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借口也邀请他出席。当他们每人到达 后,华国锋向他们宣布:中央认为你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并
决定调查你们的问题。调 查期间,不得与外界接触(意译)。于是汪东兴的手下押走了他们。与此同时,
江青和毛远 新也分别在他们的住处被捕。 
 
     
     
 

空  位  期
   
  毛逝世和“四人帮”被清洗后不久,国家迫切需要的是安宁和
稳定。必须重新向党、军队和人民保证:动荡的年代已经结束,国
家正处于坚定而温和的领导之下。必须使人们有继往开来这样一种
似乎有些矛盾的信念。
  优先要解决的是那个自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造成领导层分裂
的问题,即:“毛之后,谁接班?”幸存的领导人叶剑英和李先念
可能认为,仅仅3年时间,由于死的死,被打倒的被打倒,政治局
委员已从十大任命的25人减至16人,再在政治局剩余的成员之间
进行新的斗争是不合时宜的。不论才干如何,华国锋披着合法的外
衣,并拥有任职权。他是主席选定的,他占着职位,并且领导组成
了反“四人帮”的阵营。9月7日(原文有误,应为10月7日——
译者)中央发布了由华国锋继承毛担任党的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的消息。由于华国锋还保留着总理职位,他就正式成为毛泽东
和周恩来二人的接班人。由于身兼这两个人的职位,他似乎已处于
坚不可摧的地位。然而,他将发现,职位固然带来了威望和特权,
但权力却要有更深的根基。
  在就新领导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同时,政治局还须摧毁国内激进
派的基地。幸运的是,上海竟然是一只纸老虎。由于失去了全国性
的领导人,“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举棋不定,竟然被一些极易
识破的计谋引诱到北京,从而彻底崩溃,丝毫也未能实施他们要战
斗到底的威胁。结果是,只有持续一周的轻微武装抵抗。政治局派
出两位候补委员苏振华和倪志福去控制那里的局势;许世友取代了
不可靠的丁盛,重新临时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以便为政治家们提
供必要的军事支援。①上海问题解决后,就该由华国锋在全国行使他
的领导权了。
 
