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的重臣。
当然,这一切,也让向来甚是拘谨的王玄策很不是适应。最后话匣子打开之后,这武媚娘不仅问了这印度各地的风俗人情,更问了这印度的一代著名女王,拉迦室利女王的所有事迹。王玄策因为在前两次出使的时候,与女王素来交好,听闻这皇后如此之问。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将这一切,详细的告知了武媚娘。当然,王玄策也通过她的言谈举止之中发现了一些端倪,这武皇后,问了这么多东西,为何独独对着女王之事颇感兴趣。渐渐的,通过她的眼眸,他不仅看到这甚多权利的欲望,更能够感受到丝丝寒意。
当然,如若是这些,则不算什么。让他最感觉别扭的则是在说完女王之事之后。这武皇后,向他阐述了这佛教的两颗至宝,佛顶骨舍利以及佛指骨舍利的事情。虽说她未曾言明,但是通过这些言谈举止,足以能让人感觉到这强烈的占有欲望,以及据为己有的意思。
在末了,只听这武皇后这样对他说道:“这次出使五印度,也别急着回来,在那边好好的游历,好好的观瞻,一定要把我和陛下的心意传达到位,同时也不要辜负本宫对你的一片期望”
于是,这王玄策也只能够带着这份寒意,战战兢兢的出了这立政殿;一直在琢磨这这件事情,再加上实在是琢磨不透,就将这心中之事,告诉了师叔李淳风,而李淳风也没有太多的话语,仅仅就如打哑谜一般,给他占了这样一卦罢了……
于是,这一代猛人的第三次出使五印度,就这样在舍与不舍之间开始了……他能够为这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带来什么样的事情呢,跟着文字,往下看……
编者说:王玄策带着什么样的秘密使命出使呢,请看下节~
(本章完)
………………………………
第十四回:再出使气氛融洽 到逻些情谊甚浓(上)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收拾与准备,王玄策带着周陈二人已经收拾停当了一切。并且还特意从左骁卫率府,挑选了三十个强悍的兄弟,引着一百匹健硕的青海骢,驮着礼佛以及赠送的国礼,就这样从这长安城再出发……
虽说只是初秋,但是这巍峨的五陵原上,已经有了斑驳的萧瑟之感。此去不仅路途遥远,更是有这说不尽的苦衷。但见这秋风之中的五陵原之离别亭下,玄奘法师依旧如上次一样,亲自前来为他们送行。
这些年,望遍这长安城,也就只有这玄奘法师是他的知音,不仅能够谈得来,更可以交心。虽说他也将武皇后,单独召见他的事情,详细的给玄奘法师做了解说。但是只见玄奘法师,忧心忡忡的一番思索之后,仅仅只留下了一句话:秉承善念,佛自归之;心怀恶意,佛自灭之。
王玄策也深知法师这句话的重量;所以,也已抱着即使得不到,也不开杀戮,更不能草菅人命之心。平平淡淡的出使,即使自己这一程,什么也没有得到,那也罢了,就算归来之后,粉身碎骨,也对得起这份心,对得起这份念。
送别依旧是简单而质朴,随着一个小沙弥,拿过的一坛素酒,玄奘法师亲自,沾满了这四个黑釉面的酒碗之后,随着王玄策,与周陈二人一饮而尽。
没有多余的话语,没有深情的告别,拥有的只是心心相惜的一份感知之情。
但见这王玄策,引着众人跨上这膘肥体健的青海骢之后,随即扭过头,向玄奘法师挥了挥手,就此作别……
每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不仅带动了更大的交流,更带动了人民生活的改变;随着制糖技术的引进,大唐的制糖业也已日渐繁荣。
随着洋葱,丝瓜,榨菜,菠菜的带来,大唐人的饮食结构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这一切功劳,都应该归功于王玄策的多次出使。
而随着造纸术,初次传入五印度,印度人也渐渐的改变了以这贝叶经,作为书写载体的历史。这都是文化交流带来的好处与结果……
