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秦斌低声惊道,“公主殿下?”
三人回头一看,高阳公主不知何时来到了三人身后不远处。
只见她满面倦容,但神色冷肃,淡淡道:“我知道你们说什么。”
“公主,且听我解释……”秦通忙道。
“兄长不必多说,我自清楚。”高阳公主淡然一笑,对长孙无忌道,“国舅请听我一言。首先,我绝不相信慕白会反;其次,如果慕白反了,要诛连要治罪,请从高阳起。只要关西有一兵一卒敢踏入中原,就须得从我李玲儿的尸体上踏过!”
说罢,高阳公主转身,踏着龙尾道阶梯一级一级的走了回去。
乌云翻滚,凭空一记响雷,震荡皇城。
大雨,倾盘而下。
长孙无忌等三人愕然的站在龙尾道下,目视着高阳公主的身影渐行渐远,一同陷入了沉默。
此时,皇帝的寝宫之中。阴德妃感觉手中有异动,急忙定睛一看,李世民睁开了眼睛!
“陛下,你醒了!”阴德妃惊喜的低唤一声,眼泪终于忍不住的流下来!
李世民半睁双眼侧视阴德妃,看似都无法扭过头来,手中虚弱无力的用了半分力气握她的手。
阴德妃急忙召来太医把脉。片刻后太医喜出望外的道,“天可怜见,大唐之福!陛下苏醒了,大抵无恙!”
“那陛下为何不能动弹亦不可言语?”
“暂时是这样,歇养一段时日可渐渐恢复。”太医激动得声音直发抖,“但凡风疾发作,轻则伤残重则致命。但有幸陛下龙体健壮医救得时,加上苍天眷顾,陛下应无大碍!只要不再受到什么大的刺激或是伤害,并加以药石医救安心歇养,百日内便可康愈!”
“如此,真是苍天庇佑,我佛慈悲!”阴德妃跪地拜谢不止。
此时,高阳公主与长孙无忌也回到房中,见皇帝苏醒,惊喜万分,各自跪倒在病榻前,喜极而泣。
李世民被扶着半坐在榻上,吃力的张了张嘴,说不出话,也抬不起手。
“你们快起来,不必哭泣也不必多说,陛下方才苏醒,行动不便也不无法言语,更不能受什么刺激。”阴德妃说道。
长孙无忌与高阳公主急忙起身站于一侧,暗暗挥袖抹泪。
这时,李世民一双眼睛吃力的睁着,但眼珠子死盯着长孙无忌,似有言语,但说不出话。长孙无忌会意,坐到榻边凑近李世民,轻声道:“陛下可是有旨意?”
李世民吃力的眨了一下眼睛。
阴德妃与高阳公主相视一眼,不声不响的退了出去,将御医宫人等闲杂都带了出去。
四下已无旁人,长孙无忌问道,“陛下有何旨意?”
李世民吃力的张嘴,说不出话。长孙无忌心焦不已,看李世民死死盯着他的胸口,一寻思,问道:“心口?陛下可是胸口疼?”
李世民以眼色示意,‘不对!’
“心……心疼?心头肉?——陛下担心皇子安危?”长孙无忌毕竟聪明,而且与李世民知心相交。
李世民如释重负的眨了下眼睛,示意他猜对了。
“陛下放心,臣已派褚遂良前往泾州,专行调查吴王一案。臣得报,吴王应该性命无恙,只是被绑架了!臣相信,褚遂良很快就能查明真相,并将吴王救回来的!”褚遂良去了泾州还没回来,长孙无忌这也是纯属瞎编乱造,无非是想让李世民宽心。
李世民以眼神示意,‘我不是担心李恪’。
“难道陛下担心,别的皇子?”长孙无忌惊讶道。
李世民眨眼,‘你真聪明,猜对了’!
长孙无忌当下就吃了一惊,“难道陛下担心……晋王?!”
李世民一双眼睛,赫然瞪大!
长孙无忌的心中,也是顿时大吃了一惊,暗忖道,“对啊,我好糊涂!吴王出事,晋王岂非同样危险?!——先帝祭日将近,月余之前晋王奉旨去了北都太原,代帝祭祖。算算时日,如今正是归期,要是晋王也在半道出事,那可就真是大不妙了!”
