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通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祖通载-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慧为诸善之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由此而出。一切善类莫不信受。若以众生为鉴。则知贪嗔痴为诸恶之宗。修罗傍生地狱鬼趣。由此而出。一切恶类莫不畏惮。善恶虽异其宗则同。返鉴其心。则知灵明湛寂广大融通。无为无住无修无证。无尘可染。无垢可磨。为一切诸法之宗矣。初吴越忠懿王字之秘于教藏。至元丰中。皇弟魏端献王。镂板分施名蓝。四方学者罕遇其本。元佑六夏。游东都法云道场。始见钱唐新本。尤为精详。乃吴人徐思恭请法涌禅师。同永乐法真二三耆宿。遍取诸录。用三乘典籍贤圣教语。校读成就以广流布。其益甚博法涌知予喜阅是录。因请为序。  (八丙子)太宗炅(初名匡义。宣第三子。初太祖陈桥之变。谏兄令军不得剽虏。生灵获安。至道三年三月崩于万岁殿。葬永熙陵。寿五十九)改太平兴国○(诏僧尼复试经科)
  ○吴越忠懿王钱俶以国宾宋○(是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既九戊寅)帝制新译三藏圣教序。赐天竺三藏法师天息灾文曰。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道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辩。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说。庸愚岂可度其源。义理幽玄真空莫测。包括万象譬喻无垠。总法网之纪纲。演无际之正教。拔四生之苦海。译三藏之秘言。天地变化乎阴阳。日月盈亏乎寒暑。大则说诸善恶。细则比于河沙。含识万端弗可尽述。若窥像法如影随形。离六情以长存。历千劫而可久。须弥内藏于芥子。如来坦荡于无边。达磨西来传法东土。宣扬妙理顺从指归。彼岸菩提爱河生灭。用行于五浊恶趣。拯溺于三业途中。经垂世之无穷。道无私而永泰。雪山贝叶。若银台之耀目。岁月烟萝。起香界之自远。巍巍罕测杳杳难名。所以道资十圣德被三贤。至道启乎乾元。众妙生乎太易。综繁形类窍凿昏冥。绝彼是非开兹蒙昧。有西域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偶运当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垫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利益有情。俱登觉岸。无所障碍。救诸疲羸。冥昧慈悲。汗漫物表。柔愎贪很。启迪昏愚。演小乘则声闻合其仪。论大乘则正觉立其性。含灵悟而蒙福。藏教缺而重兴幻化迷途火宅深喻。虽设其教不知者多。善念生而福量潜臻。恶业兴而胜缘皆坠。调御四众积行十方。澍华雨于金轮。护洹河于玉阙。有顶之风不可坏。无际之水不能漂澄寂湛然。圆明清洁之智慧。性空无染。实相解脱之因缘。可以离烦恼于心田。可以得清凉于宇宙。朕惭非博学释典微闲。岂堪叙文以示来者。如縻萤爝火不足比于皎日。将微蠡量海。岂能穷于深渊者哉。
  (己卯)北汉降封彭城公○止僧科。
  (十)沙门赞宁随钱王归明。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佑中。生于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著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改赐通惠。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及诏撰三教圣贤事迹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咸平初加右街僧录。  又着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称作文集序。极其赞美云。
  至道二年示寂。葬龙井坞焉。
  (十一壬午)舒州柯萼。遇异僧于万岁山。以杖指松根。使萼钁之。得瑞石篆文。谶圣朝国祚无疆。萼进石于京师。诏藏秘府○他日大士宝志降现禁中。帝亲闻绪言。致祭钟山。赐号道林真觉菩萨○是年诏立译经传法院于东京。如唐故事。宰辅为译经润文。设官分职西天中印土惹烂陀罗国密林寺天息灾与法天施护译经。帝制前序。诏普度天下童行为僧。不限有司常制。自即位至是。凡度一十七万余人。