当然,这个背影这次依旧是如此的伟岸,如此的正直;同时这个背影也不会让大唐人失望,更不会让后来人心烦。这个背影,不仅是中印两国一千三百年官方交往历史的开始与见证,更是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开始与关怀。
沿着驼铃悠悠的雄关古道,游走在繁忙的河西走廊,跨过这吐谷浑依旧坚守的雪域高原,行走在茫茫不尽的唐蕃古道,一切都是这样的繁华与富庶,一切也是这样的井然与有序。
这一走,一个多月就这样过去了……
“大哥,这唐番古道,没想到竟是如此的繁华呀,还记得咱们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时候,这小路还是个羊肠小道呢,如今就变的这样的宽展,平坦了。”陈茂材,一边吃着红糖块,一边说着。自从这第二次出使五印度把这制糖技术带回大唐之后,他就好这么一口。口袋里经常装着几个红糖块,没事了就塞一个,显得美滋滋,得意意。这不,这次出使,特意又多准备了一些。
“你小子,又吃糖了不是,给我一个。”周曾二话不说,就伸出手去,准备抢上一个。
“不给,谁让你小子,走的时候不多准备点呢”陈茂材随即一闪,就没有让他抢到。
看着他们二人又开始了应有的争吵,但见这小六却在这后面说道:“师兄,给”说着,就随手递给周曾了一个糖块。
至如今,这小六已经长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了。原本,这次出使的使团,王玄策特意让周曾去找来这小六。可是小六鉴于其七十岁的老娘,已经年事已高,再加上这次出使的使团,不是这一年半载就能回来的,所以就拒绝了。但是这老太太,当听闻又是出使这五印度之时。随即就推心置腹的对小六说出来这样一番话语:“王长史对咱们家向来不薄,况且这次又是奉了陛下和娘娘的使命,到这五印度礼佛的,你已经有了这出使的经验,这次更应该多去帮助他们;一方面也是帮助母亲亲临这佛陀的故乡,礼敬一番;另一方面也算是报答了这知遇之恩。”
于是,这小六,拗不过这老娘的再三劝说,只能够将老娘托付给了师父李畋,和周曾的媳妇小翠儿,有他们好生的照料……
“好你个小六哈,这老是帮着你这个师兄哈”陈茂材依旧带着轻松的蔑视看了他们一眼。
“谁让我们两个是师兄弟呢”周曾一边哈哈大笑的回着他的话,一边就将这红糖块,塞入了口中……
王玄策,望着这一路的欢声笑语,也是颇感轻松之态。听闻这陈茂材刚才提起这文成公主之时。顿时,脑海之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她的身影。
算下来,与公主也有十年未曾相见了。这些年来,你在吐蕃还好吗?
七年前,松赞干布的英年早逝,不仅让公主甚是伤心,更让整个吐蕃百姓心痛不已。消息传至长安,京城内外也是为之大惊,不过好在公主力挽狂澜,在禄东赞的建议之下,拥立了松赞干布的孙子,贡松贡赞的儿子,芒松芒赞为吐蕃国第三十四代赞布。
为何要拥立这芒松芒赞为吐蕃国赞布呢,原因正在于这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膝下无子,且他唯一的一个儿子贡松贡赞已经早于松赞干布逝世,于是只能够拥立这松赞干布留下的唯一血脉,既贡松贡赞的唯一儿子芒松芒赞为赞布。
国家政务,有文成公主与禄东赞摄政。
“大哥,你想啥呢?”周曾看着若有所思的王玄策,随口就问到。
“大哥能想啥呢,估计在想公主呗,这一别十几年了,能不想吗?”陈茂材也是偷偷的加上了这么一句话。顿时大唐使团的气氛交织到了顶点。
王玄策也是微微一笑,是呀:“虽说这些年,公主掌控这吐蕃的局势,但是也不知道她过的可好?”
编者说: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把他们两人写到一起,可是当时的历史就是这样。注定在不了一起的一对姻缘,随着时间的冲淡,只能够默默的祝福对方。这也是在古代人们对自己爱情观的理解,毕竟在当时女子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虽说是公主亦是如此。和现在男女平等的基础相去甚远!所以,主人公也只能如此!
