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更应以礼相待。故而应该派遣使节出使这曷利沙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交代。
于是,李世民就顺理成章的昭告天下,派遣王玄策为大唐国使节,随江夏王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后,沿吐蕃、泥婆罗出使这曷利沙国。
这李景恒听闻这样的安排,心中不免得有一些欣慰:毕竟这可不是一般的出使,说不定他就死在了这个乱象丛生的国家。不过这李道宗听闻他和自己一起送嫁文成公主,却是有这一番别样的欢喜之感。
这王玄策和禄东赞虽说是老相识,但是因为害怕被戴上结交藩臣的帽子,所以自从禄东赞到了这长安城以后,两人也未曾私下相聚过。听闻今日之朝堂,李世民将出使吐蕃的重任交于王玄策。因此下朝之后,禄东赞欣喜的向王玄策发起了邀请。
因为有了这使节身份之后,已经没了这些忌讳。因此,当王玄策听闻禄东赞这一想法之时,也是欣然同意。两日之后,来宾馆相见。
………………………………
第五十五回:玄策奉命使天竺 三人酒肆抒情怀(下)
说起这来宾馆,前文已经提起,前来京城的达官贵人也都颇为熟悉。房舍雅致,厨子一流,菜品更是兼具东南西北各大菜系。向来爱好美食的禄东赞,虽然前来长安时日不多,但是对这吃的研究,丝毫不亚于土生土长的长安人。
自从这雪域高原,走向这八百里秦川。这禄东赞虽说对这长安美食倍感向往,但是这次宴请即将出使吐蕃的贵客,自然是不能用这长安的美食随便应付。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此次出使,禄东赞是有备而来,所以他才能展现的如此得心应手。体现在细节化的一个方面,就是为了防止长时间滞留长安,他还特意带来了一个吐蕃的厨子。因此他就准备用地道的吐蕃菜肴,来宴请这王玄策。所以就把这吐蕃厨子请到了这来宾馆的后厨,开始了应有的烹饪。
这参加宴会的自然就这三人,禄东赞,桑布扎和王玄策。一跨进这来宾馆的门,掌柜的就已经认出了这个常客,带着殷切的语气迎接到:“王长史,您可来了,这吐蕃国的两位使臣已经在上面候着了,还是二楼的雅间”。
随着这掌柜的一声吆喝,在这二楼雅间的禄东赞和桑布扎,得知王玄策到来,赶忙就迎到了这楼梯口。随着一番简短的寒暄,三人就进了这雅间。而赛汝贡敦和周曾两个情形相近之彪形大汉,自然是在门外安然的守着,闲聊这。
细看这禄东赞今天也是器宇轩昂,桑布扎也是分毫不让,二人均显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自从取得大唐天可汗陛下承若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之后,他们二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于是就展现出了和以前大不相同的心境。
王玄策在那些日子的心情也是沉重的。毕竟在失去时,猛然间发现和雪雁之间,似乎恋人之间的感情要远大于兄妹之情,可是面对家国情怀,他能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虽说已经辜负了她,但是后来也已想的明白,看的透彻:恋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不是我夺你所爱,而是面对现实不能在一起的时候,我依旧祝福你!
就这样王玄策带着深深的爱意,内心深存这一抹愧疚。又经过师叔李淳风的一番开导,自然是将这份爱意深深的埋藏心底!
好在在这最后的时刻,李世民竟让他出使吐蕃等国,这样加上送亲的队伍还能相处一段,这也让他心存一份感激。想了想,人生活着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何况当时师父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于是乎,想到这立功立业之时,心情自然也好了很多!
三人分宾主落座之后。随着地道的吐蕃美食一一呈现,宴席就这样开始了。一番寒暄与推杯换盏之后,但看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只听禄东赞这样说道:
“玄策贤弟,自打上次一别,已经有两年之久,虽然这些日子在长安城中不时相见,但是按照朝廷律令,实在是没有多聊什么。好在今天贤弟被天可汗陛下委任为出使我吐蕃之使节,按照惯例自然是可以想见了;以后我们畅聊国事,深谈抱负的机会还多着呢。所以,这次请贤弟过来,仅仅就是为了畅聊昔日之友谊,好好喝上这么一场。不谈国事,你看如何!”