“陛下放心,老臣马上派出得力之人率领兵马,前往北都迎接晋王回京!”长孙无忌紧握李世民的手,说道。
李世民这才长吁了一口气,疲累不堪的闭上了眼睛。
长孙无忌暗暗庆幸,又暗暗心酸,自忖道:天可怜见,陛下虽然暴生风疾,但所幸头脑清醒,英明睿智依旧。我一个未病之人,还不如他思虑周全!——天杀之罪,我早该想到保护晋王的啊!
这时,李世民稍稍用力的握了一把长孙无忌的手。长孙无忌急忙道:“陛下还有旨意?”
李世民挪开眼珠,死死盯着床头放的药碗。
“哦,陛下要用药?臣马上去唤太医!”长孙无忌说罢要走。
李世民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长孙无忌拉住。
长孙无忌惊讶道,“陛下不是要用药?”
李世民再度用力的盯着那药碗!
“药碗?……药?……药师!李药师?!”长孙无忌惊讶道,“陛下要召见,卫国公李靖?”
李世民闭上眼睛,长长的吁气。
“我居然猜对了,陛下要召见李靖!”长孙无忌的心,砰砰的跳了起来!
这个时候,皇帝要召见早已退隐的李靖,用意何在?……难道,是为了秦慕白?!
陛下昏迷数日,对外界的关西谣言肯定是不知情的。但吴王出事,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秦慕白——难道陛下心中,也担心秦慕白因此而被逼反?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危机当前,防范未燃!
而且皇帝陛下倒了,朝堂之上文武派阀之争就没了人出面压制。其实除了秦慕白,另外还有许多的封疆元帅骄兵悍将,谁能压制?
唯有卫公李药师!
时势难料,如果哪天秦慕白当真被逼反了,皇帝陛下又不能主持大局,有谁能弹压关西力挽狂澜?
也唯有卫公,李药师!
想到此处,长孙无忌顿时潸然泪下,老泪纵横。他紧握李世民的手,泣道:“陛下勿忧,老臣这就去搬请卫公!……陛下权且安心养病,万事有老臣与房玄龄、卫公等人料理。只要我等老臣还有一口气在,这大唐的天,就塌不下来!”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松开了长孙无忌的手,长长的吁气,仿佛又陷入了沉睡。
第539章在 无冕之王
'更新时间' 2012…03…14 11:56:22 '字数' 3340
萨末建城,康国王宫中歌舞升平,酒肉飘香。
一连三日,同属大月氏的九国后裔君长们,襄同汇聚于此,共议一统合并的大事!
多年来,昭武九国虽然富甲一方养的兵也不少,但由于各自为战分崩离析,而且不喜争斗也不擅长于外交与军事,因而被人各个击破,一直受到西突厥北庭的压制与奴役,敢怒不敢言只得默默忍受。
近年来西域多生战乱,西突厥南北二庭连番争斗,便得这些小国夹在中间苟延残喘人人自危。再加上西方大食国的强势倔起,已经平定了波斯萨珊王朝,朝夕之间便要染指西域,首当其冲就是要吞蚀富有的昭武九国,以此做为入主西域的跳板与根据地。前番康国内乱,就是在这样的外忧内患之下爆发的。若非武媚娘的神奇发挥使得康国乱党自相残杀,并有大唐将军苏定方即时赶到帮助康国抵御外敌,此时大食人的弯刀恐怕早已架在了昭武九国的子民脖颈之上了。
与此同时,大唐强势入主西域,灭高昌,平北庭,西域二十余个小国部落望风归降。短短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大唐关西军马踏千里,以洪流之势袭卷西域万里疆域,无人可挡。曾经炫赫一时制霸一方的西突厥北庭,面对大唐王师的神威一再溃败,最终伏首跪降。
北庭尚且无法抗衡大唐的关西军,何况是曾经跪倒在北庭脚下的昭武九国?
九国上下所有的人,从秦慕白亲自领兵踏足西域的那一刻起,无不惊惶难安。因为他们也曾经附庸北庭,或多或少、或主动或逼于无奈的都干过一些与大唐敌对的事情。
现在他们自忖斤两,若是仍旧与大唐为敌,恐怕都不用劳动关西主帅秦慕白亲自动手,且派手下一员偏将挥师而来,九国将瞬间被踏为一片平地!
