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世民欣慰之表情,玄奘法师又奏到:“只是这《大唐西域记》尚未题写书名,烦请陛下轻动御笔,为此书题写书名可好。”
至此时李世民才注意到,这装订精美,誊写工整的书籍,确实在首页,空下了书名,于是宛然一笑道:“如此甚好”。
随手,就拿起御案之上的狼毫御笔,沾满赤墨,写下了端庄秀气的五个大字:大唐西域记。并命织造署,找人精刻雕版,刊印此书籍,发往个州郡县府。
随着这有条不紊的安排,李世民于是就对玄奘法师,至诚恳切的说出了刚才涌上心头的想法:“法师成就如此之伟业,实在是我大唐之莫大的幸事。既然法师如此有才,且又为我大唐立下如此之功勋,朕只希望法师可以再考虑考虑这还俗归家之事。朕深切的希望你可以时常陪伴左右,共谋朝政呀。”
听闻李世民如此诚恳的话语,王玄策与列位臣工,都为玄奘法师能有这份殊荣,赶到欣慰。故而部分大臣,也随着李世民的心意,用宽勉之词劝慰玄奘法师还俗回家。
而玄奘法师听闻此言,又是甚为为难。尽管如此,但他依旧恳切的回复李世民道:“玄奘自皈依佛门以来,严守佛门清规戒律,一心只想弘扬佛法。这些佛教典籍,以及列国之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乃至这《大唐西域记》均是因弘法之愿起。如若没有弘法之愿,这一切均是空谈。而这也正是我时常正衣冠之镜子,玄奘身为佛门弟子,断然不能忘本,万望陛下可以成全。”
说完之后,玄奘法师就痛哭流涕的,伏地长跪不起。李世民又一次被其弘法之心愿感动,故而走下御座亲扶起身,勉励其继续做好译经之工作。
随着这一事一平,但是另一事又起。这时候只听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出列奏曰:“启奏陛下,最近这半月以来,国家相安无事,天下太太平平,并且还万国来朝,只可惜陛下这登基二十载之庆典,就这样草草而过,臣民都甚为惋惜……”
面对长孙无忌这样的话语,李世民会如何答复呢,请看下节……
小知识:关于李世民请求玄奘法师还俗之事,历史上确有记载,并且还恳求了三次,而这也是李世民下的一盘大棋。
(本章完)
………………………………
第六回:遇祥瑞贞观盛世 随谏言直抒心胸(下)
听闻长孙无忌的这番话语,李世民随即就面带笑意的,摆了摆手,将其打断道:“朕先前已经说起过,这庆典,都是虚的,要这些虚名,又有什么用处呢?一方面既劳民伤财,另一方面又让列为臣工不能安生。到头来仅仅只是倾举国之力,图朕一人安乐罢了,实不可取,实不可取!”
“虽说陛下登基二十载,为了体恤百姓,不曾有丝毫庆典,但是这贞观二十年,确实是异常喜庆之年份。三月、先有西突厥请婚。六月、接着有疏勒、朱俱波、葱岭三国归降。七月,随着我大唐天军,兵威所至,再次击败叛乱之薛延陀各部,诛杀其多弥可汗,迫使伊特勿失可汗诚心归顺我大唐。八月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十一姓部落也归顺我大唐。这以战养战之策,丝毫不曾动用我大唐一分一毫。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旱涝适宜,百姓的粮食竟比往年多收了两成。纵观这些年来陛下之功业,臣弟感觉到不仅前无古人,更远胜于大汉武帝。而这一切的得到,全赖陛下之天威,护佑我大唐之万千子民。”李道宗听闻陛下所言,随即步长孙无忌之后尘,出列奏到。
随着李道宗的话音刚落,李世民还想再做一番推辞。却见这列位臣工,均伏地高呼万岁。李世民观此一景,也不由得感慨了不少,细细的一琢磨,感觉这一年的确好事不少,不仅威名远播四方,更让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回想这登基的二十来年,于是乎,对列位臣工推心置腹的说下了这样的话语:
“朕自武德九年九月,初登大宝以来,已经二十年又三个月了。这二十年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很多事情朕已经随着年纪的增长记不得了,但是记得的就是已故光禄大夫魏征魏玄成的警示: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他虽已远去,但朕时常拿他的话语提醒自己。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一定要励精图治,做一个一代明君,一代圣主。这么多年来,朕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即位之初,吉利可汗犯我大唐,在渭水河畔朕虽是怒斥,但依旧赠予锦衣玉帛与其签下这城下之盟。忍辱负重,不出四年,朕就灭了这东突厥。当吐谷浑挑起事端,断我西域商道之时,朕就挥师平了他!