王玄策听禄东赞这么一说,顿时满心欢喜:“既然先生这么说了,那么今天咱们就只聊昔日之友谊,谈谈西域的风土人情,聊聊吐蕃的美景美境足矣。”
“贤弟这番提议甚好,美景陶冶心情,美境舒缓情谊,这样既不显得单调,又不感觉话题枯燥。甚好甚好。”桑布扎放下手中的筷子,紧接着王玄策的话语说到。
三个人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失去好久的谈话。从青海湖聊到了纳木错,从大昭寺聊到了准备给文成公主建造的布达拉宫,从中原的小麦聊到了青藏高原的青稞,从中土的丝绸聊到了西域的粗布,从华夏的儒道佛三教聊到了吐蕃的苯教。这一场聊得甚是通畅,甚是随心!
说起这华夏佛教,只听这桑布扎随口就聊到:“我前些年游历天竺各部,听说那里有一个大唐僧人,算起来至今日到达天竺应该有一十二年了。跟随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法五年有余,此人佛法精深,不失为一个奇才,自打学习了天竺的大小乘佛教之后,在大大小小的辩论会上让天竺各部僧人为之失色!名震五天竺。”
王玄策听到这里,一颗好奇的心就涌上了心头,竟有大唐的高僧身在天竺,算过来,竟是在贞观初年去的天竺。想到这里,脑海一闪,就紧接着问到:“不知此人法号是谁,年方几何?”
“应该四十来岁,法号暂时还不甚明了,因我去游历天竺之时未曾遇到,但是名声甚响亮,只听得本名姓陈。确实来自东土大唐”桑布扎不紧不慢的回到。
说到这里,王玄策也不好再深问下去。只希望到达天竺诸国之时,可以会一会这个大唐僧人。
又是一番诗情画意的闲侃闲聊,几坛酒下肚,三人已经醉意朦胧。宴会也就这样始终在谈天说地中轻松进行结束……
一轮明月悬挂在西南方的天空,一阵寒风袭来,让初冬的夜色多了甚多的苍凉。几片枫叶飘下,似乎在诉说着不禁的惆怅。亭台楼阁,一应俱;雕梁画栋,更显气派。在沿湖的居室旁边,一扇窗户支开,明亮的灯光下。雪雁与小翠不住的畅聊欢笑,但是最后目光也都停留在这醉美的月色之中,傻傻发呆。
再过一些时日,她们就要离开大唐,离开故土,到达雪域高原的荒凉之地。虽然以前对吐蕃还多多少少有一些理解,但是依旧在她脑海中形不成意识,得不到一个直观的表达。
远离故土的游子,此刻都有依依不舍的心情,都有诉说不尽的衷肠。都想再看故乡一眼,都想再深深触摸故乡的泥土,亲吻故乡大地的芳香。
可是身为大唐的公主,原本应该有一个好的归宿,荣华富贵享之不尽,锦衣玉食永不奢求。可是自己喜爱的人,似乎对自己没了信心,一厢情愿的感情受伤的似乎永远都是自己。
回头,已经成了不可能,既然没有了选择爱情的权利,那就要有一份为国出力的执念,谁让自己流淌这大唐皇室的血液……
好在这松赞干布,以前也有一面之缘,看起来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身为未来的吐蕃王后,自己应该为两个国家做点贡献。
纵观历史,和亲的公主不胜枚举,从大汉开始,有几个能够名留青史?她们仅仅只是政治的附庸工具罢了。
自己虽然身处大唐初年的贞观盛世,但是至如今大唐才立国二十五年。虽说自己身后有这,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被优厚对待,这是母庸质疑的;可是,在大汉,在魏晋,在隋朝,依靠自己母国强大而和亲的公主,下场似乎也不是太好。
至如今也只有王昭君这一个不是公主的公主名垂青史,一次和亲换来大汉七十年之和平。既如此,自己就更应该发挥应有的本色,做一个像长孙皇后这样的贤惠的内助,协助松赞干布将吐蕃治理好,让吐蕃人民安居乐业,和大唐的关系永远的相敬如宾。
想到这些,一颗为国家立功,为民族立业的想法已经深深的在她的内心深处萌发。窗外一阵寒风抚来,让二人不住的缩了一下脖子。只见远处,一个侍女沿着湖边的栈道,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大声喊道:“公主公主,你快来看看,王爷和公子吵起来了。”
………………………………
第五十六回:带醉意深伤众心 别故国再展深情(上)
春天萌芽出土,夏天荷花飘飘,秋天树叶被风摇,冬天百草穿孝。四字并成一字,不差半点分毫。暑去寒来杀人刀,劝君及时行乐最好!恶人终归是恶人,当坏事做尽,自然会得到上天的惩罚,多行不义必自毙!
