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之牧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轩眼前一亮,击节赞叹道:“此老当年的目光深远,为何今rì却如此迂腐?圣人之学,难道不是有容乃大?yù修内治,为何不从富民开始?想攘外侮,岂能抛却强国之策!”
    李东阳也是眼睛一亮,捻须沉吟片刻,望望慕轩,两人心照不宣的呵呵笑了。
    举子们在皇城前聚集喧哗之事,确实跟“生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生民”却绝对脱不了干系,因为这一次举子们的“义举”,绝对跟唐伯虎、祝枝山他们有关,而唐、祝等人想到要动举子生事,绝对是受了一路上听闻的“奇闻异事”的影响,而这些奇闻异事,正是“生民”在各地“生事”的具体表现。
    慕轩很快就知道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跟着陈凤翔混在那些举子中的消息,而且不到半天工夫,他就跟他们在聚水楼见了面。
    看到慕轩,唐、祝、文他们三个显得异常兴奋,即便是老成持重的陈凤翔,神情间也满是欢喜与激动之色。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唐伯虎击节赞叹,“先生妙笔生花,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是是是,”文征明一个劲地点头,“当初先生赠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时,学生一直觉得已是言近旨远、一时无两的名句,岂料先生还有更为出众之句,学生敬仰之情,真如江河之水,一泻千里啊!”
    慕轩差点一口口水喷出来,这话说得,怎么像是出自周星星之口呀!
    祝枝山非常难得的露出郑重之色,说:“先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言,不知令我辈多少人感怀愤激,热血沸腾,此次举子们齐聚皇城前,正是受先生此言激励呀!”
    陈凤翔点头表示赞同,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凤翔感奋于先生此言,才勉力一试,终于有机会来京师参加春闱,先生当受凤翔一拜!”
    他毫不犹豫的起身就向慕轩拜倒,慕轩赶紧伸手拦住,非常不好意思的说:“各位如此抬爱,慕轩只觉此身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矣,各位还是让慕轩脚踏实地为上啊!”
    四人一听这话,相顾莞尔。
    慕轩问起当初唐伯虎匆匆离开南京返乡之事,唐伯虎说起来心有余悸,原来他父亲身体抱恙,请大夫诊治,岂料那大夫是个蒙古大夫,不明病因就贸然用了两味虎狼之药,差点让其父有性命之忧,幸好遇到一位杏林妙手,才使得其父转危为安。
    慕轩心里松一口气,唐父安然无事,那唐伯虎目前的遭遇应该还不至于沦入坎坷之列,不过,这事让他有了新的考虑,唐伯虎后来陷入癫狂,一是因为仕途挫折,二也不排除他家人逐一暴亡的打击这一层因素,而即便像朱祐樘贵为九五之尊,却在即位之后第十八个年头英年早逝,享年不过三十六岁,究其原因,史书上说是他偶得微疾,却因为一个姓高的太医拿错了药,才使得他莫名其妙的暴薨,而他这一死,大明的命运就生了无法改变的转折,看起来,“生民”中那些专研医术的弟兄姐妹该好好挥一下他们的特长了。
    祝枝山他们谈起苏州、松江二府罢市罢运之事,显得异常激动,一迭声说见识了小民百姓之能力、同心同德之威力,慕轩虽然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这些事都跟自己有关,但是委婉表达了自己对展经贸、开放海禁的乐观看法,这让唐伯虎他们很是兴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这一次在战船之上见识到的大海的壮观景象和新奇体验,不约而同的表示:“大明海疆辽阔,我朝空置多年,实在是万分可惜!”
    慕轩点头表示赞同,说:“百姓田地被侵夺,几无立锥之地,而万里海疆空置百余年,倘若好好利用,不知能安置多少生计无着的百姓呢!”
    唐伯虎眼睛亮亮的,当即表示,回去立即写这方面的文章,让那些举子们将“罢设庄田”和“开辟海疆”结合起来,慕轩心中高兴,真恨不得摸着这少年的头赞一句“孺子可教”。
    于是,皇城前的旗号很快变成了“罢设庄田,与民生路;开辟海疆,壮我大明”。
    当晚,凝珮与慕轩谈论唐伯虎他们的行事,不由深感忧虑,说:“他们寒窗苦读多年,难道不怕这事毁了他们的前程吗?”