而这高昌国王麹文泰不听朕之诏令,妄想断我出路,朕依旧派兵吓死了他。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哪一个不是个刺头,不过都被朕征服了。
而这国内,二十年来,人口也从朕即位之初的二百五十万户,增长到今年的三百五十万户,足足增长了一百万户呀。正如爱卿们所说,国泰民安,殷实富足,朕已足矣。真是应验了诸遂良曾经为朕题写的四个字“海晏河清”。这二十年来,虽然艰辛,虽然日理万机,虽然熬的白发丛生,但是朕不曾有丝毫后悔。为了百姓,为了大唐虽死已足矣。朕谢谢你们的好意啦,快起来吧。”
列位臣工,听此慷慨之陈词,都被李世民之义气、之霸气、之威严、之浑厚所深深的感动,有的不住的抹这眼泪,回想这些年的艰辛,也是感慨万千。而王玄策俨然也被李世民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所激励,一心只想再为百姓,再为大唐立下应有之功勋……
于是,这一次朝会,就在众臣齐心,一团和气的氛围中坦然结束……
在中国这个奉行礼节为上的社会,自从有了礼就有了章法,有了礼就有了规则,有了礼就有了观念。特别是在这万国来朝,四夷臣服的时期,礼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如若外国遣使,天朝上邦不是恩赐甚丰,就是遣使回礼。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固,均是小官能人,国之栋梁。紧随其后的大唐,更应该有一个可以和他们媲美之人物。而贞观二十一年,注定了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回想着自从第一次出使,归来的这些年。王玄策、周曾、陈茂材三人,不仅互有进步,更并且互相学习,进步了不少。
自从周曾拜师李畋之后,他就时常浸润在黑火药的作坊。虽说陈茂材在府内闲来无事,但是也时常游走在书海之间,研习兵法,博览群书。而王玄策,则时不时的随着玄奘法师谈谈人生,聊聊哲理,也是不亦乐乎。
随着腊月的结束,这年也就欢喜的开始了。过年,不仅离不开已经研发出来多年的爆竹,更离不开新近研发出来的烟花。三个人引着门子老仆,在深宅大院之内,玩着周曾从司砲监带回来的,这些新鲜玩意,亦是其乐融融。
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以及绚丽的烟花,年就这样在祥和喜庆的氛围中开始了。到了元日,按照朝廷应有的礼仪,王玄策入朝拜见过皇帝陛下之后,也就闲来无事。看着别人欢欢喜喜的走亲串友,王玄策就想起了玄奘法师。于是乎,三人一商量,就这样出了门,沿着朱雀大街,朝着弘福寺走去……
寺庙中的新年和寻常百姓家的,自是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则是多了诵经祈福。看着有玄奘法师引领的诵经仪式还在进行,他们三人就静静的上了三炷清香,诚心的礼敬了一番之后,就来到了这玄奘法师的禅房之中,等待这他的归来。
只见这禅房,依旧是简单朴素,一张桌子,一套茶具,四个蒲团,众多书籍。因为太过于熟悉,他们自然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般。随着三人的闲聊,陈茂材已经把茶水煮好。恰在此时,玄奘法师也做完这祈福仪式,步入了禅房。
“法师,新年如意哦。我们已在这等候多时了,看着你依旧在忙,故而就自己动手煮起茶水了,您可千万别见怪哈。”周曾望着跨进门槛的玄奘法师,大大咧咧的说道。
玄奘法师会怎么作答呢?请看下节……
小知识:正是因为李世民崇尚节俭,所以在贞观一朝,不仅没有太大的庆典,更没有这封禅泰山的仪式。可惜的则是在他的儿子,高宗李治,以及他的儿媳武氏媚娘主政的时期,国家的这些庆典异常的频繁。
(本章完)
………………………………
第七回:过大年禅堂闲聊 诉历史了解天竺(上)
玄奘法师看着他们三人,早已把他这禅堂当成了自己的家,故而哈哈大笑道:“这又不是第一次啦,我怎能会见怪呢!”
