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铎率领的是八旗军之中最为精锐的骑兵,可是在如此巨大的力量面前,这些军士难以支撑了,他们的队伍慢慢的被打乱,慢慢被包围成一团一团的,耀眼的红色几乎笼罩了整个的丰镇。
多铎不可能明白,最为精锐的八旗军骑兵,在明军攻入丰镇的时候,信心已经开始崩溃了,他们长途奔袭作战,没有任何的支援,他们面对的是无比强悍的明军,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就算是拼死抵抗,最终也是要朝着沈阳的方向逃亡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从沈阳出发的时候,怀揣的是得到大量钱财的美梦,他们希望通过此番的征伐,能够暴富,能够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更是希望通过此番的征伐,得到朝廷的奖赏,可这一切在明军发动第一次进攻的时候,就如同泡沫一样破裂了。
精神支柱不存在了,他们仅仅是依靠着自身的悍勇抵抗,可惜战场上作战,特别是在异常激烈的厮杀之中,士气和精神是最大的保障。
多铎眼睁睁看着麾下的八旗军被明军分割包围,伤亡越来越大了。
战斗厮杀到了这个时候,多铎无力回天了。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多铎无法接受,不到一天的时间,整整一万最为精锐的八旗军骑兵,就这样消失了吗,如此恶劣的气候,在最不可能发生战斗厮杀的时候,明军突然发动了进攻。
多铎已经想了所有能够想到的对策,他甚至在某一时间段看见了希望,看见了八旗军能够获取胜利,可是希望消失是那样的迅速。
多铎脸上没有了任何的颜色,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参与到厮杀之中,作为大清国的亲王,他没有必要直接厮杀,只要很好的指挥就可以了。
不过这个时候,多铎忽然非常后悔了,他为什么没有参与到厮杀之中,难道是因为成为了大清国的亲王,就感觉自身的地位不一般了,就不能够和普通军士一样去厮杀了,可要是战败了,他这个大清国的亲王,不是一样会被斩杀,或者沦为阶下囚吗。
没有后悔药,多铎只能够接受这样的结局。
第九百五十九章多铎的末路
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五的丑时,这是一天之中最为严寒的时候。
丰镇的厮杀还在继续,不过战局已经非常清晰,八旗军伤亡惨重,只有抵抗的能力,没有进攻的能力,败局已定,不要多长的时间,明朝大军就将获取最后的胜利。
多铎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结局。
雪停了,风也停了。
但是气候更加的寒冷。
多铎身边的亲兵,好几次恳求他撤离。
多铎身边的两百亲兵,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他们根本不会参与到战斗厮杀之中,他们的任务就是护卫多铎的安全,不管遇见多大的危险,他们舍去自身的性命,也要护卫多铎安全的撤离。
多铎多次拒绝撤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必须要做出决定,若是不撤离,很有可能被明军生擒,那样的结局对于大清国来说是巨大的耻辱,若是选择撤离,四周黑漆漆的,不一定有好的结局,而且回到沈阳之后,下场与硕脱等人没有多大的区别。
求生是人的本能,再说多铎内心以及认定了,一定是有人泄露了八旗军征伐的消息,导致他麾下最为精锐的一万八旗军军士陷入到明军的包围之中,他回到沈阳去,就算是遭受皇太极和朝廷的责罚,也要讲这个泄露消息的人揪出来。
迄今为止,多铎都不知道明军的主帅是谁。
战斗几乎都要结束了,不知道对方的主帅是谁,这恐怕是很大的悲哀了。
丑时二刻的时候,多铎不再拒绝撤离丰镇。
两百亲兵护卫多铎,朝着丰镇的大门杀过去。
郑锦宏已经发现了护卫多铎的亲兵,也发现了被亲兵围在中间的多铎。可是他已经无法抽调兵力围剿多铎,战斗厮杀到了这个份上,他麾下的将士伤亡也是惨重的,而且越是到最后,越是需要坚持,必须一鼓作气彻底剿灭八旗军。
惨烈的厮杀。让郑锦宏感觉到这些八旗军的战斗力异常的强悍,郑家军参将苏蛮子的阵亡,让郑锦宏肝胆欲裂,诸多将士为苏蛮子报仇的决心,转化为巨大的战斗力与斗志,正是在这种非同一般斗志的驱使下,诸多将士爆发出来强大的杀气,一局压垮了八旗军,而且让八旗军再也没有机会振作。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郑锦宏必须要抓住宝贵的机会,拼尽全力坚持下去,一直到战斗厮杀的结束。