    慕轩看着她,问:“如果他们此刻置身事外,手捧圣贤之书刻苦备考,你觉得他们将来会是为民请命的能臣廉吏吗?”
    凝珮毫不犹豫的摇头,慕轩点点头,说:“也许将来他们之中很多人会占据高位,会忘了今天为民请命之举,但是,至少,他们今rì为百姓的利益抗争过,也算难能可贵了。只是,一想到他们今rì的付出如此可贵,而一旦他们跻身仕途之后也不免**堕落的结局,我就更加觉得可惜可恨。”
    凝珮娇俏的白他一眼,说:“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一定会**堕落呢?”
    慕轩神情郑重,说:“没有好的制度约束着,那一开始用心再纯正的人,一旦手里有权,也会渐渐变质的;也或者,前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才开创的基业,后人却不思进取,只顾捞取个人名利,rì子一久,国无宁rì那是必然的!”
    凝珮的神情也郑重起来,问:“那你认为你所说的能产生约束力的体制能够建成吗?”
    慕轩摇头,说:“我不知道能不能成,但我必须竭尽全力去做,即便我这辈子成不了,至少也要留下更多坚持走这条道路的人,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种制度必将成为常态。”
    凝珮抬手轻轻揉揉他的眉头,说:“轩郎,你真的一定要把这事担在自己肩上?难道后世之事对你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
    慕轩苦笑,说:“当一个让百姓觉得腐朽没落、痛不yù生的朝代被推翻时,很多人都觉得那种社会非常进步,一开始那种社会或许确实显得很进步,但那只是依靠某些人的清廉正直,缺少维护整个社会的固有制度,所以,一旦时rì久了,人治的劣势就显露无疑了。其实单单是人治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明明是人治,却还不愿意承认,非得装出顺应民意的模样,其实这样的迷惑性与欺骗性只是一时的,老百姓终究还会看清真相的。所以,我只想尽全力去实现以制度取代人治的愿望,我很希望,有制度约束着,能使官员们明白‘可为、不可为’,进而变成‘敢为、不敢为’,最终形成常态化,成为‘愿为、不愿为’,就算这一代建成的比较粗糙,也可以由后人一点一点加以完善。总之,我不想那种社会再来愚弄世人,祸害百姓。你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真的很难想象,当数以亿计的百姓面对小国异邦的欺凌感到愤慨的时候,他们的统治者却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做着毫无反击之力的口头抗议,每每想到那种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整个人要爆裂开来了,我绝不能让那样的悲剧重演!”
    凝珮再次轻轻地揉着他的眉头,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不是说‘世事我曾努力,成败不必在我’吗,那你为什么要这么逼自己呢?”
    慕轩轻轻握住她的纤手,说:“或许你是对的,yù则不达,我太心急了!”而后,他有些奇怪地问:“我怎么觉得你这个动作跟梅儿很像?”你俩不会是一起练过吧?
    凝珮嫣然一笑,说:“我们就是看你最近好像老皱眉头,怕你提前老了,我们可不想要个小老头夫君。”
    慕轩笑了,眉头舒展开来,说:“那好,我会注意的,绝不让你们的夫君提早进入小老头的行列!”
    凝珮失笑。
    慕轩不想自己提前进入小老头的行列,不过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小老头的压力——第二天一早,李东阳派人前来下帖子,邀他去自己家里做客。





     第六集 谁是八尾猫
    更新时间:2014…8…28 19:06:09 本章字数:5246

    第六集谁是八尾猫
    慕轩当然不会认为这只是李东阳闲来无事请请客,这里面肯定有事,到那里一瞧,果然,谢迁、刘健、程敏政、王华他们都在,另外还有一个六十多岁、须斑白的老者,慕轩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心说:这老头子倒真是心急,果然来了!
