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直到9月周恩来在北京机场与苏联总理柯西金会谈后,特别是双方
决定恢复1964年停止的中苏边界谈判后,中苏紧张局势才得到缓和。
是毛和周,而不是林认识到了无限期地立足于战争所存在的潜在危
险。
  林的最大问题是他与毛的关系。1970年末、1971年初,他意识
到主席对他越来越失望,并获得确切消息:毛已做出要将他赶下台
的决定。如果说存在什么林彪与苏联“狼狈为奸”的令人信服的证
据的话,那可能就是他的不可饶恕的政治变节了。后来对他的大量
指责说明了这一点。但这些指责并没说到点子上。确切地说,所谓
的林彪亲苏倾向主要表现在他背信弃义和在广东组建独立的军事基
地,正如一份内部文件所说的那样,林彪要“南逃广州,另立中
央,……林彪还企图勾结苏修,对我实行南北夹击,……”。①如果
林彪在1971年9月真的能到苏联,他的背信弃义对莫斯科最高层来
讲是宣传与情报上的一大胜利。然而,此事没能成为现实。
  林关于中国与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方面的“两大敌人”的观点,
既有其政治上的考虑,又有其制度上的考虑。作为60年代后半期的
国防部长,林大大地增加了中国的军费开支,这表明中国在南北边
界线上加强了抵抗军事压力的能力。1965—1971年间,中国国防开
支每年平均增加10%;考虑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状况和混乱情
形,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这些军费开支主要用于购买武器装备
和在中国内地建设新的军事设施上;这表明当时中国军事权力机构
承担了更多的作战责任。②很难断定林是否欢迎这样的外部军事压
力,也很难断定他是否希望中国在同时与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对抗中
处于孤立与易受攻击的状态。然而,林确实是这种形势下的最大受
益者,因为国内的混乱和来自国外的威胁使主席感到林及其军事力
量不可或缺。1969年制定的党章规定林彪为毛的接班人;在中共第
九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中人民解放军的势力也进一步加强。这样,
林彪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然而,中国政治进程的变化——可能主要是年迈的毛主席对林
彪的野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使形势急转直下。回顾一下历
史,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在林成为毛的法定继承人之日开始,毛就
想除去林了。①尽管对林后来的政治失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主要
是说他想谋害毛,其实,所有这些说法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对权力的
不懈争夺。
  说林反对与美国改善关系便是这方面最好的证明。在正常情况
下,作为军事长官的林对与长期的对手和解,是应该十分谨慎的。
当毛和周开始主动表示与尼克松言和时,美国尚深陷在越战之中,
这对中国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这时候是不正常的时期。
林成了毛的接班人后,毛决定重新组建在文化大革命中严重受损的
党和政府仅力结构。这些决定对周及其政治伙伴非常有利,而对林
的权威和长期的政治地位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林对中国外交
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形势颇感不安,因为他肯定中国与华盛顿的和
解是动摇他政治权力的步骤之一。
  1970年8、9月间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加强了对林的攻击,
与此同时,他对美国的态度也日益好转了。10月1日,埃德加斯
诺及其夫人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与毛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他们在一起合影留念。这不仅是一个美国公民
第一次享此殊荣的问题;毛借此首次公开表示有意改善与美国尚处
于试探阶段的关系。②周与尼克松政府的初步联系(1970年12月—
1971年1月)表明林同毛一样是赞成与美国进行高层接触的,①但是,
林在中美和解过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周在1971年5月末的信中邀
请基辛格秘密访问,同时邀请尼克松随后公开访华,信中只说是得
到了毛的赞同,并没有特别提林的名字。②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
话,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首次访华期间,周恩来的行为便是
很能说明问题的。当这位国家安全顾问向中国高层领导人赠送礼品
的时候,周代表中国领导层向他表示了谢意,但是没有提及林的名
字。③事实上,林从一开始便是中美和解进程中的多余人物。自从中
苏冲突开始以后,林就很少参与制定中国许多重要的外交政策了;
这说明他的政治地位在迅速下降,1971年9月他不光彩地叛逃苏联
时就全完了。
  林似乎完全赞成文化大革命的孤立政策和敌对思想;这与1970
年初已发生变化的形势很不相宜,当时苏联被看成是头号敌人,美
国是第二号对手。后来一篇文章评论道:
     林彪说什么“我们同帝、修、反没有共同的语言,要同他们划清界线,要同他们斗争,
要同他们对立,而不能同流合污”。……对敌斗争的一个最主要的战略思想是: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集中主要力量,去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四面出击”还把马列主义者所制定的许多对敌斗争的重要策略思想践踏得一塌糊涂。……
实行“四面出击”的结果,自然是造成到处树敌,使我们濒于孤立的处境。④
  正如一份阿尔巴尼亚的文件所述,与美国和解标志着中国文化
大革命外交政策的终结:
     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中国加入了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阵线和竞争者的行
列;中国在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尼克松的访问为中国开辟了与美帝国主义及其同伙和
解与联合的道路。同时,……与美国结盟标志着中国领导层已脱离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脱离了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①
  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美开放结束了中国对内对外长达10年之久
的意识形态僵化状态。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和解进程中对美开放的重