诸多的将士正在围剿八旗军军士,厮杀还在持续,尽管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郑锦宏不敢抽调任何的兵力,不过多铎和亲兵朝着大门方向撤离的时候,郑锦宏还是做好了准备。他要求身边的传令兵,迅速与预备队取得联系。要求预备队务必生擒或者斩杀多铎,绝不准放跑多铎。
杀出丰镇大门,多铎没有回头,此刻郑家军进攻时候铺设的棉甲,起到了作用,多铎的战马踏着棉甲朝着黑夜之中冲去。
丰镇外面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这让多铎大为放心,尽管逃亡的道路会异常的艰辛,甚至可能出现诸多的危险,不过只要能够离开丰镇。就可以想办法回到沈阳去。
马蹄踏上沙地之后,多铎终于停下来,看看身边的人,两百名亲兵,跟随他冲出来的大约一百人,其余的近一百人,不用多说,倒在了丰镇里面。
多铎倒吸一口凉气,他根本没有预料到伤亡会如此之大,在他看来,亲兵护卫他冲出丰镇,顶多损失三十人到四十人,毕竟明军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厮杀,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而他身边的亲兵,则是养精蓄锐的。
多铎抬头看看黑漆漆的天空,嘴中发出了怒吼声,这声音充满了悲怆。
多铎用力夹着马腹,调转马头,准备朝着察哈尔右翼前旗的方向撤离,往关口方向肯定是不能够去的,那边是死路一条,朝着来的方向撤离,或许能够在很短时间之内找到出路,当然目前最为主要的事情,是撤离丰镇这个危险的地方。
此刻的多铎,忘记了当初的担忧,如此恶劣的气候之下,一百多人怎么撤离到察哈尔右翼前旗去,而且他们绝大部分的粮草,都在丰镇,无法携带。
奔袭不到两里地,四周突然出现隆隆的马蹄声,前后左右的火光扑过来了。
多铎的脸色瞬间变化了,难道丰镇的外面还有明军。
多铎的想法不错,包围他们的正是郑锦宏留下的预备队,而且最为强悍的斥候营在预备队之中。
接到了传令兵带来的郑锦宏的命令,斥候营的指挥官迅速做出了部署,多铎只有可能朝着来的方向撤离,不可能到关口去,所以斥候营的指挥官迅速下达了命令,所有斥候营的将士,在距离丰镇两里地的地方设伏,而神机营的将士,则埋伏在前往关口的方向,以防万一。
此刻的多铎与身边的亲兵,被斥候营的一千将士牢牢的包围了。
厮杀瞬间展开,弓弩发出呜呜的声响,多铎身边的亲兵,很多尚未来得及抵抗,就惨叫着倒下马背,有的倒下之后在地上挣扎一番,有的倒下就不动弹了。
斥候的弓弩发射,非常的精准,而且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眼看着身边的亲兵越来越少,多铎明白,他彻底完蛋了,没有逃走的可能了。
拔出腰间的钢刀,多铎怒吼着朝着前方冲过去。
多铎大概不知道,如此多的弓弩发射,为什么他能够毫发无损,那是因为郑锦宏下达了生擒的命令,要不然他也和身边的亲兵一样,早就被弓弩射中了。
躲过弓弩射击的亲兵也开始了厮杀,没有谁逃走。
八旗军的亲兵,在军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也受到诸多军士的尊重,甚至军中的牛录额真,见到他们也是笑着说话的,因为亲兵时时刻刻都跟随旗主,亲兵的待遇远远高于其他的军士,不过亲兵的职责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誓死护卫旗主,一旦旗主出现了意外,亲兵也不要想着能够活命,就算是拼死逃离,最终也是被无情的斩杀。
所以这些亲兵不会逃命,旗主被生擒或者斩杀,他们也活不成了。
亲兵的战斗力的确是不一般的,可惜他们的对手是明军的斥候,而且在人数上面,他们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这样的厮杀,闭着眼睛也知道结局如何。
亲兵一个个倒下,多铎的眼睛发红,他疯狂的左冲右突,可惜找不到对手,要么被长矛阻拦,要么被擦身而过的弓弩逼退。
多铎真的是要疯了,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些明军不会杀他,但是对他身边的亲兵毫不留情,这就好比是在玩弄他一样。
