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汉- 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唔,属下还需算一下……当年主公避难走南山,我就和老虎他们一同随主公进入西域……恩,计算一下,也差不多有十年之久了。军师,怎地突然问起这些事情?是不是有吩咐?”
    贾诩眯着眼睛,脸上浮出一抹笑容。
    不知不觉的,他也有了眯眼睛的习惯。不知道是学董,亦或者是他思考过多,故而成了习惯。不过,在王买看来,军师每逢眯起眼睛的时候,一定是有大事,就如同董眯眼,是要杀人一样的征兆。
    贾诩转身坐回来,“一转眼,我也在这杜邮堡中,待了将近五年,想必外界的人,都已经把我忘记了吧。”
    “军师,只要主公不忘您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却是觉得有些累了……王买,你觉得大公子这个人……怎么样?”
    “大公子?”
    王买想了想,轻声道:“大公子性沉冷,有权谋,更精于算计。或为明主,但与主公却不同。”
    “哦,怎生不同?”
    “讲权谋,主公不比大公子。然则主公有魅力,可令上下一心。大公子嘛……呵呵,或许能成就大事,但是若说识人用人,怕是不比主公的气度。但如此,却更似一位君王。”
    贾诩笑了,“看起来,你也发现了!”
    “和大公子相识虽不长,但属下能觉察到大公子的不寻常处。公子有威仪。却处处小心谨慎。和他相处,需要时常加以提防。说话做事都需战战兢兢,不似为主公效力那般的爽快。”
    贾诩突然话题一转,“此次封国,你以为结果会如何?”
    “这个……主公似有很多顾虑,其实若真的受了那封国,又能如何?主公非王莽。汉室也不似当年。不过,军师问我结果,王买却实在是猜不出来。军师,您对这件事,又如何看?”
    “以我之见。主公和圣上,怕是会有一次交换。”
    “交换?如何交换?”
    贾诩笑而不答,闭上眼睛,懒散的靠在被褥上,好像睡着了一样。王买已经习惯了贾诩的这种态度,也不着急,只是静静的看着他,等待着答案出来。
    “呵呵。主公和圣上地交换,到时候自然可见分晓。不过,我看这件事,怕也不会那么简单。以我估计啊。这里面存有变数。”
    王买彻底糊涂了!以他的智慧,真地有些跟不上贾诩的思路,只能呆呆的坐在那里,聆听贾诩解释。
    “这变数,源自于大公子……嘿嘿。至于结果嘛。想来会是出人意料吧。不过,我却是累了。”
    贾诩的这番话。似乎是在呢喃,又好像自言自语。
    王买完全不明白,想要请教,却见贾诩翻了一个身,轻声道:“去休去休,当需早作谋算。”
    闻听这话,王买激灵打了一个寒蝉。
    “军师早些休息,王买告退!”
    “且慢……”贾诩轻声道了一句,“你立刻密令十七,让他行动吧……依我看,差不多了。”
    王买掌控部,下分内外两个部门。
    直属于王买的人,皆以字开头,而后以数字排列,属于内门中死士;而外门相对而言,人数众多,以各方诸侯之名为开头,再以数字排列。比如,在冀州袁绍麾下的外门细作,就称之为冀XX,若是潜伏在曹操地治下,则以魏XX来表示。此名单,只王买和贾诩掌握。
    内外两门,平时并无交集,而且任务也不一样。
    正如王买所说,也许只有董这样的人,能毫无保留的把如此重要是事情交付给他信任的人。
    若是换一个人的话,部还能想现在这样存在吗?
    王买隐隐理解了,贾诩那句早作谋算地真正含义。锡,配享封国大西州。
    而董在臣下的数次劝解之下,终于同意受封。对于这个消息,长安宗室原本是非常高兴,可不成想刘辨接下来的一道旨意,却令人瞠目结舌:因汉室未平,朝纲不振,故凉王董,需居于长安,封董为汉丞相,执掌承明殿,总领天下兵马以及政务,诸事可自行决断。
    一道旨意,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刘和为首的宗室,长跪未央宫外,请求刘辨收回旨意。
    然则刘辨却不理睬,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宣称:初平以来,诸侯混战,生灵涂炭。若非凉王,何来今日之汉室中兴局面。朕非薄幸之人,绝不做那鸟尽弓藏事,特昭告天下人知。
    言下之意是在责问各方宗室:在我颠簸流离,生死未卜之时,你们为何不站出来,维护朝纲呢?再有,现在让凉王就藩,那么关东诸侯,又该如何面对?你们指挥得了各方人马吗?