雪雁听闻父王和大哥吵了起来,凝思的神态顿时回了过来。容不得收拾,就火急火燎的赶了过去。
原来是他们二人,为了她的事情,发生了争执。因为李世民已经钦点了有李道宗,来亲自护送雪雁远嫁吐蕃国;所以这李景恒也想参与这次出嫁送亲。可是李道宗坚决反对,于是乎两个人就这样吵吵了起来。
这事,归根到底就是小事一桩,父亲与儿子之间,能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呢?可是这个李景恒就是猪一样的队友,原本他也没想着参加这次送亲的队伍,但是因为王玄策奉命出使吐蕃国,泥婆罗,天竺等国。他就想到了既然王玄策能去,他为什么就不能去呢,于是乎和陈雷在来宾馆内一合计,也要参加这次送亲。送亲干嘛呢,就是为了继续整整这个王玄策。
虽说有这个想法,但是要想参加,最起码得得到父王的允许。因此他就不分场合,不分神态,仗着自己是李道宗的长子,李雪雁的大哥,就带着醉意,回到了王府,给李道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道宗一看他这醉醺醺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问题是你既然想参加这次送亲的队伍,就算是醉了,你也应该好好的给李道宗解释一番,哪怕一哭二闹三上吊,说一说不忍心这个妹子出嫁,想再陪她一段距离等等多好呢。
但是,这个李景恒可真是酒后吐真言,只见这个愣头青带着醉意,直接回了一句:害怕王玄策参加送亲队伍亲近雪雁,担心有不轨举动,要去保护她!
李道宗听闻此言,自然是内心之中升起了,千百万个不愿意与恶心之感,可是李景恒依旧不依不饶。话不投机半句多,须臾之间,这父子二人,就大吵了起来。
雪雁听明白侍女的这一番解释之后,瞬间对这个大哥又憎恶了几分。随即停下了脚步,在准备转头回去的那一刻,转念又一想:就让他去吧,毕竟这也是自己的亲人,如果不让他去,就凭借他这张嘴,以后更加说不清楚了。于是,加快了脚步,沿着湖边栈道,快步的走到了正厅!
面对争吵中的二人,雪雁也没有拐弯抹角,就直截了当的对父王说道:“那就让大哥一块去吧。毕竟这一路上也好相互照应”。说完,用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看着父王。李道宗愣了一下,看着她,也不好说什么,就唉的一声叹气,一跺脚回到了后堂。
而此时的李景恒,也吃惊的望着雪雁,没想到,这个妹子会这么主动的让自己前去,自己又做错什么了吗?带着无限的思索,底下了高贵的头,酒顿时也清醒了一半。
目睹完这一切,雪雁就这样转身离开了,没有多余的话语,没有多余的表情,留下的只是一个在深夜中远去的背影。
这个背影不仅是大唐的荣光,更为以后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滚滚历史的长河就这样开启了新的篇章。
贞观十五年元宵佳节当日,只见长安城内一派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一队两千来人的车队,载着各种嫁妆,外加几百个能工巧匠,随着送亲的队伍出了这丹凤门。
王玄策带着陈茂材周曾二人,身着常服,与禄东赞一起走在队伍的前列。李道宗身披铠甲跟随雪雁的公主车驾,浩浩荡荡的走在队伍的中间。而李景恒和陈雷则身着黑甲军衣,在队伍末尾护送。
一行人就这样开始了吐蕃之旅。历史永远都是在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心理轨迹,有心理变化才有历史的发展。只有有了想法,才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请记住,历史永远都是当代人抒写的。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禄东赞是忐忑的,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丝毫不敢松懈。在他心中有这样一个家国天下,为了吐蕃子民,为了松赞干布,这一切似乎都快实现了,如若说他是当时的吐蕃,开眼看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