厮杀征伐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多铎第一次处于这等被戏弄的境地。
。。。
当身边最后一名亲兵倒下的时候,多铎举起了手中的钢刀,朝着脖子划过去。
一支响箭呼啸而来,射中了他握刀的右臂,一股剧痛的感觉传来,他的手松了,钢刀掉落在地上,四个明军打马围过来,一柄长矛将他掀落马背。
多铎的神色以及扭曲了,看上去全部都是狰狞的气息。
卯时,战斗终于结束了。
郑锦宏的脸上没有笑容,大军损失太惨重的,特别是参将苏蛮子的阵亡,郑家军成立这么多年的时间,第一次损失了参将这样的高级军官。
而且还有不好的消息,那就是部分重伤的将士,因为气候过于的严寒,熬不过去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一万八旗军的确被彻底剿灭了,可是这能够算是一场完胜吗。
郑锦宏不这样看,他觉得这一场的战斗,是对他极大的惊醒,提醒他绝不要小看八旗军的战斗力,一旦被逼到绝境,八旗军展现出来的斗志是难以想象的。
郑锦宏早就知道多铎被斥候营将士生擒了。
多铎被带到郑锦宏的面前。
多铎一双眼睛死死的盯住郑锦宏。
“我是大清国豫亲王、满八旗镶白旗旗主多铎,请问你是谁。。。”
多铎一口熟悉的汉语,让郑锦宏有些吃惊,他没有下马,居高临下的看着多铎。
“本官大明内阁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多铎,你败在我的手里,不算冤枉。”
听到郑锦宏自报家门,多铎的脸上的傲气瞬间消失。
“不可能,这不可能,皇上的安排是绝密的,你们怎么知道的。。。”
多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郑锦宏冷笑着开口了。
“皇太极如此的安排的确很不错,可惜皇太极不知道我大明皇上之睿智,当初代善到辽东与我朝廷商谈的时候,皇上就预计到了大清国将采取的行动,本官告诉你,不管你大清国有何动作,皇上都是清清楚楚的,你虽是大清国的亲王,可迟早也是被我朝廷擒获,不要说你,就算是皇太极,迟早一日也是我大明朝廷的阶下囚。”
多铎无话开口,也不可能辩驳,他知道郑锦宏说的是实话,如此精确的安排部署,要么是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要么就是有精确的分析和安排,从时间上面来说,就算是得到了准确的情报,部署也是来不及的,多铎率领的是一万最为精锐的军士,行动异常迅速,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大明皇上准确预计到了一切。
这是令人绝望和恐怖的事情。
第九百六十章草原新规矩
(新年快乐,给诸位读者大大拜年,祝读者大大万事如意。)
丰镇之战结束,郑锦宏没有马上离开,打扫战场的事情就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厮杀太过于惨烈,不管是朝廷大军,还是八旗军,损失都是巨大的,郑锦宏也形容这一场的胜利为惨胜。
郑锦宏没有马上离开丰镇的原因,是因为皇上的旨意,当然郑锦宏关于丰镇之战的奏报还在送往京城的路上,而皇上的旨意,主要说到的就是关于草原秩序的问题。
郑锦宏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丰镇之战的俘虏之中,有草原察哈尔部落的骑兵,这让郑锦宏大为火光,因为麾下将士的损失惨重,更因为郑家军参将苏蛮子的阵亡,郑锦宏这段时间的脾气也不是很好,现在找到了发泄的途径,他肯定是不会客气的。
郑锦宏随机派遣使者,前往察哈尔部落所在地,明确告知察哈尔部落的首领,派遣骑兵攻击大明军队的事情,必须做出明确的解释,否则大明朝廷将派遣大军,彻底剿灭察哈尔部落,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放过察哈尔部落的每一个人。
按说郑锦宏的这个举措,让人有些看不懂,要知道察哈尔部落是效忠大清国的,且其部落首领是被大清国册封的蒙古王爷,其排出骑兵驰援多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郑锦宏大可率领大军,直接去围剿察哈尔部落。
郑锦宏这样的举措,源于皇上的圣旨。
皇上的圣旨说的非常明确,凡是靠近山西、陕西以及宁夏等地的草原部落,目前朝廷采取怀柔的政策,要求他们明确表态臣服大明朝廷。至于说靠近大清国的科尔沁等草原部落,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