    刘和等人虽然不甘心,可是也能听出刘辨旨意中的责问之意。
    只得偃旗息鼓,不再为此事而纠缠。五月,董昭告天下,于长安开府。凉国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同汉初诸侯王之制。
    也就是说,董可以组建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朝廷。
    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完善这个小朝廷,需要一个漫长地时间,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所以,在开府之处,董只设立了凉国尚书和侍郎。
    尚书令…诸葛瑾,兼领承明殿卫尉。秩比两千石俸禄。
    诸葛瑾,已年近三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历任过居延令,戍县都护府长史,无难军司马,右扶风太守等职务,可以说在军政方面,都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经验。正可施展拳脚。
    尚书仆射…苏则。
    要说起来的话,苏则也是追随董地老人,时间甚至超过了诸葛瑾,也是经历过许多事情,于军政方面有权威。对此。各方人物无可厚非。毕竟从资历年龄上来看,他们都够格了。
    尚书共有四人…黄叙、庞统、步骘、吕蒙。
    这四人年纪都在二十出头,其中步骘地年龄大一些,但是真正追随董的时间并不多,并且兼领着其他地职务。从这方面来看,就能看出董不愿开府的另一个原因,他手下无人可用。
    但侍中一职,却出乎了许多人地预料之外。
    侍中三人两人…阚泽庞林和刘先。
    阚泽……在董颁布侍中人选之前。甚至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原因很简单,这阚泽是在年初才来到长安,并且持五溪长胡昭地介绍信,信中说此生娇杰。有德行,为当世仲舒。
    仲舒,是指董仲舒。
    那可不是什么人都敢冠以的称呼。胡昭以董仲舒称阚泽,足以看得出,此人地水准如何。
    当然。董之所以用阚泽。却不是因为胡昭地这介绍信。
    演义中,赤壁之战。周瑜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行苦肉计,正是阚泽往曹营送信,令曹操信任了这苦肉计。虽然在演义里,阚泽出场不多,董记忆中只此一次,但已经足够了!
    阚泽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地道的寒门出身。
    世代农夫,至阚泽而好学。幼时因贫困的原因,就卖身为佣,所求只为读书写字,为当地人所称道。
    刘表刘备夹击扬州,虽然后来没有了声息,可是对江东的影响,却是极为巨大。
    阚泽原本想逃离战乱,往鹿门山求学。但不成想在途中,被锦帆营甘宁劫持,送到了壶头山中。
    胡昭和阚泽一番交谈后,深感此人学问不俗。
    于是愿意担保,送阚泽至关中。对于这样一个人,董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至于庞林,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可是此人有一个哥哥,却是大大地有名。庞林的兄长,正是凉王府尚书庞统。
    说实话,董还真没有听过庞统有个弟弟。
    庞林年放弱冠,师从水镜山庄的司马徽。学成之后,正逢雒阳大战尘埃落定之时,受兄长之邀请,独自一人穿越南阳豫州,抵达京兆。对此,庞德公是愤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本来,以庞德公的想法,是让庞林去投刘表,以缓和鹿门山与荆襄的关系。
    但没想到,这家伙接到庞统的信之后,二话不说就走了。他可以走,鹿门山又该怎么办?
    庞家,毕竟是以荆襄为根基。
    此前庞统投董,刘表虽然没说什么,可终究是心里有些不快。现在倒好,一向不理红尘的庞家,居然有两个投奔了关中,就算是刘表没有意见,荆襄世族也一定会对庞家生出异议。
    当然了,这就和董没关系了。
    在董看来,最好是庞家在荆襄混不下去,然后举家迁移至关中。为此,董下令沙摩柯暗中关注。至于庞德公会不会来关中,那就要看他自己的决断了。这种事,谁也为难不得。
    不过,这刘先为侍中……
    几乎大半个长安地宗室都在咒骂刘先。早先多么立场分明,怎么只进了一趟大理,就变了?