  (十二)是年五月窜秦王廷美。降涪陵县公。安置房州。上尝以传国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廷美所以得罪。则普为之也。卢多逊在朝握权。常短赵普。普恶之。遂入觐观变。奏多逊谓陛下万年之后。当以天下与魏王。魏王当还秦王。陛下不当立太子。俱坐大逆。免死放归田里。咸以为冤。秦王即太祖少子德芳也。上遂南迁二王。寻杀之。忽一日赵普见空有火一团。一羔羊转运其上。拜曰。普之罪也。须臾光灭。遂得疾。命方士祷疾。见烟焰中有朱牌金字书云。魏王廷。美士谢曰。普言非其罪也。有答之曰。杜大后遗言。丞相写誓书。藏之金柜石室。而首发多逊之狱。致主上杀一弟一侄。安可谓之无罪。俄而普薨。  (癸未)辽圣宗名隆绪。即位改统和。
  (甲申)改雍熙○敕修泗洲塔○(十月诏隐士陈抟赐希夷先生。寻请归华山)
  (乙酉)二月诏禁增置寺观。
  (十三丁亥)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示寂。师生西川汉州绵竹县上官氏。
  法嗣云门偃禅师。初住西川导江县迎祥寺天王院。时谓水精宫僧问。美味醍醐因甚变成毒药。曰导江纸。问见色便见心时如何。曰适来什^8□处去来。问心镜俱亡时如何。曰开眼坐睡。师复住香林。僧问。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问如何是室内一灯。曰三人证龟成鳖。问如何是衲衣下事。曰腊月火烧山。问大众云集请师施设。曰三不待两。问如何是学人时中事。曰恰恰如何是玄。曰今日来明日去。问如何是玄中玄。曰长连床上(余如传灯)。
  (戊子)改端拱○(赐西夏李继俸姓名赵保忠银夏绥寮密五州使)
  (庚寅)改淳化(诏撰三教圣贤事迹。参政苏易简编次。赞宁僧统道士韩德纯预焉)
  (十四辛卯)南安岩尊者示寂。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僧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乃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太宗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辞去渡怀仁江。有蛟每为行人害。公为说偈诫之而蛟辄去。过黄杨峡。渴欲饮。会溪涸。公以杖敗谩8咐侠淳酃邸:献σ晕瘛9萑ァN淦交剖叶嗌呋ⅰ9棺《呋⒖墒沽睢K脑段胖缶U词轮C褚杂陼D男女祷者。随其欲应念而获。家画其像饮食必祭。
  邻寺僧死。公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而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旦慢己。去僧伽黎曝日中。即得释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根所说法听者疑信半。因不语者六年。岩寺当输布而民岁代输之。公不忍折简。置布吏中祈免。吏张晔欧阳程者。相顾怒甚。追至问状。不答。以为妖火所着帽明鲜。又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若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时亦语。去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公住三年而成丛林。异迹甚着。如来传所属。状以闻。诏佳之。
  宰相王钦若大参赵安仁已下皆献诗。公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辛卯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卧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谥曰定光圆应禅师。  (十五)首山念禅师。莱州人。生狄氏。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行头陀行日诵法华。丛林畏敬之。目以为念法华。至风穴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有谶。临济一宗至风而止。惧当之。熟视座下堪任法道。无如念者。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个什^8□。若言不说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
  侍者进曰。念法华无所言而去何也。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上座俱诣方丈。
  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上鸣。穴云。汝作许多痴福何用。