听得玄奘法师归来,王玄策和陈茂材赶忙起身,施了一礼,互致新年的问候。但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这大过年的,在家也闷得慌,就想到您这里,闲聊一番。”
“快坐,快坐,我这几日,也是清闲的紧呀,这大过年的,自然都给这译经的帮手放了假,故而也没了什么事情”,玄奘法师一边礼请他们落座,一边就随口说道。
原来这唐朝的例假制度则是封十休一,也就是工作九天休息一天。可别看这一个月只休息三天,但是,每逢重要节日,比方说这元正(春节)、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清明则是四日;而中秋、夏至及腊八则是三日。
遇到这人日、元宵、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假一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如此算下来,这一年,则有七十七日之假期。所以,相对来说还是充裕的,因为正遇到这元正,所以,大部分人也都放假休息了。
一巡茶后,只听王玄策说道:“听说这东天竺迦摩缕波国,拘摩罗王派遣使臣入我大唐了,法师可曾听说!”
“不曾听说,不知这消息是从何而来”。
周曾一边翻弄这玄奘法师的经书,一边就抢在王玄策的前头对他们说道:“前日闲来无事,和一刚从凉州回来的校尉喝酒,他提及的此事。听说这拘摩罗王这次派遣的使臣不少,是个四五十人的大使团,并且还带来了很多贡品;按照他说的时间计算,应该也就这几日,就将到咱们长安”。
“这两年来,天竺各部,不时的遣使入我大唐,这都是法师在这五天竺影响力的使然呀,实在是可喜可贺。”王玄策真诚的夸赞到
“哪里,哪里,这也应有王长史你的功劳,如果你不至天竺,也不能将陛下的福音传至异域呀”玄奘谦虚有礼的回复到。
“你们俩就甭相互夸赞了,看这事儿弄的,好像很见外似的”陈茂材一边品着茶,一边不屑的瞥了他们二人一眼说道。一句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对了,法师,您给说说这拘摩罗王呗,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见当时在无遮大会上仅次于戒日王,可是威风的很呀。”陈茂材接着又向玄奘法师问起。
玄奘法师些微沉思之后,就回想起了那些年的记忆;看着他们也已支起耳朵,于是就娓娓说道:
“时间得回到曲女城法会的一年之前,当时天竺的雨季刚刚结束。虽说我是以戴罪之身逃出大唐,可是一心只想回归大唐。在天竺这些年,对大唐又不甚了解,虽多加打探,均不得要领。
一日,有一比丘名曰尼干,来到我的禅房,我听闻其善于占卜,故而问起:玄奘自大唐而来,已有多年,今日欲回归大唐,不知可以平安回归不?如若能回归大唐,再请先生帮我看看,我寿命还有多久,够不够弘扬佛法……”
听到这里,周曾就大大咧咧的打断道:“法师,您怎么也相信这占卜之术……”
其话还没说完,王玄策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周曾于是扮了一个鬼脸,就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
“哈哈,我也是常人呀,人心思变之时,有时也甚是艰难,更需不断之调整,这也是没发了呀”玄奘法师依旧保持本色的对他们说道。听其如此之说,三人也就明了了其中之缘由。
紧接着玄奘法师又说到:“那尼干,于是用一白色石头,画地而占。随后就对我说道:法师在这里最好,五天竺僧众无不尊敬法师;回归大唐虽然也好,但是依旧不如这里。如果法师一定要回归东土,回去之后寿命只有十年。
听到这里,我已心生欢喜,只要能有回归大唐之命就好,十年足矣。因此又向他问起,想带回甚多经书,不知道该怎么弄?
尼干的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