,春节之后随即展开。大同知府按照郑锦宏的要求,在这里专门修建城池,而修建的城池是原来丰镇面积的三倍之大,后来丰镇成为了草原部落与关内互市的最为重要的城池,城内异常的繁华。在数年之后,朝廷决定设立丰镇县。

正月十五,察哈尔部落首领派遣的使者赶到了丰镇,专门向大明朝廷请罪。

八旗军一万骑兵被全部歼灭、大清国豫亲王多铎被生擒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察哈尔部落首领这里,部落首领有了大祸临头的感觉,其实草原的诸多部落,早就感受到了大明王朝的逐渐强大,也隐约的知道,大清国肯定会被大明朝廷彻底剿灭的。

草原部落这种感受,在辽东之战后愈发的明显,原来只有鄂尔多斯部落表示对大明朝廷的完全效忠,且将部落的继承人送到大明京城去学习,且鄂尔多斯部落首领明确表示,其控制的草原地域为大明国土。

辽东之战后,土默特部落和吐鲁番部落等都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城,商议彻底臣服大明朝廷的事宜,还有不少的部落,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也透露出来派遣使者到大明京城的意思了。

此番的丰镇之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分水岭。

当初的辽东之战,被大明军队剿灭的八旗军,绝大部分都是汉八旗,而战斗力强悍的满八旗和蒙八旗,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可这一次不一样了,一万最为精锐的梦八旗骑兵,被大明军队彻底剿灭,大清国骁勇的豫亲王多铎也被生擒,这说明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超强,若是大明朝廷真正想着攻击某一个草原部落,其根本无法抵抗。

也就是从丰镇之战开始,不少尚在犹豫的草原部落下定决心,臣服大明朝廷。

最先向大明朝廷请罪的,就是察哈尔部落。

察哈尔部落在草原的势力是不一般的,元朝的时候,察哈尔部落被誉为草原的黄金家族,居于蒙古宗主部的地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朝,后金崛起之后,大力扶持科尔沁等部落,让察哈尔部落的力量有所削弱,不过后金知道察哈尔部落在草原上的影响,还团结其部落首领,且在蒙八旗之中,留给了察哈尔部落一席之地,其部落首领也被大清国册封为蒙古王爷。

察哈尔部落首领不顾大清国的感受,不顾自身为大清国册封的蒙古王爷的事情,派遣使者向大明朝廷请罪,这样的事情是震动整个草原的。

察哈尔部落前往丰镇请罪,携带了大量的礼物,包括黄金白银以及牛羊等等,部落首领知道郑锦宏的身份,人家身为大明朝廷内阁大臣,说出来的话肯定是算数的,要是察哈尔部落在如此情况之下还和大明朝廷对着干,恐怕真的会被灭族的。

郑锦宏在接受了察哈尔部落的请罪和臣服之后,率领将士返回京城。

皇上在草原准确确定的新规矩,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这需要灭掉大清国之后,才能够腾出手来实施,皇上的意图是蒙汉融合,让蒙古人进入到大明朝廷做官,让朝廷选派的官吏到蒙古去管辖,同时迁移汉人进入到蒙古草原。

郑锦宏历来崇敬和敬佩皇上的想法,对于皇上如此宏伟的计划,他没有丝毫的怀疑,认为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是皇上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返回京城的途中,多铎死了。

倒不是郑锦宏想着杀死多铎,他没有必要那样做。

多铎自己不想活了。

傲慢的多铎,被明军生擒,内心的悲怆和沮丧时可想而知的,他率领的满八旗正白旗和镶白旗一万最为精锐的骑兵全军覆没,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走,除开被斩杀的,其余的悉数被生擒,最为精锐的骑兵,面对明军的时候,都是如此的战绩,那么可以想象,不要多长的时间,明军就可以渡过辽河,直扑沈阳了。

郑锦宏的话语,多铎不会忘记,大明朝廷不仅仅是要生擒他多铎,还要生擒皇太极,还要彻底灭掉大清国,可不要以为郑锦宏是说大话,大明朝廷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大清国地位尊崇的多铎,有着自身的性格,战斗失败他可以接受,没有谁能够保证百战百胜,开始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从此以后就可能过阶下囚的生活,甚至可能遭遇到汉人的羞辱,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而且在他的脑海里面,认定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大清国的满人欺凌汉人是家常便饭,多铎也是其中之一,由此他认定汉人一定也会欺凌侮辱他这个大清国的亲王。

这样的耻辱是多铎不可能接受的。

多铎恳请郑锦宏杀了他,可郑锦宏没有同意。

就在明军从丰镇出发,前往大明京城的时候,多铎选择了绝食。

他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和信念的支撑,真的不吃饭。

三天时间过去,多铎已经饿的脸色都扭曲了。

郑锦宏看到这样的情形,专门与多铎交谈,他同意了多铎的要求,在多铎爽快的吃了一顿饱饭之后,递给了多铎一杯毒酒。

瑞元四年的二月中旬,郑锦宏回到了京城。

内阁首辅徐望华率领内阁大臣,以及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在内城城门迎候。

皇上则是在午门等候。

从京城出发的两万大军,回来的时候只有九千余人,其余的一万多将士,在丰镇之战中阵亡,他们的骨灰被带回了京城。

八旗军两千多俘虏,同样被带回了京城。

皇上专门下旨,在京城设立忠义堂,放置那些为大明朝廷做出重要贡献之人的骨灰,而郑家军参将苏蛮子,是第一个进入到忠义堂的人。

多铎的遗骸,被专门送往辽河以东,交给八旗军,让大清国去安葬,这是皇上要求的,尊重对手也就是尊重自身,人死之后入土为安,多铎的家乡没有在关内。

郑锦宏向皇上请罪,说是自己此番指挥作战出现失误,导致将士死伤惨重,且参将苏蛮子阵亡,皇上未置可否,只是告诫郑锦宏,今后要认真面对每一次的厮杀,慎重做出每一个的决定。