    这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
    可就算是背叛,你宗室有能如何?堂堂凉王府侍中,配享七百石俸禄,谁又敢去招惹?
    暗地里咒骂刘先的人可不少,但这里面何尝没有一丝妒忌?一入凉王府,刘先算是有了靠山。
    同月,刘辨下旨赐婚,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下嫁董,奉昭阳夫人。
    一时间,这长安城可就变得热闹起来。
    董结婚,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与那些在长安没有跟脚的士子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机会。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刘辨下旨赐婚不久,蜀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而这件事,更彻底地转移了天下人的视线,整个汉室,也将因这件事情,发生巨大的变化。
    刘璋,死了……
    注:庞林,庞统的弟弟,以荆州治中从事的身份参加了彝陵之战,兵败后随黄权入魏,封列侯,官至钜鹿太守。演义之中,未曾出场。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四四章 二子分家
 更新时间:2008…12…12 21:54:33 本章字数:3710

    刘璋,正年富力强。
    刚进入不惑之年,身体强壮,平时也没有什么灾病,怎么毫无征兆的,一下子离奇的死了?
    刘璋这个人,有的说他性情温和,是仁慈之主;有的说他暗懦,却难有作为。
    总体而言,刘璋若只是普通的宗室,说不得能成为一名士。然则他生于刘焉膝下,就注定了无法避免这诸侯的征伐。可偏偏他又没有继承刘焉的权谋和铁血,终究是成不得气候。
    对于刘璋的死,众说纷纭。
    有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刘璋绝对不是自然而亡,只是这凶手是谁?却难说的清楚。
    早年被刘焉清除的益州世族,窥视蜀中沃土的刘表,虎视西川的关中董,还有建宁方面的南蛮……诸如此类的猜测层出不穷,令西川一下子变成了天下人关注的焦点,难有安宁。
    刘璋膝下有两个儿子。
    长子刘,天性好斗,有勇武之气,颇有当年刘焉坐镇幽州时的铁血手腕;次子刘阐,却更似刘璋,性情温和,为人恭恪。视钱财如粪土,喜好结交英雄,并且有仁让之风,甚得刘璋所喜爱。
    这两个儿子,在刘璋活着的时候,兄友弟恭。
    可问题是,刘璋死的突然,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谁来继承他的家业?兄弟二人可就生了间隙。
    益州内部也分成了两派。
    以雒城太守吴懿为首。当年随同刘焉一同入川地将领,支持刘璋的大儿子刘。理由也很简单,自古都是以长子传承,何况刘和刘阐同出一母,都是刘璋正妻庞氏所出,自然应该有刘接掌益州牧。就这一点而言,益州许多将领都支持刘,旁人也说不出什么毛病。
    可问题在于,刘的母亲庞氏,并不喜欢刘。而偏爱次子刘阐。
    原因也非常简单,刘粗莽,虽然勇武,却有点粗鲁。或者说不拘小节,所以不得庞氏喜欢。
    而庞氏的父亲,巴西太守庞羲,也非等闲之辈。
    论辈分,庞羲和刘焉是同一辈人。并且早年追随刘焉,是如今硕果仅存的元老。
    庞羲为人骄横,刘对他很看不过去。所以这祖孙之间的矛盾,非常的严重。若是刘接掌益州牧,恐怕第一个要收拾的人,就是庞羲。就因为这一点,足以让庞羲去支持刘阐。
    于是乎,这益州……可就乱开了!
    刘得知父亲的死讯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和吴懿联系。
    他带着心腹大将冷苞邓贤,连夜离开了成都,赶奔雒城和吴懿汇合。因为在成都,刘并没有太大的势力。虎符在庞氏手中掌握。并且在第一时间内,调庞羲领兵赶回成都,为地就是支持刘阐上位。若是庞羲一至,那么刘可就没戏了。只得匆匆忙忙的逃亡雒城去。
    庞羲抵达成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亲信高沛杨怀领兵镇守涪陵。以阻止刘领兵回转成都。然后以刘为成都将军。总领成都兵马,命杨洪为绵竹太守。又清楚刘璋的宾客来敏辅佐,很快就稳定下了成都的局势。而这时候,刘与吴懿汇合,准备回师杀向成都。
    “外公,为何要如此做呢?”
    年近十六岁地刘阐,好生奇怪的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