(本章完)
………………………………
第十四回:再出使气氛融洽 到逻些情谊甚浓(下)
“大哥,这不已经到了吐蕃吗,再有四五天,咱们就到这逻些城了,你急啥呢?到时候一看不就知道了吗?”陈茂材随着他的话语就说到。
是呀,这已经进入吐蕃地界好多天了。于是,王玄策一边想着,一边就狠狠的用马鞭抽打了一下自己的坐骑,沿着繁忙的唐番古道,往前飞奔而去。
而周陈二人,观此一幕,也是宛然一笑,引着小六等人,驱赶着青海骢,也是疾驶而去……
经过这轻轻松松的又是几日,这一行人,终于到来这吐蕃国的逻些城,这些年吐蕃的变化实在是太大,逻些城已经远大于十年前,百姓不仅富庶,更显安居。
当这一行人到了这布达拉宫之后,随即递了鱼符,说明了来意。当听闻是大唐国的使节出使吐蕃,守门的兵士,丝毫不敢耽搁一分,就急急忙忙的入了这巍峨的布达拉宫,进去通禀去了。
没多大一会,但见这宫门打开,文成公主,引着芒松芒赞和禄东赞,在兵士的拥簇之下,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
待这公主等人走下台阶之后。王玄策随即按照大唐应有的礼节,带着众人,向公主行了这跪拜之礼:“王玄策拜见公主殿下”
文成公主赶忙扶起他们之后,这王玄策又接着引着众人,向芒松芒赞深施一礼:“大唐国使节王玄策见过赞布”。
在得到回礼之后,随即又向禄东赞拱手施了一礼。虽说这三个礼节不同,但是足见这王玄策的诚意,拜见文成公主行了这跪拜之礼,正是因为这文成公主是大唐的公主,理应如此。而这吐蕃国的赞布芒松芒赞,虽说是个小孩,但是依旧是一国之主,按照应有的爵位等级,相当于一郡王,故而就深施一礼;这禄东赞虽说是国相,但是毕竟都为臣,故而也就是一拱手之礼。
待行过这礼节之后,在这双方人员,友好的寒暄之后。就被文成公主等人迎入了这布达拉宫。
这时的王玄策才细细的打量起来这文成公主,这些年经过这几次大的打击以及雪域高原的风霜之后,已经苍老了不少。虽说脸上布满了小小的皱纹,但是丝毫未曾影响到她应有的仪态与端庄。
而这禄东赞,这些年也是苍老了不少。待双方人员友好的落座之后。只见这王玄策这样说道:“这也才仅仅十个春秋,不曾想,你们这变化竟是如此之大”。
“唉,是呀,长史说的对呀,真是岁月催人老”禄东赞也是长叹一声,感叹时间过得太快。
“唉,我刚细细的琢磨你了一番,不也是苍老了不少吗,虽说如此,但是这精气神,看起来倒是不错呀。”文成公主也接着回话到。
“是呀,要不陛下,这次怎会让我再次出使这列国呢?”王玄策也是面带笑意的回到。
“不知这次是因为何事出使列国?”
“自从这玄奘法师归了咱们大唐之后,佛教也在咱们大唐日渐兴盛,这些年陛下和武皇后也是诸信佛教,听闻这五印度佛迹尚存,就让我到这五印度列国代为礼佛一番。”王玄策虔诚的回到。
自从这王玄策出使五印度之后,向文成公主诉说起无遮大会的盛况,已经在她思想萌芽之中有了这崇信佛教的根基,再接着当其第二次出使这五印度又一次威震异域带回佛牙舍利之时,又一次让她对佛教有了这更深层次的了解。
再加上这些年,时常有一些大唐的高僧,以及五印度的僧人,游走与这唐番古道,所以,这向佛之心日渐兴隆,以至于这佛教在这雪域高原之上,也渐渐的开花结果。再加上文成公主,在大唐之时,皇室之间已经有了接受佛法的苗头,所以这一切都让她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当听闻王玄策再次前往礼佛之时,她也是满脸笑意:“如此甚好,只希望这佛陀可以保佑咱们大唐,国泰民安,百姓富庶”
“是呀,陛下和娘娘也是这样一番意思”王玄策随着她的话语回到。
于是,这一行人,就在这友好的氛围中交流这,沟通者,这种氛围,始终是一种融洽的氛围,是一种友好轻松的氛围。这不,当文成公主已经看着也到了这不惑之年的周曾之时,就想起了这小翠。
“翠儿这些年可好,自从你们上次一别,虽说时常有书信往来,可是却未曾见面呀!”文成公主,看着端坐的周曾,依旧是大大咧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