    慕轩没猜错,这个花甲老者当然就是太子少保积阶资政大夫周洪谟,李东阳非常巧妙的将慕轩的话传到了他的耳中,老头子一听就火了,拉着李东阳要找慕轩这个毛头小子理论,谢迁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就都跑来看热闹了。
    慕轩对这个老头子执礼甚恭,老头子的神情就没有一开始那么激愤,只是直截了当问慕轩:“老朽听闻阁下言道:‘圣人之学,难道不是有容乃大?yù修内治,为何不从富民开始?想攘外侮,岂能抛却强国之策!’以我大明今rì现状而论,不知阁下有何见教?”
    谢迁他们几个面面相觑,心想这个题目太大了点吧,让人从何说起啊?
    之后,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慕轩身上,想听听这个年轻人有何高论。
    慕轩的神情毫无惊怪之色,微微一笑,不答反问:“箐斋先生认为王通此人如何?”
    慕轩所说的王通,是隋朝末年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是初唐诗人王绩的哥哥,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爷爷,据说在隋文帝时期,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但没有受到重用,后来虽然得到同乡薛道衡的推荐,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之职,但还是弃官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业,他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作《王氏六经》——也称《续六经》,他门人众多,尤以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一时俊彦,甚至有人说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也都是他的弟子,他死后,门弟子私谥之为“文中子”——不过后世对此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个王通好自求名,华而不实,是个欺世盗名之辈,房玄龄等人根本不是他的弟子,但也有人对他评价非常之高,认为他是开创唐初繁盛气象的灵魂级人物。
    无论褒贬如何,在慕轩看来,至少这个王通的思想之中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他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都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只是,慕轩有些想当然了,以为这样的人物在坐的各位一定了如指掌,所以只说其名而忘了说朝代,结果闹了个乌龙事件——历史上“王通”这个名字相当普通,南朝陈、隋、元的史书上都出现过它,而李东阳他们听到这个名字第一个想到的是当朝的成山侯王通,这个王通,景泰三年就去世了,目前的成山侯是他的孙子王镛,成山侯王通当年与交趾作战不利,遭到群臣弹劾,被夺券抄家,之后在土木之变中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再受朝廷恩宠,为什么方先生要说这个人呢,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么?
    周洪谟毕竟熟读书史,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这个年轻人必定说的是隋末大儒王通,略略沉吟,说:“王仲淹家学渊源深厚,对于儒学确有独到见解,不过‘王孔子’之名有些言过其实了。”“仲淹”就是王通的字,王通当年被称为“王孔子”,历代以来很多读书人嗤之以鼻,都认为这是他粉饰自己的“罪证”之一。
    李东阳他们才恍然明白方先生说的是哪个王通,却听慕轩说:“文中子公纵有万般不是,但其所主张的仁政于民有利,三教合一之说显示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唐之繁盛未必全是他的功劳,但其中一定有他的影响,纵然后世对他众说纷纭,莫辨妍媸,但无碍他的功绩,比起那些明知对百姓有利却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迂腐之人,文中子公高大伟岸得多矣!”
    李东阳他们相顾骇然,方先生这话分明是指桑骂槐,当着和尚骂秃子嘛,也太**裸了吧!
    周洪谟居然没有生气的意思,看着慕轩,忽然呵呵一笑,说:“原来你这个年轻人对王仲淹非常钦服,那你可说得清王仲淹究竟有何德何能,能得你如此推崇?”
    李东阳他们都看着慕轩,想听听他有何惊世之言,谁知慕轩老老实实地摇头,说:“慕轩说不清。”
    谢迁、程敏政都觉得很是泄气,你说不清还这么推崇他?
    但李东阳、刘健、王华三个的神情却相当令人玩味,看样子,他们仨都觉得慕轩这话之后肯定另有下文。
    果然,慕轩说:“慕轩虽然无法说清文中子公的德能,不过慕轩曾经听过一件轶事,或许可以从中得窥一二,不知箐斋先生可愿一听?”
    这个时候你要讲故事?谢迁他们有些傻,你当我们都是三岁小孩子么?
    周洪谟却毫不惊怪,点点头,说:“愿闻其详!”
    慕轩清清嗓子,说:“据说佛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