华国锋的困境
 
  从一开始,华国锋的领导就陷于一种无法解决的困境,其标志
是毛和周传给他的互相矛盾的遗产。一方面,毫无疑问,毛希望文
化大革命的目标和成果能够得到保持。否定文化大革命将损害选定
华国锋为接班人的那个人的地位,并在实际上否定那个使华国锋从
相对默默无闻达到今日显赫名声的整个时期。华国锋合法地位的唯
一根据是毛的支持,他迅速采取行动以便确保只有他控制着毛的遗
产。10月8日,中央宣布《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将在华国锋的指导
下编辑出版。同时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造毛主席纪念堂,这项决定
违背了毛和他的同事们一致同意的历时已27年的准则,即不仿效苏
联形式,不以修墓和重新给城市和街道命名的做法来表达对领导人
的尊敬。①华国锋毫不怀疑毛对自己的持续影响力;他,可能还有他
的那些文革受益者的同事们,试图把毛对这个国家的持续影响力镌
刻入大理石中。
  华国锋的护身符是毛的“你办事,我放心”这句不时重复的话。
然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提出一个新口号,来表述毛主席纪念堂
的象征意义:毛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与此相适应,华国锋批准了汪
东兴提出的似乎为毛泽东思想具体定调的准则,即“凡是毛主席作
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
地遵循”。他们的的目的是阻止对毛泽东晚年的行为提出质疑,这
有助于众所周知的“凡是派”成员上台。②况且,对毛个人崇拜的维
护为对华国锋本人个人崇拜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和正当的理由,如果
这位名气不大的接班人想在党和人民中间树立自己的地位,这种做
法是极为需要的。③
  但是,华国锋和“凡是派”想披上毛的保护衣这种尝试已经受
到在中国南方的邓小平的保护人的挑战。在致华国锋的一封信中,
许世友和韦国清质问,对毛泽东的缺点只是不提是否可取,而这些
缺点是人皆共知的;信中说,毛对华国锋作为接班人的支持缺少合
法性,接班人的合法性必须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确定;信中明白
地暗示,如果毛强加在邓身上的错误定论不撤销的话,他们将在中
央全会上对华国锋提出挑战。①
  华国锋进行了反击。在1977年3月10日至22日召开的、讨论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工作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再次肯定了
文化大革命以来反复提出的“两个凡是”的准则,坚持认为天安门
事件是反革命事件,并声称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是正确的。
在努力为继续执行左倾政策辩护时,华国锋甚至谴责“四人帮”是
极右分子(在林彪事件之后,“四人帮”也曾使用过这一策略)。
  华国锋开始受到党内老同志的责难,著名的有陈云。几十年前
直到文化大革命,陈云就是政治局常委和该机构的前辈。陈云和另
一名批评者王震把重点集中在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上,即天安门事
件的评价和第二次恢复邓小平的名誉和要求。他们宣称,这是大家
的一致要求。华国锋可能会感到惊讶,这难道是叶剑英许诺的老干
部对他的支持,作为对他领导反“四人帮”斗争的回报?无论如何,
华国锋拒绝了陈云和王震的要求,甚至不许把他们的发言打印在会
议记录中。②
  这次工作会议的材料中没有提到叶剑英或李先念加入了老同志
批评华国锋立场的行列。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感情很复杂。
对一名像叶剑英这样的政治局常委来说,在一大批更年轻的党的官
员面前正式批评这个精英会萃的机构中的另一名成员是非同寻常
的。更重要的是,叶剑英和李先念对华国锋怀有某种程度的忠诚,
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华国锋既是毛泽东也是他们封授的。叶剑英
和李先念毫无疑义地支持1975年期间邓小平所做的一切事情,但在
1977年,他们对邓小平的复出抱着矛盾的心理。如果邓小平不复出,
他们作为政界元老控制中国的政局,指导华国锋;如果邓小平复出
的话,他们至少得把部分角色让与邓小平。而邓小平将对他们采取
何种态度呢?他会不会觉得他们像周恩来一样,为了在文化大革命
中生存下去而做了一些他们感到遗憾的事、说了一些他们感到遗憾
的话呢?而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会像宽恕死者一样宽恕生者吗?
  然而,叶剑英和李先念正确地估计了党和军队中感情的力量,
意识到,毛泽东逝世后,坚持反对邓的复出将是困难的。他们大概
也知道,邓小平可能比华国锋更有能力驾驭文化大革命后的转变,
而这种转变是众望所归。几年来左倾分子煽动起来的政治混乱、宗
派斗争和无纪律状态再次对经济造成损害。罢工、蓄意破坏和铁路
交通再次瘫痪被广为报道。1976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大大低于
预期目标,其中部分原因是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最
后3年,即1974—1976年期间,各方面的损失估计为:钢2800万
吨,工业产值1000亿元,国家收入400亿元。①华国锋号召实现“大
治”,但事实上只有邓可能做到这一点。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后,叶剑英和李先念可能忠告过华国锋,抵
制邓对他来说将是一场严重的政治灾难。最好的做法是让邓保证,
他将既往不咎。1977年4月10日,邓写信给中央委员会,批评“两
个凡是”,并提出使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随
后,中央办公厅的两位“负责同志”来看他,其中一位可能是办公
厅主任汪东兴。汪试图在文革受益者们即“凡是派”同意邓小平复
出之前与邓达成一项妥协。邓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想与他们妥协,
并指出,如果“两个凡是”是正确的,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恢复自
己的名誉和为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平反。即使毛泽本人也从未说过
他讲过的话都是正确的,马克思和列宁也没有。①
  邓的这封信从未发表过,因此无法确定当时的传闻,即在这封
信还是以往的通信中,邓是不是表示过,他愿意拥护华国锋继续做
党的领导人。②
  这样的某种保证似乎是可能的,否则“凡是派”就没有理由同
意让邓出来工作。如果邓做过某种保证,这可能是为什么这封信没
有收在《邓小平文选》里的原因:这与华国锋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
比。
  无论怎么理解,这封信使邓得以出席7月16日至21日召开的
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并恢复了他的一切职务:中共中央副主席、
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华国锋的职位得到正式追认,他还固执地坚持对“两个凡是”和文
化大革命的支持。可见到的邓讲话的文本表明,他重申要完整地看
待毛泽东思想,但这一次,他很谨慎,没有正面抨击“两个凡是”。
在他下次抨击之前,他得准备抨击的依据。相反,他提倡毛的一句
旧口号——“实事求是”,这句口号成了后毛时代邓小平政策的精
髓。③
  在这次全会妥协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于8月召开了第十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次轮到华国锋谨慎了,他不再坚持“两个凡是”,
也没有重申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但是,他清楚地意识到不能
批评毛或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则会损害他自己的地位。相反,他以
一大段热情洋溢的颂词开始,歌颂已故的毛泽东主席,接着重申文
化大革命的必要性和成就、党的十大(在这次大会上华国锋被选入
政治局)路线的正确性以及坚持阶级斗争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
革命的必要性;他还令人寒心地宣称:“文化大革命这种性质的政
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①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号领导人出现,排
在华国锋和叶剑英(他作了关于新的党章的报告)之后。邓的简短
闭幕词是另一篇仅有的、公开发表的讲话。他称华国锋是“我们英
明的领袖”,但没有仿效华颂扬文化大革命。他避开争论,号召恢
复诚实和埋头苦干、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当然还有实事求是。但
他也不得不妥协,表示支持“抓住阶级斗争这个关键环节”和“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一现行路线。这些教条后来受到中国
党史学家的斥责。②无怪乎邓没有把这篇闭幕词收入他的“文选”中,
尽管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篇闭幕词对他和中国共产党来说都很重要。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产生的一个领导层中,左倾分子被清洗出去,
但左倾的受害者并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在党的十大上选举的中央
委员中,有1/3的委员可能因为同情左倾而落选,其中75%以上系
群众组织代表。另一类很可能是左倾分子的人,大多是新近入党的,
也损失惨重,人数减少70%以上。
  政治局也是一个妥协,但力量对比有利于文化大革命的幸存者
和文革受益者,26名政治局委员中只有6名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
赵紫阳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获得了初步的立脚点,后来他成了
邓小平改革纲领的先锋。在新的五人政治局常委中,邓是后来严厉
批评华国锋和“凡是派”的唯一成员;华国锋则得到“凡是派”主
要拥护者汪东兴的支持;汪东兴因反对“四人帮”有功和作为中国
人民解放军8341部队首脑所拥有的权力而受到人们的赏识;华的共
同保护人李先念与叶剑英站在一起。①
 
华的“大跃进”
 
  华国锋曾考虑过“毛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就华的设想而
言,它似乎是60年代中期激进主义和50年代中期经济学的结合,
是难以实现的。可以肯定的是,华的双份遗产中更为人普遍接受的
部分是周恩来交托的中国四个现代化。除了最狂热的左倾分子之外,
其他所有人都能团结在这个目标周围。而华国锋确实设想了一个成
功的发展计划,以便为许多人闷在心里的问题提供答案,即华国锋
有什么权利位居最高职位。文化大革命前,他在省里的官僚经历虽
无大瑕疵,却也平淡寻常;他年纪较轻从而没有成为红卫兵打击的
第一批省级官员;当形势转变再次需要有经验的干部时,他又比较
走运;当林彪事件在领导层中留下较大的权力真空时,他因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