万幸的是,关西秦少帅并未念及他们的旧恶,无意剿灭昭武九国,并决心与九国修好同盟。九国的君长们都不傻,他们知道大唐是有意在西域边远地带扶植起一片势力,作为防范大食、东西方交锋的军事缓冲地带。他们也知道,既然连北庭都灭了但昭武九国仍然幸存,一方面是因为大唐国策宽容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武媚娘与秦慕白的私人关系。
若非如此,只须秦慕白动一动嘴皮子,以伐罪为名征讨九国,他麾下数十万虎狼之师谁人可挡?到时他大可以将九国财富尽收囊中,再顺手扶植一个空壳王朝傀儡君王来号令九国,也未尝不可!——大食人,何尝不就是这样筹划的?
九国存亡,实际只在秦慕白一念之间。他有充足的理由和绝对的实力,在昭武九国这地方为所欲为!九国之人纵然是蒙冤受屈,也只能徒呼奈何。
因此,在这样微妙的大前提下,武媚娘的身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此外,康国新继位的新月女王早已是秦慕白的帐中之宠,这些君长们也全都心照不宣。这时候,他们非但不会有什么不满,还在心中不停的高呼庆幸——幸亏有武媚娘在,幸亏有新月女王‘牺牲自己’拯救了昭武九国,使得种族延续国家幸存!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九国一统合而为一,已是大势所趋铁板钉钉的事实。虽然会议开了三天,但实际上九成九的时间都是在吃喝玩乐,没什么可商量的了。
‘大昭武国’的粉墨登场已是必然,康国的新月女王成为第一任大昭武国的国王也是必然。所要商议的,就是如何区划九国疆域,以及如何安置其他八国的君长与贵族们。
在秦慕白的提议之下,大昭武国仿效大唐的州县制,将原来九国的疆域划分为各个州县,统一由大昭武王派谴官吏分管。而原来的八国城都,全都作为陪都,称为‘城’,封赦原来的八位君长为‘八大城主’。另外还设立一些小城,封给其他的重要贵族,封为各级城主。
城主享有食邑、封地与各级爵位,地位尊荣富贵无比,而且城主之位可以世袭罔替。但城主必须向国王称臣并服从国王的号令,必须按律向国家上税,且无权任命城内的各级官员,更无权豢养私兵。
实际上,城主就像是大唐封授吐蕃赞普弃宗弄赞的那一类虚职郡王,可坐拥食禄安享荣华富贵,但是没有多高的政治地位,更不可能拥有什么军事实力。
同时,昭武国也将废除原来康国居施行的‘首辅内阁’制,并完全依照大唐的建制,成立“三省六部”,建立完善的政治机构与吏治系统,进一步集中王权。
武媚娘,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大昭武国的第一任尚书令。(相当于“国家总理”。)
九国的君长与贵族们,一致推选康国的军机首辅武媚娘为尚书令,也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在大唐建国之初,秦王李世民就担任过大唐的这个职务。(后世,大唐为了避讳太宗再没有人担任过这个职务,而是以“尚书左(右)仆射”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来代行或分割尚书令之职。贞观大唐的尚书右仆射是萧瑀,而左仆射就是由司徒长孙无忌来兼任。)
他们无非是在向秦慕白示好,也是为将来新月女王的禅位,打下铺垫。到时也可美其名曰“我们这不过是在仿效我们的大唐宗主国,”从而,扶正武媚娘也就名正言顺了。
就在九国商议一统的同时,秦慕白除了受邀参议,自己手下的事也没片刻闲着。大唐已经大致平定了西域,安西都护府也该成立起来了。除此之外,西域地界宽广,光是一个安西都护府肯定无力治管全土。于是,都护府以下,必须另外设立各级都督府。除了没有纳入版图的九国疆土,其他的地带还要划立州县。
秦慕白与苏定方等人先议出了一个草案,安西都护府的府址,就选在原来北庭的陪都、西域咽喉之地——繁华美丽的弓月城。此外,还另行设置高昌、北庭、昆陵、大宛、条支、安息等九大都督府,驻兵设衙管制一方。
其中有一个都督府,名为‘月氏大都督府’,是九个都督府中的唯一个“大”都督府,府址就在萨末建城内。秦慕白让苏定方担任第一任月氏大都督,代表大唐在自己的属国驻兵两万,监督辅佐大昭武国的国王治理国家,并行使宗主国的各项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