第九百六十一章终于引爆

正白旗和镶白旗最为精锐的一万骑兵被明军全局歼灭,豫亲王多铎丧命,此事在大清国引发了巨大的震荡,辽东之战的时候,饶余郡王阿巴泰战死,就曾经在大清国引发了不小的波动,此番丧命的是多铎,大清国五大亲王之一,满人权贵的最高层了,这样的结局让,满人权贵是无法接受的。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曾经是满人权贵的骄傲,满八旗的骑兵是天下无敌的,可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了面前,多铎率领的最为精锐的一万骑兵,全部覆灭,被明军彻底打败了。

作战总是有胜有负,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但是八旗军与明军、也就是以前的郑家军交战这么多次,没有一次获取胜利,这就让人受不了了。

受最大打击的是皇太极,最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时时刻刻都想着让大清国强大起来,这个目标曾经是那么的真切,以至于皇太极都能够看见和摸到了,可是转瞬之间,郑家军的崛起,让这个目标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

皇太极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他要想法设法让大清国快速的强大,躲避来自于大明朝廷的进攻和围剿,此番派遣多铎入关劫掠,也是想着让大明朝廷头疼边关,甚至调集大量的兵力前往大同、宣府、榆林甚至是宁夏等地驻防的。

没有想到这样的决定,招致的是更加惨痛的失败。

多铎丧命,皇太极伤心,看不到大清国的未来,皇太极更加的焦虑。

比皇太极更加伤心的是睿亲王多尔衮。

亲弟弟就这样走了,多尔衮无法接受。他与多铎的关系亲密无间,被誉为刺头的多铎,也就听他这个哥哥的,尽管说多尔衮仅仅比多铎大两岁,不客气的说,在多铎的心目中。他多尔衮的地位完全超过了皇太极。

多尔衮伤心欲绝,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万最为精锐的满八旗骑兵,会被明军全部剿灭,为什么骁勇的多铎没有能够撤离,尽管说明军骁勇,但也不至于到那么厉害的程度,若是两军面对面厮杀,绝不会出现如此的情况。

多尔衮内心对皇太极的怨气无限增强。甚至对代善和济尔哈朗也有了不好的看法。

大清国的情况,多尔衮是清楚的,他不可能去挑战皇太极的权威,也不可能公开的与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交恶,不过他有着自身的办法,发泄内心的怨气。

多尔衮对于丰镇之战,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在得知了战况之后,多尔衮强压内心的悲痛。开始搜集各方面的情报,对丰镇以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地形有了清晰的判断。作为身经百战的满人,多尔衮认为多铎的失败,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地方。

时间到了三月,多尔衮终于从某个特殊的途径,获取了整个战斗的过程。

丰镇之战,是在极为恶劣的气候之下展开的。风雪加交的气候,绝不是适合征伐厮杀的气候,而且丰镇处于大漠之中,其地形条件本来就非常的恶劣,多铎率领的骑兵以及进入到丰镇。此刻明军突然进攻丰镇,而且是在大风大雪的情况之下,这听起来好像是神话。

难道明军疯了,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之下发动进攻,万一不能够成功,岂不是全军覆没的结局,还有一点,明军为什么会突然进攻丰镇,凭什么在多铎刚刚进入丰镇之后,就知道八旗军要进入大同劫掠厮杀了。

明军如此的行动,只有一点可以解释,那就是多铎的行踪早就暴露了,明军是掌握了真实的情况之后,提前在丰镇四周设伏的,如此情况之下,就算是天上下刀子,明军也要展开对丰镇的进攻。

多尔衮很快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情况,那就是明军很早以前就知道八旗军将要劫掠大同的事情了,这应该是皇太极与诸位亲王商议之前,因为皇太极与济尔哈朗、以及他多尔衮商议之后,多铎立即率领大军出发,行军的速度很快,沿路根本没有耽误时间,明军若是这个时候获知情报,应该是来不及做出详尽准备的。

应该是代善在辽东的商议失败的时候,情报就泄露出去了。

多铎率领八旗军骑兵前往大同的事情,知道的人极少,多尔衮所掌握的情况,只有皇太极和济尔哈朗知道此事,当然皇太极和济尔哈朗是不可能将情报泄露出去的。

多尔衮尽管感觉到皇太极对他的戒备,因为多铎和阿济格的关系,他们三人以及组成了一个团体,力量逐渐的强大,但皇太极绝不会采用此等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兄弟,多尔衮了解皇太极,知道皇太极做事情有着自身的底线,皇太极所做的一切,有维护自身权势的尊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为了大清国的未来。

济尔哈朗更不可能泄露消息了,大清国几乎所有重大的决定,济尔哈朗都是知晓的,从未有过泄露情报的事情出现。

多尔衮百思不得其解,他最大的疑惑,就是明军为什么会如此精确的做好一切的准备。

大政殿。

皇太极脸色阴沉,丰镇之战的失败,再一次影响到了皇太极以及孱弱的身体。

济尔哈朗脸上没有表情,显然是在沉思什么。

多尔衮正在侃侃而谈,神色激愤,说话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大了。

多尔衮说完之后,皇太极陷入到沉思之中。

济尔哈朗跟着开口了。

“皇上,臣觉得睿亲王分析很有道理,豫亲王的战败,有着太多的疑点,我八旗军与郑家军交手很多次,全军覆没的战绩基本没有出现过,就算是辽东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