大步骤。中国外交政策摆脱了僵化的教条状态;主要的受害者是林
彪。
  中国的资料只附带提了一下北京没有得到回答的1968年末的那
个建议;并指出由于没有得到回答,显然拖延了中美和解的进程。
这些资料还对1969年北京对苏联发动攻击的可能性的严重担忧作了
轻描淡写的叙述。而尼克松和基辛格却常被描述为急切盼望中国人
邀请他们访问北京的人。埃德加斯诺说, 1970年11月初周恩来
对美国的意图提出了怀疑:
     '周'回忆说,1969年尼克松刚上台时,他声明愿意缓和紧张局势,并且想与中国谈
判。尼克松还进一步表示,如果华沙地方不合适,和谈可以在中国举行。北京回答说,这
样很好。讨论台湾问题,尼克松本人来行,他派使者来也行。然而,尼克松对此没有作出
反应。继而在1970年3月发生了入侵柬埔寨的事件,中国人据此认为对尼克松的言行不能
太认真了。②
  但是,这个月底尼克松的另一封私人信件又使北京受到了鼓励,
但是否作出反应仍有疑虑。12月中旬,毛对埃德加斯诺说:
     ……外交部研究一下,美国人左、中、右都让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
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要跟尼克
松解决,在暂时。……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
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①
  与此同时,毛还非常关注尼克松访华对美国的政治影响:“谈
到尼克松可能的中国之行,主席特意向到1972年是否要举行总统选
举?然后他又说,尼克松先生可以先派一名特使来,他本人在1972
年初以前似乎不宜来北京。”②在中美最初进行试探性接触的时候就
出现了“谁需要谁”的争论。首先,北京不希望以需要者的身份出
现;是美国想进行这样一次会谈,也是美国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
来解决棘手的台湾问题。
  这种自信充分地显示在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提交的一份内
部报告中:
     美帝国主义头子的访问,……使美国对华政策破了产……。苏修利用美国侵略越南的
时机,极力扩张其在欧洲与中东的势力范围。美帝国主义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同中国改善
关系,以便与苏修相对抗。……由于尼克松内外交困,所以,他强烈要求访华,他来时,
不得不带些东西来。否则,他会发现他回国后无法向国人解释清楚。③
  因而,周对国人说,尼克松急切地、严肃地要求与中国建立关
系。而毛和周认为,他们只是顺应美国要建立这种关系的热切愿望,
而且声称,尼克松不应空着手来。
  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更不用说
追求总统职位的许多民主党人了)急于要求得北京之行的准许的,
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
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
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
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虽然名义上是在评价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
的战略,但是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现时没有举行侵略的
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差别做了区分却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文章的
作者认为,无产阶级应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一切争斗、缺口、
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作者还
指出,“毛主席制定的对敌斗争策略原则是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
灵活性的辩证统一”。①
  中国人与尼克松政府私下达成的谅解依然是个让人琢磨的问
题。许多观察家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了使中国人支持美国在其
他地区的政策,曾就一些重要问题向中国提出过私下保证。②十有八
九,台湾问题算是其中之一。1970年末,毛告诉埃德加斯诺:“除
非尼克松想谈台湾问题,否则他就不能来”。③(毛的原话是:“我
看,七二年的上半年他可能派人来,他自己不来,要来谈是那个时
候。”——译者)的确,美国驻华沙大使沃尔特斯托赛尔在1、2
月份已经向北京转达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重要让步,美国保证减
少(并暗示要最终撤出)其驻台湾的兵力。米歇尔奥克森伯格说
斯托赛尔与中国代办雷阳在1970年的两次会晤是“非同一般的”。
奥克森伯格说:“美国第一次承认,这是一个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和
平解决的问题。而中国人则放弃了他们以前的立场:即问题不解决,
关系就不会改善。”④作为这种保证的回报,中国人对基辛格和尼克
松发出了访华邀请。①但是,美国当时主要关心的是越南问题,尼克
松政府竭力想使中国至少悄悄同意不再插手美越冲突。
  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中国人开始敦促河内在保证南方西贡当
局不受触动的情况下与华盛顿达成和解。②越南外交部发布的白皮书
声称,北京劝告河内“抓住有利时机,首先解决美军撤出越南的问
题,并注意解决美国战俘问题。推翻西贡傀儡政权要从缓而行。”
然而这份文件表明,中国有其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次序:
     1971年7月13日,中国高级代表团(由周恩来率须)说:在与基辛格会晤期间,印
度支那是讨论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基辛格说,美国将这个问题与台湾问题的解决联系在
一起。美国声称,只有美军撤出印度支那以后,美军才会撤出台湾。对中国来说,美军撤
出南越比中国进入联合国更重要……。
     1972年3月初,……中国领导人的一位代表解释说,要使中美关系得以正常化,使
远东局势得以缓和,就必须先解决越南和印度支那问题。我们不要求先解决台湾问题,因
为这是个次要问题。③
  越南坚持认为中国人口是心非。越南外长阮基石说:
     尼克松访华以后,毛泽东告诉范文同总理,他的扫帚要想打扫干净台湾还不够长;我
们的扫帚要想将美国人扫出南越也还不够长。他要阻止我们重新统一,迫使我们承认南越
傀儡政权。他为了美国而牺牲了越南。④
  根据华盛顿的指示,北京向河内传达了美国的警告:如果越南
拒绝美国的谈判建议,战争就有重新升级的危险。①中美和解首先最
严重地损害了中越关系;这使越南后来认为,加强与莫斯科的关系
对减轻来自北京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是至关重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