  乃顾念曰。如何。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峭然机。穴谓真曰。何不看渠语。又一日升座顾视大众。念便下去。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首山在汝州城外荒远处。而念居之终身焉。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念必勘验之。留者才二十余辈。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尝问僧。不从人荐得的事。试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问。恶发作^8□僧又喝念曰。今日。放过即不可。僧拟议。念喝之。尝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柰汝何。何故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只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个什^8□道理。且问汝辈。
  还得与^8□也未。良久云。若得与^8□方名了事。尝作纲宗偈曰。咄哉拙郎君。
  巧妙无人识。打破凤林关。穿靴水上立。咄哉巧女儿。撺梭不解织。看他斗鸡人。水牛也不识。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朝记取明年事。明年记着今年日。至次年十二月初四日。升座。辞众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柰何。良久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日午后泊然而化。塔于首山。嫡嗣汾阳。昭禅师(余如本传)。
  (十六乙未)改至道御制秘藏佺等○六月限僧尼额(戊戌)真宗恒(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又改元侃。以轩辕为圣祖。月曰昊天玉皇上帝。追封孔子曰至圣文宣王。寿五十五崩于延庆殿)改年咸平。  (十七)帝制继圣教序。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其辞曰。高明肇分。三辰方乃序其始。厚载初定。万汇于以发乎端。清浊之体既彰。
  善恶之源是显然后以文物立其教。以正典化其俗。利益之功同归于理。于是乎像法来于西国。真谛流于中夏。洞贯千古。真实之理无以穷。囊括九围。玄妙之门莫能究。言乎妄想则五蕴皆空。现乃真容则一毫圆满。广大之教岂能继述者哉。
  伏睹太宗皇帝法性周圆仁慈普布。化蛮貊则万邦辐凑。跻烝民于仁寿之乡。崇教法则四海云从。惠苍生于富庶之域。见尊经之浩汗。设方便以救沉沦。知法界之恢宏。行精进而摄懈怠。乃择其邃宇校彼真文。命天竺之高僧。译贝多之佛语。
  象管翻成于金字。珠编复置于^5□。龙宫之圣藻惟新。鹫岭之苾刍仰叹。繇是三乘共贯四谛同圆。尽苦空真正之言。^5□显秘密研精之义。赞相相乎实相。论空空乎尽空。华严之理合轨辙。金仙之教同规矩。朕缵嗣丕构。恭临宝图。常翼翼以抚兆民。每兢兢而守先训。以至释典犹未精详源其幽深。曷能探测。有译经西域僧法贤。奏章恳切致意专勤。以先皇帝大阐真风高传佛日。兴前王之坠典。振觉路之颓纲。欲旌天造之功庸。用广圣文之述作。请予制序继圣教焉。自圣考上仙追号罔极。息政事之外。何暇经心。今已禫除。思臻微奥。虽幼承慈训。柰风乏通才。焉穷乎法海之津涯。莫造乎空门之阃域。略敷大意以徇舆情。蹄涔不足拟浴日之波。尺棰岂能量昊天之影。聊述短序以纪圣功者焉。
  (十八甲辰)改景德○东吴僧道源。续开平以来宗师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为传灯录三十卷。诣阙进呈。帝览之嘉赏。敕翰林杨亿等刊正。并撰序颁行天下。
  (戊申)改大中祥符○(六月天书降太山○十月东封)  (十九己酉)诏诸路置天庆观○(先是。杨砺充襄王府记室舍。梦至一大殿上。真人服王者衣冠秉圭南向。前有案置籍录人姓名。砺见已名居上。因请示休咎。真人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为汝主也。砺问之。天尊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余名亦显。砺而志之。及充襄王府记室。参军追而语诸人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来和天尊也。上即位。后多好神仙道家之术焉)
  (癸丑)辽改开泰。复号大契丹。
  (甲寅)天竺三藏施法护(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乙卯)诏道释藏经互相毁者删去。枢密王钦若以化胡经乃古圣遗迹不可削○又诏王钦若。详定罗天醮仪一十卷。颁行。  (丁巳)改天禧○禁民弃父母而为僧道。
  (己未)帝于九月大会道释(于大安殿。凡万三千余人。先是建斋醮。上亲临。赐以银药大钱)。
  (壬戌)改乾兴。二月上崩○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